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将军多妩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家将军多妩媚-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流火剑?”玄黑的剑鞘上,刻着繁复的花纹,俯身细看,便看得出是一副祝融托日的景象。

    这柄剑,剑身玄黑,剑光却灿若明火,有传言说是取天仞山中奇石,引天火所铸。

    这柄闻名于七国的剑,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择主认主,非它所认之人,不得御之。

    只是,这柄剑自上一任剑主,大齐圣武皇帝褚云连沣死后,便销声匿迹,本以为是随他入葬了,却不想竟然在这东晋王府的密室里。

    “夫人想试试?”眼看着身旁的人一双眼睛落在剑上就再也移不开,沈临安也只是笑着将手里的剑递到了她面前。

    先皇死后,这柄剑就落到了东晋王手里,这些年来一直封存在此,他也不过是第二次见着此剑。

    夏初瑶本就好剑如痴,没想到先前得了绯云,如今竟还能看到流火剑,见沈临安递到她身前,也不迟疑,接过流火剑,一手握了剑柄,发力抽剑。

    即便用力到指节发白,剑鞘与剑身都是严丝合缝,没有半点松动的迹象。

    “流火剑择主,还只认一主,原主不死,无人可夺。”

    见她咬牙拔剑也无法,沈临安伸手按住了剑柄,等得她松手,指间发力,便听得一声清响,眼前玄色的长剑出鞘,沈临安顺势抽剑一挥,一道绚丽的剑光之下,青石墙面上被劈开了一道入刻三分的痕迹:“自先皇之后,它认了我做剑主。”

    抬眼看着那被剑气削开的墙壁,夏初瑶微微有些发愣,化气为剑之说,她也不过曾从一些云游四海的老剑客口中听到过,却不想今日能得此一见。

    这般剑气,非寻常刀剑可比拟。

    “三爷,你要带这柄剑出去?”眼看沈临安手里玄黑的长剑,夏初瑶蹙眉问道。

    这流火剑自大齐圣武皇帝褚云连沣用过之后,便被尊做帝剑,有传言非帝王之血不能御之。

    这般传言,本也不过是因着世人被褚云连沣的勇武和功绩所震,言辞褒扬罢了。只是,这帝剑的名号一出,只怕多的是有心人想要谋得此剑。可若是如他所说,原主不死,便无人可夺,日后为着此剑,想方设法要杀他的人只怕更多。

    虽是利剑,可是这般带在身边,也不过是徒添凶险罢了。

    “它既认我做主,我便不该再让它埋没于此。”五岁时第一次来东晋王府,外祖父便带他来此看剑,那日拔剑出鞘,不仅是他和娘亲,连外祖父也惊讶非常。他们都说,他是自先皇之后,褚云家唯一一个能御此剑之人。

    只是此剑凶险,外祖父将它藏匿于此,告诉了他机关所在,只嘱咐日后若非必要,不得轻易取剑。

    “夫人放心吧,我既敢用它,自然是因着有护身之法,你夫君再不济,也不会因着一柄剑就丢了性命。”知她担心的是什么,沈临安也只是笑着宽慰。

    自流火剑认他做主那一日起,东晋王便派了身边高手授他武艺,不管他是不是自愿,这些年来,跟着几个师傅也学了一身保命的本事。

    只是,自东晋王府出事之后,他便是越发厌弃那些不断出现在自己眼前的生死之事,他不想让自己沾太多的鲜血,自那时起,虽然一直在学,却从未在人前显露过。

    这些年,除却那套池光教的剑法外,他也不曾再练过其他,本以为当初所学,只怕都已经忘了个干净。直到那日在雨下林中,他满怀怒意挥剑杀人之时,那些从前学过的一招一式尽数涌上心头,流于剑间。

    也是在那个时候他才想明白,或许正是因着从前那般退避和软弱,他才只能一次次看着身边的人离他而去。

    “我只道从前是我揣了一个谎言活在三爷身边,如今想想,三爷分明也是骗我良多。”想起那日黑松山林中的情形,夏初瑶挑眉笑了。她也知道他必然并非是有意骗她,只是藏得太好。不过,当日那般骤然得见他的身手,的确叫她吃了一惊。

    “夫人放心,自此之后,临安对夫人,必当再无半句谎言。”收剑入鞘,他垂目看她,一字一句说得认真。

    “妾身自当如是。”迎上他映了火光的眸子,夏初瑶笑了。这句话,她从前不敢说,可如今,既然要与他一起面对这一切,日后不管是遇到了什么,她在他面前,都将不会再有半句谎言。

    这密室之中的灯油已经不多,眼看火光越发微弱,沈临安收了剑,便准备带夏初瑶离去。

    刚转身,余光扫过那个暗格,要走的夏初瑶又顿住了步子。

    “这暗格之中似乎还有暗格,三爷先前可知?”蹲下身,伸手敲了敲暗格一面的墙壁,听得一阵空响,夏初瑶抬头看沈临安。

    东晋王只与他说起过此处藏剑,却未曾言过还有其他,沈临安也觉有几分奇怪,并指在那面空心的石壁上按了一按,只是稍微加力,石壁便倒了下去,宽不过方寸的暗格里,有一个红木盒子。

    竖长的盒子上没有任何花纹,布了落尘,密封严实,两人试了几次也未能打开,眼看烛火将近,也不敢再贸然行事,便带了盒子离去。

    等得回到客栈,寻了匕首,沿着缝隙慢慢划开,看到盒子里躺着的一卷明黄色锦帛时,两人皆是一愣,一时没有言语。

    “看着上面的纹样,应该是先皇在时所用的圣旨,想来是外祖父封藏于此。”圣旨上的龙纹与今上所用略有些差异,沈临安将这道封存了不知多少年的圣旨拿了出来,想了想,还是就着桌上的烛火展开。

    本以为是当年先皇还在位时给东晋王下的什么密旨,事后东晋王觉得这旨意密不可传,又不能销毁,便这般费心藏了起来。

    只是,在看到圣旨上的内容时,沈临安眸色一沉,忍不住紧蹙眉头。

    “是当年先皇给东晋王的什么密旨吗?”看封存得这般谨慎,想来是什么密旨,夏初瑶本不想过问,只是看着沈临安越发凝重的神情,终是有几分不放心,忍不住开口问道。

    缓缓将手里的圣旨合上,放回了桌上那个红木盒子里,看着锦帛上张牙舞爪的龙纹,沈临安却不知道该拿这道旨意如何是好了。

    “这是一道还未曾宣读过的圣旨,是先皇的遗诏。”抬眼对上夏初瑶关切的神情,沈临安沉叹了一口气,压低了声音,“遗诏上说,若是今上做了什么有失大德,背弃民心之举,朝中之人,可凭此遗诏,协同三公,另立明主。”

 125不慎感染

    大齐圣武帝褚云连沣,是近百年来七国之中难见的英主。

    除却年轻时弑兄夺位之举到如今仍让人颇有微词外,他强兵利刃,大兴武道,于乱世之中奠定今日大齐之盛的举动,颇叫世人称绝。

    在他手下,名将辈出,大齐虽存百年有余,可如今这辽阔的疆土,稳定的局面,可以说是他一手打下来的。

    如今的大齐皇帝褚云天征登基二十年,借着这些老将之手,定西境,平北蛮,如今晋国称败,大齐霸主之位已定,也算是完成了圣武帝的遗志,这封遗诏,现在看来,也该没什么用处了。只是,让沈临安不解的,是当初圣武帝为何会有此一诏,这诏书,还是交给了他的幼弟,东晋王褚云连决手里。

    这沧州富庶,东晋王在世时,手握重权,贪赃受贿之事,铁证如山,无可辩驳。

    只是这私制龙袍,意图谋反之罪来得实在突然,当初他也觉诧异,听说东晋王在刑部重审之下,都未曾承认过谋反之事,最后是身边亲随熬不住酷刑,将他欲伙同晋国和陈留国谋权篡位,还拿出了私通的密信为证,这才坐实了东晋王谋反之事,让东晋王满门抄斩。

    东晋王若是手握此旨,想要谋事,自大齐内部便可以轻易得手,又何必联合外国。

    如今故人一死,这封遗诏落在沈临安手里,倒是有几分烫手了。圣诏御笔,写了持此遗诏,合三公共议,可另立明主。若为大齐朝政安稳,他本该让这遗诏永远封存,或是尽数毁去。

    可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查当初褚云雪遇害之事,如今又发现东晋王之罪有蹊跷,他总觉得这两件事之间有牵连,而在这背后,只怕牵扯更多,他想深查,这封遗诏,捏在手里,便是一个很好的筹码。

    细思一夜,他终还是打算先留此遗诏,只待日后看朝中形势,再做打算。

    夏初瑶也知此事关系重大,听得遗诏内容之后,便没有再问及此事,只第二日一早,三人一起,继续南行。

    签订盟约之地本定在越宁关外的望野亭,二皇子褚云景刚到越宁关,便传来了徐州水患的消息,他们本还苦恼要如何瞒了晋帝,还能顺利将约定之期后延,却不想,第二日便接到了晋帝以朝中事忙,要求推后签订之期的消息。

    晋帝此举,倒叫褚云景更加忐忑,也不知是晋国朝中真有要事脱不开身,还是他们这般,是缓兵之计。

    只是,不管是真是假,也只得答应,提心吊胆多日,在等到沈临渊带兵南来之后,才终于叫他松了口气。

    也是在这一刻,他才终于明白,即便是他手握刑部和吏部。可是,这周边战事一日不平,他就永远争不过那个笼络各方兵权的太子。

    这般一想,看着这几日天天在他面前晃的沈临渊,他就越发觉得心气不顺。

    本想借骊阳公主之手,拉拢沈临渊,可惜不知道是他那个娇生惯养,心气又高的妹妹没本事,还是这沈临渊真油盐不进,反正眼下半分进展也无。

    时隔半年再来南境,不似先前来迎战,这些时日只是巡城防守,沈临渊倒是乐得清闲。

    虽说南境戒严,可未免民愤,他们也未敢关了越宁关不许百姓往来,只下令近日进出关隘都需严审。

    他到不担心这晋国会在此借机卷土重来,且不说当初晋军兵败,遭了重创,听说凤瑶军回朝之后,还被遣散,几万的军队,即便是没在这连绵的战争之中消耗光,也在战败之后被打散,这般主将战死,麾下众将士便被如此对待,只怕眼下晋帝想战,朝中也无将领敢贸然请命了。

    比起这个,他倒是更忧心太子的处境。

    他实在是不明白,朝中那么多人都不敢请命,偏偏沈临安要来趟这趟浑水。他不知这太子督办赈灾之事是否真有漏洞可查,只是,如今沈临安来查,太子若想插手,只怕有些麻烦。

    他发现,这个三弟,自从如朝为官之后,便变得越发难以掌控了。

    因为有越宁关守将石厚的帮忙,沈临安三人的出关之行异常顺利,不过五日,他们已经一路自君和城出了越宁关,再有半日,便到晋国地界了。

    眼看着最后一丝希望劝她回头的希望都破灭,楚离这会儿倒是盼着他们能早点赶到桑泽城,若是去得快了,说不定还能见上最后一面。

    只是可惜,竟是半分不随愿。

    三人进桑泽城那天,正好遇上威远侯府出殡。

    威远候府前白绸高挂,空荡的长街上是撒了一路的纸钱,街边有着了素缟,来送行的百姓,原本热闹的桑泽城,今日满城寂然。

    “这……这是谁的……”满目的惨白震得夏初瑶身形晃荡,四个字里,竟是字字带血。听不到旁人的回答,周遭的什么声音她都已经完全听不见。

    心口仿佛被谁捅了千万到,她紧紧揪着前襟,捂着心口,踉跄着几步,被身后的人一把抱住,便靠在他怀里猛烈地咳嗽起来,每一口,都是满嘴的腥甜。

    “棠儿!”沈临安骤然见得这般情形,也是骇然,伸手捞了夏初瑶,眼看她呕出的鲜血,急唤了一声。

    “走开!”本是咳得一阵晕眩,好在被沈临安伸手揽了腰一捞,夏初瑶缓了缓神,随即挣开了他的手,抬袖擦了一把唇畔的血迹,咬牙往长街尽头发足狂奔。

    “你早知此事?”看着地上的血,再看踏着一地纸钱追过去的人,沈临安蹙眉,瞥了一眼身旁眉心紧拢的楚离。

    “是威远侯府的二公子,殿下本不想让她知道,却没想到,我们竟然能刚好撞上。”楚离垂目看着那一地飘散的纸钱,一时间,竟是没勇气追上去。

    见他这般,沈临安也不再多言,眼看那跑远的身影越来越小,忙提气跟了上去。

    夏家的陵园,在紫岚山下。

    追到城门时,便见了那不远处官道上的一行白衣素缟的送葬队伍。

    那运了一方楠木棺椁的马车两旁,晃动的丧灯上,写着夏初黎三个字。

    隔得不远,看得那般清楚。

    “咚——”的一声沉响,一把纸钱被高高抛起,随风一吹,四散开去。飘得远的,竟是落到了城门下,她的脚边。

    “阿瑶……”追上来的沈临安伸手握了她已是冰凉的手,并肩看着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