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三国- 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私心,毕竟他的这个建议也是诸多建议之中比较理想的一个,陈仓的得失关乎到整个的关中大势,自然不可等闲视之。

而且邓艾提议在安定出疑兵,调动司马望的整个关中布防,无疑让刘胤甚为满意,兵法讲究的就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只要能调动司马望一部分的兵力北移,自然可以减轻主攻陈仓的压力。

于是刘胤下令王颀率后军一万人马前往安定,从安定沿泾水向东进军,直指新平。同时,刘胤吩咐王颀要搞大阵式,多竖旗帜,大张旗鼓地从安定出兵,给司马望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蜀军就是要从安定出兵来攻打长安。

┄┄┄┄┄┄┄┄┄┄┄┄┄┄┄┄┄┄┄┄┄┄┄┄┄┄┄┄┄┄┄┄┄┄┄

街亭之战的失利让司马望痛定思痛,他很清楚,此役之后,整个关陇的形势已经是惨遭逆转,他已经从战略进攻的位置上转变成了战略防守,双方攻守易势,他已经再没有力量能组织得起进攻了。

当然也是指在现有兵力之下,如果司马昭能再次派出援兵,或者是在蜀地的钟会大军部能火速地回援的情况,司马望还是有机会再次发起反击的。

但司马望很清楚,关洛一带已经是无兵可调了,现在京城洛阳的守备力量都是极为地薄弱,更别指望司马昭可以派出另一支的援兵来,都说魏国家大业大,兵力雄厚,但魏国占据十州之地,疆域广袤,再多的兵分配下去,每州每郡分驻的兵马都是极为有限的。司马望明白,此次所调动的十万大军,也已经是司马昭所能调动力量的极限了,司马望都不好意思再向司马昭开口要兵。

至于钟会,他毕竟是司马昭战略体系之中的重要一环,司马望自然是无权去调动他,很显然,司马昭还是希望司马望可以解决掉关陇的问题,他也一直没有听到关于钟会大军撤军的消息,看来钟会的人马是指望不上了。

司马望无奈地接受了这样的局面,既然无力反击,那就打好关中保卫战,绝对不能辜负司马昭的期望。

比起进攻来,司马望更擅长于防守,当年长城之战,司马望就是用一个拖字诀,将来势汹汹的姜维大军挡在长城之下,让姜维欲进不能,欲退不甘,以四两拨千斤的策略,化解了蜀军的进攻,此次的战役,也让司马望得以名扬天下。

所以对于这次的关中防御战,司马望还是成竹在胸的。

第394章应对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司马望手中毕竟还有着八万大军,这让他在布防关中时显得游刃有余。

一般的将领很少有司马望的果决,滴水崖之战中魏军几乎损失掉了全部的先锋骑兵营,加上攻打街亭土山的损失,两万多人折损了,当然比起总数是十万的大军而言,损失掉两万还算不上伤筋动骨。一般的将领会在第一时间内选择反击,为骑兵前锋营来报仇雪恨。

但司马望却是出奇的冷静,他并没有因为愤怒而让自己失去理智,他审时度势,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到了蜀军的包围圈之中,如果继续地缠斗下去,不但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还可能会遭到更大的损失。

毕竟街亭地域狭隘,根本就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几乎所有的有利地形都被蜀军抢占,无论天时地利,都有没有站在魏军的这边,简单的权衡利弊之后,司马望果断地下令撤退,在蜀军的包围圈合拢之前,魏军已经从容地完成了撤军。

撤军并不是溃逃,司马望为了掩护大军撤退,安排了最精锐的部队来殿后,如果蜀军一路狂追的话,司马望是不介意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的。

不过让司马望有些佩服的是,刘胤居然按兵不动,根本就没有派兵来追击,这也让司马望对这位年轻的蜀军统帅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能在大获全胜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头脑的冷静,这样的对手才是真正可怕的对手。

这次的顺利撤退也让司马望保存的实力,他很清楚,接下来要面对的,将是比街亭之战更加残酷的关中守卫战。

八里秦川的核心重镇就是长安,守得住长安,才算是守住了关中。

回到长安之后,司马望就投入了积极的布防之中,长安城无疑成为了布防的重中之重。

好在长安城是西汉的都城,东汉时朝廷虽然迁都到了洛阳,但长安的重要性依然不容小觑,被称之为西京,设京兆尹,与左冯翊右扶风并称为三辅,而长安城则为位于关中的核心地带。经历过汉末的董卓、李郭之乱,长安乃至关中荒废了下来,最惨的时候,百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关中残破,西都荒蔽,就连人烟都几乎不见。

不过曹魏立国之后,撤裁司隶校尉部,将关中三辅地区并入雍州,而将雍凉的州治也从冀城迁往长安,长安成为了雍凉的首府之地。

虽然几十年来,魏蜀之间的战争就从来没有停歇过,但关中的人口和经济还是缓慢地恢复着,在魏军驻军最鼎盛的时期,关陇一带所驻扎的军队就曾达到十几万人,如此规模庞大的军队,粮草辎重全部指望从关洛一带运来,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魏国在关中大范围地屯田,以满足前线军队的需求。屯田需要大量的人口,魏国就从关东迁了不少的人到关中来,短短的几十年间,关中的人口逐渐地恢复到了东汉末年的水平。

司马望自然也将长安的防守列为了重点,他亲自上城指挥魏军的布防,将长安城打造成固若金汤的堡垒。

当然,外围的防守司马望一点也没有忽视,从陇西向关中进军,能走的路不外乎是两条,其一是沿着渭水东进,一条是沿着泾水南下,只要能防住这两路,蜀军就很难攻的到长安城下。

“启禀大都督,蜀军的大队人马在安定郡集结,似有攻打新平之意。”斥侯兵在接获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快马加鞭地向司马望禀报道。

“噢?”司马望脸上略带一些疑惑,显然是蜀军的行动有些出乎他的意料,蜀军此次选择从安定进军,这与他预想的从关陇大道进军多少有些偏差。

不过这显然也没有太令人惊奇之处,原本从泾水道进军,也是一种存在的可能。

“何人领军?出战兵力几何?”

斥侯兵显然不可能亲眼看到的蜀军的统军之将是何人,不过他们可以从对方的旗号上看得出来,一杆大纛高高的迎风飘扬,一个斗大的“刘”字似乎证明了这是刘胤的帅旗。至于蜀军的兵力多寡,斥侯也是依据蜀军的旌旗等方面来推断来的。

当然,斥侯兵侦察结果出现了严重地偏差,据探报,安定方面至少集结了蜀军的五万大军。

“五六万人?”司马望大声地吩咐了一声,“拿地图来!”

中军官一路小跑地将军用地图取了过来,平铺在了几案之上。司马望眼睛有些老花了,瞅不太清,不过他还是很努力地在地图上寻找着什么,用手指头不停地指点测量着。

“看来刘胤是避实就虚,准备从安定进军了。传我军令,命令胡世领兵两万,前往新平拒敌,本督亦将率大军前往池阳,以助军威。”司马望很快地做出了反应,蜀军既然在安定方向集结了五六万的兵力,很显然刘胤意图的意图就很明显,从安定郡进军,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直取长安。那么司马望绝不会无法所为,一定会设法阻止刘胤的前进之势。

新平是距离安定不足一百里的一座郡城,也就是从安定通往长安的咽喉要地,它的得失直接关系到了长安的防守体系是否牢固,自然是容不得半点闪失。

司马望当机立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果断地派胡世前往新平阻击蜀军,同时他也亲自赶到池阳督战指挥,以抵御蜀军的来势。

参军苏愉面带忧色地道:“刘胤此番舍近求远,不走关陇大道而走泾水小道,令人疑惑,大都督不得不防啊。”

司马望哈哈大笑道:“苏参军多虑了,刘胤如走关陇大道,必定绕不开陈仓,陈仓何其坚固,当年诸葛亮率数万大军连攻了二十多日都未曾攻下,刘胤显然是不想重蹈覆辙而改走泾水小道,妄图从此路袭取长安。不过他的如意算盘也休想得逞,只要我军守住新平,蜀人便断难逾越!”

第395章协防陈仓

苏愉道:“大都督难道忘了韩信旧事?”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司马望似有所悟地道:“休预所虑也不无道理,陈仓乃关陇道上的要隘,万万不容有失。先前本督已派王浑率兵三千镇守陈仓,就是为了防范蜀人的偷袭。”

“以三千人来守御陈仓,似乎薄弱了一些?”

司马望沉吟了一下,的确,当初派王浑率兵三千镇守陈仓的时候,正是司马望初至关中的时候,他手头并没有多少的兵力,能挤出三千人马来,也确实是不错了,后来魏军十万大军云集关中,司马望将主要的精力地投入到了进攻之中,而陈仓那边一直也没有发生战事,所以司马望也就没有向陈仓增兵。

街亭之战失败之后,魏军由攻转守,陈仓做为防御要隘,位置便陡然地上升了,而陈仓只有三千守军,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讲,这个力量显得很是单薄,所以当苏愉提及此事之时,司马望也深以为然,便道:“好吧,休预你便率七千精兵前往陈仓,相助王浑守城。陈仓城至关重要,万万不容有失,你与王浑当精诚合作,同心协力,共守陈仓。”

苏愉大喜,他身为参征西军事,本为司马望的幕僚,一般是没有资格带兵的,此次司马望特地命他统帅七千人前往陈仓助战,对于苏愉而言,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如果在陈仓能有所建树的话,苏愉相信他此后再不用担任什么参军,而会真正地成为护军领军,他等待这个机会已经是很久了。

“诺。卑职必当不辱使命。”苏愉躬身领命道。

司马望点点头,道:“如果刘胤攻打陈仓,你们只需守住七日,本督自会派兵相援。”王浑领兵三千镇守陈仓,也确实让人感到担忧,现在增派苏愉带七千人前往助战,使陈仓的守卫兵力达到一万人,这坚城加精兵的组合,司马望对陈仓的防守极为有信心。

更何况,只要听到陈仓遇袭的消息,司马望第一时间就会引兵救援,无论如何,也要确保陈仓的万无一失。

分配停当之后,司马望令胡世为前部,起兵两万前往新平拒敌,自己则是亲率主力大军,前往池阳。

不说司马望如何行动,却说苏愉点齐了七千精兵,于当天下午就离开了长安,沿着关陇大道,向陈仓驰去。

在旁人看来,苏愉此举颇有些急风火燎,陈仓并没有发现蜀军的踪迹,苏愉如此行色匆匆,令人是深感莫名。

但苏愉心中却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既有初次掌兵的兴奋,也有求胜的渴望,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始终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也许是自己想错了吧,他暗暗地苦笑了一声。整支军队行进的速度极快,但苏愉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松懈,每日宿营之时,他必定亲自参与,与魏军将士同甘共苦,严密布防,绝产给蜀军任何的可乘之机。

苏愉的举动,也赢得了全军上下将士的一致爱戴,苏愉温文尔雅,为人随和,很容易和普通的士卒打成一片。

苏愉率军倍道而行,不到三日,便已经是直抵陈仓城下。

远远地望去,陈仓城四门紧闭,城上城下防守严密,这样的状态苏愉很是欣慰,看来司马望并没有用错人,这个王浑的确是一个可用之人。

苏愉立刻派人上前去喊话,令其报之王浑。

不用通传,王浑已经知道了城东有人来临之事,不过他并没有急于打开城门,虽然苏愉打的旗号魏军的旗号,可现在是非常时刻,王浑也不得不小心谨慎从事,天知道这些来援的魏军是不是蜀军假冒的。

所谓兵不厌诈,任何的一个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导致极其危险的后果。王浑在接到守城士卒的禀报之后,亲自登上城头,他对守城士兵的拒不开城很是满意,王浑就曾下令,就算是亲爹亲娘来了,都要通过身份验证,否则一律不准入关。

七千人马虽然不是太多,但从陈仓的城头上望去,也是黑压压一片,王浑根本就辨不真假来,何况长安方面司马望也没有下达通知,这让王浑很是担忧,根本就搞不清城下的军队来历。

这也怪不得传令兵,苏愉的行军速度已然是极致,传令兵快马加鞭,途中却几次被关卡所阻,等他们赶到陈仓之时,苏愉所率人马早已是先期抵达了。

还没等王浑出面核实城下的军队究竟是何人的队伍,苏愉已然瞧见了他,立刻是打马上前,高声道:“王将军,别来无恙乎?”

王浑也瞧着了苏愉,同在征西将军雍凉都督手下任职,王浑和苏愉也算是老熟人了,不过王浑很奇怪的是,身为司马望幕僚的苏愉为何会出现在这儿,而且看苏愉顶盔贯甲,全身装速鲜明,俨然一付领军之将的派头。

“苏参军,你来此有何贵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