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步步锦绣-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充数。平民百姓不仅要受倭寇袭击,还要忍受官府盘剥,无奈之下只能派族人入伙水匪,制衡倭寇与府兵,保家园平安。”
    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的平王这会终于变了脸色,端王更是直接咒骂出声:“岂有此理,这些府兵心中可还对朝廷有丝毫敬畏。十恶不赦的倭寇,竟成了他们鱼肉百姓、横行乡里的借口。”
    胸膛一阵起伏,破天荒地端王了解到这些年父皇的不易。看似坐拥天下手掌大权,可底下官员贪腐、阴奉阳违,一桩桩一件件简直拿他当傻子戏耍。属于皇族的荣耀在心中激荡,他是父皇的儿子,无论如何不能看这帮蠹虫如此侵蚀大越的锦绣江山。
    亲自扶起几位诚惶诚恐的村民,他双手抱拳长揖一礼,面色无限诚恳:“劳烦几位乡亲回去转告水匪,只要他们肯带路,本王定会身先士卒带头剿灭倭寇。待功成之日,本王定会禀告父皇论功行赏。”
    几人本是奉族长之命,带信物前来请晏大人相助。没想到他们不仅请动了晏大人,甚至连高高在上的皇子也许下承诺。感动得手都不知道往哪放,他们心里这会再也无一丝疑虑。
    召集在水寨的兄弟,把那帮无恶不作的倭寇打回去。


☆、第188章 名动天下
    两个月前,当皇上派来江南抗倭的钦差中途无故消失后,整个江南官场陷入恐慌。倒不是他们多疑,而是前面几年皇上每次彻查贪腐,都是先行派人下来暗查。拿到确实证据后再动手,等真正查到头上时,文武百官连喊冤的机会都没有。
    太平盛世这么好的年景,当官的哪有不贪的。身处官场这个大染缸,没有共同的利益,同僚绝对会把你排除在外。
    如今皇上又来这一出,虽然有的人不信,可找不到钦差晏衡本人,所有人心都提着。但心总这么提着也不是个事,恐惧之下他们找到了今上之弟,在江南修养的谨王。
    谨王,单从封号可见一斑。不是代表美玉之意的那个瑾,而是谨小慎微的谨。当日封王时庆隆帝拟定这个封号,一是因为这个皇弟性格懦弱,而是劝诫他做事要谨慎些。
    江南官员不是没想到这一点,但面对一手挑起贪腐之事的大杀神,他们难免病急乱投医。谨王早已在当年的夺嫡中被吓破了胆,这会哪敢扰乱庆隆帝计划。不仅不敢扰乱,他还往前推了一把。
    “皇兄圣旨上明明白白写着,命晏衡南下追讨倭寇。你们不是也查出他中途下船,是因为身怀六甲的夫人身体有恙,那你们还担心什么。”
    有了谨王这句话,再加上这段时间风平浪静,一直紧绷着神经的江南官员终于忍受不住,再次松懈下来。
    直到端王到来。
    一听来的是这位他们乐了。端王谁不知道,皇子中最爱美食的一位,常因一个特别的菜谱缠着酒家掌柜。江南富庶,于吃食一途格外精细,他们完全不怕照顾不好这位。
    于是在端王到来之前,两江总督、巡盐御史、布政使等江南实权官员着重搜罗了本地最好的厨子,给他奉上了一桌精心烹制的酒宴。眼看着端王没拒绝,而且还吃得很高兴,酒过三巡众人终于把心放回肚子里,用暧昧的眼光招上来几名瘦马。
    这边正等着扬起的声音响起,正座上吃饱喝足的端王却突然冷了脸。
    “本王听闻牙行最好的瘦马,价值黄金万两。”
    这是要查了?两个月前的惊惧重新袭来,如黑云压城般笼罩在在场官员心头。
    端王视线扫过在场所有人,学着父皇的威势,直到把所有人看得心生忐忑后,他突然收敛气势,话语中也带出点笑意:“看你们怕的,为官之人总要有点享受,都跟苦行僧似得谁还会当官。”
    这是原谅他们了?江南官员不是没察觉出问题,可他们每个人都不干净,真要查下来所有人都得完蛋。毕竟皇上前两年的雷霆手段摆在那,连京城的满朝文武都争不过,江南再厉害又能怎样。这会他们生不起丝毫反抗之心,只能寄希望于,端王跟他们有同样的想法,对他们宽容一二。
    “这些瘦马也都是底下人孝敬来的,我等只是在有重要宾客到来时召其过来赏曲。”
    “我等为官之人也不过是肉体凡胎,总有松懈之时。皇命不敢忘,不过闲下来时却也会享受一二。”
    “方才王爷之言实在道出了我等心声,王爷不愧是凤子龙孙,能察人所不察。”
    众人一边说着自己如何勤政,另一边又强调这点消遣手段算不上什么。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诚恳的态度连端王都几乎相信了。不过也只是几乎,这段时间任职礼部,他很清楚如今的官宦人家日子有多奢靡。单论摆设和排场,只不过是换了点忌讳物件,其本质比起皇家来也差不到哪儿去。
    这些钱财哪来的,祖产可经不起这般霍霍,归根结底还不是贪来的。
    江南这些官员也是一丘之貉,想起晏衡所说抗倭战功之事,他几乎压抑不住内心愤怒。不过想到目前境况,他还是强行恢复镇定。贪腐要查,但现在还不是查的时候。
    “本王能查人所不查?这话说得没错。本王夜观天象,发现破军星起,直指东南。东南有海岛,倭寇世居于此,如今朝廷派西北战神晏大人前来抗倭,天时地利人和,是时候一举荡平此隐患。”
    说完他看向两江总督,意思再明白不过。
    两江总督心里发苦,掌管江南府兵的官员正是他的亲信,这些年一直受他庇护,前些年那些战功是怎么来得他也多少清楚。如今有端王坐镇,肯定不能再浑水摸鱼。可那些早已习惯化装成地痞流氓向商铺收保护费的府兵,如今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顶起事。
    怎么办?
    还没等他想出办法,旁边端王已经开始发难:“总督迟迟不应,莫非是想违抗本王意思?本王自知人微言轻,但本王此次乃是奉父皇旨意而来。总督看不起本王,难道还看不起本王的父皇?”
    眼见端王神色中露出不悦,江南总督心里苦得跟被黄连水泡过似得。
    “王爷乃天潢贵胄,生来身份高贵,您这样说可真是折煞下臣。下臣不敢对皇上和王爷有丝毫不恭,只是冬日倭寇入侵之时,府兵浴血奋战伤亡惨重,如今怕是人员不整,污了王爷贵眼。”
    此言正和端王心意,来之前他就心中有数,这般腐败的江南,估计也拿不出多少趁手的府兵。兵贵精而不贵多,不然养着些酒囊饭袋白瞎朝廷粮饷。
    “本王为父皇办事,自然要尽心尽力,一点伤病又算得了什么。择日不如撞日,总督带路本王亲去江南大营选人。”
    王爷这是默认了?太多精兵他拿不出来,但撑场面的还是能临时凑起来。便招呼着端王,两江总督忙命人前去报信,要掌管府兵的下属将精兵全都挑出来。
    等端王兜了个圈子过去时,就见到一批精气神格足的江南府兵。好生赞赏了总督一番,然后他眼皮都不眨一下地要回了这些兵卒的指挥权。掌兵的将领就是再傻,也知道精兵才是他的依仗。若是晏衡来要调兵,这会他肯定想尽理由推脱。偏偏来的是端王,人家亲爹可是手握天下生杀大权的皇帝,人家本人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亲王,人家有任性的权利。
    别说“一小股”府兵了,就算真要整支府兵的掌控权,在皇帝没发话阻止前,他们也得乖乖奉上。
    总督垂死挣扎:“王爷,战场上刀剑无眼,倭寇又向来凶狠,这些事还是交给我们下面人去办。”
    不止带兵将领,这些精兵门也满脸希望的看过来,他们都清楚一个好将领的重要性。打仗这事本就凶险,遇到个瞎指挥的简直是让他们上去送命,这位从京城里来的王爷细皮嫩肉,一看就没什么经验。
    被众多不信任的目光看着,端王无所谓地笑笑,轻飘飘地扔下一句话:“本王本来就没想亲自冲锋陷阵,本王会将指挥权交给晏大人。”
    前一句话让府兵门坠入地狱,总督升起希望;后面一句则完全碾碎了总督希望,同时让府兵们升入天堂。原来是晏大人,皇上亲自从西北调过来的晏大人。听说比倭寇还要凶残的瓦剌人都被他打得落花流水,其本人更是作战神勇,堪比关公秦琼在世。
    比起将军端王完全没有带兵经验,但将军的那点带兵经验跟晏大人比起来又不够看了。皇上圣旨已经下来,这仗必须要打,与其跟着半吊子水平只会欺压百姓的将军,就算没有丝毫了解他们也愿意跟着晏大人。
    端王可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整个天下都是他父皇的,他代表父皇前来,就算这些当官的不愿意又能拿他怎么样?轻飘飘扔下这句解释,端王直接命亲卫清点人数,带兵走人。
    与此同时晏衡也在飞快地收拢水匪势力。他原先在村中住了大半个月,与附近的村民也算相熟。又兼之有端王和平王两位殿下做保证,村民们很容易相信她。而水匪那边,能过安生日子,打赢了甚至能当官,谁还愿意落草为寇,所以没过几天他就集齐了一大批人马。
    韦家人记性都很好,当年他能在幽州城灭火时趁机收拢西北军,如今有了经验的他,在面对比西北军规模小很多的水匪时更是驾轻就熟。见他这般熟稔,无论是端王带来的府兵还是临时集合起来的水匪,不知不觉间全都有了信心。
    更让人欣喜的事还在后面,端王只选了精兵,能在府兵整体贪腐的情况下维持住本心,这些精兵的品性可见一斑。且这些精兵大多出自湖边各个村落,与有些个水匪自幼相识,这会很快就相亲相爱,真正做到了“官匪一家”。
    人心齐,泰山移。
    晏衡深知倭寇狡猾,清缴之事必须得快刀斩乱麻。命村民准备好火油后,他又将府库中剩余的兵器发给水匪。待人员稍微齐聚后,便划船向倭寇藏匿之点驶去。
    这么大的动静想不走漏风声都难,他们到时倭寇早有防备。他们将船连在一起,依托背后岛礁形成一道水上防线。见此晏衡毫不犹豫,命人抄小路绕道后面将油泼过去,放火箭,烧他个烽火联营。
    史书记:建文四十年六月,大越水师大败倭寇残匪。湖水赤红,七日未消,倭寇惊惧,百年内再不敢来犯,晏太尉铁血之名响彻天下。


☆、第189章 看清局势
    大败倭寇后,紧随而来的便是整治江南官场。
    两年前面临西北贪腐时,庆隆帝是做了好多的心理建设,用为帝近四十年锻炼出来的果决才下定决心,揭开着锦绣江山的表象开始腐烂发臭的本质,忍住疼痛挑破一个个脓包。万事开头难,经历了最初的痛苦和两年的磨砺后,如今面对贪腐他已经能从容淡定。
    贪的人又不是他,为什么要用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
    就算他识人不清选出了这么些贪官污吏,可古人说得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该抄家抄家,该问斩问斩,这两年来他一直在及时弥补。
    他清楚江南官场复杂,这里不比西北,别说晏衡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就算在朝堂立足多年的老油条,只怕也招架不住,所以他派了自己的儿子前去。本来熟悉政务的武王和魏王是最好的选择,可眼见着太子倒台后两人的举动,庆隆帝心里很清楚:
    派他们去江南,就相当于把一块肥肉放到饿狼嘴边。他们不会尽心尽力查处贪腐,只会趁机借此打压异己、收拢势力。
    这事只有万事不沾的端王最合适。厚熙是个孝顺孩子,只是入朝堂时间太短,手腕上可能有所不足。考虑到此点,庆隆帝直接给他盖了几张空白的圣旨,嘱咐他“便宜行事”。
    圣旨交付时,看到他一脸坦诚的接过去,没有魏王那种刻意装出来的小心翼翼,也没有武王惯常掩饰不住的窃喜,短暂的失望过后,庆隆帝心中升起一股欣赏。
    只有真正心胸坦荡、全心全意想办好差的人,得到空白圣旨后才会这般反应。厚熙也许没有这样崇高的品性,更多的可能是,他心里只把他单纯地当做一位父亲,那个看着他长大、需要他崇敬孺幕的父亲。儿子要出远门,父亲给点傍身的东西不就是理所当然?
    抛却这些繁杂的念头后,他心中想法越发清晰。最适合皇位的不是魏王,更不是武王,而是他一直以来最宠爱、宠得他各种偷懒甚至为个菜谱在京城闹笑话的儿子——端王。
    不说别的,单友爱兄弟、不恋栈权力这两点皇家就鲜少有人具备。没有为政经验并不碍事,他当过皇帝,这事没人比他更有发言权。任何一位皇帝,哪怕是从太子平稳继位的,也不可能刚登基就驾轻就熟。如何权衡朝臣,如何掌控六部,这些都需要自己慢慢去摸索。
    厚熙不笨,他只是懒。
    想到他懒的方式,庆隆帝愁得不行。一般人懒那都是真懒,就如平王那般醉心于吃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