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官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布衣官道- 第10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此一变,张青云掌控京津一系的力量再无阻碍,至此,张青云前进之路的阻碍全部被扫清了……

  ……

  光阴荏苒,转眼几载过去了,在有限的几年中,全国

  的政治布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最近的几年中,中原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复兴,西部建设和开发是主流,而在最近几年最引人注目,最受人关注的自然是中原六省的激烈的角逐。

  在角逐中,六省的经济迎来了腾飞,在差不多四年的时间里面,中原每个省的经济数据基本都翻番,而这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江南、江北和豫南三省。

  江南依托本身资源和地理优势,牢牢把握招商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打造能源大省的目标不动摇,在江南南部地区,经过了几年的规划,大型的加工企业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新的江南制造工厂之名渐渐的树立了起来。

  而在能源方面尤其是电力方面,江南的发展更是迅猛,江南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清洁能源发电在最近四年都投资巨大,江南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成为整个南部中国最大的能源生产和输出省份。

  江南以能源换资源,以能源为中心谋发展的思路贯彻得彻底而富有成效。

  相比江南,江北的思路则更是清晰,这几年江北着力打造交通枢纽中心和中原物流中心,同时江北花大力气打造其省会江城,将江城变成了中原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城市。

  江北地处中原中部,恰恰是中原的心脏,中原这一大块地方因为江北的便捷物流和交流而得以顺畅运转,而在这其中,江北自身的经济水涨船高,得以充分长足的发展,尽管面临各省的诸般挑战,但江北经济一直牢牢占据中原第一的位置。

  江北江南两省争相发展,豫南省也不甘落后,唐禹在豫南下大力气整顿了豫南省的矿业秩序和官场秩序,豫南全省财政收入翻倍,同时科学采矿、科学管理,也让豫南矿产开采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唐禹在豫南的政绩是有目共睹的,他的风格极其硬朗,在整顿豫南矿业的时候,倒在他手下的各级官员前前后后竟然有500多名之多。唐禹的果断、坚决为他赢得了好口碑,在豫南一代唐禹在民间的威望非常高,大家都敬佩他,尊称他为豫南好书记。

  中原势头猛,西北西南不甘示弱,西南粟一宵更是大放异彩,西南省成为整个西部地区发展首屈一指的省份,这便是粟一宵这几年带给西南的变化。

  更值得一提的是,西北一系新老交替非常的顺畅,粟一宵作为西北的一员,已经明确了他领头羊的地位,而因此早就了他在西北一方必将有极大的影响力。

  有如此好的基础,粟一宵的年龄又还只有50多,这也注定了他还有更宏大的政治诉求。

  共和国三十多个省份,几年的政治更迭,期间崛起的人才,凸显出来的政治人物何其

  多?而就在这个关口,共和国的二十大的脚步悄然而近了。

  无疑,二十大是举世瞩目的,不仅是因为他是党五年一次的省会,更重要的是,从这次大会中,祖国和世界人民都可以看出共和国权利交接的端倪。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共和国最高层的权利更迭亦是如此,作为一个十六亿人口的大国,未来的权利走向,绝对是牵动世人敏感神经的……

  正文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将要承担的责任!

  京城的秋雨,一场秋雨落下,凉意便生了,大街小胡同里的男男女女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秋天来了。

  张青云向平常一样早起,在餐厅,赵佳瑶已经准备好了牛奶三明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赵佳瑶就习惯了自己做早餐,家里的佣人她减了又减,人少了,家的味道却浓了。

  “来,再吃一块”赵佳瑶将自己碟子里的三明治夹了一块给张青云,她顿了顿,又道:“曼曼去英国读书,这是她自己的选择,你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太固执了,孩子有想法是好事,我们不应给她认为的制造太多的绊脚石。”

  张青云轻叹一口气,道:“都说女大不由娘,我看,我们家是女大不由爹将来,我们还有一个儿子,也是个**烦。”

  赵佳瑶笑笑不语,脸上却写满了幸福。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大女儿都上大学了,但赵佳瑶依旧风姿卓越,甚至连眼角女人最脆弱的地方,都还没有鱼尾纹出现,这个女人似乎不会老。

  “大哥回京了,晚上一块儿过去吃饭,我先过去帮嫂子忙”赵佳瑶淡淡的道。

  张青云笑笑点点头,道:“好,好我看你呀,现在越来越像居家婆了,唠叨喽”

  赵佳瑶愣了一下,却没有生气,脸上依旧挂着笑,但很快,张青云便站起身来,抗议道:“都快二十年了,你还用这一招?你……哎哟……”

  张青云揉了揉自己的脚,脸上露出无奈的笑容,堂堂京城市市委书记,共和国最炙手可热的政治人物,在家里竟然被老婆踩脚,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张青云却哈哈大笑,心中感到很惬意实在,这就是生活啊,不像普通人一样平庸,却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个中真谛真难以用言语表达。

  吃饭早餐,司机早就在家外面恭候多时了,张青云从家门口出来,车门已经打开,他坐进去,伸手便可以拿到他需要看的早报。

  几年的时光说长不长,但说短也不短,张青云在京城干的这一届书记,到目前来说,如果给予评价的话,应该还是非常积极的评价。

  至少京城的改革是富有成效的,京城政治局面相对几年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统统改变了传统决策和施政流程。

  京城老百姓切身的体会到了这种改变。

  以前高高在上的政府部门官员,现在终于不再那般神秘,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开支、收支、人事变动变得透明了,老百姓通过政府办事效率提高,政府的亲民便民的行动更是不断翻新,以前最难办事的京城,现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除了改革这部门以外,张青云在京城做的最有意义,最有建设成果的事情,是他重新梳理了京城的派

  系关系。淡化了京津、海派等多方派系之间的隔海和矛盾。

  他顺利的掌控了京津一系的力量,但同时他又让这一系变得更加有包容性,京城现在班子中,各系的成员都有,但是所有这些人都以张青云为核心,大家团结一心,兢兢业业的在努力奋斗。

  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张青云引以自傲的,他也基本完成了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当时中央调他进京担任市委书记,目的就是要他改革京城政治,稳定局面,改变面貌。

  现在,经过了他一届的努力,这个面貌已经改变,京城从市到区县,到下面的镇街道办,面貌和几年前都焕然一新。

  而京城公务员的吸纳与考核机制,相比以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更多优秀、有才华的年轻人被吸纳进公务员队伍,京城培养能力突出,思想过硬,素质先进的年轻干部队伍已经形成了机制体制,京城的干部队伍后继有人。

  翻开最新的《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就是关于岭南省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丰硕成果的报道。

  张青云一目十行的扫了一遍报道的全文,暗暗的摇头。

  现在的报纸夸夸其谈的多,务实求真的少,报道新闻总是怀有其他的各种目的,往往一篇新闻稿或者通讯,都要对某单位、某个人努力的吹捧一番,凸显一些个人的英雄形象,好像不这样,不能体现事情的传奇色彩,这样的报道多了,难免会让人生厌的。

  “岭南?”张青云缓缓的吐了一口气,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20大将近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京城席卷全国各地都有了一些种种关于二十大的传言。在新的五年,中央领导的骨干不会变。

  但是在下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名单中,老带新的局面是必须要体现出来的,关键的位置是副主席和常务副总理两个位置。

  现任的国家副主席占江晖退休已经成为必然,他的接替者可能就是共和国下一届领导的核心,所以,虽然现在离20大还有一年的时间,但是多方势力已经非常关注此事了。

  班子的更迭,尤其是像共和国这样大国国家元首的更迭,其受关注的程度绝对是空前的。

  也正因为如此,国内一些好事之人,就开始对全国的政治风云人物盘点,因为,百分之一百的笃定,20大中央政治局的新科常委只存在于从这些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中诞生。

  而在这些风云人物中,张青云自然是在列的,而除了张青云以外,像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现任部长罗清远,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林智辉,中央政治局委员、黄海市市委书记叶明,中央政治局委员、岭南省省委书记龚之策,西

  南省省委书记粟一宵,江北省省委书记陈杰等等人都在列。

  这份名单极其的豪华,名单中的人有些已经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领导人了,而像张青云、粟一宵这一些也是一方巨头,而且是政绩卓著,影响力极大的一帮巨头。

  从这样的一份名单中,要找到谁最有希望进政治局,谁最有希望担任共和国的副主席并最有可能成为下一届中央的领导核心,这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正因为有太多看不清的地方,好像反而增加了大家议论盘点的乐趣,各方力量、各方势力各执一词,嘴巴上在较量,暗地里在较劲。

  当然,这种较劲是永远不会有实际行动的,涉及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更迭问题,谁敢在这个事情上轻举妄动?弄不好,弄巧成拙,那一摔下来,可就不止是头破血流了,葬送的可能是一帮人的政治前途。

  而且,这些种种议论,都只能在暗地里私下交流,公开是不能说的。因为领导人更迭直接牵涉到一个国家的政局稳定,肆意议论此事,导致国家政局动荡,责任是谁都承担不了的。

  但是不管怎么隐蔽,怎么遮遮掩掩,一些蛛丝马迹总是掩盖不了的。就像这篇报道岭南的文章一样,报道岭南的经济发展的卓越成效,却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在大肆渲染岭南省省委书记龚之策的英明高妙,这样的报道出现在这样的时候,难道不能说明问题吗?

  张青云轻叹一口气,他心中清楚,这样的报道可能当事人龚书记自己都是不知道的,如果他知道,他还会干扰这样的事情。

  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在政坛,当一个人的位置到了相当的高度后,有太多的事情也是不能自己能够决定的了。

  张青云现在就有这样的感觉,从内心深处说,他这几年京城市市委书记当得风生水起,对京城这块土地他也有感情了。

  现在他每天上班朝九晚五,晚上回家陪陪老婆孩子,白天上班工作虽然繁忙,但一切都熟悉了,他只觉得充实,并不觉得太累,这样的生活,有工作有生活。工作有成就,生活有乐趣,就这样一直干下去,再干十几年刚好退下来,这种生活方式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但是,张青云明白,这样的生活方式注定了不属于他。不管他内心愿不愿意,反正,目前的氛围已经这样了,张青云不争也要争取。

  即使他能够抗住身后所有人的压力,他也扛不住组织的压力。

  党培养了他一辈子,到了他的这个位置,他这个人属于他自己的部分已经很少了。所谓要讲奉献,到这个时候,可以说是需要他奉献的时候到了。

  再在更高的位置上,为党和人民工作十几年,这

  可能是张青云不得不接受的结果。

  曾几何时,张青云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而另一方面,张青云增进也是多么的有欲望不断的高攀,不断的往上,似乎要一步登到天上去。

  但是此时此刻,到了这个时候,张青云心中是平静的。以前幻想过,一朝成为国家领导人的那种威风和自豪,现在不存在于他的身上,现在的他,唯有对可能将要承担责任的敬畏……

  正文 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再碰赵传

  简单的几样小菜,酒却是好酒,多年陈酿的茅台。

  如不看酒,仅看菜,兴许谁也料不到,酒桌旁边坐的两人,一人是共和国最炙手可热的封疆大吏,而另一人,则是共和国京城的掌控者。

  赵传和张青云两人对饮小酌,菜肴都是简单的菜肴,大鱼大肉已经不是他们追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