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华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兴华夏- 第2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本运兵船队,“东”号铁甲舰,飞桥。

“西乡君,再过一会儿,我们马上就能看到琅峤海岸了。”李仙得对照了一下手中的海图,对西乡从道说道。

“太好了!”西乡从道站在飞桥上,手抚腰间的天皇御赐宝刀,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听到二人的对话,飞桥上的“东”号舰长伊东佑亨大佐和其他几位日本海军军官也是一脸的兴奋之色。

“天佑我日本帝国!此行一切顺利!”伊东佑亨情不自禁的喊了起来,

也难怪西乡从道和伊东佑亨高兴,因为他们这一次的航程,比预想的要顺利得多。

在船队出了长崎之后,一路南下,虽然前行不久便遇上了大雾,但船队在南驶一段时间后,便驶出了雾区。西乡从道原本还担心会从港内再来船追他们回去,不料行驶了几天后,一直未见追赶的船只出现,令西乡从道着实大喜过望。

西乡从道并不知道,事实上,是那场大雾帮了他们的忙。在他们走后,兵部省通知长崎港派船去追,但这些船无一例外的全都遇上了大雾,害怕迷航,因而全部中途折返,西乡从道这才没有被追回去。

船队一路继续向南行驶,进入中国福建省海域,因为听说这一带经常会有台风出现,西乡从道等人一度非常担忧,但让他们惊喜莫名的是,这几天似乎天照大神对他们这些冒险的勇士格外照顾,全都是风和日丽波澜不惊的好天气,让他们一帆风顺的到达了台湾海域(而也就是在这时,台湾海峡一带却是浓雾密布,中国海军最为强大的舰队,正被浓雾困在这里。对日本人来说,的确可以称之为“天佑神助”)。

过不多时,正如李仙得所说,一片青葱苍翠的连绵海岸出现在了日本人的面前。

“我们到了!万岁!万岁!万岁!”西乡从道看着这片美丽静谧的海岸,忍不住张开双臂欢呼起来。

看到统帅如此,“东”号铁甲舰上的日本官兵们也都跟着欢呼起来,有的萨摩武士甚至拔出武士刀来,在甲板上且歌且舞。

“上帝保佑,我们终于平安到达了,但愿可恶的中国人不会象上一次那样出现在这里……”为日本军队担任向导的杰克曼说着,突然看到远处的海面上有一些小黑点,脸色一变,缩下了后面的话。

西乡从道也注意到了海面上的异常情况,立刻举起了望远镜,仔细的观察起来。伊东佑亨等日本海军军官也纷纷举起了望远镜。

随着“东”号的继续前进,这些小黑点逐渐变大,西乡从道的望远镜中,很快便现出了一队中国帆船的身影!

让他感到惊奇不已的是,在这些中国帆船当中,竟然还有一艘蒸汽军舰的身影!

这艘体型不大的蒸汽军舰,竟然拖着十余艘中国帆船,向前行驶着!

看到这怪异的一幕,西乡从道禁不住瞪大了眼睛。

“一条汽船竟然拖着十艘帆船?愚蠢的清国人在做什么?”一位日本海军军官惊奇的问道。

“不知道。”西乡从道有些好笑地放下了望远镜。

忽然他象是想起了什么,猛地又举起了望远镜,又仔细看了一会儿之后,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这些中国船只,无论是那艘汽船还是为数众多的帆船,桅杆上都悬挂着三角形的中国龙旗!

“中国海军到了。”李仙得不无嘲讽之意的放下了望远镜,转头对西乡从道说道,“一支由帆船武装起来的海军舰队。”

“这种东西,也能称之为舰队?”西乡从道冷笑着放下了望远镜。

“确实是武装船队。”杰克曼说道,“他们都是装备了火炮的帆船。”

“这些老掉牙的帆船,除了成为我们的靶子,没有丝毫的用处。”西乡从道狞笑起来。

“请注意,西乡君,我们并没有接到命令,向清国军队发动攻击。”从出海以来到现在一直话语不多的伊东佑磨海军少将——也是“东”号铁甲舰的舰长伊东佑亨的哥哥——阴沉着脸,对西乡从道说道,“我有责任提醒您请注意,西乡君,我们这一次的任务,是对生番进行惩罚,而不是引发战争。”

“可他们很明显是来阻止我们的,您觉得,我们应该成为这些开着帆船的家伙的俘虏吗?”西乡从道收敛了笑容,对伊东佑磨说道。

伊东佑磨皱紧了眉头,没有回答。

这时双方的船队已经渐渐的接近了,那艘中国蒸汽军舰显然是那些中国帆船的主心骨,他解开了缆绳,解放了那些由他拖曳的帆船之后,便以极快的速度越过所有的中国帆船驶了过来,轻轻巧巧的转身,拦在了日本船队的前方。

看到这艘中国军舰的航速如此之快,伊东佑磨和弟弟伊东佑亨都吃了一惊。

伊东兄弟看清了,出现在面前的中国军舰形体细长,线形流畅优美,但武备看起来相当薄弱,只有几门小口径火炮,面对“东”号铁甲舰这样的庞然大物,实力高下立判,但这艘中国军舰却丝毫没有露出怯态,而是以一种高傲的态度挡在了日本军舰的前方。

西乡从道又一次举起了望远镜,他清楚的看到舰首处的龙纹金徽,和一侧的“飞鸿”两个汉字。他向上抬了抬望远镜,看到飞桥之上,一位身穿宝蓝色中国海军军服,身披黑面红里披风的中国军官,正屹立在那里,正气凛然的望向自己这边。

第三百零五章不宣而战

这位军官,正是“飞鸿”号高速通报舰的管带黄建勋!

此时的黄建勋,正定定地审视着面前身形庞大的日本海军“东”号铁甲舰,琢磨着破敌之策。

可能是受了“飞鸿”号的鼓舞,那些看起来老迈不堪好象是从中世纪当中走出来的中国澎湖水师的旧式风帆战船,也一艘艘的使足了吃奶的力气赶了上来,拦在了日本船队的前方。

黄建勋奉林义哲之命出发之后,便以最快的速度直驶澎湖,调动澎湖水师协前来助防。

澎湖水师协为清廷于1684年在台湾澎湖境内设置的军事单位,隶属于台湾镇,其水师协内的最高长官为副将,共辖有左右两营兵士,兵力达2000人。清军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认识到澎湖群岛其实是台湾本岛和福建漳泉的门户。因此在此设置水师协,目的是为了扼住台湾海峡的咽喉。

黄建勋在到达澎湖之后,便向澎湖水师协统副将吴奇勋出示了闽浙总督李鹤年和福建巡抚林义哲的手令,吴奇勋接令后不敢怠慢,立刻点齐水师兵船随同黄建勋出发。

但相比于可以高速前进的蒸汽军舰,全部由旧式福船武装起来的澎湖水师航速实在太慢,好在黄建勋脑子灵光,想出了用“飞鸿”号拖着帆船前进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

由于林义哲和直隶总督李鸿章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书信和电报联系,是以“飞鸿”号高速通报舰和其他三艘姊妹舰一样,经常往来于天津到福州的航线上。而在经过海上漕运航线的时候,黄建勋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壮观的景象:一艘小火轮拖曳着5到10艘甚至更多的木质沙船,在海上蹒跚航行。

在中国传统的内河漕运业陷入空前危机之后,林义哲为了解决中国沙船船运所面临的困境,向建立轮船招商局的李鸿章提出了解决办法,即由江南制造总局建造小型的轮船(小火轮),由沙船船主们合股购买,以便中国传统的帆船运输向轮船运输转型。李鸿章采纳了林义哲的建议,命令江南制造总局开始建造小火轮,“以资民购”,“改换船型”。由于江南制造总局此前已经有了成熟的生产“90天炮舰”的经验,生产小型轮船自然不在话下。很快,生产出来的大量小火轮便为沙船船王王永盛等沙船运输业的巨头全部购入。

由于中国当时还存在着大量的传统沙船,为了能够“物尽其用”,同时避免大量的沙船水手失业,王永盛们创造性的发明了以小火轮拖曳沙船进行运输的办法。

由于沙船方头、方梢、平底、浅吃水,它的长宽比大,具有宽、大、扁、浅的特点,不怕沙滩,可以在沙质海底的海域航行,也可在江河湖泊中航行。沙船底平能坐滩,不怕搁浅。在风浪中也安全。特别是风向潮向不同时,因底平吃水浅,受潮水影响比较小,比较安全。加上沙船近海航行方面性能优越。沙船上多桅多帆,可以逆风驶帆,能在海洋上远航。沙船上桅杆高大,桅高帆高,利于使风,又加上它吃水浅,阻力小,所以,能在海上快速航行。沙船不仅能顺风驶船,逆风也能航行,甚至逆风顶水也能航行,再加上沙船航海性能好,七级风能航行无碍,又能耐受一定的风浪,所以在中国南北海路上,大量的由小火轮拖带着的沙船队的身影出现了,它们成群结队的穿行在海上,成为外国人乘客轮来中国时必然会见到的海上奇观。

而正是这一幕带给黄建勋的灵感,使他想出了用“飞鸿”号拖带澎湖水师旧式福船前来琅峤的办法。

由于“飞鸿”号的马力较为强劲,是以经过来回的拖带(第一批先拖几艘较大的福船走一段,然后放开让这些船继续走,再回头拖第二批),澎湖水师竟然及时的赶到了琅峤海岸。

但让黄建勋和“飞鸿”号上的中国海军官兵们始料未及的是,当他们带着澎湖水师到达林义哲指定的地点时,却并没有看到林义哲率领的船政主力舰队的身影!

出现在他眼前的,赫然是由三艘日本军舰护送的庞大的日军运兵船队!

黄建勋紧盯着面前的“东”号铁甲舰,一双手已经攥得骨节发白。

他回头看了一眼周围赶过来的一艘艘旧式师船,禁不住在心里暗暗叹息。

他知道,现在,在主力舰队到来之前,只有他指挥“飞鸿”号来和三艘日本军舰周旋了!

“放炮!令来船停航!”黄建勋沉声道。

“砰!”

随着一声炮响,“飞鸿”号的一门75毫米炮后膛炮炮口喷出了一团浓密的黑烟,接着在“东”号舰首不远处的地方,腾起了一道高高的水柱。

看到这艘弱小的中国军舰竟然开炮令自己停航,伊东佑亨的眼中闪过一丝轻蔑之色,他看了一眼哥哥伊东佑磨,但哥哥却只是紧盯着面前的中国军舰,并没有看他,也没有下达任何命令。

“准备战斗!”西乡从道放下了望远镜,大声命令道。

听了西乡从道下令备战,伊东佑磨大吃一惊。

“西乡君!你真的想要和清国军队开战么?”

“战争已经开始了!”西乡从道转头瞪了伊东佑磨一眼,怒道,“你难道没看见他们在向我们开炮吗?”

“那是他们要求我们停航!你搞清楚,西乡君!”听到西乡从道近乎二百五的回答,伊东佑磨不由得仰天翻了个白眼,“那不是在向我们开炮!”

“不要等到炮弹落到我们的船上,你再做决定!”西乡从道恶狠狠的说着,转过身,对伊东佑亨大吼道,“我说了,战斗已经开始了!伊东大佐!”

伊东佑亨点点头,没有理会哥哥那惊怒交集的目光,跑进了司令塔,下达了战斗命令。

很快,战斗的命令传到了“东”号铁甲舰的舰首炮房中。在黑暗的炮房中,几名日本炮手在枪炮管的指挥下,费力的操纵着炮房正中央的一座巨大的11英寸(279毫米)阿姆斯特朗滑膛炮,将炮口转向侧面的炮窗。

“大人,他们撞过来了!”

“飞鸿”号通报舰的大副周凤智看到这艘体量巨大的日本铁甲舰就这么冲了过来,没有丝毫减速的迹象,不由得显得有些慌乱。

“准备战斗!”黄建勋大声的下达着命令,接过了舵轮,转动起来,“飞鸿”号随即向一侧快速驶去,避开了“东”号的撞击。

足足比“飞鸿”号大一倍还多的“东”号铁甲舰(“东”号的标准排水量是1358吨,“飞鸿”号作为“湄云”级小型炮舰的快速升级版,标准排水量仅为835吨)从“飞鸿”号的身侧驶过,而就在这时,黄建勋看到“东”号的桅杆上快速升起了一面日本军旗和战斗信号旗。

“****的!”黄建勋不由得大骂起来。

他话音刚落,只听“轰”的一声,“东”号铁甲舰的一侧三个炮窗中,正中的一个突然喷出了一道黑烟,伴随着一声刺耳的尖啸,一发70磅(5英寸)阿姆斯特朗炮射出的炮弹从“飞鸿”号的上空掠过,落到了另一侧的海水中,溅起了高高的水柱。

“开炮!”黄建勋一边操舵,一边大声下令。

很快,“飞鸿”号的75毫米克虏伯后膛炮开火了,中国炮手的战斗素养显然要高过日本人,一发75毫米炮弹准确无误的击中了“东”号的侧舷铁甲,发出一道黑红色的带着浓烟的火光,伴随着轰然巨响。

虽然中国炮手首发即中,但75毫米炮弹对盔坚甲厚的“东”号显然构不成更大的损害。差不多与此同时,“东”号的另外两个炮窗里面的一门6磅炮和一门4磅炮也开火了,但可能是因为射击角度和双方离得过近的关系,日本人射出的炮弹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