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进化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星球进化系统-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电影一样反复的生灭在宇宙的空间背景上。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永恒静止的当下,只有无数的当下在每一帧时中相似的变化。时间是一种幻觉。

    所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不过是当下宇宙世界在一帧时上的物理状态。

    我们知道物理世界的一切不过是原子的位置和移动,组成你汽车和房子的原子,这些原子以前可能在蓝星的其他位置,是组成过一朵花的一部分,在亿年前可能是恐龙舌头上的一个原子。

    而所谓过去和未来,只是当下原子位置的不同。组成我们身体的原子和当下宇宙一切物质的原子,宇宙诞生时就已经诞生了。

    如果我们要回到过去,让我们做一个思想实验,我们将如今蓝星每一个原子的位置,都恢复到亿年前的恐龙时代,那么整个星球就会回到亿年前。

    组成房子的原子会恢复亿年前的位置,变成深埋在底下土壤原子的一部分。

    你的汽车会散开,汽车的一部分原子变成了亿年前某个矿石中的铁原子。

    你的身体会消失,恢复它亿年前所在的位置,一些原子变成了组成霸王龙前爪原子的一部分。

    一些原子变成了亿年前参天古树的一部分。

    这就是组成你身体的这些原子在亿年前的位置。于是整个蓝星回到了亿年前的恐龙时代。

    而如果能将整个银河系乃至宇宙的原子位置恢复到亿年前的位置,那么整个宇宙就会回到亿年前,时间是一种错觉。

    同时如果我们要去到未来,让我们在做一个思想实验,未来也是不存在的,现在我们从1数到 10。

    1,2,3,4,5,6,7,8,9,10。

    现在,你到达了十秒后的未来。你是否感觉有什么不同?

    相对于 10秒钟前,你穿越到了 10秒钟后的未来。然而十秒钟前也好,十秒钟后也罢,你所能感觉到的都是当下。

    你会发现所谓未来也是一种幻觉,未来成了当下,未来只是当下的一种变化状态。

    我们只存在于当下,一帧帧变化的帧时上静止的宇宙中。

    人类,宇宙,物理法则,只存在于每一个 10^…43秒静止的画面上。

    宇宙不存在动态,动只是一个个静止态切换产生错觉,宇宙只存在一种态,静态。

    宇宙只存在一个时间一帧时的当下。

    现在我们有了两个数字,一个是物理世界最小空间长度 10E…33厘米。

    一个是人类定义的一秒钟,世界所存在的 10E43次方个间隔。

    那么当世界每度过一个最小间隔,光速就前进一个最小空间尺度。

    而每秒包含了多少个帧时,并且乘以最小空间尺度,就决定光速每秒的速度。

    一秒光速所走的距离,是人类定义的一秒钟包含多少帧时数量所决定的。

    而对宇宙来说,光速本身速度永远等于 1,世界每间隔 1帧时,光速前进 1个最小空间尺度,这就是光唯一的速度。

    因为人类定义了秒的长度,所以有了每秒光速。

    但物理法测不随人类定义而改变,光速依旧在真空中以它 1帧时,走 1个最小空间尺度前进着。

    一个简单的比喻,把光比作一个运动员,他一次可以跑一米,他一秒钟可以跑十次,1*10就是他每秒能跑的距离。

    光一次可以跑 10E…33厘米,每秒可以跑 10E43次,所以两者相乘就是每秒的光速。

    现在,通过光速本质的理解,我们将宇宙的奥秘解开了冰山一角,这就好像一把钥匙,我们会用它打开宇宙更为广阔的大门。

    一睹从未被世人所知晓的浩瀚世界。


………………………………

第75章 从破碎的世界到物理的尽头

    第二章

    从破碎的世界到物理的尽头

    世界不是连续的?由一个个相似静止的状态组成?时间是个错觉?并不存在所谓时间这种东西?世界是断裂的?由无数组成世界的最小尺度空间组成?

    那么,为什么?

    如果世界有一个最小的空间范围,那么它是什么形状?如何界定它自身的范围?

    当我们不断的分割空间必定得出最小空间尺度,有尺度和范围那么必定是一种存在的事物,如果空间是一体的虚无,那么就不可能存在最小空间值数,那我们也就永远无法离开家里去上班了。

    那么空间必定是一种“存在”,这种“存在”能界定自身的大小尺度,并且从它的不同角度,各个面的一点去到达另一面距离都是一样的,那么它必定是一个完美的圆。

    因为宏观世界的空间是均匀的,同样一发子弹你向前方射击,它飞行了 1000米落地,你向后射击也必定是 1000米,因为前后左右上下空间都是均匀的。

    你不会同样一发弹药装量的子弹向前射击飞行了 1000米落地,向后射击则是飞行了 10米落地,向左射击则飞行了 300米落地。

    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宏观空间是均匀的,所以这种组成世界最小的空间尺度,必定也是上下左右所有方向都是均匀的,它必定是一个完美的圆,一个一维的圆点。

    现在,我们要为这个“点状空间存在”起一个名字“空间质”,空间质就是我们所处的空间,一切物理世界都依附在空间质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由两个物体之间所存在的空间质数量决定。

    空间质暂且定义为普朗克长度大小的点状圆形空间泡。空间质泡壁与泡壁之间的距离等于零。

    现在想象一个圆形的空间泡,它和其他几个空间质泡壁接触,之间是绝对虚空。

    而物质,能量,你和我一切都只存在与这空间质上,对布满空间泡之间的绝对虚空毫无察觉。

    现在,建议读者看看你周围,你和正在阅读本章之间的距离,你和身边的一切物体之间的空间,这些看似一体的空间,布满了普朗克长度的圆形点状空间质。

    一切有形的物质,都在这些点状的空间质上刹那的存在。

    原子,能量,一切物质都存在于这种紧密排列的普朗克长度的圆点状“空间质”上,这种空间质有自身的范围大小。

    而光也并非在真空中传播,光沿着普朗克长度上的空间质上传播。1次前进 1个空间质。这是比原子还小十多个数量级 10E…33厘米的空间质点。

    空间质之外是绝对虚空,绝对虚空里没有距离,没有远近,没有大小,一切都失去意义,那里没有过去未来,刹那和永恒无法分辨,无数和唯一亦出同源。

    物理法则,有限的世界,被包括在这无限中,而只能存在于普朗克长度的空间质上。

    空间质是有限和无限的分界线,宇宙和我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空间质隔开了无限和有限的概念,这里是物理和时空的尽头。

    物质,能量,必须依赖空间质的界定而存在,如同电视中所有的色彩,必须依赖电视的像素点而存在。

    如现代物理学所知,物质本就是能量的某种方式集合。对原子能的利用,使文明日新月异。

    当人类可以认识到空间也是一种“存在”那么就打开了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门,能量就是空间质的集合体!

    并如同能量和物质一样,可以互相转化。

    物质可以转化为能量;

    能量可以转化为空间质;

    物质,能量,依附于空间质之上;

    能空转化方程式,已经呼之欲出。

    在上一章中我们所知物理世界的运动,不过是空间质上一帧一帧静止的画面,光从一个空间质点上出现,然后消失,再出现在下一个空间质点上。

    光不会一次跨越两个空间质点。

    因为这里是组成世界的最小尺度,一个普朗克时只对应一个普朗克尺度,在这物理的尽头只存在 1。

    如果光一次跨越两个空间质点,那么两个空间质点的总和就成了空间最小尺度 1。

    而物理法则精准的将上一帧的世界推向下一帧的世界,物理法则从世界上一帧的信息中,推导出世界下一帧的位置。

    如果我们扔出一个球,其实不过是扔出一堆原子,而这一堆原子又存在于空间质上,球的运动其实是原子在空间质上的移动,球的原子从一个空间质上消失,然后出现在下一个空间质上。

    每一帧时物质必定在空间质上出现一次。物质在固定时间内的帧时数越多,运动速度越快,在固定时间内帧时数越少,运动速度越慢。

    光固定时间内帧时数最多,所以每秒光速最快。

    所有物质一帧时只能正在一个空间质点上存在一次,不能停留。

    所以万物固定时间内所含的帧时数越多,代表物质相对于空间质的运动越快。

    同时得益于物理法则,这样我们扔出一个球,它才不会第一次飞出了蓝星,第二次飞到了自己身后,第三次球消失了,而我们自己变成了一只恐龙。

    事实上这些并没有发生,每一帧的世界面都非常相近,它由上一帧世界的信息推导而出,每一个帧时之间必定有坚固的原理,保证每一帧世界的合理的逻辑和连续。

    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一帧时物质必定在空间质上出现一次。从而来展现宇宙的一个当下,一刹那永恒完美的物理世界状态。

    2两个帧时之间必定有原理存在,保证物理世界的合理性,和每一个帧时之间的相关性。

    现在我们知道了世界的最小尺度,和最小时间间隔,一帧时(一个静止的普朗时)。

    我们知道所谓运动只是一种错觉,运动本质是物质从这一个空间质上消失,又在相邻的空间质上出现的结果。

    我们的记忆,思维本质也不是连续的,而是随着物质而不断消失和出现,而因为我们总是出现在存在的那一帧时上,所以我们对宇宙帧时之间的间隔毫无察觉。

    为了保证宇宙动态运行,光每秒大约要消失和出现大约普朗克时 1E43次。

    根据物质相对于空间质的运动速度。而每个物体每秒的帧数都不同。两个帧时之间我们并不存在。我们只存在刹那当下的真实和静止的一个个帧时中。

    物理法则是如何运行的,如何通过上一帧静止的宇宙推到出下一帧静止的宇宙位置?这就好像我们在看一幅画,画中是一个从楼上落下的球,我们不用看下一幅画,如果这幅画中也遵守宇宙定律的话,我们会知道球一定会落在它的正下方。

    而如果这幅画中正在刮风,我们仅仅看着这幅画肯定就无法推导出球落地的位置。

    宇宙如果要处理每一帧的信息来推到出下一帧的宇宙位置,一定是一个极其大的运算。

    事实上,并没有任何东西在计算一切,物质定律基于最简单的微观基础动量。

    对宇宙来说,所有运动,不过是物质在每个空间质上存在帧时的次数。

    人类和宇宙从事的所有的活动,开车,吃饭,看电影,黑洞,彗星撞击,一切的一切不过是组成这一切的原子位置在空间质上的跃迁。

    宇宙视角来说存在的仅仅只有无数原子的组合和这些组合在空间质上的跃迁。

    只要在空间质点上,物质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基础动量规则,就可以运行宇宙的一切,并且可以无限复杂化。

    要进入下一章来搞清楚引力的本质,我们必须搞清楚物质到底是什么,人类科学家将物质划分成原子,又划分出电子,夸克,胶子,中微子等等乃至传播力的粒子。

    并没有抓住原子和力本质,现代科学界的粒子“标准模型”更像是用下一种粒子去解释上一种粒子,然后用下下一种粒子去解释下一种粒子。

    并没有解释物质到底是什么。

    标准模型的建立是这样的,人们首先假设原子由另一种粒子构成,之后定义和确定这个粒子的形态质量等所有描述概况,之后通过对撞击将两个中子或者质子相撞,将原子撞成无数碎片,在反复撞击中总有那么一两个碎片符合人们定义的那个粒子。

    在同样能量的撞击力度下总能将原子撞成类似的碎块。

    随着能级越高,原子被撞成越小的碎片,于是总会找到符合自己定义的微小粒子。

    只要能级够高,总能撞出更小的碎块更小的粒子(碎块)。于是陷入了用一种粒子去解释另一种粒子的无限死循环。

    然后这些碎片会瞬间蒸发,转化为能量。

    现在,让我们暂时抛开粒子“标准模型”去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开启原子的大门。

    我们知道,物质是能量的集合,能量是空间质的集合。物质本质上是一种独立而凝聚态的空间质。

    如果物质是空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