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朝阳-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驻朝鲜外交代表机构。在各国外交使团尚未撤离时,唐浩然就关闭了清国驻汉城的领事馆。

对于外交,金允植并不担心,清国朝廷虽对其加以斥责,可却又未否认其对废君之举,更是另派出军舰将旧王解运至中国,金允植在清国支持下,最终各国必然会面对朝鲜外交由清国代署的现实。相比于其它官员关心洋人的问题,金允植更关心将来,将来的统监府将要干什么。

即便是在内心中金允植未曾对唐浩然干涉朝鲜国政,废除朝鲜君妃,心存任何反感,反而认为现在的朝鲜正需要唐浩然这种敢作敢为的驻朝大臣主持大局。虽是如此,他却依然关心统监府的作用尤其是眼前这位有着知洋之名的驻朝大臣于外交之外,于朝鲜还能有何帮助。

“洵卿,既然你问,那我也不瞒你……”

看着金允植,唐浩然的神情随之一正。

“除主持朝鲜外交,挽朝鲜于各国侵凌之境外,本官意于朝鲜实施洋务,推行新政,不过这新政分轻重缓急,中国之洋务,首重兵械,如朝鲜效中国之事,专力于兵械,则民穷财匮,必有土崩之患,因此,我的计划是兴办厂矿,以为富国!”

放下手中的茶杯,唐浩然瞧着金允植,第一次于朝鲜官员面前讲述着自己对未来的计划,现在的局势正如自己意料的一般,只待把日本的问题解决之后,即可于朝鲜推行新政,当然这个新政要分先兵,正如同统监府般,要一步步的收敛朝鲜国权。

“不知大臣意先以何事为先?”

对此金允植倒不觉好奇,甚至在“首重富国”上两人的观点又是完全一致。

“首先当行钱制改革,朝鲜目前钱制混乱,欲推行富国之策必先建立稳定之货币,需废除制钱,发行银元、铜元以及纸币,进而稳定朝鲜钱制……”

唐浩然并没将对朝鲜钱制改革的计划完全道出,毕竟这钱制涉及到另一个关键的环节——铸币税以及对朝鲜经济的全面控制,通过对其的经济控制,进而完全掌握朝鲜,因此对此只是稍稍提及罢了,而后又把话题一转,看着金允植说道。

“然最重者,莫过办厂开矿,考虑到朝鲜内部诸因,本官意将工厂建于特区之中,于特区内推行新政,一来可令国人见其效,二来亦可避免仓促推行新政,因准备仓促而至混乱!”

特区,这正是唐浩然想于朝鲜谋求的地方,尽管内心有意将整个朝鲜并入中国,但在时机尚不成熟,尤其是实力不济时,设立独立于朝鲜国政之外的特区,则是最好的选择,实际上,这特区也就是等同于租界,只不过比之如仁川等地租界,至少在名义上,那里只是朝鲜的“经济特区”。

在唐浩然的解释中,金允植则不住的点着头,是很快接受了唐浩然设立特区的想法,实际作为“稳健开化派”的代表,他亦深知朝鲜内部的保守,建立特区反倒是推行新政最稳妥的办法。

“……特区由统监府代管,如此一来,倒也可免除许多麻烦,以大臣通洋殖业之能,不出数年,必可见其效,不知大臣可有建立特区之心仪之地?”

见其赞同自己的想法,唐浩然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冲着其笑说道。

“洵卿,你不是不知道,现在大局初定,百事缠身,待到局势安定之后,此事还需洵卿助我!”

“大臣的意思是……”

先是一顿,金允植立即明白了唐浩然的意思,建立特区需要朝鲜内廷同意,这意味着于朝中自然难免一番商讨,而且亦需要朝中有人先提办“新政”,统监府才好介入其中,有比自己这个吏部判书更合适的人选吗?

“小臣明白了,到时小臣自会上折倡办新政。”

在同意上书后,金允植又试探着问询道。

“不知大臣对外事交涉有几分把握,如此小臣亦可相机安排上折一事!”

(今天更新晚了,晚上9点左右,还有一更,求收藏、求推荐!)

第22章应对之策(求收藏、求推荐)

朝鲜统监府,对于朝鲜人来说,这是一个新鲜的机构,几乎是在六月初九,朝鲜撤内外衙门的当天,于内外衙门外朝鲜统监府的牌子便挂上了,也就是在当天,朝鲜一应外交事务皆由统监府处置。

原本的各国意欲绕过统监府,准确的来说是唐浩然直接与清国,更准确的来说是北洋大臣于天津展开谈判,可北洋大臣那边虽说好言好慰,但却在谈判的事情上,直接拿出当初日本人逼着清国承认的“朝鲜事务皆由驻朝大臣署理”的前例来,一脚便把谈判从天津踢回了汉城,纵是日本人百般不愿,也只能在屡次受挫后,于汉城展开谈判。

而早在六月十三,日本人于汉城同统监府就朝鲜问题展开谈判前,最难攻克的堡垒——俄罗斯,在统监府的让步下同意撤出驻汉城公使馆,仅保留驻仁川、釜山以及元山领事馆,而统监府做出的让步,却恰恰是俄罗斯梦寐以求的——冬季舰队泊港越冬,根据新约俄罗斯舰队有权于冬季进入仁川、釜山以及元山三地越冬,尽管这距离俄罗斯所希望的仍有一定差距,但在英国的插手下,其只能暂时按奈对朝鲜的野心。

至于美国,虽然数年来鼓动朝鲜自立,但在唐浩然本人拍发了一份电报与美国总统,详细解释东方宗主权之后,并表示维持《美朝通商条约》中美国利益的前提下,加之英国支持中国对朝鲜的宗主权,美国亦同意撤出驻朝公使,只保留驻仁川领事。

至于英德法等国他们原本就承认中国对朝鲜的宗主权,在获知中国无意从朝鲜撤回“宣慰军舰”,并派出军舰接“废王”回国后,意识到中国进一步加强对朝宗主权的决心后,便立即做出了认同中国举动的决定,在获得利益保证后,便立即撤出驻朝公使,只于通商港保留领事馆。

正如唐浩然最初的意料那般,即便是俄国亦不愿意为朝鲜问题打仗,而之所以做出这一判断,实际上是因为对历史的了解——1890年的远东,英国人倾向于维持各国势力间的平衡,他会竭尽全力维持远东的秩序,而俄国受限于投送力量的不足,其于亚洲的扩张只停于口头,至于美国,还没有完成帝国的锐变。

在所有的西洋国家之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与朝鲜利益悠关到非打一仗不可的地步,即便是与朝鲜利益悠关的日本,亦也未到这一步,否则其又岂会在北洋水师以接“朝鲜废王”的名义往仁川增派两艘军舰后,立即将仁川日舰撤往釜山。

虽说日本人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不足,远不能迫使清国做出让步,但并不意味着谈判会很快结束,相比于同俄国进行的长达三天的谈判,于日本进行的谈判,却已经进行了整整一个星期,在谈判桌上双方更是你来我往,没人谁会作出主动的让步。

谈判!

谈判一直在进行着,从六月初九开始,已经出任朝鲜统监府外务部部长的唐绍仪就无奈的发现,自己全部精力完全为日本人所牵绊,以至于甚至全无精力处置各国公使馆撤出汉城事宜。

虽说在过去的几天谈判中取得一些进展,诸如承认旧时拖欠日本债务以及日本在仁川、釜山以及元山三地通商港租界利益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甚至在废除朝鲜“防谷令”的问题上,亦做出根本性的让步,同时废除“防谷令”许日商进入朝鲜收购大米、豆货等商口,从而结束了长达一年的“防谷令”,这是统监府做出的最根本性的让步,而作出这一让步原因极为简单——自朝鲜开港后,日朝贸易便以日本向朝鲜倾销西洋洋货,而朝鲜向日本大量出口粮食和原材料,而朝鲜的粮食出口则是因日本工商业发展下,工厂主更乐意采用更廉价的朝鲜米供给工人,且廉价朝鲜米于日本亦极受城市平民欢迎,在日本于朝鲜利益中,这甚至是日本最为看重的利益,至少暂时而言。

不过最近两天的谈判,却并非围绕着朝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却是在填补五年前清政府留下的“后患”——《清日天津会议专条》,而在谈判久拖不决的情况下,刚刚被“革职留任”任朝鲜统监的唐浩然不得不亲自出马,以迅速结束与日本之间的利益纠纷。

“根据《天津会议专条》约议三条,为保持清日两国之友好,两国皆不在朝鲜驻军,这亦是当初两国自朝鲜撤军的原因,而现今贵统监赴任携千三卫兵,更于汉城练兵两千余人,这岂不有违当当初我国与贵国达成之《天津会议专条》,便是各国公使馆驻外亦未闻卫队过数百人者。”

衫村濬盯着唐浩然,又一次开口质问道,在朝鲜的利益问题上,虽说大部分都得到了满意的答复,但是根据东京的指示,他必须要再次确认《天津会议专条》,公使馆书记官郑永邦则于一旁将公使的话翻译成中文,偶尔他会将视线投向唐浩然,想到族中幼弟于信中对其称赞,以及其著作于日本的风行,他的心思不禁一沉。只怕在此人总理下,日本于朝鲜再也得不了多少便宜了。

“本大臣非他国之外交官,亦非往他国赴任,而是以中国之大臣赴藩蓠小邦总理小邦之事,自当携以卫队以展上国之威仪,自无需遵守各国公使馆之例!”

唐浩然直截了当的拿出了“天朝上邦”的体面来,然后又把话峰一转,盯着衫村濬反问道。

“至于这练兵违背“均勿派员在朝教练”,本大臣所练之兵为中国之兵,而非教练朝军,自与此不违,再则贵使于先前交涉中,动言威胁,本大臣总理朝鲜之事,焉能不尽心尽力,为保藩蓠于不失,只得于汉城操练卫队以备来日了!”

神情虽是严肃,唐浩然的心里却暗自一笑,就衫村濬这半调子外交官,还在这谈判?难道他就不知道外交官的实力在于国力吗?这个时代的日本外交官也就是抓住了满清的软弱,才能一一得逞,如果不是自己无意在朝鲜问题上继续纠扯,恐怕……连租界都给收了回来。当然这也就是心底的唠叨,毕竟现在自己也是虚张声势,满清绝不会支持自己帮助朝鲜收回国权。

“那么,大臣阁下,如果未来朝鲜之事解决,大臣是否会遣撤卫队?”

郑永邦于一旁的插话,让衫村濬的眉头微皱,而唐浩然的眉头亦是一蹙,瞧着郑永邦心底不禁涌出一阵不满,这个……家伙,接的也太快了吧!

见上官一时作难,唐绍仪连忙在一旁解释道。

“大臣卫队,非公使馆议,亦非约定之军,自无须受限于会议专条!”

“非也!”

冷冷一笑,郑永邦摇头反驳道。

“贵大臣现已革职留任,自不再为大臣,既非驻朝大臣,又何需保持近四千人之卫队?”

相比于衫村濬的蛮干,郑永邦无疑更适合这场谈判,当唐浩然与他在那里玩弄着文字游戏时,他立即加以反驳,不待唐绍仪反驳,他又越俎代庖的说道。

“不过考虑到统监府之威仪,我以为大人所令统监府中应保持不超过500人之卫队,至于其它人等应一率遣散……”

虽说对郑永邦的越俎代庖,衫村濬内心深感不满,但两位唐大人脸色中的难看,却让他的心底涌起一阵快意来。

被郑永邦咬住字眼的唐浩然倒是没有心恼,而是在思索片刻后,迎着衫村濬的笑容,用极为平静的口气应道。

“嗯,可以,不过遣散卫队需要一定的时间,我要六个月!”

之所以会同意遣散卫队倒不是因为唐浩然会放弃自己好不容易构建起的武装,而是因为他想到另一件事——历史上十年后的“庚子之变”中,李鸿章忍着巨大的悲痛和侮辱,呕心沥血地谈了一年,终于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不过条约规定,在天津的各国租界20公里范围内不准驻有中国军队。

李鸿章死后举荐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刘坤一等亦举荐老袁,西方列强也要求老袁出任此职,在众望所归下,袁世凯出任北洋大臣,可是按照条约规定,外国租借地的20公里以内不准驻有中国军队。而对此袁世凯却早有准备,早在进驻天津的三个月前,袁世凯即仿照“天津都统衙门”和日本的巡警办法,聘请日本警官为顾问,在他的小站北洋军中,抽调3000名即将退伍的老兵加以训练,当袁世凯从“都统衙门”手中收回天津的时候,3000名中国警察雄赳赳开进天津城区。中国第一个警察局在天津出现,设南、北两个分局,各1500名警察。

既然袁世凯能设立警察,以警代军,自己为何不能?更何况,如此一来,还有一个好处——借机控制朝鲜的警察权,至于军队,以后还可以设立武警不是。

唐浩然的让步之快,完全超出郑永邦的预料,就是郑永邦与衫村濬两人诧异的时候,唐浩然却提出了他的条件。

“可这卫队遣散,总让本官寝食难安,所以……”

唇角微微一扬,唐浩然道出了他的条件。

(第二更了!今天赶班加点赶上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