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刘常满十七岁成年地时候就准备要娶萧和吕云过门的。但当时刘乐尚未出嫁刘肥也没娶亲刘常满不忍在哥哥姐姐之前就想先等一年再说。
谁知这一等可好先是刘太公去世好不容易守过一年的孝把刘太公葬了又把刘乐嫁了刘肥等人封成王位不久刘常满就去征讨布了。
等征讨过布回来刚刚接手国政刘邦便也大风一曲之后撒后归天了!刘盈又替阿爹守了三年。
这么一来二去的大皇帝刘盈足足到了二十二岁这才娶这三个订婚好几年的女子过门。
范还好点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和刘乐刘常满混在一起。两人都是少年男女又情愫早生所以虽然没有走那个过场但两人早就悄悄的把该做的事情给做了。
倒是萧自从刘乐出嫁后萧也大了又订了婚和刘常满偶尔见上一面还是随母亲去拜见皇后的时候。与刘常满话都说得少更别提其他的了。
吕云稍好点比较是吕后的侄女还能经常进宫走动走动但刘常满心里却总有一个疙瘩解不开:这毕竟是近亲呀!到时候生出来个傻瓜怪胎咋办?所以和吕云之间反倒没有小时候那么亲近了。
对于刘常满守制三年吕雉其实颇有微词。
—
圣人之言一般的时候也不过就是圣人之意罢了。刘邦和吕雉都算是小户出身对于丰沛单父一带来说父母亲丧并不影响子女婚配最多守过一年之后便可以去坟上祭奠一番告诉父母亲儿女婚配之事就算尽了礼了。
毕竟怎么说呢这婚配乃是喜事父母亲就是在地下也是高兴的嘛。
所以吕雉很反对刘常满为刘邦守孝三年耽误了自己抱孙子不过见儿子执意如此想到将来自己若是死了也能享受这个待遇吕雉倒也没说什么。
这三年的孝期吕云来说倒算不得什么。她毕竟比刘常满还小上两岁再加上素来个性爽朗还能借着去给姑父拜灵的机会多见见表哥。但对于萧来说实在是太漫长了。
在汉代女子十五岁就可以出嫁了二十岁再出嫁其实年龄已经不算小了。可萧从十五岁订亲生生等到了二十二岁这才嫁出!
不过幸好订亲的时候她的身份不过是太子妃如今一出嫁就成了名正言顺的皇后倒也抵得过这个损失了。
自己的这位夫君不但是天下至尊更是天下百姓极为崇拜的明君每每想到这一点萧的心里就腾腾的跳个不停。
皇帝大婚照例是要在未央宫的正殿里举行典礼的。
能与皇帝交拜天地的当然只有皇后一人而象吕云、范只能在帝后交拜之后再盈盈出殿由皇帝、太后给宝册文符。
“好妹妹这几年见你见得最少了来让我看看!”回了内殿萧害羞扭头不语。刘常满却是嘻皮笑脸惯了凑过身来便要扳她的身子过来说话。
“皇上如今你也是天下之君了怎么还是这幅嘴脸也不怕别人看到笑话……”见萧始终不肯扭过头来刘常满便在旁边打躬作揖终于逗得萧忍不住笑了出来。
“好妹妹什么人君不人君的!这不是你和姐姐一起拧我的时候了?”刘常满见萧终于肯扭过头来一把捉住了她的小手说道。
“我看今天晚上你还是去云妹妹那里吧她最小你得多疼她些才是……”见刘常满扎煞着手便要来宽衣解带萧又不禁害羞起来。
见萧大了几岁竟然更加害羞了刘常满大感有趣不由逗起她来:“那哪儿成呢你怎么说也是皇后呢要不这样我让内侍去把她请来今天晚上我们三个睡在一起如何?”
“皇上!”萧信以为真不禁大羞转脸见刘常满嘻皮笑脸的才知道他是说笑。
“呵呵怕了吧?不过呢日后有咱们三个不还不姐姐咱俩四个睡一起的时候呢……”刘常满笑着吹灭了喜烛。
第五卷 盛世 第二章 新丞相
于大汉国皇后萧来说汉十五年是个有喜有悲的年终于熬成正果嫁入皇家成了天下之母悲的是汉十五年八月她的父亲大汉国丞相萧何因年纪老迈因病逝世了。
贵为皇后萧自然没法回家替父亲守孝只能在出殡那天和皇帝一起回到相府替父亲送丧平日在宫里时也穿上素衣以示哀思罢了。
不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皇后哀思尚未消失另外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摆在了大汉国君臣的面前:该再挑谁来做丞相呢?
丞相乃是三公之职官之最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也。
和后世的朝代贬抑相权不同在汉朝能够做到丞相那是真正的“位极人臣”。基本上在汉朝全国的事务除了特别重大的皇帝过问一下其余的都归丞相处置皇帝和丞相之间更象今天的董事长和netbsp;当然对于极有知人之明又有自知之明的高皇帝刘邦来说采用这个方案是绝对正确的。他以一个泥腿子身份做到了大汉国的皇帝却依然对处理那些庶务没什么兴趣。
于是他采用了一个最简单的法子那就是找一个善于处理这些事务的人物比如说萧何将政务一股脑的推给了他并给他极大的权利颇有后世的大家族企业花高价雇用netbsp;对于老爹的做法。刘常满是举双手赞成。就算是自己处在那个境地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法子可以实行刘邦天赋聪明善于用人正是他能开国当皇帝的关键原因之一。
不过现在自己的情况不同了。
实际上从汉十一年冬。刘邦萧何双双老去大汉国的国政大半就是由刘常满来处理地而经过四年多的改良大汉国百姓对于自己这位年轻的皇帝那是心悦诚服敬佩得不得了。
其实刘常满觉得自己也没做什么只不过想着天下初定。刘邦萧何制订的“休养生息”政策固然不错但未免有些太不积极了。因此在萧何制度的基础上刘常满又增加了一条:扶贫助民。
国家初定的时候适当的德政确实能很好的赢得天下人心。刘常满即位之初当即宣布天下税赋从汉十三年起一律降为十五税一!
就算是学者们嘴里地“三代”也就是夏商周三朝。号称“圣人之治”的三代盛世通行的税率也都是“井田制”也即十税一制而大皇帝一上台就把税率减了一半!而且。是全天下一齐减掉的!
要知道就算是“三代盛世”天子的命令也不可能真正的在全天下执行。其实三代时候按照分封制的特点天子的命令不过在都城附近执行得还好。五百里外恐怕就没人理会了。
但大汉国不同。大皇帝上台后先布高皇帝遗诏封自己的几个兄弟为王。但接着。又布了一封皇太后的旨意说是诸王年幼封国路遥恐路上失于调养因此除已经就国地代王、赵王、齐王外其余四个年幼的小王都留在都城待傅籍后再令归国。梁、淮南诸国由汉廷派国相、内史前往治理。
这样一来四个诸候国的政权就完全的收归了中央。毕竟高皇帝驾崩时梁王、淮南王、燕王等人最大的才五岁最小的才一岁要等十七岁成年还得十几年呢!
其余地诸候国齐王刘肥一向唯大皇帝之命是从代王刘恒、赵王如意年幼吕后又不肯遣代王太后、赵王太后归国因此国政也完全由汉廷把持。
除了大皇帝的七个兄弟都被封王充当藩国之外尚有刘盈的四叔刘交、堂叔刘贾分别作着楚王、荆王。
除此之外高皇帝封的异姓诸候王则只有长沙王吴臣而吴氏父子素来极为恭谨对于汉廷的规定连丝毫都不敢僭越。
汉廷规定诸候王不得从汉国买马更不得与其他诸候交通买卖军马、军械等物资。长沙国本不产马又因为这个原因不能随便买马以至于吴臣有一次前往长安朝见时竟然只坐了一辆两匹马拉的普通马车!
还是吕太后看他寒伧问起他来才知道他是路上马死进入关中后因为遵守汉廷规定不敢私自在关中买马所致。
于是吕后当即赐他良马十匹高车一驾以褒奖他的耿耿忠心。买马不过区区小
沙王父子尚且如此更不必说国政大事了基本上汉他便照着做什么丝毫也不肯违拗。
故梁王彭越已经逝世大婚过后大皇帝当即下诏恢复了淮阴候韩信的王爵。
楚地已经一分为二分给了自己地两个叔叔刘常满当然不会再去把楚地夺回来给韩信而是将他封为陇王封地便是秦关之外的整个河套平原。
此诏一下群臣议论纷纷。特别是那些丰沛故人们都认为刘常满此举太过鲁莽。毕竟那韩信的军事能力极端强大河套又在关中之北将他放在这么近的地方一旦他起了异心恐怕就不可收拾。
然而不到三个月韩信就让朝中所有地人闭了嘴。
出关时候韩信带着所有家眷却没要大汉国一兵一卒。待秦莹、公冶长从撤往萧关时冒顿见大汉国兵马尽去顿时感觉机会来了便率着匈奴大队人马准备夺回河套。
谁知几场战斗下来韩信只用河套本地的居民就在北方边境线上将匈奴主力击得大败冒顿也受伤呕血不数日而死!
就在群臣又惊又惧之时突然韩信又带着两个儿子回到了关中。
对于在自己国内做惯了国王的诸候们来说主动去朝拜皇帝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毕竟伴君如伴虎谁知道去朝拜皇帝时候会生什么事情?反正韩信上次丢掉王位就是在前往陈县朝拜皇帝的时候生的。
而对一立下大功的诸候朝见皇帝更是大忌一般人都是能不前往就不前往的。但韩信不同刚刚恢复王位又立了大功他却毫不犹豫的回到京城朝见了皇帝不说还把他的两个儿子全都留下给皇帝当了侍卫!
—
韩信已经四十岁在子嗣上素来艰难的他总共就只有这两个儿子如今全都留在汉廷那意思不言而喻。
在韩信要留下儿子在此的时候刘常满就告诉他自己信得过他让他不必如此不过韩信却说“臣失国已久赖陛下恩德方能复国。但臣身为陇王封国与朝廷近在咫尺倘不如此非忧陛下不信为臣乃是恐诸候不信为臣也!”
他的话说到这个份上刘常满想了想也就让他把儿子给留下了。
因此韩信对于刘常满的命令也是无条件执行的。地方上的全力支持才是刘常满这“十五税一”的德政能够在全国颁行并使天下百姓欢欣鼓舞甘愿为皇帝大婚祈福的原因。
也因为如此汉十五年的时候汉朝廷的实控面积其实极大再加上政令统一君臣齐心汉国的经济恢复得极快老百姓的生活虽然不敢说一天一个样儿但确实比以前好过得多了。
经过五六年的推广生产日期短的占城稻已经开始和小麦轮作这大大提高了产量;而从新齐王田横和沧海王卢绾那里送回来的美洲作物也开始在关中小面积试种了。
红薯和玉米的亩产量在汉朝的时候比小麦和水稻的产量那可是大得多了。刘常满估计只要红薯——这就是民间称为“田候瓜”的作物了在大汉国的名声早就过了需要高端嫁接技术的东陵瓜——推广开来那估计从此之后不但江南水乡就是北方比较干旱的地区老百姓也会极少挨饿了。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一切的根本一旦粮食产量大大提高那就会有更多的人从“望天刨食”中解放出来投身于其他行业这正是刘常满想看到的。在大汉历十五年这种情况已经初见端倪。
刘邦活着的时候曾认为曹参继任萧何做丞相比较合适萧何自己也这么说过。可刘常满不这么认为。
随着一年两熟制的推广大汉国的粮食产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因此社会的复杂性开始大大增加。
曹参这个人恬淡无为若是在单纯的“休养生息”阶段他倒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可如今大汉国的情况已经到了必须大展手脚加快展的时段曹参看起来就很不适合了。
因此要想确定大汉国的第二任丞相就比原来要复杂了许多。但这丞相是自己最重要的助手之一刘常满也不想马虎因此一直拖了两个多月这丞相的人选还没有确定下来。
第五卷 盛世 第三章 民以食为天
二伯你种的红薯现在怎么样了?”
“不行呀我咋天扒开了一堆看看那红薯小得很跟你说的差远了!不过好象那红薯秧子上也都扎了不少根我看到秋天都能长出来红薯!”
“二伯忘记告诉你了!这红薯隔一段时间得翻秧子不能让它秧子上扎根!一扎根那养份就分走了红薯结得就少了!”
“我说嘛!唉呀那明儿我就带上他们几个都去翻秧子去!”
远远的新丰城外骊山的地头上两个人都是农事打扮正在那里热烈讨论红薯的种植方法不走近了看谁也不敢相信这两位之中年轻的就是大汉国皇帝刘盈而年老的那位须花白精神却很矍烁的正是刘盈的二伯合阳候刘仲。
刘仲自从被废王位以后倒也没觉得什么。毕竟象他这样的人给他封了个偏远的代王让他背井离乡到了一个没什么熟人的地方当国王他觉得还不如在家乡什么也不当呢。
因此这王位废就废了吧也没什么可惜的。但回到新丰后有一点却让他后来一直闷闷不乐:眼看着年龄一天天大了老朋友们都纷纷逝去连个喝酒说话的人也找不到了!
正在无聊的时候刘常满突然过来找他说是有些事情要交给他做。
刘仲当时心里很奇怪呀。心想我这个有大本事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