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侠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异侠传-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曹操却变得十分亢奋,也不考虑后果,当即向伏皇后戟指痛骂道:“我让你等得保帝后之位,你等不知感激,反欲招引外贼,加害于我!我不杀你,你必杀我!留你不得。”曹操说罢,即喝令武士,将伏皇后当场乱棒打死。
  曹操仍不解恨,又下令将伏皇后的父亲伏完宗族二百余人,押去刑场,当众斩杀。再派人入宫逼汉献帝与伏皇后所生的两子服毒自杀。但不知为甚,曹操却下令保留伏皇后所生的两位女儿生命,不但不杀反而下令好好照料。伏皇后所生的两位公主,因此可以保存生命。
  曹操杀了伏皇后宗族二百多人,他的性情变得越发亢奋。他将侍中王粲、和洽二人,召进丞相府,密授一番。
  王粲、和洽二人奉了曹操的主意,开始在朝中向文武百官动议,尊奉曹操由魏公晋魏王之位。
  曾一度是曹操的心腹谋臣,现任朝廷中书令等同副丞相之位的荀攸,闻曹操欲晋位为王的讯息,深感不安,连忙入丞相府拜会曹操。
  荀攸亦精于人相之学,他自从赤壁战后,获悉曹操拜祖墓遇异兆,再加当面审察,对曹操的运命已有判断。他因此深感非要向曹操进言不可。
  曹操见荀攸到访,猛地忆起,当年赤壁惨败,荀攸曾劝他回乡拜祖,却于拜祖之时惊闻异兆,令他惶恐不安了数年,心中不由又惊又怒,便没好气的说:“既中书令到来,召入便了。”
  荀攸心中惴惴不安,进内堂拜见曹操。曹操没好气的问:“中书令到访,有何贵干?”
  荀攸见曹操神色恼怒,心想:此事若向他提起,必惹他反感;但事关曹操的运命前程,却又不得不说,无奈硬着头皮道:“下官此来,是与丞相商讨侍中王粲、和洽二人所议之事。”
  曹操一听,目中不由凶光一闪,沉声道:“原来乃为王粲等劝我晋魏王位之事而来,中书令对此有何见解?”
  荀攸道:“我以为,此事万万不可。”
  曹操微哼一声,道:“为什么万万不可?”
  荀攸道:“一来丞相已位至魏公,荣加九锡,人臣之极矣,今若再晋王位,于朝廷法度不合。”
  曹操冷笑道:“嘿,那二来又为甚呢?”
  荀攸道:“二来丞相本命中之王者气,已被丞相血煞克化,若勉强逆天运而行,恐大折寿数也!而且……”荀攸忽然一顿,欲言又止,似甚感难言。
  曹操道:“嘿!而且什么。”
  荀攸咬了咬牙,硬着头皮,道:“而且丞相当日赤壁归来,往祭祖墓,不是已亲眼耳闻目睹祖宗所示的异兆么?丞相祖灵既预断丞相绝无王者之命,否则必遭天谴。丞相怎可不加提防?再说……”曹操的脸色此时十分阴沉,道:“又再说什么?”
  荀攸咬了咬牙,道:“丞相命宫鹅鸭位已现青气,此乃不利寿数之兆也。而鹅鸭命宫主六十五岁位,丞相今年刚好寿登六十有五,不得不小心防备,综上三点,我以为,丞相绝不宜妄动晋王位之念啊!”
  曹操一听,不由嘿嘿冷笑,怒斥荀攸道:“当日你劝我回乡拜祖,说是利于我之大业,今日却来说三道四,简直一派胡言,妖言惑众,若非念你跟随多年,此刻便先治你辱我的罪。”
  荀攸连忙解释道:“我大胆进言,乃为丞相的运命寿数着想啊!”
  曹操重重的冷哼一声,道:“你不必多言我既已年登六十有五,正该及时实践我的大业目标,我的目标大业达成,折寿与否,与你有何相干,你出去,别再在此乱语胡言。”
  荀攸长叹一声,无奈告退而出。他返回中书令府,忽接心腹来报,说曹操在他走后,将王粲、和洽二人召进相府,对二人道:“荀攸此人,想必欲仿效当日的荀彧吧。”
  荀彧当年因劝阻曹操晋位魏公,被曹操以一个空食盒逼令自杀。荀攸闻悉此事后,心中忧心忡忡,久忧成疾,一病身亡。
  荀攸已逝,朝中更无人敢反对曹操晋位为王,不久,便由王粲、和洽二人领头,联合文武百官,向汉献帝进表,奏请封曹操为魏王。
  汉献帝怎敢不答应?于是下诏晋封曹操为魏王,出入车马服饰,概依天子礼仪,又为曹操建魏王宫,册立魏王太子。
  曹操假意三次拒绝受封,最后却欣然受领。于是,曹操位同朝廷天子,奇贵为王。
  曹操既封为王,自然便须确立太子王储。此时曹操有子四人,长者是曹丕,次子曹彰,三次曹植,四子曹熊。
  曹操的次子曹彰,军中号为“黄须儿”,神力惊人,可徒手与猛兽搏斗,是典型的武将,并无继位为王者的心思,四子曹熊,因排名为四子之末,亦知绝无太子之份,因此也并无参与太子之事。
  能够而且有意竞争太子位的,便只有长子曹丕,三子曹植二人。
  曹植为人心性聪慧,文章辞采惊人,又十分乖巧,甚得曹操的欢心,相较之下,长子曹丕便阴沉多了,并不善讨好曹操。因此表面上太子之争,极有利于曹植。
  曹丕心感不妙,便向中大夫贾诩求计,贾诩深知曹操已时日无多,日后的朝政江山,必落入太子手上,便趁机匡扶曹丕,让他顺利夺得太子之位。
  于是每逢曹操出征或远行,诸子前来送行,曹植必卖弄才学,歌功颂德,讨曹操欢心。次子曹彰只知请战逞勇,四子曹熊只会惶恐而立。
  而曹丕却于辞别曹操时,一言不发,泪流满面,殷殷而拜,依依难舍,连曹操的左右亦为之伤感。
  曹操心中便断定,曹植有才华,但心性浮夸,曹丕稳重,对自己极有诚心。
  曹丕又依贾诩授计,买通曹操的近侍,经常在曹操面前说曹丕的好话,于是曹操的心更倾向于曹丕了。
  一日,贾诩入王宫见曹操。曹操问贾诩道:“孤欲立太子,你以为谁为适合人选呢?”
  贾诩沉吟不语,过了一会,才道:“魏王,我刚才正思袁绍、刘表二人父子之事。”
  曹操一听,即呵呵大笑道:“孤明白了!袁绍、刘表二人之基业,皆坏于浮夸之子身上,能保我基业的,只有诚实沉稳者啊!”于是曹操不再犹豫,下旨封立长子曹丕为太子。至此,曹操的人谋似乎已战胜了大意及运命,他不但自己晋身为王,且为他的子孙确立了王者大业,不可逆违的天机似乎也向曹操这一代枭雄屈服了。
  ※※※
  曹操称王的消息,迅速传入蜀川。
  此时汉中已全局平定,刘备坐拥益州、汉中、荆州三郡,无论领土、军力、物力,均足以与曹操、孙权抗衡。三国鼎立的奇格终于在中华九州岛大地上形成了。
  三国奇格既已形成,那三王鼎立的大势亦必定随之确立。
  曹操称王的讯息传入蜀川成都,文武百官闻讯,均萌尊刘备为帝的愿望,但谁也不敢向刘备进言,众人商议之下,派法正为代表,前来拜见孔明。法正道出文武百官欲尊刘备为帝之意,孔明道:“我亦有此意,不如我等一齐往见主公吧。”
  于是孔明和法正齐赴刘备府上拜见。刘备见孔明和法正二人到访,深知两人均蜀川的栋梁,不敢怠慢,连忙亲自出门口迎进。
  孔明、法正二人向刘备拜见了。孔明微笑道:“法正有事向主公禀报,邀我同来。”
  刘备忙道:“法太守有何高见?”
  法正再不犹豫,向刘备道:“曹操称王,其篡汉之心路人皆知啊,今天下无主,主公仁义布于天下,又已坐拥两川之地,宜顺天而行,即登帝位,以名正言顺,讨伐国贼,主公不必犹豫,祈速登位。”
  刘备一听,觉得十分突然,他毫无心理准备,因此忙道:“法太守所言差矣!刘备虽为汉室宗亲,毕竟还是汉之臣子。若登帝位,即属反汉,与曹操的篡汉自立,有何分别?此事决计不可!军师洞悉天机,必赞同我的见解,阻止他们吧。”
  孔明道:“不然,当今天下分崩离析,群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之内,德才之士,之所以舍生忘死为主效力,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主公若因守义避嫌,拒绝众议,恐失众望,此乃务虚名而招实祸之不智呀。”
  刘备道:“此议只怕是法太守一人之意吧。”
  法正一听,呵呵笑道:“是否法正一人之意,主公大会文武百官,便知底细了。”
  刘备果然当即召集文武百官,于府中议事大堂聚会。文武百官果然众口一辞,皆劝刘备进登帝位。
  刘备决然说道:“要我僭居帝位,我决计不从,一切且从长计议。”
  文武百官均大声道:“主公若再推辞,只怕会人心涣散!”
  但刘备只是不肯点头答应。
  孔明微一沉吟,便道:“主公平生仁义创基立业,必定不肯于此时僭称帝号,如今既坐拥荆、襄及两川之地,可暂称为汉中王,当日高祖刘邦,亦是先称汉中王,再进而一统天下称帝位。”
  文武百官均齐声赞同。
  刘备犹豫道:“诸位虽欲尊我为王,但未得天子明诏,亦是僭越啊!”
  张飞此时忍不住大叫道:“当今世上,异姓之人,皆欲自立为君,何况哥哥乃汉室宗亲?休道汉中王,便称皇为帝,有何不可。”
  刘备一听,斥责张飞道:“你别多话,欲陷我于不义吗?”
  张飞咬牙不语,孔明见状,便向刘备道:“主公宜从权应变,不必拘执于常理。今可先进王位,然后表奏天子,亦合法度。”
  刘备见孔明一力坚持,知再难拒绝,否则便会引致百官离心,军心涣散,无奈只好答应先进位汉中王。
  刘备既进位汉中王,文武百官自然须另行封赏。于是立子刘禅──即阿斗为太子。孔明为军师丞相,总理军国要事。法正为尚书令,协助孔明处理朝政。
  又加封关羽、张飞、赵子龙、马超、黄忠为五虎将,魏延为汉中太守。
  刘备进位为汉中王,曹操称魏王,孙权号吴王。就这样,在魏国、蜀国、吴国三国并立的同时,刘备、曹操、孙权三王也最终鼎立了。
  三王鼎立的天机大势,已演进到最后的巅峰,就如同当日孔明等天机门中人,于天目山所见,中华九州岛玉宇云空,并舞青龙、赤龙、白兔三大龙气,如三阳灼灼耀于天际,惊世奇景,神幻诡异之极。
  不过,物极必反,阴极为阳、阳极化阴,乃乾坤万物永恒的演进轨迹,虚玄神幻如天机大势的演行轨迹,似乎亦难于脱离。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天下,似乎是天机大势演化的永恒轨迹。
  ※※※
  就在天下三分、三王鼎立的奇格最终形成的一天,在北通曹魏、南连孙吴,西接刘蜀的荆、襄古道一座茶亭中,有男女老少五人,正在茶亭内喝茶聚会。两位老者俯仰低昂,高谈阔论,三位少年男女一面留心倾听,一面忍不住互扮鬼脸逗笑,只见两老中较年迈的老者,忽地不服气道:“左老哥!我决计不信,人之谋力,便不可以改变人之天运与本命!若然如此,为甚凭庞老前辈的地脉之学,可令乞丐变巨富,草野作帝王呢?”
  年纪似乎较少的老者一听,不由呵呵笑道:“管老弟,我虽不精庞老哥那见鬼的地脉之学,但听说地力造人,亦须看其人的本命运气,本命与地脉相配,才能相辅相成,绝非等闲的乞丐啊!不然为甚刘备有一众天机门中人为他效力,刘备又以什么仁义为本,人谋之力不可谓不强,但他的运势却最艰难曲折,三王之中其势最弱呢?”
  原来这二位老者,便是当世三大奇人的仙灵老人左慈,神相管辂。经多少尘世岁月的磨练,左慈的容颜依旧,反而管辂却满脸沧桑,因此反而比不知年岁的老左慈显得老迈了。
  而三位少年男女,便是神相管辂的嫡传弟子诸葛钧、仙灵老人左慈的得意徒弟诸葛慧和笑猴儿,三人之中,诸葛钧已是一位青年男子,反而诸葛慧和笑猴儿,因修练的是仙灵神功,因而与老左慈一般,仙灵妙容常驻,虽年岁渐长,但外表看来,却依然是活泼天真的少年男女。
  此时,诸葛慧听她的师父爷爷如此高论,忍不住格格笑着附和道:“是啊!管老前辈,若说人谋之力,可以改变天势运命,那为甚庞老前辈却断言,曹操本命中的王者之气,已被他一手造成的血煞消解了呢?”
  管辂道:“虽然如此,但曹操毕竟已成王者之身,他的魏王宫已建,魏太子已立,一切已成定局,这岂非人谋胜天么?”
  管辂一顿,忽而目注诸葛钧,道:“钧儿,你以为是否如此?”
  诸葛钧心性严谨,十分尊敬他的授业恩师,因此一听便肃然说道:“师父,钧儿蒙授艺多年,虽有所悟,但与曹操素未谋面,因此不敢妄下判断,请师父指教。”
  老左慈一听,呵呵笑道:“管老弟!你我的帮腔似乎不济啊!你的宝贝徒弟太过执着古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