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翡翠王-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跃根据自己脑海中的记忆仔细的察看了眼前青花大碗的圈足,发现圈足的特征和自己师傅讲的一模一样。
又是一个证据!
林跃的心忍不住激动了起来,希望这件瓷器是真的,这样自己就可以不用提心吊胆担心自己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十件瓷器中的真品了。
继续!
林跃继续努力地回忆自己的师傅贺常和所讲的知识,很快林跃想到了明朝万历年瓷器的特点。
一个是青花的配料,一个是单线平涂与分水法。
明末从嘉靖始,便从西域运来回青料,再配以江西的石子青,作为青花的色料。回青料的比例如果稍高,那么青花便呈色鲜艳幽箐;若石子青用多了,呈色便灰蓝。由于回青价格昂贵,所以到了万历末至天启时,尤其是民间为了省钱多用石子青描绘纹饰。
眼前的青花大碗上青花明亮活泼,颜色灰蓝,可见是万历年间的器物。





    正文 第五十六章 艰难的鉴定(4)
     更新时间:2011…1…8 7:18:02 本章字数:2331


抱歉,十二点的那一章因为小步疏忽的原因忘了更新的了,现在向大家说声抱歉!
小步都是头一天晚上定好第二天的全部章节,但是昨晚时间太紧迫,小步只定好了一章,本来小步以为全部定时好了,刚才一看就然没更,万分抱歉,现在更上。
抱歉!
****************
单线平涂也是嘉靖时期开始兴起的。
那时候瓷器上纹饰的描绘手法由勾勒渲染转向单线平涂,即把纹饰的轮廊用线条绘出,再填上青花色,因此常有上色超出轮廓用线的情况。到了万历时,描绘的技巧更上一层楼,工匠们在单线平涂的基础上,掌握了分水法的技术,用青花色更形象、更具层次地把人物、花草写得栩栩如生,其中应用了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的手法,把单一的青花色,也画出多层色阶,深浅有致,纹理娇翠欲滴。
林跃手中的这件青花大碗将分水法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的衣服涂色一笔而就,挥洒而成“一条衣”,其中绉摺纷陈,衣袂飘扬,达到人物写意画的最高境界;而梅花边饰就显然带了单线平涂的余韵,表现出万历瓷器从明中过渡到明末的画风。
又是两点证据!
林跃的心变得更加激动起来。
所有的证据都证明了林跃手中的青花大碗是万历年间的民窑真品。除了釉光这个感官上的证据无法确切的证明外,其他的都是十足的证据。
真品!
林跃被自己的鉴定结论震得身体猛的一颤,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神色。
鉴定了七件瓷器终于鉴定出了真品了!
林跃无法形容自己现在的感觉,既有兴奋激动,又有完成一件重要事情的轻松。
不管是什么感觉,但林跃感到了幸福,努力后成功的幸福!
林跃强抑住内心的重重感觉,这个时候还不能懈怠,还有三件瓷器,谁也不知道后面的三件瓷器是个什么情况,万一也有一件类似这个万历年间的青花的大碗一样所有的特点那都是真的怎么办?
宁可错杀三千不能放过一个!
必须要把最后的三个瓷器看完!
如果真的有不能确定的瓷器,还必须用异能看一遍,现在已经已经不够了,必须尽快。
林跃感觉刚才刚才鉴定那个大碗用了将近五分钟,现在他最多还有五分钟。
去除静心所需的三十秒……
还有异能看瓷器所需的一分钟……
时间紧迫!
必须快!
林跃一步跨到第七件瓷器面前,第七件是宋朝官窑的粉青釉。
宋朝的官窑多为后世的仿品,而且尤其是以清朝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年代最多。
林跃看着眼前的瓷器,大体判断为雍正时期的仿品,因为只有雍正时期的仿品才力求和宋朝原本的瓷器一样。
这只是大体判断,林跃并不能确定到底是不是仿的,也不能确定是不是雍正时期仿得。他还要继续判定下去。
贯耳瓶是历代仿宋瓷器中很常见的器型,清仿品的器型一般比较大,要臃肿一些。施釉比宋官窑层次少,略显单薄,而且容易显露紫口。
紫口并不是紫色,而是薄釉映出黑胎而成的现象。
林跃抓住这一点去仔细观察眼前贯耳瓶的瓶口和耳口。紫口并不一定出现在口部,凡是薄釉处,都有露黑的迹象。而清仿品却刻意在在口沿出留又较薄,为的就是呈现宋朝的紫口特征。但其紫口的色泽比宋朝的更加深黑。
林跃仔细看了一下瓶口和耳口,发现确实比一般的瓷器黑了不少。这只是一个感官的证据,他必须找出一个足够的证据。
宋朝真品和仿品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林跃皱着眉头想了一下,突然脑中灵光一闪。
对了,气泡!
清朝仿品的多有气泡,而且气泡相对规则,而宋朝的真品却没有多少气泡,有的话也是一个大气泡。
林跃凑上前去仔细看了看贯耳瓶表面的釉,发现里面气泡很多,而且均匀整齐。
可以确定这是后世的仿品无疑!
至于是不是雍正时期的仿品还有待考证,不过已经达到鉴定的目的了。
下一个!
林跃一步窜到第八件瓷器面前。
第八件瓷器是一件白瓷观音像。
应该是德化窑的。
林跃心下判断,也只有德化窑才能烧制出如此出色的白瓷,白瓷是德化窑的一大特有瓷器,而且这个窑口主烧制观音、达摩塑像。
德化窑经久不衰,一直到近代还一直存在,而且白瓷的烧制从未间断过,林跃不敢判断着到底是什么年代的瓷器。不过他有一种感觉,应该是元朝的。
但是很快林跃就知道自己错了,因为旁边的铭牌上写着“明德化窑”,这个铭牌是为了让鉴定的人更好的鉴定年代,根据年代下手,否则无法用这个判定真假的依据。
明德化窑?
林跃微微一愣,自己的判定竟然出现了错误。他的嘴角不禁露出一丝苦笑。
对于德化窑林跃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因为这个窑口生产的白瓷是贺常和在最后的一些时间才给他讲的。当时讲的很匆忙,很多东西都没讲到,谁知道今天竟然碰到了一件白瓷。
看来自己的点有点背,竟然碰到了自己不熟悉的瓷器。
林跃无奈的摇了摇头,只能尽力回忆昨天自己的师傅所讲的东西,硬着头皮去鉴定眼前的这件白瓷。
林跃先看了一下眼前的观音像整体的感觉,胎釉浑然一体,面部刻划很是细腻,嘴角拐微微上翘,挂着一丝微笑,衣纹深而洗练,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整件白瓷观音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如春风拂面般祥和。陪着白色的胎体和釉质,显得很是纯洁,让人心中肃然起敬,生不起任何亵玩的感觉。
静!
整个观音给人一种很静的感觉!
林跃忍不住心神感叹,这要多么厉害的制瓷工艺才能制造出如此完美的瓷器啊!
古代人的高超技艺果然不是现代人所能比的!
林跃知道现在不是感叹的时候,继续查看白瓷观音便面的釉和胎体。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迎光透视下,釉中隐现青色。。
白中透青,这的确和自己师傅所讲的一样,
林跃又感觉了一下釉面的光泽。
温润弱光。
不是仿品釉面那种光泽度过亮,给人以刺眼感觉。





    正文 第五十六章 艰难的鉴定(5)
     更新时间:2011…1…8 7:18:03 本章字数:2211


看到这里林跃就感觉无从下手了,自己的师傅讲的比这多,但是自己却长时间的高负荷下只记住了这些。
还有什么?
林跃恨得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怎么关键时候用不上呢!
林跃心中暗恨,恨自己没记住自己师傅所讲的白瓷的特征。
林跃又拍了几下自己的脑袋,终于想出点东西来了。
自己的师傅好像讲过,仿品一般为模型注浆后分段安装而成的。由于采用注浆成形工艺,故器内会出现瓷浆流动纹路,一般成垂直状,而且胎体薄而轻,釉呈奶白色,用放大镜观察一般有气泡,无真品腴润悦目之特征。而且在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上,造型往往千篇一律,尤如印刷制品,给人之感觉是过于规正、死板、毫无生机。真品则为手工捏塑堆贴。在捏界面处一般都留有手工捏制的痕迹。对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造型仔细观察时,一般都有细微变化,正是这种微小的差异,它既能反映出作品的真实性,同时也更显示其自然和灵气……
林跃只能回忆起这些,但是他感觉这些已经够了,急忙去根据自己师傅所讲一一判断。
是否有流动的纹路?
有……
是否成垂直状?
是……
是否规正、死板、毫无生机?
没……
判断完,林跃就感觉自己的头大了。
一切都符合真品的特征,可是真品只有一个,如果眼前的这个白瓷观音是真的,那刚才的万历青花大碗就是假的?
这怎么可能!
万历青花大碗一切特征都符合真品的特征,肯定是真的。
可是,眼前的这个白瓷玉观音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假的啊。
到底哪件才是真的?
林跃眉头越皱越紧,脑海中两个瓷器胡乱的飞着,一会这的出现在眼前,一会那个出现在眼前,都在争自己是真的。
啊!
林跃忍不住用拳头捶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发泄的低吼了一声,然后使劲甩了甩自己的脑袋将一切清空。
现在不能迟疑,在迟疑下去就没时间了。
林跃感觉还剩自己还剩不到三分钟。
现在还剩两件没有鉴定真伪的瓷器,和两件已经鉴定完但分不出哪一件到底是真的的瓷器。
四件瓷器……
不到三分钟……
用古井不波状态配合异能!
林跃没有其他的办法了,毫不迟疑,立刻调整自己的呼吸,双眼凝视眼前的瓷器,目不转睛。
慢慢的,慢慢的,林跃的心静了下去,耳朵的听觉开始收拢,不再为外界的声音所干扰。
蓦地,林跃脑中出现一阵空灵,眼前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古井不波的状态和异能透视眼同时出现。
林跃感觉到在异能和古井不波状态同时开启的刹那,自己的精神力在疯狂流逝,最多能坚持两分半中。
必须快!
林跃迅速移动到的九件瓷器面前,他要先鉴定完最后两件,万一前面的青花大碗和白瓷观音都因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判断失误是假的那就坏了。
所以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要鉴定一下最后的两件瓷器。
第九件瓷器是北宋汝窑的冼子。
林跃根本就不看瓷器的特征了,直接异能透视。
慢慢的冼子表面的釉开始如同冰雪融化般消融,胎体也开始慢慢的出现。
很快,林跃就将透视眼的视线完全融到瓷器中,一点也不泄露,静静感受着瓷石的粘稠度。
有些浓……
民国时期的粘稠度。
民国仿品!
立刻更具粘稠度做出了判定。
毫不迟疑,林跃立刻走向了第十件瓷器。
现在他还剩不到两分钟。
第十件是一件陶器,西周陶碗,这个就无法用粘稠度感觉了。
妈的!
早知道抽空去用异能检验一下高岭土,看看是不是也有如同瓷石一样有细微的差别,可是一直因为学习瓷器知识竟然忘了这茬了。
只能尽力的判断了。
林跃迅速的用异能扫视了眼前陶器的特征,然后根据自己师傅说的作假的陶器的特征进行判断。
不管如何仿制陶器到最后都需要生成土锈,有的人把伪造好的东西直接埋入土中,让它自然生锈,这个方法是当然好,但很难掌握,没有耐性的人等不及。于是有小聪明的又想出两种加速土锈生长的办法:一是把硫酸钾与泥土合成后涂在陶器的表面上再埋入土中,则生锈的速度快。此种作伪的方式,一旦用开水冲之,腥臊臭气马上扑鼻而来。二是把伪作的陶器刷一层极稀的龙须菜煮成的汁,把古墓中挖出来的土撒在上面,往返循环几次,即与墓中挖出来的陶器基本相似,即使是行家里手,也不易辨认。
现在没有开水,林跃就要从第二条入手。
他趴到瓷器上面,伸出舌头舔了舔,然后仔细的感受了一下舌尖的感觉。
有点甜……
假的!
龙须菜的味道就是甘甜的,不用这种方法作伪的陶器肯定不会有甜味,所以林跃可以判定眼前的瓷器是假的。
鉴定完最后的意见陶器,林跃感觉还剩下半分钟的时间。
半分钟只能感受一件瓷器的粘稠度,先感受哪个?
如果两件瓷器中确定有一个是真的,就只需要感受一件瓷器,判定出真假,另一件瓷器的真伪就立刻得知了。
但是被白瓷和青花大碗的真伪弄的晕头转向的林跃现在并不能确定两件是不是有一件一定是真的,万一前面的六件判断失误呢?
只能赌了!
赌这两件其中有一个是真的!
林跃立刻冲到万历年的青花大碗面前,他的下意识告诉他这件瓷器是真的。因为他对白瓷的特征不掌握,更加容易判断失误。
只要能确定一件瓷器是真的就完万事大吉了!
林跃目不斜视的盯着面前的青花大碗,将透视的视线慢慢的融入其中。
很快,熟悉的粘稠感就进入了林跃的脑海。
还没等他做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