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嬿婉及良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嬿婉及良时-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今上圣明,何至于此,”他神情凛然,反问道:“先生以为如何?”
  “佩服,”李载听他引韩非子之言,依次反驳过去,也不反驳,只是眯着眼睛一笑:“早就听人说你善辩,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确实厉害。”
  “以人言善我 ,必以人言罪我,”姚轩同样一笑:“先生谬赞,学生愧不敢当。”
  因为别人的话赞誉我,必然也会因为别人的话而责难我,同样出自韩非子的名篇。
  他这反击,来的又快又狠。
  “真是一点儿也不吃亏,”李载又是一笑,却也没有再说下去,只是直起身来向他作揖,算是服输。
  他也是法家名宿,少有低头的时候,现下如此,倒是叫场上人一惊,连带着几位大家也微有变色,注目于姚轩时,目光更显褒扬。
  毕竟是前辈名宿,现下如此,姚轩也不拿大,同样作揖还礼,算了了解此桩。
  李载吃了一亏,也不再同姚轩说下去,转而去问春闱的第二名了。
  “我只知姚轩策论写的好,”张英听他们说完,目露赞誉之意,向承安道:“今日一见,才知他口齿也这样凌厉。不错。”
  春闱的时候,便是张英亲自点了姚轩头名,这样说一句,倒也言之有据。
  承安听他这样讲,也不知怎么,头脑中忽然想起,与姚轩一般生有一对梨涡的锦书来。
  论及口齿,她也是一等一的犀利。
  若非亲眼所见,谁又能相信,那样秀美婀娜的身姿之下,居然潜藏着这样犀利而决绝的魂灵?
  他不觉有些出神,过了一会儿,才听见张英唤他:“殿下,殿下?”
  承安猝然清醒过来,将方才怔然掩饰掉,温声问道:“张大人有何见教?”
  “不敢,不敢,”张英捏着自己手腕上的佛珠微笑:“只是见殿下神游,提一提罢了。”
  承安低眼去看面前搁着的那只汝窑茶盏,无意多说,便低低一笑:“谢过张大人了。”
  张英似乎心绪颇佳,手指在佛珠纹路上摸了摸,语气隐约揶揄:“见殿下神色,是想起心仪的姑娘了吗?”
  承安心头本是沉沉坠到底的,听他这样讲,也不知怎么,竟摇摇晃晃的重新升了起来。
  “是呀。”他合上眼,掩住心中的沉郁,轻轻这样道。
  张英前一句本也只是打趣,哪里想得到承安竟真的应了。
  目光一抬,却见这位素来不动声色的二皇子脸上,竟隐约有些颓然,不觉也是一滞。
  ——谁没个年少轻狂呢。
  他在心中轻轻叹了一句,没有再说下去。
  临近午时,这场盛会也不过只经了一半儿,可是该知道的,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至少在席上的一众举子,皆是发挥正常,对得起自己在春闱中所获得的名次。
  最是引人注目的会元姚轩,更是不负众望,面对一众名宿大家侃侃而谈,不露怯意,言之有道,不得不叫人赞叹。
  彼此之间若是只差距一点儿,会叫人不服气,可若是差得多了,便只能望洋兴叹,自愧不如了。
  姚轩这一关,便算是过了。
  接下来要头疼的,可不是他了。
  这会儿,赵家正是一片乌烟瘴气。
  “李载到底是怎么做事的!”贤妃胞姐,赵旭远之母萧氏眉头蹙的死紧,浑然不知大祸将至,只怫然不悦道:“竟这般轻易的叫姚轩过关,平白给他做脸!”
  李载本是想为难一下姚轩的,哪里想得到反而被姚轩踩着,将名声传的更远,这一回合下来,可真是得不偿失了。
  “毕竟是大庭广众,也不好做的太明显,”赵旭远面色阴冷,寒声道:“再则,他此前欠了舅舅一个人情,这才肯出面相助,能不能成功,却是不一定的。”
  “我看,分明是他有意放水!”萧氏恨得牙痒:“好容易有机会将姚家拖下去,居然就这样眼见着机会流走了,果真可惜!”
  “阿娘不必急在一时,”赵旭远想起柳彤云曼妙无双的面容,心中就似火烧,冷声道:“日子还长着呢,总有他们摔跟头的时候!”
  他们母子二人说话的时候,赵家家主便坐在一边儿,沉默片刻,方才转向萧氏:“之前你吩咐人办事,都料理干净了?这事儿闹得大了,若是被人捅出来,可是要命的。”
  “那是自然,”萧氏看他一眼,没好气道:“这些年做事,我何曾疏忽过。”
  萧家的门楣要比赵家高,所以她在丈夫面前,也是极为硬气的,此刻听他这样问,顺势想起自己嫁到柳家去的小姑来:“你那个妹妹,真是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只是做个媒都不成,白吃了赵家这么多年饭!”
  赵家家主同柳大夫人那个同产胞妹,还是很有感情的,闻言眉头便是一蹙:“她也尽力了,你又何必说的这样难听。”
  “我说的难听怎么了,”萧氏正满心的不痛快,反击道:“你妹妹将事情办成这样,我还说不得吗?好生贵气!”
  赵旭远没娶到心仪的姑娘,对于自己姑母也是心有不豫,不免帮着自己母亲说一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难道在爹心里,我们还比不上姑母吗?”
  赵家家主被问的噎住,再看妻子与儿子俱是面露不满,也没再说什么,一甩袖子,恨恨的走了出去。
  弘文阁讲书的第二日,张英便同承安一道上疏,将结果告知圣上。
  只一夜的功夫发酵,姚轩在长安便是名声大噪,前番流传出来的那些谣言,都变成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样的褒扬之辞。
  圣上令内侍将奏疏所书内容宣读,以正视听,随即问起科举舞弊一案始末。
  锦书早知昨日弘文阁之事,知晓圣上今日便要秋后算账,倒是起了个早,等着听戏。
  巳时末,红叶急匆匆的脚步声方才在内殿响起:“娘娘,圣上下旨,将赵立洋下狱,科举舞弊一案移交大理寺了。”
  “赵立洋?”锦书将这名字在心底转了一转,方才道:“似乎是贤妃胞姐的丈夫?”
  “是,”红叶面有笑意,快然道:“前一阵子,长安里风言风语,更是刻意将姚公子牵扯进去,说是同贤妃娘娘无关,奴婢也是不信的,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是吗,”锦书淡淡念了一句,又问道:“如何被查处的?”
  “奴婢只是听人说了结果,至于朝堂之上如何质疑举证,却是不知了。”红叶低声道。
  “也没关系,总不过是那点儿事罢了。”锦书混不在意:“人活着,只要不是隐形,不是一滴水,一场雾,总归是要同人打交道的,抽丝剥茧,层层推量,总会找出端倪的。”
  前些日子,她亲手修剪的那束桃花已经有些枯萎,今日清晨,清理的宫人们送出去,换了新的来。
  她盯着那一束温婉清丽的桃花看了一看,方才哂笑:“我听说,先帝一朝,参与科举舞弊的为首官员被腰斩于市,熬了好久,人才死透。”
  “是,”红叶回道:“科举乃国之基石,本朝例律向来管束的极严。”
  “自作自受,与人无尤。”锦书冷冷道:“既然敢出手,就要有被人拆穿的自觉才是。”
  “好了,知道个消息便成,别的就不需管了,”她舒一口气,吩咐道:“圣上应该快回来了,去准备午膳吧。”
  红叶领了吩咐,正待出去,便被她叫住了:“先等等。”
  “娘娘,您还有吩咐吗?”
  “我肚子大着,正是要静养的时候,不见外人,”锦书半靠在软枕上,轻声道:“若是有人求见,不需告知,直接打发了便是。”
  红叶目光一转,心知她说的是贤妃,犹疑道:“娘娘,那位可是最傲气了,会来吗?”
  “傲气是要有底气支撑的,”锦书莞尔道:“里子都没了,面上那套虚的就是笑话。”
  “——好了,退下吧。”


第64章 抄家
  事实上; 锦书猜的一点儿也不错。
  赵立洋被下狱的消息传来; 第一个慌了的就是赵夫人萧氏,刚一听见消息,她连眼泪都顾不得流,便带着赵旭远回了萧家求援。
  “大哥,你一定要帮帮我; ”她坐在椅上; 眼泪簌簌; 妆容残败:“立洋要是出事,我们娘俩可怎么办啊!”
  “可不仅仅是我们母子俩怎么办啊舅舅; ”萧氏毕竟是妇人; 对于朝堂之事不甚明了,赵旭远却是明白的多; 面上的意气风发早已散去; 只有惊慌失措:“这案子要是被判决下来,少说也是一个流放; 您得帮帮我们啊!”
  “帮帮帮,上嘴唇一碰下嘴唇; 说的倒是容易,可你们让我怎么帮!”
  萧鉴面色不豫; 没好气道:“这事儿是张英亲自告上去的; 人证物证俱在,我便是想帮,也无处下手啊!”
  “更不必说他是圣上心腹; 轻易扳不倒了!”
  “大哥!我当初这么做,不也是为了萧家,为了三殿下吗?”
  赵夫人哭的一脸泪,向萧鉴哭诉一句,随即转向生母萧老夫人,可怜道:“娘,你帮着劝劝大哥,再求求妹妹啊!”
  “我这就递牌子进宫求娘娘去,”萧老夫人眼见长女哭的这样凄惨,外孙也是满脸戚惶,心下自是不忍,只去看自己儿子,沉声道:“这是你亲妹子,那是你亲外甥,能想办法,就赶快想办法啊!”
  “是,娘放心吧,我会尽力的。”萧鉴心知这是一个火坑,可是也不得不往里跳。
  赵家是萧家姻亲,也是三皇子最为强硬的支持之一,若是折了这一支,他日行事,必然会捉襟见肘。
  ——他不得不救。
  得了儿子应承,萧老夫人总算安心几分,当日便递了牌子进宫,求见贤妃去了。
  事情涉及到胞姐,贤妃自然也早早差人打听,不停不要紧,一听之后,简直是要了半条命去,一面叫自己镇定下来,一面想接下来应当如何,正踌躇不定的时候,便听见萧老夫人入宫的消息了。
  “宜兰,”萧老夫人老泪纵横:“你姐姐那边儿,你可得帮衬啊!”
  贤妃本来就心急,见母亲一哭,自己也跟着落泪起来:“阿娘,你宽心些,我会去求圣上的。”
  “你可有把握?”萧老夫人擦了擦泪,追问道。
  “阿娘,”贤妃不敢将话说满,为难道:“圣上的脾气你也知道,轻易不肯转圜的,我只能说尽力一试,却也不敢应承什么。”
  萧老夫人听她这样讲,便知她心中也是没谱儿的,心中酸楚,眼泪不觉流的更凶,贤妃见了也是心中难过,母女二人相对,垂泪起来。
  她的确傲气,但面对着这种境地,也确实是傲气不起来。
  吩咐人送萧老夫人回去,又叫人照看好三皇子,贤妃换了一身素净衣裳,略加修饰,往含元殿去。
  “母妃,”三皇子面色沉郁,目露担忧:“我跟你一起去,咱们一起求,父皇总会心软的。”
  “不,你留在这儿,母妃一人去便是。”贤妃明白圣上的底线,所以绝不会叫儿子掺和进这里边来,她被嫌恶事小,若是害的儿子一道受了牵连,那才是得不偿失。
  眼见儿子跃跃欲试,她加重语气,道:“听话!”
  三皇子对于贤妃这个母亲还是很敬畏的,饶是心中不愿,却也没有反驳,被内侍们送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回书房去了。
  贤妃小心掩饰了面上泪痕,匆匆带人往含元殿去了,只可惜,人还没见殿,便被拦住了。
  “娘娘恕罪,”宁海总管声音温和,只是其中语气不容置疑:“圣上还在忙,不见宫妃。”
  贤妃心中一堵,既酸又涩,只是想着自己胞姐,不得不婉言恳求:“本宫只想同圣上说几句话,劳烦总管一回,好歹去通传一声吧。”
  “奴才也只是听令行事,”宁海总管弯着腰,恭声道:“求娘娘不要为难。”
  这几乎是贤妃唯一的机会,她哪里敢轻易放弃,好说歹说磨了半日,宁海总管依旧不肯松口,她也未曾放弃,在外枯等了大半个时辰,方才失魂落魄的离去。
  “娘娘,”她身边宫人小心的问:“咱们回披香殿去吗?”
  “不,”贤妃顿了顿,几乎是咬着牙,一字字说出来的:“往甘露殿去。圣上最宠皇后,她若是肯开口,就还有机会。”
  “可是……”谁都知道皇后与贤妃不和啊。
  看了看贤妃面色,她将后边那句话咽了下去,低眉顺眼的跟在贤妃身边,一道往甘露殿去了。
  贤妃如何不明白她未尽之言,只是到了这关头,不去试一试,总归是不肯放弃。
  然而在甘露殿外,她们又碰了一个钉子。
  “娘娘见谅,”那宫人温声道:“皇后娘娘月份大了,人也没精神,这几日不见人,您还是请回吧。”
  圣上那边已经是这般光景,贤妃现下只剩了这一根救命稻草,即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