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不想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娘娘不想活-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话有道理,启元帝犹豫了一瞬间,便点头道:“倒是这个理,那朕便奢侈一回。”
    “这算什么奢侈?”元歌笑着道:“再好再珍贵的东西,也比不上皇上的龙体重要。天底下的珍奇之物,皇上都有资格享用。”
    启元帝时常听人说恭维的话,但是此时听心爱之人,说出这样推崇之语,脸颊上都不由泛起了一点红。他有些不自在的干咳了一声,接着喝起碗里的汤。
    嗯,五色锦雀如此珍贵,怪不得味道如此醇香。
    凤阳宫的膳房里,庞太监看着脚边,闻香而来的凤喵儿,不由好好的打量了一番。不像啊,那五色锦雀身形不小,比一只长成的公鸡还要大,怎么就被这么个小东西给咬死了?
    五色锦雀送过来的时候,庞太监一眼就看出来,那脖子上的伤,是被兽类咬断脖颈。想来想去,凤阳宫里也只有一只凤喵儿,可是这么小只的东西,真的有这样凶悍的本事吗?
    之前偶尔拿来的鸟雀兔蛇,都是大冬天里找不到食,才能落到这只小猫儿的嘴里,怎的连五色锦雀也不敌这才长成的小猫?
    “喵!”竟然还不上贡,愚蠢的人类!
    见猫等的急了,庞太监连忙拿出好吃的招待,凤喵儿吃饱了后,才悠闲的摇着尾巴离开了。他在心里叹道,人不可貌像,猫也是一样的吧。
    不知不觉中,凤喵儿在凤阳宫一众宫女太监中,突然就深不可测起来。也不知道是谁起的头,渐渐的都开始叫它喵小主。
    从前人人都知道,凤阳宫的皇贵妃娘娘,养了一只能说会道的鹦鹉。不过后来再也没听见消息,只当是死了或是失了宠。
    不过现在又知道凤阳宫里,现在多了一只猫。皇上不仅为其取了名,还御笔亲自写了下来,让人制成轻巧的牌子挂在了脖颈之上。
    喵小主这个叫法,很快满宫人都知道了。有人暗地里嘲讽,皇贵妃果然是皇贵妃,连养只宠物也身份不凡,恐怕比她们这些正经的小主还要贵重。
    这样的酸话,元歌很快便知道了,她也只是浅浅一笑,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这些人坐了半年的冷板凳,说说酸话也是正常。
    这些人刚刚进宫时,还敢传她的流言,如今也学会了话里藏话,不再明着说她的不是了。一开始她们还互相针对,如今到是同气连枝起来,好的像是一家的亲姐妹,而她则被视为共同的敌人。
    虽然再是卑微的人都不能小窥,元歌却明白,这些人眼下都不值一提,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来。实是这些人的家世,不过中等或者偏下,并没有多少能力来改变眼下的状态。
    如今她担心的事有二,一是小周氏腹中的孩子,再是小小身子,却已经有了猫宝宝的凤喵儿。
    小周氏还好,年宴时有她照顾,在宫中并没有吃什么苦,好好的进宫好好的回府,如今已经满了三个月,消息都已经传出去了。
    而凤喵儿不是大武所有的种类,而是由缅甸圣猫,同波斯猫交混而出的。凤喵儿虽然同别的猫儿一样,都是在四个月大时发了情,但是此时便有了猫宝宝当真让人悬着心。
    猫儿同人也不一样,人会好好休息,可是猫儿却依然上蹿下跳爬窗跳墙的。看了几回后,元歌紧张的简直想将凤喵儿拴起来。
    “主子不用担心,猫儿天性如此,不会有事的。”柳嬷嬷好笑的劝道:“等喵小主身子沉了,它跳不起来了,也就没事了。”
    元歌虽然担心,但也不能真的将凤喵儿绑起来,便只得随它去了。不过从前随它乱跑,现在却让俩个三等宫女,跟在它后面。
    这样一来,越发坐实了喵小主的名头,没见那些小主连宫女都只有一个么。
    在元宵这一天,元歌听到一个消息,那便有人在打听五色锦雀的事。不过珍兽苑的领事太监记她的恩,但凡有人来打听,都没有将五色锦雀的事推到她的头上,只是说五色锦雀给皇上炖了汤。
    有本事,你去问皇上呀!

  ☆、262。第262章 元宵灯会

启元帝发现,这俩天来求见的臣子,都用一种宽容而又欣慰的目光看他。不明所以的他,让人查了之后才知道,虽然他吃了五色锦雀,百官们却没有一个当回事的。
    之前的启元帝,在百官的心中,虽然行事有些稚嫩,但是可算是完美无缺。不重色不贪名,但是这些臣子,怕的却就是这样的皇上。
    为人臣子,他们自然都希望上面有一个宽宏大量的皇上。但是皇上年纪轻轻,便极为沉的住气,叫他们一众人心里直打鼓,就怕惹怒了龙颜也不自知。
    现在好了,皇上竟然是个重口腹之欲的人,叫他们都齐齐的松了一口气。
    什么?五色锦雀意义非凡?根本不是事,不是还有三只么,该多养一些才是,皇上吃了心情好,他们也能轻松点不是。
    哭笑不得的启元帝,发现这件事过后,百官们竟对他亲切了不少。在心里想了想后,他便决定继续让人以为他是个重口腹之欲的人。
    元宵这一天,接到皇上密令的李青志,脸色不由沉重了起来。因为皇上说,今天晚上他要带着元歌,去相府里做客。
    他想劝皇上这样很危险,但是最终还是闭嘴没开口。他的妻子小周氏,现在没事就念叨由她一手养大的三个女儿。
    只是长女次女新嫁,总是回娘家不太好。如今皇上要过府为客,定然是带着小女儿的。虽然只有一个,但是好歹也能安慰她一番。
    决定后,李青志便花了大价钱,采买了极为难得的乳鸽,打算好好招待下要来的皇上。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带着他女儿来了后,用了晚膳,便将人拐到街上去了。
    元歌戴着帏帽,面纱下的神情还呆怔着。今是宫中有小宴,招待皇室宗亲。但是她不过是出面坐了一会儿,便被启元帝派来的人叫回了凤阳宫。
    等着她的,是已经换了常服,脸上还贴着山羊胡的启元帝。他手中还拿着一把折扇,哗的一声打开后,笑盈盈的看着她。
    忍了忍,她还是口把心里想问的话,给问了出来。
    “皇上,您不冷吗?”
    启元帝这才意识到,拿着一把扇子有些不妥。干脆的将扇子抛到一边,他走过来将她推到梳妆镜前坐下,对着镜中的她道:“今天老爷带夫人去看花灯可好?”
    此时的元歌,梳了妇人的发髻,被启元帝挽着手,在满满都是人的街道上行走。
    “福、夫人,你喜欢什么样的灯,为夫去替你取来。”启元帝也没有看逛过灯会,声音里有着明显的兴奋。他看过的话本里,有一本说的便是一对青年男女,在花灯会上定了情。
    他和福乐儿已经同夫妻一般,虽然用不着再定情,但是能增进感情也是好的。而且花灯会这样热闹,福乐儿一定会喜欢的。
    元歌听出启元帝语气里的跃跃欲试,嘴角不由轻轻抽了一下。抬眼看到街道俩旁,都是挂满了各式各样花灯的摊位,她并没有觉得稀奇,而是抬脚靠近了启元帝的身边,低声对他问了一句话。
    “您出来了,宫中等会该怎么办?”这可不是平时,到了时辰启元帝就要登上城楼,点燃特制的巨大花灯,对着城楼下的百姓们说一些吉祥话,与民同乐。
    呵呵,这一位现在拉着她去猜灯谜,不像一位九五之尊的皇上,到像是哪家的年轻公子。
    启元帝揽住她的腰,也用同样轻的声音道:“不必担心,宫中自有人代替,不会出乱子的。”他从很小的时候,就有许许多多的替身。
    那些叔伯兄弟总以为能弄死他的时候,其实死的都是特意培养出来的替身。
    元歌一听之下也明白了,不过谁担心了?她只是担心出了什么事,自己会被连累。眼下不看到小周氏这一胎尘埃落定,她是舍不得死心,也舍不得死的。
    街上虽然挤的满人是,但是元歌却不用担心自己被挤到,她同启元帝的身边,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卫护。无论怎么挤,都不会有人能挤进来的。
    此时启元帝又问道:“怎么样?你想好了想要什么样的灯了吗?”
    元歌无奈,只得随手指了一个摊位上,一只看起来还算精致的蝴蝶花灯。她虽然的确少出门,但是也不至于也连花灯会都没有来过。
    不过那时她身子不好,不能久行,都只是坐在酒楼的窗前赏灯罢了。
    启元帝抬眼看了看,立刻便拉着她,往那摊位上走去。没有意外的,他猜出了灯上的谜面,那盏蝴蝶样式的灯,便送到了元歌的手里。
    俩人也不在同一摊位上久留,而是一家只取一盏灯。一连换了十余家,启元帝每每都能一语猜中灯上写着的谜面。
    灯自然不用俩人亲自拿,启元帝又猜出一道谜面后,拿过灯笑着道:“这些谜面虽然有些趣味,但是却一点难度都没有。”
    这些谜面,都是摊主自己出的题,或是请了人来作的。听到启元帝这样说也不生气,和气的笑笑道:“公子高才,自然觉得不难。”
    这时边上传来一道年轻的声音道:“公子若是觉得此处题目容易,不如去沧海楼那里。那里搭了一个台子,说是谁能过五关斩六将,猜出七七四十九道题目,便能拿到一只灯王,且还有白银千两呢!”
    元歌回头去看,便看到一位身着青衫的男子,见她和启元帝看过去,便朝这边微微点了下头。
    启元帝笑着道:“多谢兄台,小弟这便带着内子前去看一看,说不定真有能幸拿到那只灯王。”
    离开那摊位后,元歌不禁好奇的看着启元帝的侧脸。这一世她看过启元帝,很多从前没有表现出来的样子。这样熟练的同人寒暄,仿佛真是一普通书生的模样,让她有些惊讶。
    启元帝察觉到她的视线,像是知道她在想什么,低下头轻声道:“这有什么难,话本子里面都写了啊。”
    “福乐儿,刚刚一直都是朕在猜,等一下你也来试试如何?”

  ☆、263。第263章 沧海楼

对于这个,元歌确实没有兴趣,未免启元帝纠缠,她直接抬手揉了揉额头。她放缓声音,用仿佛有些虚弱的语气道:“不必了,猜来猜去伤神的很,这街上有些嘈杂,已经有些头疼了。”
    启元帝脸上的兴奋瞬间就没了,语带自责的道:“都是我不好,竟然没有顾忌到你。找个地方坐一坐,若是你觉得无趣,那便回宫吧。”
    隔着帏帽,元歌看着启元帝好一会儿,才点头道:“那便找个地坐一会儿吧,待会再去沧海楼。”不过她就是担心,这个时候到处都已经坐满了人。若不提前预定好位置,跑断腿都不一定能找到地方歇脚。
    启元帝听了神秘一笑,道:“不用等会再去,咱们现在直接去沧海楼就是了。”迎着她疑惑的视线,他微微有些自得的低声笑道:“沧海楼,是我的私产。”
    元歌还是头一回听说,身为皇帝竟然还会有私产的,他有那些塞的满是珍奇宝物的私库,竟然还要在宫外置私产,这不是与民争利么?
    难怪刚刚听那年轻男子说起沧海楼,他脸上的神色带着一抹微微的得意。
    到了沧海楼,随行的刘义直接叫来了掌柜,附耳同他说了一句话,然后他们一行人,便被恭恭敬敬的迎到了顶楼的雅阁里。
    元歌坐下来后,本不欲详问,启元帝却自发解释道:“这是世祖帝传下来的做法,我父皇在位时,经营的是一家叫做文澜馆的书社。”
    “此举意在吸引文人才子,看看其中可有得用之人,再来就是掌控消息。”
    比如那次福乐儿声誉为人所诟病,他立刻利用沧海楼的特殊,在文人当中建立了母慈女孝的说法。这些人作诗写词,传来传去便成了一段佳话。
    意外听到这个秘密,元歌几乎想把刚刚摘下的帏帽,给再一次戴起来。启元帝这样知无不言的态度,当真叫她有些不能适应。
    “那现在文澜馆呢?”她随口问道。
    “文澜馆已经消失了,在我父皇驾崩后。”启元帝淡淡的笑道:“等我甍了后,沧海楼也会很快不见的,然后京中很快就会出现另一个‘沧海楼’。”
    元歌没想到会听到这个结果,愣了一会儿,好像想起来了什么。她初学诗文书写的时候,曾经听人说过,京中曾经有一家文人才子极为推崇的书社。
    但是那家书社在先帝驾崩后,便立刻取下了门上了牌匾。其馆主在门前痛哭,惋惜先帝的离去,引的无数文人才子写诗悲叹,让先帝的名声更上一层楼。
    元歌虽然不出门,但是也知道沧海楼的,不论是世家子弟,还是寒门士子,都以都在沧海楼有一席之地,而感到荣幸。
    正在这时,突然外面传来吵杂的声音,有一个年轻的男子高声怒道:“你们这些狗眼看人低的东西,刚刚小爷来,就说没有雅阁。现在怎么领着人上来,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