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子,你这种态度也是不对的。”李老太敏锐的察觉到孙女的情绪不太对。
“我说错了么?做错事的人她不是我们,给长辈低个头认个错很丢人么?为了自己的孩子低个头很为难么?她心里到底有没有这个家,有没有丈夫?把自己的孩子又放在什么位置?竟然能安然在娘家待一个月就是不肯主动回来,她以为自己是公主么?我们家应该拿八抬大轿抬她回来呗?”巧兰愤怒又讥嘲的笑了一声。
清刚和清远哭的越发厉害了,巧兰却怒吼一声,“闭嘴!”
孩子们吓得直抽噎,慌忙擦干眼泪不敢再哭,一时又不能立刻止住眼泪,一个劲打嗝起来。
“你把孩子吓着了。”李母生气了,朝女儿吼了一声。
“清远,你弟弟不太懂,你也不懂么?一个不能公平客观冷静理智对待问题的人,你以为他能走多远呢?如果所有的大官都在遇到亲人和朋友的问题上就妥协就假装看不见,你认为后果会怎么样呢?我以为你是个坚韧的孩子,没想到你也会装鸵鸟啊,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我依然有很多人爱,家里什么都没发生过对么?”巧兰目光灼灼的望着清远,眼里带着执拗的坚持。
既然已经没有希望了,为什么还要坚守心中的谎言呢?早点清醒对他们也许并不是坏事,起码不会那样痛。
曾经她以为只要自己很乖,父亲一定会回来看她的,等了又等,主动去新家找爸爸,却被送了回来,连多一个眼神都没有给自己,那一刻她觉的自己的心脏都是冷的吧,你知道浑身冰冷打颤是什么感觉么?她感受过,真的很冷很冷!
清远捂着脸嚎嚎痛哭,缩在李母的怀里大声哭泣着,哭声里带着浓郁的伤悲和绝望。
清刚被哥哥感染也哭的更厉害了,李母望着女儿想说什么,却被李老太抬手阻止,悠悠的叹口气,“兰子说的是对的,早知道比晚知道好,她心里没有这个家,也没有孩子,她太狠心了。”
是啊,丈夫不接你,你就不能自己回来了,哪怕为了孩子回来呢?你不惦记丈夫连孩子也不要了么?一个月了真的能睡安稳呐,巧兰真的不能理解张氏的想法。
如果是自己哪怕闹气也要回家来闹,即便我不会轻易原谅丈夫,但我也会回家来守着我的孩子,即便我被孤立排斥,宁可我认为我受了委屈我也要守着我的孩子。可是张氏完全没有这么做,就是不肯回来,对与错此时已经不重要了,而是一个人的心决定了她的选择。
她选择放弃了自己的孩子,仅此而已。她是个没有心肝的人,把别人对她的好视为理所当然。
清远和清刚在等待中煎熬,忍受困惑害怕恐惧和绝望,还是小小的孩子却要忍受这些伤害,巧兰觉得她不回来也是好的,起码长痛不如短痛。
“姑姑,不能原谅一次母亲么?”清远仰起头满脸都是泪水,和弟弟清刚的天真不同,清远其实心里是有谱的,他什么都知道。
“你觉得现在我们原谅她与否很重要么?她都不肯回来,连机会都不给我们。”巧兰见到清远还想说什么,抬手阻止他开口。
“你爹是不会去接人的,这是原则问题,是她做错了不是李家全家对不起她,有些事是底线是原则,决不能退后半步。我们可以妥协,却不能够一错再错。”巧兰态度坚决,更强有力,眼神坚毅。
清远低着头默默的流泪,他感觉到事态不秒了。
李老太叹口气,“好孩子,你姑姑说的是对的,也是我的态度。你娘连家都不肯回,连面都不肯露,我们从何原谅她呢?难道我们应该上张家的门求她原谅么?我们又做错了什么呢?为什么要做到如此低贱的地步呢?”
李老太再心中忍不住赞许孙女,这才是自己教导出来的孩子,无论任何时候都能守住底线和原则,有自己的坚持,好样的!
如果一个人妥协到了软弱的地步,那么她的尊严又凭什么不能被践踏呢,你自己没有维护自己的尊严,别人当然可以践踏了。
清远和清刚不知道该说什么,心里觉得很难受。
谈话之后清远和清刚被李母哄劝这算是过去了,可自那日后清远却越发沉默了,读书也更加刻苦用功了,以前早起晨练还要人喊,如今不等家里人起来他已经拽着弟弟爬了起来,自己去厨房烧上水,拽着弟弟去跑圈朗诵文章,再捡点柴火或是打点猪草回来。
一晃又是半个月,清远得到了夫子的赞赏,夸奖了两次,同村的回来和李家人说了。
清刚在哥哥的带动下,似乎也懂事了许多,哥哥白日去学堂上学,他就在铺子里帮着干点小活,嘴里还念念有词的背诵着,似乎也长大了些,对于这样的变化巧兰是欣慰的,虽然心疼却无奈,他们是农家的孩子,没有太多的权利天真下去。
张氏依旧没有回来,似乎铁了心学文不接他不认错,她绝不回来,张母也是急的团团转却无可奈何。
随着时间的流逝,学文和张氏的角力让李家人对张氏彻底失去了最后一丝期望,原还在因为两个孩子而反复斟酌纠结犹疑,现在却不那么担心了,窗户纸已经捅破了,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和离呗,还能怎么样呢。
第215章 早有打算
巧兰也曾问过清远,要不要让虎子哥送他们去张家看看母亲,李家人不能去,但孩子可以去看看外婆吧,这不算过分啊,说不定还能唤回张氏,也许可能大概……,还有一丝转圜的机会呢?
虽然她真的开始讨厌这个嫂子了,但却不能代替哥哥和孩子做决定,该做的努力还是要做的。
但出乎意料的是,清远连波动都没有,就坚决的摇头拒绝了,“姑姑,这一次让我自己学会面对,让我自己决定可以么?”
巧兰深深的叹口气,拍拍他的肩膀,什么话都没说答应了。
清远不去在她意料之中,但单独问过清刚后,他竟然也不去,“我哥不回去,我也不去,姑姑那天你说的话我听懂了,人不能自甘下贱,我是李家的种,我不去。”
巧兰惊讶了,一直以来都是比较看重情远的,没成想清刚这孩子竟然也有一颗玲珑心啊,这样明白懂事。
“好吧,姑姑尊重你们的决定,你们大了也该学会自己面对问题,独立解决困难了,忙完了家里事你跟你哥哥一起去学校吧,我已经跟你爹和家里人说过了,你的进度不会比他们差太多的,别担心家里银钱的事,食铺的生意你是知道的,供养你们二人并不为难。”
清刚想了一下,点头应了。
“我知道了,我会努力的。”清刚认真的点点头。
因为张氏两个孩子一夜间长大了,懂得了很多无奈和伤悲,他们心里已经有了对错的简单判断,不在那么轻易的相信别人的话了。
“去看看你奶奶干啥呢,给她帮把手。”巧兰神情不是很欢喜,有点闷闷不乐的样,却没表现太明显。
“嗯。”
“奶奶,咋办呢?就这样一直僵持这,咱村里也有闲话了,前儿早起我出去跑圈遇到隔壁婶子,都跟我说了,让我回来告诉你们赶紧想办法,村里都有人传闲话了,说咱家容不下媳妇。”巧兰心里烦躁的很。
李老太晃悠着躺椅,嘴角漏出一丝笑容,“兰子,你还是欠磨炼,这耐性上还是差了那么一丝,要能在稳一点,你的绣艺还能在进一层。”
老太太却说起了别的。
巧兰扁扁嘴不意外老太太的一针见血,确实她的绣图已经到瓶颈,多年来始终无法突破,没有到神乎其神的地步,就差那么一点了,她自己清楚地感觉到了,有人说他想当然了。
但她真的见过神乎其神的绣品,真的叫精妙绝伦,便是你的敌人都不能说不好,都找不出一丝不对来。可惜这不是她的作品,这让她扼腕,一直很努力的想要突破自己,但多年来直到她来到李家村,都没能如愿,没能到达那样的层次,是她一生仰望的地步。
“奶奶,我知道,但我还没摸到门。”巧兰提起自己两辈子的手艺,她是有野望的。
“嗯,我也没能达到这样的层次,但我见过,一生能见一眼是我的福气,我没做到可我希望你能做到,你懂我的心么?”李老太幽幽的开口。
“我懂,我尽力。”巧兰不敢保证,因为这么多年了她不是没试过各种方法,但没到就是没到,不够完美就是不够完美,这没法找借口。
“嗯。学文的事你也别急,说句亏心的话,咱家毕竟是小子,吃不了太大的亏,等吧,总会有结果的。”老太太这会子确实特别悠闲,连前些日子的着急担忧都不见了,真的是放松了。
“奶奶,真想让哥哥和离么?”巧兰弄不准奶奶心里是咋想的。
其实说到怨恨她确实挺埋怨嫂子的,但也只是怨恨,她不参与哥哥是否和离的问题,却感觉出来了,张氏真走到那一步会丢下孩子不管的,所以才说了那些话提醒两个孩子,有个心理准备,不然到时候更疼。
“我只知道胳膊肘往里拐,我看着我孙子我心里难受,人一辈子长了去了,难道眼睁睁看着自己孩子受委屈过得不如意还得硬撑,弄到吐血呗?那不是二傻子么?”李老太笑意盈盈的开口。
“奶奶,如果我不能挣这么多钱,那你打算怎么办呢?”巧兰终于还是忍不住了,她也在问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但又觉得自己没错,我孝敬爹娘也错了么?你贪心和我有啥关系啊,没有我的钱也有看不上学武的唠叨呢。
“给你买金头面的钱原打算好了的,一半留出来你和你二哥成家用,另一半交给你爹做私房,你娘心善我怕等我不在了,她被张氏欺负,所以留了一手,我们的棺材本也用不了那么多也从这里出。你爹手里也有一些,但我的多,我让他留给你娘留条路的。”李老太很早就预备了后手。
巧兰想了想失声笑了出来,更觉得奶奶爷爷很可敬,把人看透了,早就留了后备,她不用担心母亲将来的生活,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奶奶爷爷会这样支持她拿钱出来给爹娘叔叔叔婶买铺子,也是为了让叔和婶子呈自己的人情,三哥四哥将来能给自己撑腰,也是敲打张氏,我们家不靠你这个媳妇养家,老人也不愁没人伺候了。
可惜这番苦心张氏并不能意会,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地步。
“兰子,至亲至疏是夫妻啊!”李老太幽幽一声长叹。
老太太没告诉他们的是,老伴挣钱的本事一点都不差,早年跟人学了点本事,寻药材,种点药材,所以这些年弄钱的本事也没丢,老伴手里还有几根小黄鱼呢,也是棺材本也是想着临死留给两个儿媳妇的。
儿媳妇伺候他们这么多年,生儿育女,得给他们留条路,儿子么,有个好媳妇啥都不用操心了,爷们才容易犯浑,好媳妇却不会,有了贤妇家宅安宁。
巧兰这才点头,原来爷爷奶奶早就做了各种准备了。
“小姐,吃燕窝吧,奶奶也有。”玲玉端了两碗雪梨燕窝过来。
东西是前些日子传虎拿过来的,刚子从江南回来了,带了不少的东西,其中海货燕窝就是一样,入手价便宜,上等的白燕和黄燕还有血燕三种,给巧兰家拿了一些过来,让放心大胆的吃,后续还有呢。
还有一些上等的花胶等补品,这些因为想拿到铺子里去卖,所以拿得多,传虎就给多拿了点过来,给巧兰好好补补。
“嗯,这是好东西,你要坚持吃上补补气血。”老太太接过碗慢慢的吃了起来。
“嗯,知道了。”
“小姐,婶子说明儿给你做花胶,张嫂会做呢。”玲玉嘻嘻笑了笑。
“好啊。”巧兰也知道身体的重要性,所以并不拒绝进补。
第216章 嫁衣
去年绣完图脸色一直蜡白凹陷,如今快大半年了,脸蛋略微多了些肉,但气色还是不算红润,所以李母就没推辞这些补品,变着花样可劲的给女儿进补,要赶在成亲前回复身体状态,不然苍白着脸嫁过去,人以为李家养了个病秧子硬塞给传虎了呢,说出去多不好听啊。
其实最近一段时间李母心情还算可以,张氏不在了,有些事不用太顾忌了,但凡给兰子做什么李母都会考虑媳妇的心情,给她也留上一份,实在留不下的也要提醒别吭声,偷偷摸摸挺没意思的,如今这样倒好,省事了。
不知不觉大家都有了变化,虽然清远清刚心里还是会难受的,会惦记母亲,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却依旧盼不到母亲回来的人影,这让孩子们特别失落,渴盼的情绪在慢慢的变化,眼里的温度也慢慢的冰冷了。
而李家人原本因为清远和清刚的情绪有些迟疑的态度,心里也有了准谱,在随着日子一天天晃悠过去,直到有一天巧兰高兴地跑来说,“爹娘,爷爷奶奶,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