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龟大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龟大陆- 第9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电相斥,异电相吸,你去观看太极图中阴阳鱼的形态就能体会一二。同理,在磁场上,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当然,事先说明,若你以磁和电分属阴阳的思路去看这模型,定然只会一阵头大,而应该将太极图视为一张场图,一张能够联系电和磁的名为场的地图。
  现在看这等风景,好像并不怎样,没必要大费口舌来诉说,若以科学的严谨态度,你应当要问,若电和磁只是真理的投影形成的不同风景,那能否详细描述真理是如何投影,以形成这样的风景?
  现在,我就勉强为你形容一二,说得不好不要怪我,反正说的好你也没有喝彩过。
  现在,勉强回到上一回的上一回的思路中,我们在旋转能量球的模型中对电和磁的定义是这样的:1,整体有自旋的低速运动的大量能量球的聚合体表现出磁态。
  6,整体无自旋的高速运动的大量能量球的离散体表现出电态。
  很明显,呈现电和磁两种态的能量球拥有相反的属性,可谓阴阳相对,拥有不同的属性,一如蛰伏待变的雷,一如奔涌肆意的风。要找到真理投影在电和磁这两种风景上的差别,我们需要从真理最初的投影上开始看,这最初的投影也就是超维旋的投影。磁态的能量球在超维旋的作用下,表现为聚合态,而电态的能量球在超维旋的作用下,表现为离散态。同样是超维旋,为什么会表现这样两种状态?我们将超维旋的视角搬到大尺度时空宇宙的沙漏模型中来,我们可以很可爱的形容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围绕“奇点”之心旋转的时光沙漏中,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只是小沙漏中的小小一粒沙,现在,我们来观察沙所处的状态。首先,为了便于理解,我需要将超维旋分割成两种旋转,一种是空间旋,一种是时间旋。将沙漏作为观察体,奇点最初的自旋在爆发后,让沙漏本身会绕着时间维旋转,即沙漏会绕着上下圆心连线的轴旋转,这是时间旋。另一方面,整个沙漏会绕着最初的奇点核心做空间上的圆周运动。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做一个思维试验,简单理解,我们的在一个沙漏一端系上一根绳子,然后让绳子摇动起来,同时沙漏还会自旋绳子带着沙漏旋转,便是空间旋,沙漏的自旋便是时间旋,至于将时间旋和空间旋综合起来的超维旋是怎样一种状态,你可以结合自旋奇点大爆发来想象。
  做了这样的初步设想后,我们在来研究沙漏中沙子的受力状态。以前你不是问到底是什么样的上帝来摆动沙漏,让沙漏的沙子从上留到下么?现在我来告诉你,这个上帝便是超维旋中的空间旋,沙子在空间旋的影响下,沙子与沙子之间会相互挤压,然后汇聚成团。那时间维的作用呢?若忽略空间维作用,单纯研究时间维的沙漏自旋,在沙漏中的沙子显然会因为沙漏转动,因离心力作用而被甩出去,形成漩涡状的纹路。
  因此,综合时间旋和空间旋,沙漏中的沙子就是处于这样聚而又散,散而又聚,聚聚散散,无法琢磨的状态中。超维旋以这种方式,完成对奇点爆发后粒子的投影,现在想想看,电和磁这两种投影的本质是什么呢?本质上来说,电是电子散逸后形成的电荷离散现象,而磁则是同旋粒子共鸣形成的共振现象。在电和磁的深层次联系中,变化的电场会形成磁场,变化的磁场会形成电场,也就是说共鸣的粒子产生变化之后,会由共鸣走向彼此离散,而离散的电荷按规律变化之后,又会导致共鸣。这种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就好像相互追逐的两条阴阳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组成一幅生动的太极图。
  电和磁的世界,就是这样一幅聚散分合相互纠结的投影,就好像河中月亮的投影又投射到镜子中形成的二次投影,乃至三次,四次以及无尽数的投影,到后面千变万化,不一而足。
  超维视界中的真理投影到低维世界的电磁现象这个过程,大概就是如此,说到此处,你是否会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实际上,我们身边的山水草木,鸟兽虫鱼都是粒子经过无数次投影的结果,其复杂性的量子计算之高,十分吓人,也正是因为如此高级数的量子投影,才造成我们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不是么?
  现在的关键是,我们就是洞中的囚徒,观看到的现实风景都是被扭曲的投影,如何才能够从这种投影中解脱而出,以认识真理真实的状态?也即由千江有水千江月过度到万里无云万里空的状态?这里,我们需要借助前人的智慧,关键的一字便是场。
  场是联系电和磁的利器,也是联系分散和聚集的宇宙现象的秘宝。想要了解场的真实含义,我们需要做一个简单的比方,即场便是遍布在地图上的等高线。为什么会说到地图呢?你可不要小看地图的智慧,地图可是将三维图像反投影到二维空间中的强大手段,就像用三维建筑投影连描述立体空间一样,能够在低维视界中表述高维视界的手段统统都不简单。地图中,等高线可以描述一座在空间上急剧变化的山峰的形体,可以描述水流的流向和缓急。如果山峰是磁场,水流便是电场,山峰的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而水流的等高线则是一组递减的等高线组,没有起终点。这么来看,形象不形象?
  上升到哲学的角度,如何来看到用场来联系电和磁?简言之,便是综合现实事物的种种现象,发掘事物的共性,总结出统一的规律,以点代面的描述世界。这个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便是由投影返还真理的过程,这么说,慢慢体会其中意味,是不是很有趣?
  好了,我们现在进行的工作,其实也就相当于是在画地图的工作,只不过,我们画的地图是高级的四位地图,通过四个方向的投影,描绘了高维世界的风景。亲爱的,若将震动能量弦,旋转能量球,旋转沙漏时空,往复太极图这四个模型综合起来,你便可大概的窥视到超维真理的全貌,从而建立起质能,时空,粒波,电磁之间真正的联系。
  今天就到此为止吧,下一次我将为你由“投影”逆推真理,以这四个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系列预言。其中包括八种“态”的分级预言,信息投影预言,超时空加速预言,电磁黑洞预言通过这些预言和我逆推真理的思想,希望能够指出一条统一物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大道,或者说可行的思路,稍稍满足下自己得到思维上物理的大一统理论。
  而后么?我将很不识趣的为你展示我统一人类哲学和思想这个领域的雄心,提出一个大一统的哲学思路,让不同地域的人类尝试着有同一种想法。
  自我陶醉的想,这是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陶醉过后,自嘲以解嘲:我这么牛逼,我爸妈知道么?
  他们完全不知道!悲哀啊.
  最后一段,是岁末最后一天,3053年12月31日。
  说到这里,我以四维投影之法演绎的理论物理世界的美景看得差不多了,不过,说实在的,也许理解四个模型很容易,但是想要在这四个投影模型中还原真实宇宙的原风景,那就不是按图索骥所能达到的。想要突破低维视界看到高维的风景,想象力不可获取,但更重要的是心有灵犀的那一点灵犀,那点灵犀是无法用语言描绘的。
  为什么无法用语言描绘呢?老子那老头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样一句话,简单的理解,道可视为真实宇宙的原型,真实宇宙若可以用语言说出来,那么可以说出来的那个原型便不是恒常的原型,所谓恒常,意思就是说那原型的正确性是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上,并不是绝对真理。名可名,非常名就更好理解了,可以用名词规范的真理,并不是恒常的真理。因此,超越我们视觉维度的真理,永远都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存在。
  虽然,我们以投影这种独特的方式,在高维世界和低维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且描绘出四个美妙的投影模型,但说实在的,这四个模型其实意义并不大。怎么说呢?就好像我们用三维投影来还原建筑的立体状态,首先需要定义哪一个角度才是正立面,定义出了正立面之后,才有相应的侧面和底面与之相对,而正立面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正立面,就好像传说中的神人,从任何角度看都是神的正面。因此,我们强行定义的质能,时空,电磁,粒波四个“神之面”只是真实宇宙原型众多风景中的一种而已,若以为这四个面就是宇宙的真实风景,那便是一种幻觉了。
  因此,我只能很无奈的说,我说了这么多,但对于真理我却什么都没有说。嘿嘿,不管是波动能量线,旋转能量球,沙漏,太极都只是一种观察宇宙的角度,这种角度如此渺小,对于真理并没有多少贡献。
  我们从中所得的唯一好处,便是阐述了一种观察的方法投影,并用这种方法草率的想象了一回。投影是连接微粒世界,大宇宙世界和经典世界的桥梁,波动能量线模型基于微粒世界向宇宙的大尺度观察,时空沙漏模型基于大宇宙世界向宇宙的小尺度进行观察,太极电磁模型是基于经典世界的经验向两方进行扩展,而旋转能量球模型如同将珍珠串起来的丝线,将所有的一切串起来,得到一串美丽的项链,对三个视界里的宇宙进行融合和整理,我们可以得到宇宙这样一个直观的印象最初,宇宙最小的形状是一个能量球,而最大的形态也是一个封闭球,最初的样子是一个爆炸的奇点球,最终的形态回事一个坍缩的奇点球,宇宙如同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最后汇聚成为一个完美的圆。
  于是,量子世界可以是宇宙世界的原型,宇宙世界也可以是量子世界的参照,从经典世界的视角出发,观察极小的量子世界与极大的宇宙世界并无根本上的矛盾,我们需要注意的,只是突破维度视角,并且放弃精度定义宇宙现象的态度。
  何所谓突破维度视角?
  此前已经说过许多,关键在于理解真理原型如何投影,并基于投影对世界进行还原。以我们创建的四个模型为例,我们可以认为宇宙由奇点的不稳定自旋开始,密度无限大,空间无限小的奇点慢慢显现出质量和能量这两种性质,有密度和空间,一次存在质量,而由于存在自旋,所以拥有能量。当奇点的能量升高到质量无法束缚的时候,便开始旋转爆炸,爆发之初,奇点的质量和能量的这两种性质彼此作用,开始融合变幻出另外两种类似又彼此相对的性质粒子和波动。躁动的高速粒子携带能量,基于奇点自旋的能量波动又耦合出物质的特性。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那副物理八卦图中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中的两对性质。接下来,奇点爆炸后流转变迁,这两对性质又彼此作用,演化出新的性子,粒子与能量耦合出电性,波动和物质耦合出磁性,粒子与物质耦合出空间,能量与波动耦合出时间。而后这四对性质又不断耦合,形成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万物。
  整一个这样的推演过程,令我想起了古书上所说天地诞生的过程:太初有道,道分阴阳,是有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合,而生万物。
  反之,要由大千世界的种种影像逆推真理的原型,必然要由万物寻八卦,由八卦合四象,由四象合两仪,由两仪合道,再由道至太初。
  如此一来,以万物投影做图,再按图索骥,也许有几乎抓到那所谓的“骥”,这样一个过程,我草率的定位为突破维度视界!
  另外一个问题:为何我们我放弃精确定义宇宙现象的态度?
  这个问题是基于经验世界视角的经典物理提出的。按照我们经典物理世界的一贯作风,我们希望用最正确的规律组合成一道大网,将整个大千世界都网络其中,然后蜗居在其中的科学家们可以像一只蜘蛛一样,坐着不动就能执掌乾坤,定义宇宙的每一个角落的每一道风景。不用说,经典物理学家们显然失败了,超越经典尺度的大空间宇宙和量子宇宙都可以逃脱经典织就的恢恢法网,逍遥法外。
  要问原因的话,很简单的说,就是宇宙的投影实在太多,而且有太多的投影是由投影的再投影产生的,无法准确推测出投影的源头。身处由高维宇宙投影下来的低维投影视界中,难免在影像中乱花迷眼,昏了头脑。因此,我们不能苛求经典物理用公式定义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除非人类已经超越光速,能够接触到高维视界。
  我若是你,肯定会遗憾,若经典物理失去了对世界准确定义的神力,那岂不是科学的绝望?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科学必然会不断进步,这一点不用否认,而且在投影的世界中,借助我刚刚为你展现的美景,我也希望你能够抓住科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