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教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苏联教父- 第3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动出访匈牙利和波兰。

    在匈牙利,布什承诺给予匈牙利贸易最惠国待遇,同时还向匈牙利提供每年1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这让饱受经济下行和供应不足的匈牙利政府倍感贴心,老布什的这一套对波兰同样有效,作为美国的老朋友,瓦文萨的团结工会这些年来可没少收美米国人的好处。不过在国际贸易上的优惠让波兰政府和瓦文萨本人都吃了一颗定心丸。对于初出茅庐取得政权的瓦文萨来说,布什的保证仿佛给瓦文萨的第一个总理任期上了一把安全锁,起码在经济建设方面,瓦文萨相信自己可以扭转乾坤。

    匈牙利和波兰的变色影响的不仅仅只是这两个国家,自从奥匈边境开放之后,大批的东德人通过奥匈边境开始逃亡到西德。而与此同时,在东德,一次又一次的罢工示威活动把东德领导人昂纳克推到了火山口上,就连东德的执政党德国统一社会党内部都出现了让昂纳克下台的呼声。这简直就是匈牙利罢免卡达尔的另一个翻版。

    要求改革的罢工和游行示威活动就像是瘟疫一样,从一个国家传导到了另一个国家。在罗马尼亚,罗马尼亚共产党的六位前领导人公开反对齐奥塞斯库的独裁统治。尽管罗马尼亚的秘密警察享誉社会主义阵营,简直可以与克格勃齐名,但是人们还是无惧危险,争先恐后的加入反对齐奥塞斯库的阵营当中。

    在保加利亚,党内外充满了要求保加利亚共产党第一书记托多尔·日夫科夫辞职的呼声,日夫科夫和卡达尔一样长期担任保加利亚的第一书记,尽管从六十年代开始保加利亚就一直在进行改革,可是直到现在日夫科夫的改革依旧没有给保加利亚带来任何良性的改变,无论是党内的同志,还是普通的百姓,都已经对日夫科夫失去了耐心。可是日夫科夫依旧不愿意从第一书记的位子上退下来。

    在捷克斯洛伐克,人们公开举行了纪念二十年前苏联入侵布拉格行动中遇难者的游行活动。在活动中一名大学生的死引发了更大的骚乱。而在南斯拉夫,科索沃和塞尔维亚的关系简直就是另一个格鲁吉亚时间的翻版。就连和苏联关系破裂的阿尔巴尼亚也陷入了动荡之中。

    遍地开花的颜色革命已经让社会主义阵营开始摇摇欲坠了。而国内愈演愈烈的民主分裂主义更是让苏联根本没有一个安稳的政治环境进行经济建设。人们沉迷于抗议和游行示威等政治活动,谁来种地,谁来工厂做工,谁又来学校教书呢?

    驻扎在匈牙利和波兰的苏联红军已经难以为继了。他们的营地外现在被当地的军队给包围了。稍有不慎就有酿成武装冲突的可能。美国人的保证让匈牙利和波兰有了给苏联说不的勇气。他们甚至给苏联政府下了最后的通牒,要求苏联限期撤走一切驻军,否则他们将派出本国的军帮助苏联的驻军离开自己的国土。谢廖沙看不得匈牙利和波兰这副小人得志的嘴脸。他亲自给戈尔巴乔夫打电话,要求驻扎在两国的驻军提高警戒级别。谢廖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为苏联马上就要进入寒冷的冬季了,两国的驻军将近二十万人如果现在回国就只能在西伯利亚的寒风中住在帐篷里,但是戈尔巴乔夫依旧不为所动,最后反倒是谢瓦尔德纳泽通过谈判从两国政府手里要来了一些安置的费用。

    当波兰的驻军搭乘船只回到了列宁格勒的时候,谢廖沙亲自前往码头迎接。现场没有欢迎的群众,因为他们不是为国出征的胜利者,现在他们只是被波兰驱逐的撤军,和当初那些从阿富汗回来的军队有着相似的心情。

    谢廖沙在场发表了一番演讲,他想这些人保证回到国内之后他们都会有自己的工作。虽然现在列宁格勒经济特区还是一片空白,但是他们可以用自己双手亲自建设自己的家园。

    几乎在一夜之间,谢廖沙又拥有了二十万建筑工人,他们在列宁格勒刚刚修建好的城市道路周围支起了帐篷。为了在冬天真正到来之际,大家可以住进相对温暖的板建房,谢廖沙给全国几乎所有可以生产板建房的工厂发去无数的订单。他甚至调集了车皮专门往列宁格勒运输板建房。与此同时,耶利钦和纳斯佳等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干部们全都在一线管理板建房的建设工作。

    在耶利钦出色的管理之下,安置工作和建设工作始终齐头并进,列宁格勒石化项目的一期工程和列宁格勒天然气码头终于完成了建设工作开始正式投产,而相对应的一批配套的安置住宅项目也顺利完工。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终于有了一些像模像样的示范性工程。

    第一批项目的完工让国外的投资者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尤其是天然气码头的完成,更是让列宁格勒成为了波罗的海和北欧地区最大的天然气交易市场。几乎就在天然气码头竣工的第二天,美国市场上天然气发电的新贵美国安然公司,就和切尔诺梅尔金所领导的苏联天然气康采恩签订了为期十年的供应合同,合同总价值超过百亿美元。

    这条消息一时让戈尔巴乔夫对谢廖沙刮目相看,同时也让戈尔巴乔夫更加坚信列宁格勒经济特区是苏联经济改革的正确方式。戈尔巴乔夫对谢廖沙更加信任和依赖了,同时对耶利钦的敌意也有所缓和。

    在金钱的诱惑之下,谢廖沙终于完成了他的保证,在苏联第一场降雪到来之前,列宁格勒所有的工人们都住进了板建房,工人们心里清楚他们没有在暴风雪中住在帐篷里瑟瑟发抖是因为谁,尽管板建房里依旧寒冷,但是他们起码有了一些希望。现在谢廖沙每次来视察建设情况都有大批的群众自发的前来迎接,谢廖沙打心眼里享受这种感觉,哪怕他在日本赚回来了几万亿美元,都没有在工地上工人们的子女把红领巾系在他的脖子让他开心。


第二百四十一章 昂纳克辞职

    自从匈牙利和奥地利同意开放边界之后,活跃在东德的一些偷渡组织就找到了一条绝对安全的偷渡通道,就是接到匈牙利,奥地利等国逃亡到西德。从那以后,东德人民就开始了大规模的逃亡行动。很多家庭甚至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在柏林,大批的住房空置了下来,变成了无主之物。很多青年男女也因此堂而皇之的住了进去,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爱巢。

    这个世界变化的实在是太快了,快到德国统一社会党都来不及适应,长期担任德国统一社会党第一书记的埃里希·昂纳克从英明领袖到人民公敌仅仅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因为昂纳克同志在发生了人口大规模逃亡的事件之后,采取了限制出国和新闻管制的政策,这两项政策却让本就处于爆发边缘的民众们彻底的不干了,他们纷纷上街,要求放宽出国旅行和新闻媒介的限制。东德人民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富裕程度是首屈一指的,他们反抗政府并非因为物质上的不满,归根结底在于两德之间割舍不断的亲情。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住在柏林墙对面的亲人,而本来要面临着生命危险才能偷渡到对岸的行为现在一下子被匈牙利给打开了,在想要封住这个口子就要面临百倍的压力。

    反对的声浪并不仅仅来自于民间,在德国统一社会党内部,对于昂纳克长期占据第一书记位置不满的干部们大有人在。尤其是昂纳克下令取消与邻国捷克斯洛伐克互免签证,以及禁止西德人进入东德的政策。这两项政策是爆发大规模民众抗议的导火索。作为执政党的德国统一社会党必须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平息人民的怒火。在这个问题上,昂纳克同志绝对不能够置身事外。

    在危急情况之下,昂纳克同志紧急召开政治局会议商讨对策。可惜昂纳克现在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威信,即使在政治局内部,公开指责昂纳克的委员们也不在少数,特别是来自军方的埃里希·米尔克大将。他当着所有政治局委员的面痛陈昂纳克的重重罪状,声称如果昂纳克不辞职就要让他名誉扫地。

    正是因为失去了军队的支持,昂纳克只能称病宣布辞职。他的继任者埃贡·克伦茨只是埃里希·米尔克为首的反对派扶植起来的一个傀儡而已。幸苦了一辈子的昂纳克同志就这样在一片反对声中告别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回到家中颐养天年。

    不过埃贡·克伦茨还是顺应民意做出了一些改变,他首先宣布赦免了逃往西德的东德公民,以及那些参加游行示威的人。并且尝试着接受民众的要求和西德政府正式进行接触。看到东德抛过来的橄榄枝,西德政府感到非常的兴奋。他们已经从东欧各国一系列的变化当中看到了苏联对东欧各国控制力的减弱。如果苏联不再过多的过问东德的内政,那么西德是不是可以进一步和东德改善关系呢?这个想法实在是非常的诱人。

    事情发生的实在是太快了,刚刚才解决了波兰和匈牙利二十万撤军安置问题的谢廖沙现在不得不提前准备应对一波更大的撤军潮。而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现在则正在忙着年底和美国总统布什在马耳他的会晤。戈尔巴乔夫迫切的希望和美国改善关系,期望提高对美贸易能够让苏联的经济摆脱困境。波兰和匈牙利现在的都贸易待遇简直让戈尔巴乔夫垂涎三尺。谢廖沙相信,戈尔巴乔夫已经被美国人的糖衣炮弹迷晕了双眼。

    谢廖沙现在对瓦文萨过河拆桥的举动非常的不满,他决定要给瓦文萨一点颜色看看,让他知道知道到底谁才是老大。所以在和安然公司签署了十年期的天然气供应合同之后,谢廖沙通知波兰外经贸部,从下个月起输送到波兰的天然气和石油的价格将会提高到和西德一样的水平。因为波兰现在已经不算是苏联的盟友了,自然不能够在享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优待。

    谢廖沙的命令下达之后,波兰方面提出了抗议,并且怒斥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二战时期对波兰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谢廖沙懒得理他们,他直接切断了通往波兰的输气管道,和石油管道。甚至扣留了一切通往波兰的列车。在谢廖沙的要求下,高尔基兄弟会也停止了和波兰的粮食贸易,谢廖沙要让瓦文萨好好尝尝自己种下的苦果。

    现在谢廖沙在波兰的天然气码头已经开始供货,关闭对波兰的天然气供应并不影响对其他西欧国家的贸易。因为天然气既可以通过海运,也可以通过途径乌克兰的输气管道运往欧洲,是小小的波兰还没有可以威胁苏联的地方。

    波兰方面对谢廖沙的贸易禁运措施感到非常的不以为然,因为他们现在由美国做靠山了。瓦文萨甚至当众声称和苏联切断贸易联系是向波兰苦难的历史做告别。谢廖沙倒是没做回应,他现在还在组织国内的企业加紧生产更多的板建房,用来安置那些即将归国的东欧撤军。

    谢廖沙已经向国防部了解过了,如果驻扎在东欧各国的苏联红军全都撤回到国内的话,估计会一下子多出上百万的失业人口。这些人的住房和工作问题现在都压在谢廖沙的肩头,沉甸甸的叫人喘不过气来。如何能够一下子创造出来一百多万个就业岗位,现在列宁格勒经济特区已经到了容纳的极限了,根本就不可能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安置上百万的东欧撤军。

    谢廖沙左思右想,觉得现在这种情况除了继续发展苏联擅长的重工业之外别无他路。谢廖沙知道苏联缺乏轻工业,需要大规模从国外进口农产品。可是苏联农业的低效率可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反倒是大力发展私营的规模工业是一个可以安置大量失业人口的好路子。想想未来的富士康,几乎一家工厂就可以容纳十几万的员工。不过富士康那种制造业可不适合苏联,苏联人更适合的是冶金,石油等资源类的工业。

    调整了思路之后,谢廖沙决心效仿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建设,在国内资源丰厚的地区新建若干个工业基地。




第二百四十二章 布局东欧

    退休在家的昂纳克同志再也无法阻止民主德国这辆列车开向末日了。昂纳克始终坚信柏林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保障。一旦西方试图越过柏林墙,苏联绝不会坐以待毙,可是他却始终没有等到苏联出兵的消息,反而在电视上看到了戈尔巴乔夫即将和布什在马耳他举行高峰会的消息。

    这一次的高峰会核心议题就是结束美苏之间的对抗,建立一个新型的美苏关系。不过对于参会的双方而言,苏联却有着不得不这样做的苦衷。国内经济的困境,越来越多的民族和政治冲突,让苏联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可以安下心来埋头发展。尽管现在的情况远不如苏联刚立国时列宁面对的情况凶险,可是戈尔巴乔夫从骨子里的软弱让她注定采取了妥协的政策。

    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