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首辅- 第3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一来就趋于一种平衡,闹粮荒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

    不过谢慎新政中有一点却是和张江陵的一条鞭法一致,那就是用交银替代徭役。

    这一部分由朝廷拨银雇佣职业役工来做,算是社会分工的细化。

    对这一点老百姓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徭役太苦了,而且征发是随时的。有时正是农忙却要征发徭役修筑河堤,你是去还是不去?

    去吧没人在地头劳作。不去吧是拒绝徭役,是要被拿到官府大板子打屁股的。

    现在好了,朝廷规定你只要出一份银子就可以免除徭役,由专门的杂役来做,百姓们自然拍手称快。

    当然这也有问题,那就是全国杂役有限。如果遇到大的工程,仅仅靠现有的杂役是不可能完成的。

    这时候便需要临时征募。

    不过朝廷对这部分征募者也是发银钱的。

    等于特殊情况下百姓从之前的无偿白干变成了有偿劳动,心里肯定平衡了许多。

    乍一看来,谢慎的新政脑洞大开,其实都是根据实情制定的十分务实。

    百姓们从抵触到接受,再到欢迎也体现了心态变化的过程。

    大明朝从来不缺少夸夸其谈的清流,但却太缺能够塌下心来好好做事的实干家了。

    这也是张居正能够获得那么高历史地位的原因。

    当然谢慎不会走张居正的老路,要想新政能够推行下去独揽大权是行不通的。至少要让朱厚照在改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

    唯有如此,年轻的天子才会有继续改革下去。

    这当然也是心理学的范畴了,政治本身就是不断博弈不断妥协。只有一方受益,是不可能长久的。

    改革家要有坚定的决心。改革家同样要有一套用的趁手的班底。

    谢慎现在可以倚重的人不多,也就是王守仁、顾鼎臣、唐寅三人耳。

    但只要这三人能够各司其职还是能够应付可能出现的麻烦的。

    人其实是一种十分奇特古怪的生物。

    往往前一刻还坚持一种见解,但经过某事后态度会发生极大的转变。

    就比如之前推广种植的玉米、土豆。在推行之前,上至百官下至百姓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可是谢慎坚持推行,秋收之后所有人都傻了。

    这种新的粮食实在是太高产了,味道还不赖,不种植岂不是对不起自己?

    谢慎其实更多的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角色,给大明指引一条最适合的道路。

    但是这个角色同时很危险,必须小心反对者的反攻倒算,毕竟得罪了太多既得利益者,被合而击之也未可知。

    谢慎既然致力于改革就已经下定了决心。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家人。

    所以他绝不能失败,绝不能有危险,不然他最珍爱的家人的性命都会受到影响。

    如今王守仁被提拔为兵部尚书,顾鼎臣是次辅兼着户部尚书。谢慎是首辅,同时兼着吏部尚书。

    唐寅则是礼部左侍郎。

    六部中最重要的四部都是自己人,推行新政自然不会有太多掣肘的地方。

    至于刑部和工部倒是没有自己人,不过这两个地方都不是最紧要的部门并无大碍。

    这日朝议过后,朱厚照留下了谢慎、顾鼎臣、唐寅、王守仁还有工部尚书刘冉。

    天子十分关心陵寝的修建一事。登基之初就命令工部前去勘察。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帝陵的修建工作一度搁置。

    现在一切步入正轨,朱厚照自然又想起了这事,招来内阁班子前来询问。

    在场五人现在全部是阁臣。

    处了谢慎和顾鼎臣外,其余都是群辅。

    按照入阁时间来排,王守仁早于刘冉,刘冉早于唐寅。但实际上三人都未加大学士头衔,只是参预机务。

    朱厚照清了清嗓子道:“刘卿啊,陵寝修建现在进展如何了?”

    陵寝修建自然是工部的活,刘冉责无旁贷。

    他冲朱厚照拱手行礼道:“回禀陛下,地宫已经修建好了正殿,中殿,后殿。现在只剩下左右两配殿了。”

    谢慎心道还好明代陵寝都修建在昌平天寿山不用太考虑风水问题。不然以朱厚照的性子光考察风水估计就得用上十几年。

    谢慎毕竟是穿越者,对于修建陵寝这种事情一直都是比较反感的。

    一来修陵是一项浩大工程。需要征发无数匠人,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

    有的皇帝一登基就修陵,等到驾崩陵寝还没有修好。

    而且修建陵寝后为了确保地宫不被发现,都会把匠人活埋在地下,实在太残忍了。

    从帝王的角度来看这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但不符合人道主义观念。

    反正谢慎是一定会在这件事上据理力争的。难道你把修建陵寝的匠人活埋在地下就不会被盗墓了?

    也太小看盗墓贼的专业水准了

    朱厚照是个好孩子,谢慎相信只要把道理讲明白朱厚照是会同意放修建陵寝的工匠一条生路的。

    朱厚照闻言大喜,赞许道:“很好,很好。刘卿办事果然用心,当赏。”

    刘冉十分得意,拱手道:“陛下过誉了,这些都是臣的本分。”

    他心道好不容易轮到工部出头,若是再不把握机会岂不是太对不起自己了?

    朱厚照被拍马屁拍的飘飘欲仙,哈哈大笑道:“有功就该赏,朕赏你绢布三百匹,黄金千两。”

    这是极大的赏赐了,刘冉激动的推金山倒玉柱跪倒在地,山呼万岁气氛十分和谐。

    可就在这时谢慎清了清嗓子道:“修建陵寝固然重要,不过陛下还是应该把精力多放在政事上。”

    啧啧,这话也就是谢慎敢说,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就被拉出去廷杖了。

    君王威严可是不容冒犯的,哪怕你是重臣高官。

    “哈哈,先生说的是。不过最近国泰民安,祥瑞频现也没有多少需要朕劳神的地方吧?”

    朱厚照这话倒是不假,这三年来大明风调雨顺,竟然没有发生一次旱灾、洪灾。这对于幅员辽阔的大明来说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加之新政推行,国库税收增加,新军操练步入正轨,大明俨然一副中兴的架势。

    也许是为了借这股春风,各地都频报祥瑞。什么灵芝啊,白虎啊,仙鹤啊都争抢着冒头。

    朱厚照毕竟是年轻人虚荣心是很强的。

    看到祥瑞频现,理所当然的把其归功到自己身上。

    谢慎觉得自己有必要对他指点教育一番,不然朱厚照的尾巴还不得翘到天上去。

    正所谓楚王好细腰,若是朱厚照的态度不改一改,这祥瑞恐怕还会不断的出现。

    “陛下,祥瑞之事不可偏信。有的也许确实是真的,也有的是当地官员编造出来的。陛下应该重瞳亲照善于分辨。”

    其实祥瑞这玩意你说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你说它是假的它便是假的,实在没有什么定论可言。

    但说话也是要讲究技巧和艺术的。

    虽然在谢慎看来祥瑞基本都是炮制出来的。但不能这么说啊。不然皇帝陛下岂不是很没面子。

    也只好真真假假掺和着说了。只要能够起到规劝的效果,这番话就没有白说。

第五百七十四章 泰山封禅(一)【4000字二合一大章】

    谢慎的话果然起到了效果,朱厚照点了点头道:“朕也知道有些人是在哄朕高兴。 不过这种大喜的事情就不要追究了吧?”

    谢慎心道皇帝陛下最近怎么心情如此之好,难道

    “哈哈,刘妃为朕诞下一名皇儿,大明后继有人了。”

    原来如此!

    看着初为人父一脸兴奋的朱厚照,谢慎恍然大悟。

    朱厚照登基也七八年了,可是一直无后。这可是一件麻烦事。

    历史上朱厚照就是因为无后,驾崩后不得不引安陆王朱厚熜继位,等于把皇位拱手让出。

    君王无嗣这绝对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一般人是不敢提的,以免触及天子逆鳞。

    即便是谢慎也只是有意无意间提两句,劝天子保重身体。

    朱厚照放荡的私生活绝对是对生育有影响的,谢慎曾想过帮朱厚照生孩子呃是请名医帮朱厚照诊治,好让朱厚照生个儿子出来。

    不曾想朱厚照竟然自己争气得了个皇子。

    其实刘妃怀孕的事谢慎也听了,不过这玩意纯凭运气,谁也不敢作保生下的一定是皇子。

    只能朱厚照运气不错,第一个孩子就是男孩。

    “朕准备给皇儿赐名朱载塘,等到皇儿满周岁就封为太子。”

    看的出来朱厚照对这个儿子是十分喜欢和疼爱的。

    不得不投胎是个技术活,投身到皇家,尤其是这种没啥竞争对手的皇家实在太他娘的爽了。

    就好比朱厚照,孝宗皇帝就他一个儿子。还不是捧在手心怕化了。

    投胎投的好,少奋斗一辈子啊。

    “臣恭喜陛下。”

    “臣恭贺陛下”

    众人齐齐向天子道贺。

    皇家有后,国本就稳了。

    不然后期还不定闹出什么幺蛾子呢。

    朱厚照咳嗽一声,摆了摆手道:“值此时刻,朕倒是觉得应该前往泰山封禅,感谢上苍护佑于朕。”

    呃

    欢快的气氛瞬间冻结。

    泰山封禅

    这可是件大事啊。

    遍数泰山封禅的君王,哪个不是文成武就的千古一帝,或者自认为是千古一帝。

    难道皇帝陛下这么有自信,认为自己是震铄古今的圣明君主?

    这玩笑开的有点大吧?

    其实朱厚照的天资并不差,加之有谢慎引导辅佐要做个守成之主并不困难,可和千古一帝确实有较大差距。所以封禅泰山这种事情确实有闹笑话的可能。

    当然朱厚照不这么认为,或许在他看来他已经是比肩尧舜的明君了。

    大明的皇帝就是这么自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嘉靖。

    此君还喜欢求道长生,比朱厚照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么看来,朱厚照就可爱的多了。

    但是可爱归可爱,真要疯魔起来也是挡不住的啊。

    泰山封禅的象征性意义很大,至少可以向天下宣称治下太平。加上朱厚照刚刚得了皇子,想要出一把风头也可以理解。

    唯一的问题是这有些劳民伤财。

    和游江南一样,君王封禅泰山也需要花费巨额银两。

    因为封禅是大典,可能花费比巡游一次江南还要多。

    虽推行新政以来国库逐渐丰盈,可也不能败家啊。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要让一个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哪里都得花钱。与其把钱花在封禅泰山上,倒不如练练新军。

    “陛下,泰山封禅不急于一时。不如”

    “唉,先生就不要劝朕了。这次朕有强烈的感应,就应该前往泰山封禅。如若换了日子可就不灵验了。”

    皇帝陛下把话到这个份上,谢慎还能什么?他瞥了一眼一旁的顾鼎臣,意思是老兄你不站出来两句?

    顾鼎臣是次辅,是户部尚书。

    皇帝要去泰山封禅,肯定要户部拨钱啊。顾鼎臣那个瀑布汗啊,心道皇帝陛下真是不叫人省心,好不容易攒家底这就要嚯嚯了,真是心痛啊。

    “陛下,国库虽还有些银钱,可这次泰山封禅后恐怕就要见底了。”

    顾鼎臣十分悲愤的道。

    朱厚照撇了撇嘴道:“朕就知道还是钱的事。朕是堂堂天子,连用点钱不行,也是够了。罢了罢了,大不了朕这次不用国库,用内帑的钱。这总行了吧?”

    闻言谢慎、顾鼎臣等一众臣子眼睛冒光,欢欣鼓舞。

    这真是勤政爱民好君主,体恤下属好领导啊。

    “陛下英明!”

    既然不花国库的钱,朱厚照想怎么折腾就随他呗。

    对于这个提议,谢慎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等等

    怎么感觉哪里不对

    巡游一次泰山,花销最少也得十几万两,内帑中有那么多存银?

    被谢慎盯得有些发毛,朱厚照咳嗽一声道:“先生一直盯着朕看做什么?”

    “臣只是觉得高兴。连内帑都能拿出这么多钱了,足见我大明的强盛。”

    朱厚照自豪的大手一挥道:“这算什么,内帑里有两百多万两银子,比国库还要多呢。”

    这话完朱厚照就后悔了。包括谢慎在内的一众阁臣,都像野兽一样盯着他,垂涎欲滴,仿佛他就像块肥肉。

    其实内帑有这么多钱也不足为怪。

    毕竟国库需要拨付各种款项,能够有盈余就不错了。

    而内帑除了天子赏赐臣下、王公,几乎不会有什么花销。

    久而久之积攒个一两百万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