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官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布衣官道- 第9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人中,廖权神色最为轻松,他手上拿着休息室里面准备的内参文件饶有兴致的阅读。陈杰则端着一杯茶放在手心,头仰望天花板,似乎是在数天花板上的方格子,一不小心,又还闭目养神一会儿。

  唐禹显得最为焦躁,他双手背在身后,没有坐着,一直在客厅里面来回踱步,面色看上去平静,但是平静中有一丝冷峻之色,着实让他看起来显紧张。

  “咚,咚……”墙上的挂钟敲响七下,晚上七点正了,唐禹是下午四点过来等的,足足等了三个小时了,依旧没有人来通知他们。

  “老唐啊,你安心坐坐吧!晚点有晚点的好处,梁总疲劳了,看我们也疲劳了,说不定他心情也就好了。”廖权瞥了一眼唐禹道。

  唐禹皱皱眉头,轻轻哼了一声,倨傲的神色依旧存在于他的脸上。在他的意识中,从来就不喜欢听别人说风凉话,即使对方是廖权也不例外。

  但是,在这个场合下,他没法说什么,再说他现在的确是情绪也低落,平日的精气神今天都不存在于他的身上。

  不夸张的说,这个屋子里面的三个人,他的压力是最大的。仔细想来,这次豫南代表团的拙劣表现,真正是扫了梁总的面子,梁总初掌权,需要是士气,需要是威望的提升。

  而这次中原的几个代表团,尤其是豫南代表团的表现,不仅没有支持梁总,反倒给梁总脸上抹了黑,唐禹怎能不急?

  等了三个小时了,时间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唐禹到现在为止都没想好如何面对梁总,他履新豫南,梁总亲自找他谈过话,唐禹当时是拍胸脯的,保证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现在这才多长时候,竟然就出了这么大的洋相,尤其是唐禹自己的不冷静,更是有损豫南的形象,那些长嘴的外媒,已经就唐禹的所作所为大做文章了。

  “老廖,今天全国所有代表团都凯旋,唯独我们三人留在京城,意味深长啊!”一直没说话的陈杰突然道。

  廖权放下报纸,嘿嘿一笑,道:“你少自作聪明,你怎么知道只有我们留京?说不定全国各代表团都有人留京,中央是要开个各省市书记碰头会呢!”

  陈杰皱了皱眉头,道:“老廖啊,你少说风凉话,你赣江这次的事儿不小,难不成你就不担心梁总问责?”

  廖权笑笑道:“有你们两人在我头上,我担心什么?我赣江能跟江北比吗?能跟豫南比吗?比不了。我们本就是中原边缘的省份,梁总还指不定在意我们呢!”

  陈杰扭头过去不再说话,廖权书记说话向来夹枪带棒,今天陈杰也算是见识了,就三人,而且三人都是背点子,廖权竟然还改不了这(毛)病,真是让人无语啊。

  “恩?”一声轻哼,唐禹脸色一变,快步行到休息室的窗口望向外面。由于唐禹的动作幅度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陈杰和廖权两人都受他影响,同时望向窗外。

  “张青云?”廖权道,外面一位风度翩翩的西装笔挺高个男子,一脸谦和的笑容,跟在办公厅周副主任身后的不是张青云是谁?

  看张青云的样子,他是刚刚才来,他也被留在了京城?

  “我就说吧,老陈!留下的不止是我们,张青云不是也被留下来了吗?还不是跟我们一样?”廖权道。

  张青云越来越近,自始至终,张青云都不知道有人在看他,他也没有看过休息室的窗户。他没有进休息室,而是直接跟在周副主任身后往领导会客的地方行去,变近的距离,立马又拉远,直至张青云的身影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中。

  唐禹等三人面面相觑,互相之间对望,都有些不相信这个事实,最后唐禹最先忍不住,拉开门出去找到工作人员,指着张青云的消失的方向道:“周进秘书,不是说梁总一直在会见客人吗?怎么还没有结束?”

  被问的工作人员是三十几岁的沉稳男子,属于是梁总身边的人,他瞅了唐禹一眼,客气的道:“很快就结束了,再稍微耐心等待一会儿就好!”

  唐禹深吸了一口气,摇摇头,道:“得,为什么江南张书记一来就过去了,他难道就不用等吗?”

  工作人员脸色变了变,讪讪的笑笑,道:“唐书记,会见张书记是写进梁总今天日程的,时间是七点一刻到八点。梁总在接见完张书记后,要喝一碗小米粥,所以最迟八点半以后,唐书记你们几位可以进去了。”

  唐禹一愣,他身后的陈杰和廖权脸色均变了,和着弄了半天,他们三人整个就是编外等待接见的人,张青云人家日程排得好好的,一来直接就可以见梁总,他们三人可是等了三个多小时了。

  “真是后娘养的啊!”廖权瓮声道。

  唐禹脸色铁青,一语不发,回到休息室一屁股坐在沙发上闷声不说话。而陈杰比他神色强不了多少,也是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脸色很难看。

  唐禹心高气傲,这么多年他一路上来,在仕途上就没有遇到过像样的对手,属于那种骄子般的人物。这次他履新中原,出任豫南省省委书记,他照样没有把中原的几个对手放在眼中。

  可是让他没料到的是,中原的对手还真不弱,首先江北省长粟一宵就不买他的帐,搞得他很难受。虽然唐禹敢直接打电话到江南省政府训人,但终究和粟一宵算是接下梁子了。

  而江南省省委书记张青云,年轻比粟一宵还年轻很多,却威望极高。唐禹自诩有几分名气,但是他一到中原,中原谈的都是江南省张书记。

  这倒让唐禹觉得新奇,心中也就把张青云当成了对手。

  但是江南这几年方方面面的成绩确实是乏善可陈,张青云从省长到书记,这一路就没有根本上让江南恢复元气。这也让唐禹对张青云颇为轻视,并没有太把张青云这个最年轻的省委书记当盘菜。

  但是让他万万没料到的是,这次竟然京城会出这样的事情。中原几省全有问题,唯独江南低调隐忍、中规中矩,反倒脱颖而出了,搞得一下是人人都说江南好的局面。

  对这样的局面,唐禹心中是极其不服气的,而这种不服气,让他心中对张青云都更是没有好感了。

  今天,张青云能够受梁总如此重视,和梁总对他和廖权等三人冷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让他心情一下子变得糟糕之极。

  和唐禹相比,陈杰对张青云有更多的了解。当初江南省长要履新,张青云和陈杰是竞争对手。在竞争中,张青云胜出,这就一度成为陈杰心中巨大的阴霾。

  陈杰在和张青云竞争势利后,接连几次机会他都成功把握,一次机会是他成功履新豫北省省长。这次履新,让陈杰一下踌躇满志起来。

  他一扫和张青云竞争失利的颓废心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在他看来,能担任豫北省长比江南省长好了无数倍。

  事实上,豫北紧靠京畿重地,可以说是在中央的眼皮底下,的确是容易出成绩。陈杰在豫北省长位置上才干一年多,马上就有可圈可点的表现。

  而这个表现,直接让他成功履新江北省委书记的位置,现在的江北已经是中原的龙头了,全中原的物流中心,交通枢纽中心都在江北。

  江北依托这个优势,努力的建立全国最具规模的批发中心、服装行业、建材行业的物流大型中转站,一步步的将主动权抓在手中,为把江北省会建成全中原的中心城市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在别人的眼中,苟子清和粟一宵为江北打造了极其优越的条件,陈杰履新江北省委书记,简直就是摘桃子,等于一下坐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陈杰拥有这么好的条件,江北的发展以及他个人的前途几乎都是可以预见的,所以陈杰最近风头很劲,即使在京城,他的风头都劲,很多人都把陈杰当成未来共和国最炙手可热的政治人物看待的。

  但是江北的情况究竟如何,究竟怎样,陈杰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江北的深层次问题其实非常多的,尤其是团结问题一直都是老大难。

  陈杰不是苟子清,苟子清在江北干了这许多年积累起来的威望无法传递给陈杰。所以陈杰一上任,首先面临的是如果搞好团结的问题,偏偏他一时疏忽没有重视这个问题。

  这一步错,就是步步错,一局好棋,现在竟然一下陷入了被动。陈杰此时心情可想而知了,再看张青云一局坏棋,现在柳暗花明,他的心情更是极其难受。

  正文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江南的大转机(求月票)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江南的大转机(求月票)

  能够见到梁总,张青云心中是非常激动的,本来他以为自己留京也就和罗部长沟通一番,最多也就见见占副主席,没想到留京的当天晚上,他就被告知,梁总要亲自见他。

  张青云当然不会知道中原唐禹等人都被要求留京了,而且相比他来说,唐禹、陈杰等人遭受到的待遇简直只能用冷遇来形容。

  张青云一路到中南海,被工作人员带领直接去梁总会客室,这一路他脑子都在设想会面的情形。他在用心推测梁总今天谈话的重点所在。

  总结这次两会,总体来说是成功的,而中央新班子新领导执政一年,共和国政局平稳,无论是经济发展势头还是其他方面共和国都保持了良好的活力,国内国外对党的新一任班子都是积极评价居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央的压力相对来说就不是很大,但是具体到这次两会,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尤其是中原暴露的问题,更是很明显。

  中原地区是梁总寄予了厚望的,中原几省的书记、省长都是梁总精心提拔的年轻一代干部的代表。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党在干部任用方面,干部年轻化方面有所突破。

  但是这次中原几省表现得很不给力,这无疑是让梁总面上很难堪,往大了说,这简直就是在扫梁总的面子。

  作为中央的核心,梁总书记的权威是非常重要,至关重要的,这涉及到党内的团结和凝聚力,任何破坏总书记权威、让总书记为难的事情,都是在挑战这种权威,同时也是犯大忌讳的。

  更何况这次中原的问题,更多的是中原内部几省本身暴露出来的问题。虽然可能有人从中作祟,借题发挥,但是如果本身没有问题,又何来借题发挥?

  干部年轻化的问题,在党内一直是争议非常大的。而在现实表现中,年轻干部和老龄干部也是互有优劣,常常难分轩轾。这也无形中让党内推行干部年轻化产生了争议。

  干部年轻化行不行?干部年轻化是否是在牺牲稳定,从而造成深层次的隐患?老干部、老同志的经验是不是真就比不过年轻干部的冲劲和闯劲?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难有答案。

  这不是某人和某人之间的私人恩怨问题,而是党内两种政治观点的一次大冲突和大辩论。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候,梁总为了坚定的贯彻干部年轻化的决策,这才有了拿中原做试点的动作。

  梁总的这个动作,既是一种实事求是,以事实说话的态度,同时也是在用实际行动在尊重另一种政治观点的对立方,让他们看清楚年轻干部的能力和作为,从而用事实来说服他们支持中央的干部制度改革。

  梁总的这个用心不可谓不良苦,他如此良苦的用心,同时在全国精心挑选的优秀梯队干部入中原,这怎么看,都应该是一场逐鹿中原的好戏,但现实却大大出乎他的预想,可以想见梁总心中的失望。

  这些念头,张青云一一从脑袋中划过,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会客室。他进门才发现,梁总竟然提前到了,他慌忙加快脚步,梁远达笑嘻嘻的从座椅上站起身来往前走几步,伸出手来,张青云忙道:

  “梁总,晚上好!”

  两双手握紧,梁远达笑眯眯的道:“本来是要返程的,我听说你人都上车了,是我们的工作人员把你从车上叫下来的,是不是很意外啊?”

  张青云笑笑道:“随时接受中央的新任务我一点都不意外,但是您能亲自接见我,我还是很意外的。”

  梁远达哈哈一笑,指了指张青云道:“都说张青云怎么怎么厉害,我看啊,你就是这张嘴最厉害,一开口就说到点上,不容易啊!来,坐,坐!”

  在梁远达的虚引之下,张青云坐到了梁远达旁边的位置上,过了一会儿,梁总道:“我跟你说实话,这次不止留你一个人在京城,中原其他有几省的书记都留了。而且我都要见。

  但是你是我第一个见的中原干部,唐书记和陈书记几个人,估计在休息室等得够久了,让他们都等着吧……”

  张青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