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莺雄- 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郭文莺见时候差不多了,才走出去,对着众官员们一抱拳,“诸位,诸位大人,本官为诸位大人精心准备美食“珍珠翡翠白玉汤”,来迟一步,还请诸位大人见谅。”

    她这么一客气,谁也好意思说什么,都回礼道:“总督大人客气了。”

    郭文莺落了座,吩咐人上酒上菜。

    总督大人的钧令下来,这会儿厨房里的人可犯了愁了。

    一堆厨子瞅着眼前这锅汤,心里直犯嘀咕,说什么珍珠翡翠白玉汤,还不就是馊豆腐弄点烂了的白菜叶子,再扔点糊了的米饭粒进去。搁在大锅里一熬都是馊的,都是平时喂猪的东西,猪都不吃,竟然拿来大宴满省官员,也不知这位总督大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一帮人围着窃窃私语,“你说这玩意能吃吗?”

    “谁知道啊,反正不是咱们吃。”

    “快点,端出去,端出去,实在太熏得慌了。”

    第一道端上来的就是酒水,说是酒水还真是……水,一碗白水而已,也不是烧开了的水,不过是直接从湖里打上来的水,有的上面还飘着细小的水藻呢。

    至于菜,那绝对是大菜,只不过是所有大菜的混合物。酒楼里吃剩下的,混合而成的泔水大杂烩,一般都放在各大酒楼的后巷子里,都是乞丐们拿来吃的。可就是这些东西,外头的灾民们现在也吃不到,树叶树皮都啃光了,只能饥饿疾病而死。

    这些官员大都在南方为官,平日里吃喝都极尽讲究,一个脑满肠肥的,哪吃过这种东西,顿时熏得差点吐出来。

    郭文莺心里早憋了火,她这些时日对这两省的官员分外恼恨,一个个吃人饭不拉人屎的,有他们在,这东南的风气也好不了。

    
  
  
  
第五百二十章 棺材

  
    这会儿路唯新已经抬着棺材上来,楠木的棺材,上了八十八道漆,真是亮光闪闪的。只是在月朗星稀,乍有这么一具棺材往前一抬,还真有些渗人。

    郭文莺走过去,手在楠木棺材上敲了几下,咚咚地声响传的满院皆是。她清冷的目光向众人一扫,每个被她看到的人都觉得凉飕飕的,好像被刀割着一样。

    她冷声道:“诸位大人都看到了吧,这是棺材,上好的棺材。本官到东南来,就是抬着棺材来的。不过你们要以为这棺材是装本官的那就错了,这里有可能装的是本官,也有可能是你们其中的任何一个。皇上圣旨让本官统领闽浙一切军政事务,那就是赋予了本官极大的权力,杀伐果断,一切全凭本官。本官若想要你们其中任何一个人的脑袋,可以不经上奏直接推出去砍了。哪个要是不信,尽管可以试一试,看看本官敢不敢动手?”

    “当初在东南我一口气杀了二十多个官员,其中不乏有二三品的。本官之所以把这棺材抬出来,就是想跟诸位挑明了,咱们把丑话说在前面,今后本官在闽浙的一切钧令胆敢有尊者,这棺材我不介意叫你躺一躺。还有敢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玩忽职守,耽于享乐的,一旦查实,严惩不贷。你们可听清楚了?”

    话音刚落,满院哗然,这些官员们大都是坐镇一方,平时作威作福的多,何曾被人这么威胁过?就连浙江巡抚蒋闵仁和福建巡抚汤会都不禁心有余悸。不过他们心里也明白,郭文莺不是在说大话,一个女人能坐上这个位置,就绝不会是简单的。何况她和皇上的关系,许多人都心知肚明,以皇上对她的偏心,她若动了他们,不会有什么事,而郭文莺若是损掉半根头发丝,那对他们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

    先前那些还有不服气被一个女人管制的,到了这会儿都变得老老实实的了,哪儿还敢存了半分不敬的心思。都收敛着,暗想着今后夹着尾巴做人,谁要跟这个女人对上,谁倒霉。

    这哪是女人啊,简直就是个痞子。都说皇上有几分痞气,他的女人也是有样学样啊。

    众官员自是心里腹诽不已,却一个个低头顺耳的,吭都不敢吭一声。

    这顿饭吃的简直就是有史以来最惨的一次,饭难吃不说,还吓得一身冷汗。一个个坐不安稳,食不下咽,差点把胃气给憋出来。

    郭文莺随后说了有关赈灾的安排,这些人也都一一应了,没一个敢有异议。

    她随手点了几个府城把府库打开,那些知府大人脸都白了。哆嗦着说今年各地灾情严重,收成不好,府库中的粮食都不多。

    郭文莺也没多说什么,没有就是没有,便是把他们杀了,也拿不出来。她心里明白,就让他们尽力而为,没粮想办法筹备,让各地富商募捐一些,都交给张明长统一处置。

    这些人自以为逃过一劫,慌忙应了,显然刚才被郭文莺的气势吓惊了不少,大部分都是面色惨白的。

    见他们都老实了,郭文莺也不再多说什么,她也不是想把这些官员怎么样,只不过她来东南是要做大事的,不指望这些人都帮她多少,不要不给她惹麻烦,不处处给她掣肘就行了。

    这顿饭吃完她便把人都送了出去,随后把师爷叫来,安排些事宜,自明日开始,她也算是正式的闽浙总督了。

    这新官上任总要做出点实事来的,次日一早,郭文莺就让人把徐横找来,让他跟着一起去泉州视察。

    不过一两年没见,徐横似乎晒黑了不少,留着满脸的络腮胡子,手里拎着大刀就进了总督府,要不是脸上带着笑,还真挺像来打劫的。

    郭文莺睃了他一眼,皱眉道:“你那是什么形象?衣服带子都没系好。”

    记得从前的徐横,虽然也是邋里邋遢的,但好歹没留个大胡子,看着还顺眼点,现在只让她想起水路上遇到的那伙水匪。就是那匪首杜二黑都比他看起来像小白脸。

    徐横跟她惯了,也没多少礼数,抱了抱拳,随后嬉笑着坐在她身边,“我说郭大人,我老徐就这样,比不得那些细皮嫩肉的,将来娶个婆姨还能嫌我黑不成?”

    郭文莺哼了一声,真的有点懒得搭理他,在东南多年,他就学会了贫嘴了。

    她道:“路唯新给你送去那人,你用的怎么样?”

    徐横道:“你说的杜二黑吧?确实是把好手,不过这些水匪出身的不服管教,都是一身的反骨,都让我赶着扫茅厕去了,先干两月磨磨身上的戾气再说。”

    郭文莺点点头,那杜二黑也确实该治治的。

    这会儿有丫鬟上了茶,她端起来喝了一口,道:“今天叫你来是商量去泉州的事。”

    徐横呷了口茶,“大人,那个地方危险的很,常有倭寇出没,大人前去怕很危险。”

    郭文莺皱眉,“我什么危险的地方没去过,你还真当我是闺阁女子吗?”

    徐横嘿嘿一笑,他也不是真把她当闺阁女子,只是一想到她是女人,就总觉得跟以前有些不一样了。

    他们说要走也快,外面收拾好了车马,路唯新点了一百锦衣卫和三百亲卫跟着,徐横也带着两三百人,一起晃晃荡荡往泉州而去。

    在路上徐横给郭文莺讲说泉州最近的情况,自江太平被赶出福建之后,他就四处游走,想集结人东山再起。新南军几次围剿,消灭不少他的旧部,后来江太平在陆上待不下去了,便跑到了海上,和一些倭寇重新勾结在了一起,集合不少人,占了海岛,建了海上根据地。

    泉州的港口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筹备建了,但由于倭寇不时滋扰,迟迟未能动工,原先建的一块地方已经都被废弃了。

    他们一路到了泉州,此地荒凉的让人看着心疼,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但百姓回迁并不多。

    
  
  
  
第五百二十一章 倭寇

  
    走过一处村镇,忽然看见前面不少人聚在起来,在搬抬着什么,有人过去问,说是刚遭了台风,把村子里许多房舍都给吹倒了,县太爷正带着人修房子,救治伤者呢。

    他们所见大多数耽于享乐,不管百姓死活的,这样亲力亲为的县太爷倒是少见。

    郭文莺颇感兴趣,“走,咱们看看去。”

    他们往前走,在村子正中正围着一些人,一个穿着官服的男子站在正中,他大约二十几岁,官服上一片脏污,两个裤腿也挽起来,露出两截小腿。若不是胸口的朴子,头顶戴着乌纱,还真看不出来那是官服。

    此时这人正站在一块石头上,居高临下给百姓讲解怎么才能抵制台风减少损失,怎么才能在台风到来时尽可能的保住性命?他的声音柔和平静,没有一丝的激昂情绪,却让人听得很是信服,不由自主的信任他。

    在看见他的那一瞬,郭文莺只觉心脏被什么重重击了一下,难受的要命。

    她一直知道江一行在东南,但没想到会这么快见到他,而且是此情此景,在这种地方。他看起来瘦了好多,也黑了好多,虽精神还好,但难掩一身的疲惫,一看便知有两夜以上没怎么合眼了。

    村子里突然出现许多官兵,百姓们都忍不住回过头来,惊诧地望着他们,仿佛他们是一些不速之客。

    有亲卫喊道:“大人在地,尔等还不速速退下。”

    百姓分两侧如潮水般退去,但都没走远,只在一边静静看着。

    江一行从石头上跳了下来,往这边走了几步,忽然瞧见站在最前面的郭文莺,身子只觉一震,随后呆呆望着她,竟茫茫不知所言。

    最后还是郭文莺开口问道:“你,还好吗?”

    这短短一句问出,江一行便觉心狠狠疼了一下,他轻轻拍了拍身上的土,强作镇定,“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来看看泉州的情况。”她低垂着头,并不敢直视他。上次他送的镯子都被封敬亭给摔了,此刻还真没面目再面对他。

    江一行眉头锁了一下,“这边乱的很,常有倭寇上岸,前几日又刮了台风,你还是回去吧,免得再踩一脚泥。”

    他看看她的鞋,上面已经满是泥泞,有些地方已经干了,还有又沾了新的。他下意识弯下腰去,用袖子去蹭她的鞋面,又像从前那一次两人一起上街,她一脚踩进水里,他也是用袖子去擦。

    袖子刚蹭到脚面,郭文莺缩了缩脚,低声道:“江大人公务繁忙,还是赶紧帮百姓重建家园才是。”

    江一行怔了怔,随后意识到两人之间早已不是从前的关系,他站起来,却不禁露出失望之色。他这人本来有些木讷,从没动过情,也没跟人谈过情。唯一的一次遇上郭文莺,却又被人生生拆散了。

    这一年来他在东南过得并不好,一个从京都贬来这里的七品官能受到什么重视?他最发到这个偏远小县,每日里都要和倭寇斗争,时时都有生命危险。不过他并不怎么在意,人忙着就好,忙起来就会忘掉许多事。

    此时听郭文莺这么说,只得点头,“那我去了。”

    见他转身要走,郭文莺忽然心中一动,又叫住他,“我带了不少人,让他们去帮点忙吧。”

    她叫张欣房领几百人去帮着搬东西,从水里把还能用的都捞出来,路唯新也带着锦衣卫帮着清理道边被台风刮倒的树木。他们本来是来视察的,倒变成干活的了,不过郭文莺发话了,也没人敢不听,就连红香和鸢儿也都帮着受伤的百姓包扎伤口。

    他们出来时没想到这边环境是这样,也没带多少药品和食物,不过能留下的都给这些受灾百姓留下了,并告诉卢一钰,让他回去后运些粮食过来赈灾。

    本来泉州附近几个县所剩人口就不算多,又遇上天灾,这些人也真是没活路了。

    江一行忙道谢,这会儿他还不知道郭文莺是新任的闽浙总督,还以为她只是碰巧路过,便请她到县衙里略坐坐,也顺便吃些东西。

    郭文莺想这些人帮着救灾也得花些时间,总归一时半会儿走不了,便道:“那就多谢江大人了。”

    江一行搓了搓手,笑得有些腼腆,“你还是叫我一行吧,毕竟咱们也算相识一场。”

    郭文莺点头,两人沿着官道往前走,这里离县衙大约有几里路,上了马也没花多长时间就到了。张强和皮小三几个在后面跟着,除了十几个亲卫,大部分人都留在村子里救灾了。因着她有些事还要跟徐横赏讨,便叫他也跟着一起。

    县衙比想象中还要破烂,似乎不久前刚经过大火,有些地方有烧焦的痕迹,还没修缮完,看着大门的门板都晃晃悠悠的。

    江一行道:“这里倭寇登陆的次数多,一年里总要来个七八次,也偶尔有小批的倭寇爬上岸,强了东西就跑了。朝廷虽在此处有驻扎军队,但这么大地方,都是小股人溜溜达达的,哪里管得过来,百姓们因此受了许多的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