《我要做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要做皇帝- 第8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淳朴的百姓,用这样浅显的比喻,道明了他们生活的艰难和对其他关中地区的羡慕。
  汉朝的道路巍峨啊,但我们郁夷却只能弓着身子,蜷缩在一旁……
  而躬字,本身就是穷字在古代的同声词和同解字。
  躬,蜷缩身体,穷,身在穴下。
  从此可知,当年郁夷究竟窘迫到什么地步了!
  汲黯却是继续念道:“昔者,郁夷上田亩产两石半,中田亩产两石,下田亩产不过一石半……”
  这也正常,以前,农业技术非常粗糙,连精耕细作这种现在基本上关中人人都会的耕作技术在当时,属于被少数老农和农稷官掌握的高科技。
  就像后世北宋汴梁的酒楼里的厨师们掌握的炒菜技术一样,虽然简单,但,却被人牢牢控制着,视为禁脔,传子不传女的那种!
  然而,现在,别说这种精耕细作的技术了。
  就连曾经被视为屠龙术的天文地理的书籍,也可以在太学和茂陵邑的图书馆里随便看到。
  至于,作为汉家《易筋经》和九阴九阳这样的神功的兵家著作,则彻底烂大街了。
  只要是你有钱,就可以去直市买到。
  当然,直市售卖的兵书,大都偷工减料甚至错缪百出。
  想要看最好的,最全的和有着当代名将注释的兵书,还是要去少府购买,虽然贵了点,但胜在文字精美,用纸实在而且还有当代名将的注释和解说。
  真是完美!
  列侯们反正就只买也只看少府版本,尤其是挂着某某列侯或者某某将军注释的版本的。
  至于号称当代为官必读,天子亲自推荐,九卿看了都说好的《新农书》则是彻底卖疯了。
  基本上有志于考举的士子,只要有能力,基本是人手一套。
  而没有能力,负担不起购买新农书所需要的资金的寒门士子,也会想方设法的从朋友或者同乡处借阅,甚至手抄一部。
  所以呢,在今天,农业技术,再也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了。
  至少在关中,基本上,是个亭长,都读过《新农书》知道怎么指导和帮助百姓,进行技术改进,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粮食的产量。
  所以,群臣都已经有了准备,面对郁夷的粮食产量暴增的这一事实。
  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
  郁夷何止粮食亩产暴增!
  整个郁夷的所有经济数字,在过去六年间,不断飘红!
  特别是近两年,郁夷的人口、户数以及粮食产量甚至田亩数量,都在向上使劲的蹦!
  蹦的人心慌,蹦的人心喜,蹦的人瞠目结舌,乃至于目瞪口呆。
  许多人都在心里问着:“这还是郁夷吗?那个‘汉道微微,郁夷躬躬’的郁夷?怕是六年前的新丰县也比不上了吧?”


第1151章 经济(二)
  汲黯将这郁夷历年来的数据念完后,也是心里一惊,然后震怖的看着手里的档案。
  “连郁夷今日,都已经是如此兴旺了……”汲黯在心里想着:“难怪关中百姓皆曰:天子尧舜也!”
  便是刘彻,其实也有些吃惊。
  他知道郁夷这六年来发展的不错,因为,包括郁夷在内的周围数县所共同组成的所谓岐山原地区,就是墨家的大本营。
  当地,县乡亭里,墨社林立。
  可以说是如今汉室基层组织力量最强,行动力最强的地方。
  但,居然发展的如此好,这也实在让刘彻有些咋舌。
  “想不到墨家之中,实干者如此之多……”刘彻在心里感慨着:“如今,看来,朕当年的担心是白费了!”
  当初,刘彻觉得,墨家的士子,理想主义色彩太浓厚,恐怕无法成事。
  但为了拉拢墨家给他卖命,所以他丢出了岐山原这个关中最穷最偏的地区给墨家去捣鼓,本意是想让墨家知难而退,老老实实的搞他们的科学技术和研究。
  但,当初的刘彻,怎么也想不到不过数年,墨家居然能交出一分如此完美的答卷!
  假如数据没有水分的话,那么,在过去六年中,仅仅是郁夷一县,户口就增加了三分之一还要多!
  总户口从五千三百二十一户,直接暴增到了接近七千户。
  六年时间,户数净增加一千六百户!
  相当于每年净增殖户口百分之十二以上!
  这可比百分之十二的人口增殖速度还要恐怖,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家庭,更多的税赋来源以及更多的兵源。
  而在土地方面,就更可怕了。
  过去六年,郁夷的土地,虽然总额只增加了不过数千亩。
  但是,土地质量却大大提高了。
  上田的数量,几乎翻了五倍,从过去的七千余亩,暴增到现在的接近三万亩,而中田的面积,也大大增加了,从过去的五万余亩,增加到现在的接近七万亩,自然,下田的数字,减少了几乎三分之二,只有不过两万亩了。
  这个数据的变化,表明了,郁夷当地的农业经济和发展,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此地肯定将成为汉家粮仓。
  年产粟麦数十万石。
  不仅仅可以养活郁夷百姓和郁夷越来越多的孩子,更可以每岁转输国库数千石田税,甚至还可以售卖数万石粮食给少府!
  而假如刘彻没记错的话,在六年前,郁夷的财政每年都是入不敷出。
  官府甚至没有余财修缮水利,只能用着那些老旧但已经不堪重负的水利设施。
  当地的土地盐碱化非常严重,山地也多,粮食产出,越来越少,以至于亩产超过两石的上田,加起来也才七千多亩。
  这么点粮食,根本养不活人!
  刘彻的思贤苑的百姓,最初就有超过三成是郁夷人。
  但在现在,不过六年时间,郁夷的面貌就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别说大臣们,就是刘彻都感觉惊讶无比。
  要知道,其实今天的汉室,很多郡县,都是无法在粮食上自给自足的。
  所以,才会出现很多地方的百姓,特别是下层的贫民,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
  所以,此时的天下百姓,才会没有吃午餐的习惯。
  因为,他们必须省下宝贵的粮食,来填饱家人的肚子。
  为了填饱家人的肚子,很多百姓,都选择摘野菜充饥。
  营养不良,一直就是汉室青少年的头号杀手。
  但现在,郁夷百姓,依靠自己和墨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意味着什么?
  刘彻很清楚!
  这意味着郁夷模式,可以被推广,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模范。
  天下郡县这么多,不说全部都可以如同郁夷一般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余力,反哺国家。
  哪怕只是降低贫民数量,增加中产阶级的数量,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但暂时来说,郁夷模式,甚至整个关中的地方的发展方式,都不适合在关东推广。
  原因很简单。
  郁夷和整个关中的大发展,不仅仅是因为墨家或者法家给力。
  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对外战争带来的红利。
  单单是马邑之战,汉军就缴获了接近两百万的各种牲畜。
  然后,刘彻将它们中的一部分,假贷给了关中百姓。
  不然的话,墨家就是开挂,恐怕也不可能取得如此成绩。
  刘彻将汲黯手里,接过那份郁夷的经济数据,看着其中的牲畜数量。
  然后,他抬起头,看着群臣,道:“六年前,整个郁夷县,仅有传马两匹,骡五十头,牛一百余头,挽马、驴约四十余头……”
  “而现在,郁夷有在栏传马十五匹,骡一百二十余头,耕牛五百余头,挽马、驴等三百头!”刘彻说道:“今日百姓耕作,已经离不开牲畜之力了!”
  这自然是肯定的。
  过去,当牛耕和马耕没有普及前,大量百姓,只能靠着人力挽犁,进行简单低效而且消耗极大的劳作。
  若是劳动力不足,很容易就会错过农时,导致歉收,全家挨饿,甚至让一个家庭面临绝境。
  但,现在有了牲畜之助。
  百姓的耕作方式和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
  从前,需要数日甚至十余日才能耕完的土地,如今,在耕牛、挽马以及曲辕犁的共同帮助下,仅需一日或者两三日,就可以完成。
  而且,相较于过去的浅耕粗种。
  如今的技术进步,带来的是深耕细作的黑科技。
  这直接让汉室的亩产暴增,同时,因为深耕的缘故,土壤的盐碱化也被遏制住了。
  更重要的是,这还不会误了农时,导致庄稼歉收和病虫。
  而带来这些改变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汉军的胜利!
  刘彻扫了一眼列侯们,问道:“这是穷兵黩武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若这样都是穷兵黩武,那么,孝公之后的七代秦王是什么?
  列侯们纷纷低下头,沉默不语。
  而鹰派和刘彻的马屁精们,则是人人昂首。
  甚至于,就连在殿外的士卒,也是听得热血沸腾。
  人人都在心里狂吼着:陛下万岁!
  刘彻却是缓缓吐出一句名言:“这不是穷兵黩武!此乃以大汉的剑,为大汉的犁,找到大汉的牲畜!”
  至于土地?
  暂时是指望不上的。
  整个塞北的草原,适宜耕种的地方,都很少。
  除了河套外,也就是一个河西走廊中的绿洲,可以适宜耕作。
  但河西走廊的绿洲和沃土,分布稀疏,假如要在当地进行屯垦,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来说,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武帝在轮台屯田的前期投入大的连武帝都只能咬牙坚持!
  不过,只要打通了河西走廊,进入西域,那么,汉家就可以接触到一块适宜农耕的风水宝地。
  而越过葱岭后,适合种地的地方,简直不要太多。
  到时候,就可以用汉军的剑去为汉家的犁获取土地了。
  更可以缓解人口增殖速度过快带来的压力。
  将这个事情摊开来,说清楚后,刘彻就将剩下的七八封的报告,连念也不念,直接丢进火盆烧掉。
  这既是因为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更是因为,其实剩下的报告,有大半,其实都是空白的。
  刘彻只是在虚张声势,吓唬旧列侯们:你们的事情,朕都知道,不过,朕宽宏大量,就不计较了。
  但列侯们不知道啊,所以,许多心里有鬼的,都吓了个半死。
  直到走出殿门时,依然有人心有余悸的拍着自己的胸膛,感觉整个后背的衣服都已经湿透了。


第1152章 使命
  翌日,既是元德六年正月已丑(十三)。
  今日,既是司马季主亲自占卜所选定的元辰之日(良辰)。
  刘彻率领文武百官,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从未央宫出发,抵达思贤苑的籍田时,朝阳冉冉升起,田地之中的麦苗之上,还挂着许多露水。
  太常窦彭祖,率着太常有司,敬跪刘彻撵车之前,恭身拜道:“太宗皇帝训曰:夫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愿陛下升车,谨遵祖训,为天下先!”
  刘彻端坐于撵车之上,额前垂下的琉珠,无风自动。
  尚书令汲黯,则跪在他身前,道:“请陛下升车!”
  刘彻于是伸出双手,站起身来,道:“朕闻之: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今朕法太宗故事,亲耕籍田,皇后亲桑蚕,太常祀太牢,以敬神农,愿天下升平,道毋饥人,四海升平,民禄无穷!”
  于是文武百官皆拜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彻这才抬起脚,升车走下。
  大农丞番训,则推着一具披红挂彩的曲辕犁,恭敬的站在田边,看到刘彻走过来说道:“吉!今日良日,今时良辰,天子亲耕,万民依从,四海升平,六合一统!”
  于是,乐府的乐师开始奏响编钟,唱诗童子们合唱起了诗之载芟。
  伴随着乐声和合唱,刘彻在几个侍中的簇拥下,走到那曲辕犁前,扬起手中的鞭子,驱赶着那头早就被训练好的耕牛,翻动土壤。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刘彻念着这首诗经中的名句,感叹道:“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善!制诏给司马相如,命其为朕做汉之载芟,以嘉天下!”
  养御用文人是干嘛的?
  就是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的!
  当然,刘彻也知道,司马相如即使是孔子复生,李白杜甫附体,恐怕也很难写出能够超越这首载芟的诗赋或者文章。
  原因很简单。
  诗经之中的任何一首,都有着内在的灵魂,蕴藏着先民的愤怒、兴奋、祝福、歌颂和讽刺。
  即使再过两千年,蕴藏其中的智慧和呐喊,也依旧深重。
  许多诗经中的篇章,甚至成为了世人考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就如这载芟,几乎就是用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