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破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破三国- 第2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上就要开春了,开春之后便是我军队扶余用兵之时,对此事,诸位有什么想法?”

    提到辽东军事,司马懿心中有些想法,只不过几位前辈都没有说话,司马懿也不出头,苏辰看到他的动作,问道:“仲达,你可是有什么妙计?”

    既然皇帝亲自问了,司马懿也不藏拙,说道:“回禀陛下,臣的确有些想法。”

    “那你说说,让大家都听一听,你在交州戍边多年,想必肯定有些心得,军机处之中真正文武双全的,也就仲达和公瑾二人,你们都不要拘谨,尽管畅所欲言。”

    的确,军机处众人都以谋略见长,无论荀攸还是郭嘉都是如此,唯独文武双全,既擅长智谋,还能统兵作战的,满朝之中也就寥寥几人,周瑜是一个,司马懿算一个,还有一个便是陆逊,这三人乃是真正的帅才。

    相比之下,关羽等人就要差一些了,虽然他们都是名将,也有智谋,可比起这三人来说,还是差了一些,充其量也就是个大将之才。

    如今军机处的成员是:郭嘉、荀攸、徐荣、徐庶、周瑜、司马懿、庞统、贾诩以及陆逊。

    这九人中,徐庶和徐荣虽然也都不错,不过比起三位帅才而言,还是差了不少。

    司马懿在军机处不算新人,他镇守交州之前就一直在军机处待着,曾经还是苏辰起草文书的主簿,后来慢慢参与了一些军机处的决策,不过那时候他真是人微言轻。

    如今他已经是越国公,在交州数年,战功赫赫,这军机处几位大臣中,也就陆逊和周瑜的履历比他好一些,不过他也知道郭嘉和荀攸都是皇帝的心腹老臣,所以他在军机处中勉强能够排进前五,比徐荣和徐庶要高上一些。

    这不奇怪,军机处九人中,五个国公,司马懿自然排在第五,周瑜虽然比他后封为国公,可周瑜有海军的背景,现在还兼着海军衙门大臣的职务,当然在地位上要高于他。

    众人都想看看司马懿能有什么说道,司马懿也知道,今天必须拿出点看家本领了,要不然,他这个位置也是岌岌可危,别忘了,徐庶还是兵部尚书,讲道理实权比他这个军机大臣更甚。

 第373章 未来的国之栋梁

    “陛下,臣有一策,可在年内灭掉扶余。”

    司马懿此话一出,满座皆惊,即便是郭嘉与荀攸二人也难以置信地看着司马懿,想看看从他嘴里能说出什么高见。

    苏辰也被他这句话说得心向往之,问道:“仲达有何妙计快快道来。”

    司马懿似乎故意要卖个关子,没有直接回答,转而问道:“敢问陛下,灭掉扶余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苏辰也知道这个时候的文人都有一种故作高深的通病,即便是郭嘉也不能免俗,对此他早就免疫了,况且身为帝皇,他有静气,即便很想知道司马懿心中的妙计,却也耐得住性子,答道:“要说这灭掉扶余的困难,朕方才说的士兵不耐苦寒,这是一点,此外,扶余人英勇善战,法度言明,政局稳定,虽然人口不多,可对外拧成一股绳,我军想要扫平扶余,并非易事。”

    “陛下所言不虚,臣的办法就是针对这两点困难。”司马懿见众人留神倾听,仔细说道:“首先第一点,扶余之地苦寒,虽然马上就要开春了,但扶余之地也暖和不到哪里去,臣在交州为将之时,听闻交州出产一种桐油,当地的百姓把桐油涂抹到身体上,便能隔绝严寒,甚至还能保护皮肤。”

    听到这里,从来没有去过荆州更南边的郭嘉问道:“仲达,据我所知,交州之地气温甚高,当地的百姓经常穿着单衣,怎会害怕严寒?”

    司马懿笑道:“郭军师有所不知,越是往南的地方,百姓越害怕寒冷,交州虽然气温高,但冬天的时候时常下雨,所以也有比较寒冷的季节,当地一些山里的百姓并没有太多衣裳,所以才喜欢涂抹这种桐油。”

    “原来如此。”

    司马懿的办法众人都听明白了,苏辰问道:“仲达,如你所说,此种桐油可能满足军士所用?”

    “陛下放心,臣在交州之时,收集过一些,如今都在交州府库,如果需要,可以令交州刺史与山民换购,应该不成问题。”

    “那好,此事便交由仲达操办,尽快将桐油送到柴桑,然后由海路运往辽东。”

    “臣遵旨!”

    解决了士兵耐寒的问题后,第二个问题就简单了,扶余人凶猛善战,可徐晃手下也不是吃素的,背嵬军乃是精锐中的精锐,比起此时禁军来说,背嵬军的战斗力都还要强悍,如果背嵬军都不是对手,他普天之下真就找不到能与之匹敌的精兵了。

    开元十一年春,徐晃对扶余第一次用兵,斩杀扶余士卒五千余,俘虏上万人,取得了第一个阶段性胜利。

    这多亏了司马懿提供的妙计,涂抹了桐油之后的士兵,果然克服了怕冷的问题,取得了大胜。

    随后,徐晃再接再厉,派出使者拉拢挹娄人共击扶余,此番扶余早有准备,当代扶余尉仇台派出太子简为居,以倾国之力,征召勇士五万人,迎战燕军。

    徐晃亲自领兵出征,以两倍于敌军的优势兵力,在难水大败简为居,简为居被徐晃斩首,五万扶余勇士全军覆没,燕军斩首上万人,其余全部俘虏。

    扶余尉仇台听闻太子战死,五万勇士全军覆没,惊慌失措,在大臣的劝谏下,终于决定投降燕国。

    照例,扶余尉仇台被押送洛阳,扶余之地被苏辰划为一个郡,取名为扶余郡。扶余这一投降,挹娄也知道大燕国兵马强盛,不可为敌,随即归附燕国,苏辰在挹娄之地设立挹娄郡,北沃沮也被纳入挹娄郡之下。

    东夷平定,划分三郡,分别是高丽郡、扶余郡和挹娄郡,此外加上乐浪郡,朝鲜郡,辽东郡,辽东属国,玄菟郡,昌黎郡以及辽西郡,全部都归属于平州,为了开发东夷地区,平州治所由原来的辽东郡迁移到高丽郡丸都城,加强对东夷地区的统治。

    平州刺史仍然是田豫,只不过田豫还兼任高丽郡守,此番徐晃扫平扶余挹娄,苏辰并未给他进爵,只是赏赐了金银财物,徐晃如今已经是一等郑国公,爵位上已经到头了,不可能继续,至于加官,这倒是可以,苏辰将徐晃这个平州大都督的官职提升为从一品,升了他一级,将来若是再立大功,徐晃就要被调入朝中为官了,因为封疆大吏到了正二品已经是极限了,若不是苏辰要对东瀛用兵,现在已经把徐晃调入京城了,徐晃在辽东多年,朝廷中的大臣已经出现了非议之声。

    转眼就到了开元十二年,苏辰以苏牧为征东大元帅,太史、徐晃为副帅,尽起海军二十万,陆军十万,共计三十万大军攻伐东瀛。

    现在的东瀛还叫做倭国,地盘也只有九州岛之地,这时候岛上有国上百,和前朝有过交流的也有三十国,倭国之中,各个国家互相攻伐,如今有一女王,名叫卑弥呼。

    对于倭国的资料,这些年陈群收集了不少,如今朝鲜郡名义上陈群是太守,苏牧是鹰杨中郎将,但实际上,朝鲜郡的文武政权都掌握在韩王手里,这也是苏辰默许之事。

    苏牧这些年经略朝鲜,已经把这里经营成为了富庶之地,本地居民也全都汉化,说汉话,写汉语,穿汉服,苏牧在朝鲜郡的威望甚高。

    陈群当年是曹操的智囊,投降之后,苏辰把他派来朝鲜,实际上就是想让他辅佐苏牧,苏牧也知道陈群有大才,所以对他十分恭敬,每次见陈群,都以弟子之礼相待。

    原本苏牧对于太子之位也不是没有想法,可无奈苏进无论是在士林还是在军中,根基都太牢固了,满朝公卿大臣,有不少都是蔡邕门人,虽然如今大部分都还没有到达上层,但中层官员之中,大部分都出自于燕京书院,其中顾雍更是这群人的领头之人,已经官至吏部侍郎。

    而且苏进有灭蜀之功,他当太子,满朝大臣无人不服,他也知道自己无法抗争,所以也甘愿当一个贤王。

    只是没想到,如今父皇竟然命他担任征东大元帅,统兵三十万征讨倭国,元帅一职燕国虽然设有,但他还是第一个担任元帅之人,单单是这份殊荣就让他心中原本那点对父皇的怨念化为虚无。

    接到朝廷的令函后,苏牧命人叫来陈群,问道:“先生,父皇如今让我担任征东大元帅,讨伐倭国,这究竟是何用意?”

    太子之位已定,按照常理,对于他,父皇不应该再让他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不然这岂不是威胁太子的地位吗。

    不过对于他的父亲,苏牧从小就十分敬畏,他深深知道,父皇这么做,必有深意,只是他现在还猜不透。

    陈群也有些看不明白,说道:“韩王,徐将军和太史将军都是陛下的心腹老臣,虽然陛下以韩王为大元帅,但这个大元帅名不副实,具体的战略应该还是以两位将军为主,只是如今徐将军和太史将军分属不同的系统,谁主谁次都不合适,所以为了平衡,这才让韩王出任大元帅,从中调和。”

    “原来如此。”被陈群这么一点,苏牧立马就明白了,原来他不过是个傀儡而已。

    事实也地区如同苏牧所猜想的那般,军机处派遣了庞统亲自去辽东传达军令,之后便在辽东留了下来,苏辰以庞统为首,选取了几个太学中的佼佼者,随庞统一起远赴辽东,担任参军。其中就有姜维和邓艾这两个太学中名声很大的年轻人。

    当初苏辰得知姜维和邓艾的名字后,破格把两人选入太学就读,同时让两人担任苏睿的伴读,陪同苏睿一起读书,他也经常见到这两人。

    不得不说,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绝不是非凡之辈,这两人的确非常聪颖,假以时日,必然又是陆逊周瑜一般的人物。

    庞统的参军队伍中,除了邓艾姜维两人之外,还有五个人,分别是马谡、蒋琬、董允、费祎、王濬,这些人都是太学中的俊杰,也是将来的国之干臣。

    这个八人的参军队伍并没有受到徐晃的热烈欢迎,为首的庞统长得太丑,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有些吃亏。

    其余七人,蒋琬和董允二人还好,可剩下的几人都还是一群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徐晃实在是不明白,军机处为何派了这一群孩子来,难不成他这个郑国公是带孩子的吗?

    事实上,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郭嘉举荐的,郭嘉掌握着刺刀这个情报系统,对各地的人才最是了解,这些人也都是他禀告皇帝之后,才选入太学的。

    和徐晃不同,太史慈这些年虽然把海军建设得很不错,可海军一直没有大战,他也因此被压制了多年,如今不过是个侯爵,此番征讨倭国,太史慈准备扬眉吐气一把,所以他对庞统的态度非常友好,对其余参军也是礼数周到。

    虽然徐晃兵权重,手下掌握着辽东将近三十万大军,但他的日子过得可没有太史慈舒心,因为徐晃的粮草都受制于兵部,但海军的粮草这是直接由海军衙门拨付,海军的粮饷大多都是自己经营所得,海军衙门不过是为了统一调配而已,所以这几个参军受到了太史慈浓重的款待,让众人对太史慈的印象非常不错。

 第374章 东瀛在哭泣

    除了太史慈礼遇这几个初出茅庐之辈之外,苏牧同样把目光投向了这一支年龄不大,但本事不小的参军队伍,怎么说他也是在燕京书院里面从小长大的,当然知道这些人能在太学之中声名鹊起,必然有真材实料。

    海军基地就在西安平,韩王派人来请庞统等人去朝鲜郡看看,因为大军劳师远征,整顿军马,备足粮草,出兵的时间还有两三个月,接到韩王的邀请,庞统也想看看这个被发配的韩王究竟是何方神圣,所以带着参军处的人去了乐浪。

    对于庞统等人的到来,韩王苏牧亲自出迎,这番礼贤下士之心颇有其父的风采,“诸位贤士莅临,令本王欣喜若狂,今已在府中备下酒宴,还请诸位移步叙话。”

    “我等拜见大元帅。”韩王乃是此次征伐倭国名义上主帅,也是众人的上官,他们当然不敢懈怠。

    韩王把众人请到府中,当即叫人准备歌舞,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处,韩王斥退了歌舞,这才出声说道:“本王经略朝鲜十年有余,十年之前,朝鲜之民不慕王化,本王与长文先生在此地推行教化,十年之功,总算是有所成效,诸位都是中原俊杰,对于朝鲜风物怕是难得一见,这几日本王亲自陪同诸位贤士领略一番朝鲜的风光如何?”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接下来几天,韩王果然带着参军处的人在朝鲜郡到处走访,这些来自中原的士子还真就没有看到过别样的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