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二十四监- 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宗安排他去参加剿匪。

  而汪乔年的父亲也死了,自己正欠他一个官位,下个夺情圣旨,去大名府上任吧,也算平调了。不过为了让他心理平衡一些,赐了一些治丧之物,让徐光启代写一些祭文之类的东西,算是补偿吧。

  正在处理这些事情之际,来自边墙以外的消息,让他惊心动魄,何可纲遇伏,被逼困守岱海。更有甚者,二十万的蒙古联军成立,来自瓦剌、兀良哈三卫、曾格林沁、及科尔沁等草原的部落。这些人是来声援归化城的土默特蒙古族的。

  照朱由校得到的情报看,他们绝不希望看到大明踏足草原,大明的强盛,绝对是蒙古族的一种灾难。朱无璋时代,那是蒙古人最悲催的时代,动不动就是派如蓝玉这样的人来草原,甚至是几次亲征。好不容易朱元璋死了,又来了个朱棣,那也是个狠人,既是皇上又是猛将,也是好搞个亲征之类的。好不容易出了个明英宗,让蒙古族抓住了可劲的报复,几十万大军来了个全军覆灭,武将勋贵也弄死了大多数。就这样,基本维持着,到了正德皇帝之时,大明又开始强硬起来,又搞起了亲征,还好,正德挂的早了点,没把事态扩大。而到了下面,大明皇上开始怀柔起来,直到开马市,搞交易,才没有了大仗。

  但如今大明的皇上又来亲征了,这可不是个好现象,虽然名义上是对付归化城,谁知道他打顺手了,会不会打的再远点?自古以来,蒙古和汉人就是此消彼长,当汉人强大的时候,就是他们忍辱负重之刻,汉代、唐代、明代均是如此,这上千年的仗打下来,两族之间的仇恨就是一团乱麻,根本解不开了。所以一听到有心人的挑拔,当然的派兵来援了。

  而何可纲被困,那是逃回去的温布楚琥尔,在精心安排之下的结局,机会对地形的熟悉,何可纲在背靠岱海扎营之时,他率七万蒙古军,硬是用巨木大盾,把何可纲挤在了岱海之滨。

  “岱海?”铺上地图之后,朱由校仔细的在地图上找着,嘴里却不由的咕嘟着,他是没不明白是自己看错了,还是送情报的人写错了,记得以前玩拼地图时,那蒙古就是个内陆国,怎么何可纲跑到海边了呢?再说了,现在去的是呼和浩特,是中国的地方,不记得有海这个字眼啊?

  找了半天,实在是找不到了,只能问旁边的满桂了,人家是蒙古族的,应该对那边的地理有所了解。果然,满桂立刻在地图上找到了那个岱海。

  原来岱海不是海只是个湖泊,不过是大了点而已,它的古称天池,也叫大海,汉叫诸闻泽,魏叫盐池,也称旋鸿池(因鸟得名),俗称葫芦海(形状),宋叫鸳鸯泊,辽称奄遏下水,金叫昂遏下水,元叫下水,明复用奄遏下水,俗称威宁海。

  处在一个狭长的陷落盆地之中,南有马头山,北有蛮汉山拱卫,东西长约五十里,南北宽约四十里,面积倒是不小。

  找到地方就好办了,何可纲这三千净军,无论如何是不能放弃的,看来温布楚琥尔,这是找到对付孙承宗的法门后,没来及成功,就叫朱由校给破坏了,而今又拿了来对付何可纲了。无论如何,必须把何可纲救出来再说。

  第二百五十八章 辽东世族

  现在北京到大同的路也离大同越来越近了,朱由校也已经让人来从大同往北京修,这样能够增加一些速度。所以只要京城造好了车,二天的时间差不多就能送到了。现在连同京城送来的战车一百架以及五架阻击战车和五辆汽油弹战车,运送二千人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大汉将军等都是骑马,可以一起跟着。

  所以朱由校打算率战车先行,只须给后面的部队留下五部阻击战车一部汽油弹战车,就可以保证对付那大盾了。

  而岱海离大同大概就二百五十里地,先头部队有战车之利,大半天的时间即可到达。于是朱由校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满桂和赵率教,让满桂跟着自己和战车队先行,而赵率教带剩余净军随后跟着。

  满桂当然高兴的直跳脚,这几天的训练他表现的是相当的刻苦,基本上他若说在高速移动战车上,射击移动目标,他是第二的话,恐怕没人会承认自己是第一了。特别是阻击弩,移动起来射击,那难度更大,整个队伍里也就那么几个人能稍稍的掌握,能有一半的几率中靶,而只有一个人有六成的几率命中三百丈外的靶子,那就是满桂。

  这时候听说让他当这个‘先锋’,那哪里有不高兴的道理。其实他哪里知道,那是朱由校嫌他的智商偏低一点,不敢把净军单独交给他。他和赵率教的矛盾说出来都让人哭笑不得,这个满桂也是如此大的人了。竟然因为人家赵率教在发救兵救他之时,没有亲自到场。只是派了手下的将领前去把他救了出来,就吵着要和人家割袍断义,这是个什么玩意?再说是性情中人,也没有这个性情的。

  当朱由校劝了几句后,他还来劲了,差不多哭天抹泪的诉话着,自己救赵率教时都是亲身前往的。倒把朱由校弄的哭笑不得,怎么大明朝还有如此奇葩人物。都做到总兵还,还如此的‘童心未泯’。真是深深的怀疑这个满桂应该是个日本人,怎么如此低能、智障?整个一‘缺心眼子’。把净军交给他?还是算了吧。

  因为救兵如救火,所以即刻点起了人马,准备出发。就在这里京城的快报来了。草草的一看,朱由校差点没骂娘,这还没完没了了。先是造谣他的绯闻,(其实有些也不是造谣,如他的客氏的关系)

  虽然说没有绯闻的名人不是名人,大明那时候嫖娼都是才子佳人的故事。看人家唐伯虎,要是放在朱由校的前世,那就是个制作、传播淫秽作品罪。可在明朝,人家就是个行为艺术家。所以没有人在乎什么所谓的名节问题。但一旦扯到了乱伦,那就不是绯闻那么简单了,而是变成了丑闻。

  好不容易借着个留声机的光,把这事压下去了。这倒好。直接动手抢了。还杀了那么多的人!那可是自己的亲军,这手动的。也太恨了吧。

  “宁完我?”再往下,看到这个名字之时,朱由校愣住了,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明末数得着的大汉奸,他哪里能不知道呢?还有叫喊着自己是大明骨大清肉那个范文程;投降后和庄妃有一腿的洪承畴这些个人还真不是个玩意。

  这些都是朱由校记好了必须要对付之人,杀了?不现实,这不是自己的性格,死就是一刀的事,那样做太草率了。他们犯下的罪行怎么可能如此的简单处理?重要的是教育他的灵魂。

  因为时间紧迫,朱由校没有多余的时间停留下来处理这些事,只是吩咐了一声,一定要抓住这个宁完我,他是建奴的细作。就踏上了行程。

  而此时的袁可立在接到了孙承宗所传的圣旨后,已经乘修补好的莱登水师战船,来到了山海关。因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八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近五丈,厚二丈三尺。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等。

  东称“镇东门”,西称“迎恩门”,南称“望洋门”,北称“威远门”。袁可立从海上而来,当然的选择了南边的望洋门。此次得到了皇上秘旨,袁可立亦知此事无法善了了。虽然身在莱登重建水师,但京城中发生的事情,还是或多或少的知道的。皇上废除了辽饷,三个月内让所有从辽饷中贪污之人,把贪污款项吞出来。这明显是在和辽东体系公然叫板了。

  虽然朱由校对辽东将官们不是那么信任,但说实话那是穿越都的福利待遇,但什么是辽东望族,他也只是听了袁崇焕一句话而已。而袁可立作为大明朝的土著,对辽东这个情况可是知之甚详的。

  辽东世族的形成是基于一个前提,辽东一百八十八卫的设立,因为辽东地区,残元的势力不小,所以明初时,在这里设置了一百八十八个卫所。明朝在辽东的统治,不设州县,“但立卫,以兵戍之”结果是“非官而军,非军而官”。因此,辽东势族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辽东势族大多是封建地主与封建军阀相结合。

  这里以有世代担任军事要职的世家大族影响最大。铁岭李氏就是辽东第一世族,因李成梁在万历年镇守辽东,其子侄也具都担任辽东要职,所以,环神京数千里,纵横盘踞,不可动摇,以至于“自抚镇道将及巡方御史,不出李氏门下亲厚,无不立被斥逐”。(最后成了汉八旗中显贵,如李思忠,就是汉军旗正黄旗的。虽然李家把自己的祖上说成了自己是朝鲜棒子,不能算汉奸,但这个汉旗又是怎么回事呢?让人费解。)

  当然还有辽阳韩氏、崔氏,义州马氏,前屯杨氏和宁远祖氏等,这些人都是军官系世族,特别是宁远祖氏,祖大寿等人对明朝辽东的军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另一种世族就是巨富了,自身虽未在军界中任职,但是却和封建政权相勾结,控制着本地的经济,影响着当地的政治。例如佟氏是辽东一个有名的世家大族,特别是佟养性,为后金的粮钱后备等做出了杰出贡献。(人家是认祖归宗,成为了正经满人,所以也不是汉奸。但这一说法被仍在汉旗中,自相矛盾了。)辽东的势族还有辽阳的高氏、佟氏、石氏、祝氏、鲁氏,锦州的王氏,义州的李氏,前屯卫的毕氏和辽南的刘氏等。

  而这些世族,也是和明代其他世族一样,兼并土地,只不过这里的土地是国家下发给每个屯军的五十离屯田而已。

  而隐占军丁,官军家丁化,军丁占役这一点虽然是大明一特色,连皇上也都在占役,辽东的这些世族也是一样,只不过在一方面占役的同时,开始了家丁化了而已。

  基本上这也是使得辽东军事力量迅速的土崩瓦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了,朝廷对其不信任也是由来久的,往辽东也是不断的掺沙子,又是监军、巡抚又是武将的,但效用如何,只有天知道了。相反在朝廷不信任的同时,后金建奴却对这些辽东世族拼了命的拉拢。

  而如今皇上此举已经有和和这些辽将彻底划清界限的意思了。所以基于皇上的潜台词,袁可立已经交待了三千锦衣卫,在防范建奴来犯之时一定要防着背后的敌人,除锦衣卫这三千自己人之外,对于其他人等一律的保持戒备。

  山海关里一众将领,以及太监监军刘应坤,均出来迎接了袁可立,为首的是副总兵祖大乐,带着一众山海关将领,虽然名义上是赵率教是山海关总兵,但底下最强势力,仍然是以祖家为首的辽东势力最强。

  大明在奴尔干都司统治了如此长的时间,所造就的辽东将领实在是太多了。这样人被满族的满化也是深了又深。多少人家和满族在不断的通婚,亲在加亲,如李成梁的家的李思君的妻子就是女真人。特别是当老奴酋以十三副盔甲起事之后,更是视满族为尊,以有满族亲属为荣。

  袁可立当即进了关,带着二百持山地弩军为护卫和二千持神弩军。在总兵府内的大堂之上,宣读了圣旨,圣旨的内容就是三条,一是封赵率教为太子少保暂随军伴驾北征蒙古,二是总兵之职暂由袁可立兼职,三是由袁可立有代天巡牧的钦差权利,负责守山海关、蓟门关事宜,如同皇上亲临,如有违抗,如同造反。

  圣旨宣读结束,下面的将领是一阵沉默,虽然上边没谈到自己,但其含义,却是于众人息息相关。如果这个圣旨在别的时候到达,也没什么,但偏偏选择在这样一个锦州失守的时候,皇上忽然派人来接收山海关的防务。而只字未提锦州之事。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百五十九章 君臣失和

  皇上对锦州不重视是肯定的了,但为什么不重视?是不信锦州的失守还是根本认定锦州是夺不回来的?还是别的原因?所以满屋子的将领脑子里全部在走这件事。而圣旨是说由新总兵接手山海关的防务。怎么接?每个人都在思考此事。

  而外系的一些将领,大多是从其他边军那边调过来渗沙子的。他们则思考着自己的定位何去何从,他们和辽东的将领们还是有区别的,主要在于他们并没有多少的退路,如果来辽东的时间长一些的,扩大了人脉,扎下了根,或者和当地的辽将相互通婚,(如吴三桂的老爹吴襄。)那还和满清那边有些牵扯,敢于和皇上玩点小花招,弄点什么拥兵自重、养贼自肥什么的。否则的话,也就只能听从皇上的安排。

  大多数辽东体系内的辽将,当然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