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汉-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农闲时节大家就又带了羊肉老酒前来再次为两家庆贺当然席间免不了推马老夫子这位师尊坐了上席。

刘季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是本份之人成家之后分产另过也都兢兢业业的勤劳农事家道颇为殷实。乡邻们自然认为待刘季成丁之后肯定也是一位厚道农夫或是敦厚循吏乡里又多一位可靠的乡邻了。

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刘季成年后竟然性情大变一改过去模范少年的形象开始迷上了任侠使气。天天持刀弄剑好勇斗狠再长大些更是好色贪杯游手好闲。除了在外和一班妇人游侠厮混外就是喝得酩酊大醉睡在酒馆里不回家。眼见成丁已经数年早到了分家另过的年龄却毫无成家之心更无立业之意天天趁食于父兄不事产业。

丰邑住的都是些老实本份人物如此一来乡邻们固然对刘季大失所望在背后指指点点也就在所难免。传入太公耳朵里让一辈子为人厚道的刘太公很是下不来台。一气之下刘太公干脆让二儿子刘仲操持丰邑家业老两口带着刘季离开丰邑搬到县城附近的沛右里前来居住。

可怜天下父母心刘太公心里觉得儿子既然不愿务农那离城近些让他碰碰运气士农工商嘛农工两样是不用提了说不定有机会能学习吏事或是商事也算一条谋生之路。

偏偏刘季不领这个情到了沛县后更是变本加厉除跟过来的铁杆兄弟卢绾外又结识笼络了任敖、夏候婴、纪信几个跟随沛县大豪王陵在沛县混得那是风生水起。人人都知道在王陵王老大的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人称雍老二的雍齿另外一个就是被称为刘老三的刘季。虽然他们自己号称“侠客”不过在县里人看来刘季这种家伙纯粹是些地痞混混的典型、流氓无赖的代表。

有道是儿大不由爷刘季这样刘太公也无可奈何只好听之任之了。刘季不比王陵雍齿他们都已经独立成家而且家里都有产业能够供养小兄弟。刘季自己名下是一文不名全靠为人大度、诚心待下来服众但隔三差五的总得带大家伙聚个会吃个饭什么的。喝酒自然经常在王大娘、武大嫂那里赊账但这饭就只能自己想办法。刘季既不愿欺压乡邻那只能去自已家吃饭。

刘季甚有孝心知道父亲不喜欢自己这样所以很少带朋友回父母家一般都是去两个哥哥家混饭。二哥住在丰邑距离较远倒还罢了大哥家却离沛右里甚近所以就成了刘季最常去的地方。

刘季的两个哥哥都是殷实人家管几餐饭倒算不得什么难事儿亲兄亲弟的也没什么话好说。偏偏他大嫂极不喜欢刘季这种作派于是在一次刘季带了不少兄弟前去混饭时刘大嫂就在灶房里将锅刮得震天价响表示已经吃过饭了。

本来就是来蹭饭的人家吃过了当然也没法让再做一顿大家只好就地散了。没想到刘季把人送走后扭头进来准备舀些水喝哄哄肚子时却现锅里饭菜尚多原来是嫂子故意弄出些声音来拒客的。

刘季是个光棍人一怒之下再也不去大嫂家吃饭这倒是遂了大嫂的愿。不过没几天他就通过手下把这事传得满沛县都知道以表示对大嫂不厚道行为的愤怒就非他大嫂始料所及了。

不过这事也让刘季现在家乡自己的行为已经很不受欢迎了连自己亲嫂子都不待见遑论他人。于是没多久在秦始皇十八年也就是他二十八岁的时候刘季告别沛县的朋友们一个人往西闯荡去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乃是增长见识阅历提高做人境界的重要法门。刘季这次出去虽只游历了两年多走的也不甚远但见识阅历却真是提高了不少一般人或许看不出来象马老夫子这样的却是知道得清清楚楚。

刘季原本天性大方为人热诚但毕竟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虽然有点小名气却上不得台面最多算个“乡井级”小人物罢了。这次游历回来却突然能耐大涨于待人接物之间浸浸然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回到沛县不到两个月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全都与他结交。就连萧何那等庄重干炼的宗族子弟王陵这种原来做他老大的全都与他平礼相交。而且听说他在别的郡还都结交了些人物一时之间原来的那个乡邑混混一跃成为“郡县级”的大人物了。

秦始皇帝统一之后实施里保制度普通人想在外面随便晃荡就很不容易了。为笼络人心始皇帝要求各地公推吏员通过文字测试后出任吏职以治乡土通过武艺测试后任武职以治盗贼。萧何、曹参等便被选拔出来而后萧何又推举了刘季让他出任低级尉职也就是他当的泗水亭长了。

刘邦虽然无赖好酒色但能耐是尽有的这点马老夫子知之甚详出任武职时老夫子给起的官号里自然也蕴有深意。果然当上泗水亭长以后沛县东边这块地方几乎没生过什么大案而县里每有送徭、力役、治盗、冶兵等事也多半交给刘季去办刘季也得以交游砀、薛、东郡诸地职位虽不高却真正成为沛泗一带响当当的人物了。

能耐确实是长进了但从外边游历回来却让刘邦添了一个极坏的毛病:讨厌儒生。也不知道儒生是哪儿得罪了他反正他是一看见人身穿儒服儒冠就必定想办法将人家的衣服帽子弄破弄脏才肯干休。马老夫子虽然不是儒生却也是读书人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所以从刘季当上泗水亭长后他已经很长时间没见过这个曾经的得意门生了。

但如今就是这样一个人号称要拿儒生帽子当夜壶的刘季竟然亲自提着礼物送儿子前来启蒙了。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九章 蒙学(下)

“夫子多费心了!”师生见面张了张口却现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因此刘季安置过后就准备告辞了。

“慢着听说你明天就要送人去咸阳了?”马老夫子突然问道。

“正是。夫子你也听说了?这次去的人可不少足足有往年三倍还多。”刘邦说。

“这可是春上呀唉!”老夫子出了一回神长叹了一声摆手进了屋子。

蒙学的屋子不过是老夫子家的厢房收拾了一下墙上挂着一块石板老夫子写字的东西也不过是拾来的白垩石众童子当然也只是一块小些的石板和几块白垩石罢了。白垩石这东西北方出产极多随处可见到刘常满上小学的时候也经常拾来替代粉笔在地上写写画画所以拿起来并不陌生。

看着马老夫子站到大石板前准备开讲了刘常满心里竟有些好奇起来。从电影电视里看多了古人上课时的样子没想到自己也这么快就要真正的开始在古代上课了。

不过看起来真实的生活和后人凭空演绎的完全不同。刚进来时刘常满当然也学着已经在屋里的那些童子们跪坐在地上面朝马老夫子。老夫子站定之后对着众童子略一颔童子们一齐说:“夫子好!”马老夫子庄容听完又点头示意听到了然后将手一摆说道:“好了地上还凉你们都坐下听吧。小孩屁股三盆火坐坐还没什么别把你们膝盖给冰坏了。”

于是众童子便都笑嘻嘻的席地而坐等着老夫子说话。

“今天是头一回给你开讲说起来你们都还小最大的也才十岁不过我今天说的这些话呢你们一定得记着长大后慢慢的就会懂了。”

“蒙学说起来只是教你们识字的不是教你们读书的。读书这个东西不一定是好事儿但识字呢肯定不会是坏事儿。识字为的是能书姓写名记帐达意所以你们一定得把字给记住了。既然识字了就有读书之能。读书却不一样它既能修身养性也能诲淫诲盗;既能学成不可思议之贤能人物也可学得不可思议之奸恶人物;能学成正人君子也能学成奸佞小人。”

“所以识字以后要读何等样书尔等须得慎之又慎。目下简帛之书难得见到所以为师倒也不甚担心。然天下已经一统昔时夏王五百商王六百周王八百如今秦王称皇帝号尚不足十年国祚尚长。天下已经太平这作官的就慢慢的都会变成读书人。所以尔等须识得文字而后待志学之年即可游学从师得成术业。但成业之后定须存心良善勿为祸害切记切记!”

老夫子说着说着已是声色俱厉座下众童虽然不明白老夫子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但为他声气所摄一个个都坐得端端正正的大气也不敢出。

但这一番话听在刘常满耳边却激起了无数波澜。看来这个时候人们识字的目的和后世宋明之时还是有很大区别。科举制度好象是唐朝才开始的既然没有科举制度当然也就没有那种“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狗屁理论了也不必培养出一大群光叫唤不干活的废物了。

这个时候人们让子女读书识字的原因更加简单朴素:会写自家姓名能够记个帐关紧时节能写字来表达一下自己心里的意思也就是了。或者也有别的念头比如出仕除吏什么的但古今父母都是一样都想尽力为子女铺平道路提供更多展的可能性这是人类再展一万年也改不了的事情。

最让刘常满讶异的却是老夫子认为秦朝刚刚开国天下还要太平许久。昨天晚上听萧何他们说起来的时候刘常满还没往心里去不过今天再跟老夫子的话一验证这才现这种想法在这个时代的人心里乃是根深蒂固的。

想想也是前面三朝都是好几百年而今秦始皇帝刚刚开国谁能料到等他死后短短三年之间大秦就亡国了呢?当然此时天下百姓认为大秦不会亡国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人们普遍认为始皇帝死后公子扶苏肯定即位。

秦始皇治国虽说极为苛刻严厉一人犯罪往往举族受刑故意往驰道上撒灰都要在脸上刺字后徒刑最近几年更是大兴土木修驰道、修长城、修阿房宫、修陵墓劳役繁重让天下黔痛苦不堪。

但百姓们已经在争战里过了数百年始皇帝的政策再严厉只要小心些总是能安稳过活的不象原来那样随时都会面临抛妻弃子、破家灭门的危险。再说始皇帝乃是古往今来第一等厉害人物天下诸侯尽为所灭。如今天下一统六国豪杰贵族尽迁关中后如同离水之鱼无根之木再兴不起风浪了。没了诸候王国政权天下不过是一盘散沙只要始皇帝活着就没人敢胡思乱想起来造反。

然而老百姓们还是有盼头的。始皇帝已经四十九岁再过些年位列仙班定是长子扶苏继位。扶苏公子是个贤明宽仁的断不会再让天下百姓如此劳苦。因此老百姓都盼着始皇帝早日找到仙药位列仙班——始皇帝实在是太厉害了连在背后说起他都得恭敬点。

刘常满对于秦末这一段历史还是有些印象的。毕竟上学的时候学习过《过秦论》、《鸿门宴》这些课文知道往后始皇帝死在出游途中被赵高、李斯偷改遗诏扶立少子胡亥为帝扶苏公子、大将蒙恬皆被迫自杀。胡亥袭号皇帝后任由赵高倒行逆施结果很快就由陈胜、吴广起大泽乡起义陈胜死后由项羽、刘邦接着猛攻不到三年就推翻了秦王朝。

刘常满知道这些这时候的老百姓却不知道。天下黔百姓都在苦苦打熬等着好日子到来的那一天。刘常满替这时候的老百姓们想想不由得有点心酸:几年之后天下就得大乱经过七八年战争天下青壮男人死了大半后才能恢复秩序与这些百姓们的期望差得远了。

不过刘常满很快就顾不得替这些“古人”心酸了因为他被马老夫子在石板上写的字给吸引了目光。

“好了今天头一天上课就教你们认认几个简单的字好了。”马老夫子指着上石板上的字说:“跟着我念!”

“泗~”大家都念道。“是的这个泗字就是郡边的那条河叫做泗水我们的郡名叫什么?”“泗水郡!”童子们一齐回答。

“好了这个字的左边从水旁右边呢从四音。记住了没有?”

“记住了夫子!”

“那好我们学下一个字:沛。你们说这个字和泗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边都从水旁!”

“对沛呢是雨水充足之意所以也从水旁。那水字应该怎么写知道了没有?”

“知道了夫子!”众童子齐声答道。

刘常满关心的并不是老夫子如何教授这些童子。秦朝用小篆刘常满是知道但老夫子教过小篆之后在旁边又写了一排字。

“刚才教你们的那几个字乃是官文平时很少用到这几个字呢乃是佐文除非以后你们到关中做官不然看到的多半都是佐文大家跟着我念!”马老夫子又开始教起旁边的文字来。

虽然老夫子说那叫佐文不过常满可是明明白白的知道旁边的那几个字明明就是隶书!看过繁体书的人都知道隶楷魏宋诸体的繁体字哪怕你一点繁体字也没学过对照上下文意思也能蒙对十之七八;但篆字十个能蒙出来一两个算不错的了。只是秦朝的通用文字不是小篆吗怎么教字的时候就已经用隶书了呢?

所以等到晚间散学之时刘常满便故意迟走几步问起马老夫子来。虽然有些诧异刘常满为何会问这么深奥的问题不过老夫子依然解答道:“佐书确实又名隶书。其实这隶书原来是齐字的写法。齐国冠带衣履天下多出行商隶书原本是便是商人所用。既为商人所用这字体转折之间就颇为简捷慢慢成了天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