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华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兴华夏-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老爷就勤劝勉着他些吧!”林普晴说道。

※※※※※※※※※※※※※※※※※※※※

沈府,沈葆桢书房。

林义哲站在那里,望着一身便服立于书架前的沈葆桢,心中一阵忐忑。

他不知道,沈葆桢为什么要一大早的把他叫到书房里。

林义哲的目光飞快地扫视着书房,沈葆桢的书房并不比自己的大,陈设也稍嫌简单,象熏炉砚滴等文房用具都是瓷质的,而不是象自己的房中摆设的是精美的玉器。

而且,沈葆桢书房里的书,要比自己书房里的书多得多。

中国自宋以来,书房便是文人雅士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待客之道,最高的礼遇,不是象后世的人们常做的那样去高级的餐饮娱乐场所狂欢痛饮一顿,而是请进书房闲谈。在这个时代,请客吃饭其实是俗不可耐的举动。

沈葆桢召自己到书房里来,要和自己说的,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话,是以林义哲心中一直惴惴不安。

是啊!这刚穿越来才几天,一个不小心,弄不好就要栽大跟头!

“坐吧。”沈葆桢看了一眼稍显拘谨的林义哲,温和地说道,然后背过身去,从书架上取下了一本书来。

“谢姑父。”林义哲应了一声,在一张木椅上坐了下来。

林义哲看到红木桌上放着的一大盘自己“发明”的香团——“香团”其实是自己敷衍小娇妻而杜撰的,它在后世的名字,叫“草饼”,台湾称之为“麻薯”,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大陆,日本,台湾、香港等地的精致小点心。它的外皮采用糯米、糖等原料制作而成,配合各种不同馅料,外形精致美观,口味独特。由于糯米外皮清香浓郁,加之内馅清甜而不腻,外观又晶莹剔透,高雅大方,因而极受欢迎。

自己之所以会做这东西,是因为他常去光顾朋友开的日本料理店,在那里和大厨们学的。事实上,他学会做的好吃的菜肴点心,绝不止这一种。

看着这些香团,林义哲的心中又禁不住升起对前世的强烈思念。

自己已经再没有机会,亲手给赵悦彤做这些好吃的了……

“以前没见你做过这点心,是和谁学的?”沈葆桢的一句话,将他由怅然若失的情绪中结结实实的拉了回来,让他明白,自己已经永远不可能回到原来的时代了。

还是努力想办法,在这个时代好好立足吧!

“回姑父,是侄儿在一本书中偶然看到的。侄儿只是依书中之法,多添了几味食料而己。”林义哲恭敬地回答道。

“不错不错,你做的这点心,的确可口。象我和你姑妈这些老的,牙口不怎么好,吃些最是实在。”沈葆桢说着,放下了手中的书,踱到桌前,拈过一个香团,放到口中细嚼了起来。

“姑父喜欢,侄儿以后就多做些孝敬姑父姑妈。”林义哲说道,“此物虽可口,但过于腻软,需得细嚼慢咽,切不可吃快,以防噎呛。”

他的话完全出于一片至城,沈葆桢听了很是受用,他又吃了一个香团,拂了拂手,对林义哲说道:“你做这样的小事都如此用心,甚好。不过,好男儿须当胸怀天下,切不可沉溺于此等细事,以至荒疏了学业。”

林义哲听得背生微汗,他知道,沈葆桢是在借此机会告诫自己不可过于沉溺新婚燕尔闺房之乐,他心下暗暗苦笑,也是,自己这些天和小娇妻夜夜缠绵的是有些过了。远的不说,单是头天圆房第二天早上竟然令陈婉不能起身行走,以至府中下人都私下里议论他这个新郎倌,酒醉昏迷了三天去鬼门关转了一遭回来竟然还这么生猛,这要是没醉,还不得……

在这个“存天理,灭人欲”理学盛行的时代,自己还是应该小心些。

“侄儿谨记姑父教诲。”林义哲赶紧起身说道。

“你这几日可多陪陪婉儿,等第二批法兰西洋员到达,你我便都不得清闲了。”沈葆桢招了招手,示意他近前来,“这蒸汽轮船之建造,工繁事细,绝不可等闲视之。你对西学亦有涉猎,以后不妨多读读这一类西学之书。”

沈葆桢说着,将手中的书递给了林义哲,林义哲双手接过。这是一本硬皮包装的西式书籍,他看了一眼书名,赫然是一行法文,不由得很是惊奇。

林义哲精通英语和法语,这些法文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但沈葆桢也懂法文,着实令他惊奇不已。

“我不懂法兰西文字,也就是看看图而已。”沈葆桢说道,“但就这些图,之前也是没见过的,看过之后,亦多有助益。”

林义哲从书名知道,这本书是一本关于船型方面介绍的入门书,里面有现今世界各国的船只图样,有的还配有说明详细的线图,林义哲翻动了几页,竟然在当中找到了法国人绘制的中国古代福船的线图。

“若论治学之严谨,西国与吾国一般无二。”沈葆桢当然不知道他眼前的这个“内侄”实际上精通法文,他指着线图对林义哲说道,“就这船图绘制之精妙细致,就非常人可比。”

“姑父所言极是,”林义哲本人其实是一位军史爱好者,对中国近代海军史尤其热衷,舰船线图对他来说并不是新鲜事物,但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前任”是否对西学感兴趣,怕漏了马脚,是以未敢多言,“象这福船形制,古时已有,但史书记载尺寸不详,图例亦多不全,今能从法人图书中得知其详,亦是幸事。”

“你诗书精熟,虽有举人功名在身,但切不可骄傲自满,止步不前,须知天外有天,学无止境。日后西学必当有大用,须要早早用心研读才是。”沈葆桢看到林义哲恭谨之中略显畏惧的样子,不由得对那天对他的严厉呵责感到有些后悔,“上次会试,若不是因为姑父,你本来该是会元的。不过,你也不用太在意这区区一二之争。你天姿颖悟,读书又勤奋刻苦,象极了你父镜枫公,他日殿试必然高中。”

林义哲听得背脊生凉,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前任”竟然是这样的身份!

他不但出身显赫,是林则徐长子林汝舟的儿子,竟然还是福建全省会试的前三名(听沈葆桢的话,不是第二就是第三)!

穿越后起点太“高”,看样子也不是好事啊!

对八股文一窍不通的他这个现代心理咨询师,将来还要殿试高中,这可从何说起啊!

林义哲有些惶恐的抬起了头,刚好碰上了沈葆桢的目光。

看到沈葆桢眼中满是慈爱之意,林义哲的心头一热。

“姑父教诲,侄儿谨记在心,不敢或忘。”林义哲说道,“侄儿想先从熟悉英法二国文字入手。如今西学东渐,国内译著尚少,且翻译不免有错漏之处,若能识得西国语言文字,直接研读其书籍,更易有所成。”

之所以这么说,是他想日后给沈葆桢个“惊喜”——看懂英文和法文对他这个穿越者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你说的是,林文忠公在世时,常言学无止境。其实不光你得学,我也得从头学起。我现在便是苦于不能通其语言,对船政事务,颇有无从入手之感。国内相关译著又少,我已报请总署着同文馆译发西国书籍前来,以备咨用。”沈葆桢听到林义哲的话,颇感欣慰,“然译著终归非原著,若有错译,歧义疏漏,在所难免,无若通彼国之文字,自行研读方便。你日后若能精熟西国语言,再好不过。”

——————分割线——————

本日第二更到!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第十九章海外亲族

听到沈葆桢话中流露出想学习关于造船方面的专业知识的意思,林义哲对自己的这位姑父在心里又多了一层敬意。

哪怕在自己那个时代,身居高位者,能做的事无非是象头石狮子那样坐在那里,让副手下属围着自己团团转的卖命,又有几个肯学习专业知识的?

而在现在这个时代,理学盛行,知识阶层的文人士大夫们要么吟诗作对,要么埋头科举,要么钻研考据,对西方科技视为“奇技淫巧”,“微末之技”,虽有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但很多人仍对西学不屑一顾,象沈葆桢这样肯于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知识的封疆大吏,实在是少之又少。

此时此刻,林义哲感到,自己和这位清代名臣之间,那种因穿越时空而带来的陌生和畏惧的感觉,已经不知不觉的消失了。

不同时空造成的隔阂已然打破,二人的谈话也变得随意多了。

可能是老少二人之前很少有谈得如此投机的时候,足足一个多时辰之后,林义哲才从沈葆桢书房离开,回到自己的房间。

看到林义哲回来,陈婉立刻起身迎了上去,看到小娇妻一脸关切的样子,林义哲笑着拉住了她的手。

他走的这会儿,陈婉一直坐立不安,生怕他再受沈葆桢的训斥。但她看到林义哲神态自若的样子,不象是挨了训,这才放下心来。

夫妻二人亲亲热热地坐了下来,陈婉看着林义哲,还是忍不住问道:“怎么去了这么久?”

“在和姑父谈船政的事,不免久了些。”林义哲当然明白她在担心什么,笑着拍了拍陈婉的手,“姑父说让我这几日好好陪陪婉儿,因为过两天法兰西洋员一到,怕是就不得清闲了。”

“鲲宇跟随姑父,自然要以国事为重,勿以婉儿为念。”陈婉看着林义哲,认真地说道,“婉儿在家定当好好侍奉姑母,绝不令鲲宇分心劳神。”

林义哲看着陈婉刚才的神态举动,心头不由得一震。

她刚才又一次让林义哲想起了赵悦彤!

“爸妈那里以后有我,你放心吧……”

小彤!……

陈婉此时并不知道他的丈夫这时竟然想起了另外一个女人,她接着说道:“婉儿也略通英吉利国语言文字,鲲宇若有用得着婉儿之处,尽可吩咐。”

陈婉的这句话一下子将林义哲拉回到了现实之中,他看着小娇妻,面露惊讶之色。

“婉儿如何识得英吉利国文字?”

“鲲宇有所不知,婉儿幼时,有数年便是在英吉利国都城伦敦度过的,是以通晓彼国文字。”陈婉笑着给林义哲解开了谜团,“当然,婉儿所学有限,仅能日常交谈及书信,若是译书,便不成了。”

“婉儿幼时曾在英伦度过?”林义哲更加吃惊了,“难道说,婉儿母家在英伦尚有亲族?”

“正是。”陈婉点了点头,“那年闹长毛,东南半壁惨受蹂躏,无有宁处,爹爹一心报国,率军四处征战,无法照应家中亲眷。母亲情急之下,将婉儿托于叔爷爷陈公廷轩照顾,盖叔爷爷一族久在英伦,远离战乱,可保得婉儿无虞。叔爷爷遂带婉儿去国离乡,这一去便是六年。如今多年未能再见叔爷爷一面,心中时常思念不已……”

陈婉述说着往事,说到动情处,声音竟然有些哽咽,眼角也跟着湿润起来。

林义哲听到这里,这才明白陈婉为什么会去英国,原来是因为太平天国之乱!

对于这场前后长达十四年、是中国也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后世的教科书和愤青一直在拔高美化,却没有人去想过,这场所谓的“反帝反封建爱国格命运动”,对亿万普通中国老百姓造成的伤害!

事实上,太平天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场空前的大灾难。仅苏浙皖赣闽五省人口死亡就多达7000万,它使中国人口由4亿锐减到2亿多,经济受到极惨重打击。太平军所到之处,延续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受到无法弥补的彻底破坏。官员、僧尼道士、商人、儒生乃至医生、店伙计、艺人、都被当为“妖人”杀死,太平军的烧杀掳掠罪行罄竹难书,而教科书却总是强调这是“农民起义英雄行为”,是“义行”!

林义哲现在根本不敢想象,象陈婉这样的官宦人家的女儿,落到太平军手中,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想到陈婉幼小的年纪便远涉重洋,去国万里,饱尝骨肉分离之苦,林义哲禁不住感慨万分。

实际上,陈婉还是幸运的,有海外的亲族可以依靠,顺利的躲过了这场空前的惨祸。而那些身处其中的平民百姓,又该躲到哪里去呢?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亿万庶民百姓埋骨荒野,这一段历史,如何可以不写?!

“婉儿切莫伤心,如今大乱已渐次平定,船政得兴,四海得成通途,和叔爷爷相会之日便不远矣。”林义哲安慰陈婉道。

“是啊,婉儿也盼着这一天呢。”看到林义哲脸上的关切之色,陈婉用手帕拭了拭眼角,笑了笑,说道,“婉儿和叔爷爷家中时常通信,而这书信往返便要数月之久,尚虑中途遗失呢。”

“叔爷爷一族在英伦从事何业?”林义哲对陈氏海外一族来了兴趣,立刻问道。

“叔爷爷一族经营码头货运,兼营票号汇兑,入股该国铁路邮传等业,辛苦创业多年,立下根基,生意很是兴隆呢。”陈婉说道。

“海外创业,实属不易,能有如此成绩,更是难得。”林义哲不由得对些在海外艰苦创业的华商心生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