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之钢铁雄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之钢铁雄心- 第3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锤回转式,有快慢机功能,手动保险/快慢机柄在扳机护圈左侧前方。
    麦德森机枪的射击精度高、性能可靠,但主要的缺点是生产成本较高,当然,单只是成本到也没什么,因为在大规模工业化后的今天,麦德森的那点成本国社政府还是能承担得起的。
    关键是麦德森的射速太慢,在使用8mm机步枪弹的时候,麦德森的射速仅有500发/分,考虑到英国人已经装备的刘易斯机枪拥有550发…750发/分的射速刘易斯有射速调节装置),陆军觉得麦德森已经可以安心退到二线去颐养天年了。
    当然,最初的时候陆军的要求并不高,仅仅只是要求新的机枪足够轻便,同时拥有高于刘易斯机枪的射速而已,至于口径,考虑到国防军保有的大量麦德森机枪,因此口径被暂定为8mm。
    由于新机枪的装备数量将会远高于19式重机枪,因此几大兵工厂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不过在这个时候,严光也出人意料的掺和了一下。
    那就是由自己提供资金,研制一种符合严光要求的新式机枪。
    当时无论是陆军还是其他几家兵工厂,都没有重视严光所谓的新型班用机枪,然后…
    由于新型机枪的研制工作很顺利,所以在18年的时候,陆军就已经开始对几家兵工厂生产的样品进行测试,并且开始从样品当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型号。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严光提供资金研制的新型班用机枪登场了。
    这种被命名为19式班用机枪的新式机枪,刚刚登场就已经惊艳了所有人。
    10公斤左右的重量,仅比过去的麦德森机枪重了一公斤左右,然而这种采用风冷散热装置的新型机枪,口径和麦德森一样都是8mm,供弹方式上无论是弹链还是弹鼓皆可。
    而在射速上19式班用机枪的理论射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200发/分。不过这只是理论射速,实际战斗射速仅有200多发/分,不过即使如此也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了。
    当然,高射速也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麻烦,那就是长时间持续射击的话,枪管很容易就会过热。因此在设计时19式机枪的枪管极易更换,生手的话需要7秒钟的时间,而熟手的话则仅需3秒钟,因此即便在作战时枪管过热也可以快速的更换枪管。
    不过在战情紧急时,不考虑枪管寿命的话,完全可以到枪管玩坏为止。
    同时19式班用机枪的扳机设计独特,扳机护环内有一个双半圆型扳机,上半圆型为半自动模式,而下半圆型设有按压式保险的扳机则为全自动模式,因此某种程度上也避免了浪费弹药及枪管过热的现象。
    虽然19式班用机枪的性能堪称惊艳,但这并不代表其没有瑕疵的地方。事实上在可靠性上,19式班用机枪还是不如麦德森轻机枪的,而且高射速也带来了弹药补给困难,毕竟1200发/分的射速,已经超过了同时期其他轻机枪射速的两倍。
    同时19式班用机枪生产所需的工时也很长,生产一挺19式班用机枪需要150个工时。而且在生产时,需要用49公斤的钢铁以钻削方式才能制造出12公斤重的19式班用机枪,在生产的过程中很多的钢铁都被浪费掉了。
    不过瑕不掩瑜,19式班用机枪的高性能还是得到了陆军的青睐。
    而且虽然在生产成本上比较高,但也不可能高的过麦德森机枪。
    虽说已经国产化多年,但因为麦德森机枪的结构复杂而且零部件过多,所以每挺机枪的成本依然高达400多银元,而12。7mm口径的马克沁机枪的生产成本也不过800多银元而已。
    19式班用机枪的生产成本虽然很高,但还是无法和麦德森相比的。
    何况19式班用机枪不但可以作为压制武器,也可以当作高射机枪用,还能安装到车辆上去,和后世的通用机枪也没有太大区别。
    因此虽然当时还有其他几个型号的机枪作为候选,但最终陆军还是选择了19式班用机枪作为麦德森轻机枪的替换机枪。
    ——————————
    白军所拥有的19式重机枪的确是让伏龙芝吃了一惊,但战争的结局很少会因为一件武器而改变。装备的作用的确很重要,但武器制胜论真的有效的话,后来统治中国的也就不会是tg了。
    在战争中除了武器外军官的指挥能力,士兵的作战素质和军队的士气以及后勤都是很重要的一环。
    而高尔察克的白军除了第一样外,剩下的几乎全都不具备,因此战争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好了。现在高尔察克在托博尔斯克所作的一些,都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
    何况高尔察克手里的19式重机枪一共也不过一百多挺,要是一百多挺重机枪就能改变战争结局的话,那可真是天大的笑话了。再说伏龙芝的手里,也有一千多门迫击炮。
    因此虽然在交战的头一天吃了一些亏,但是没过几天,伏龙芝就已经在战场上找回了面子。
    ——————————
    19式重机枪的原型为美军的m2重机枪。
    19式班用机枪的原型则是德国的mg34通用机枪。
    虽说现代战争中已经不需要mg34或是mg42这样高射速的机枪了,但是mg42是二战中性能最优异的机枪这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和德国不同的是,中国也不需要担心弹药消耗的问题。
    ps:其实我觉得二战中最适合用mg42的是美国人啊有没有,mg42完全是为后勤给力的美国佬设计的啊…
    不过美国人似乎也不是没有进行过这样的尝试,美国曾经有一款t24通用机枪,是美国仿制mg42而成的通用机枪,发射0。30…06springfield子弹。原来计划是在战争期间作为一款可以取代步兵班内的勃朗宁自动步枪和m1919a4的机枪而开发,但在1944年最后并没有装备于美**队。
    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上,盟军对于mg42通用机枪的强大火力保持又憎恨又恐惧的态度,不过美军倒是抱持务实的反向思考态度,认为“打不赢就加入”ifyoucantwi
    thenjoinitin。)也是一种致胜的方式,于是由萨吉诺转向机有限公司负责进行建立了一挺原型工程枪搭配美军使用的。30…06子弹以创造出威力比mg42还强大的机枪,并且暂定命名为t24通用机枪原型武器以t作为代号,正式就役之后才改为m)。它也可以装在m2三脚架上作为重机枪使用。
    然而,由于枪支的设计是以子弹为基准而不是以枪支原有的结构去配合威力更大的子弹。30…06子弹的装药量比7。92毫米毛瑟子弹多出0。34cm3,正因为装药量过于强大并且超过了原来的mg42的结构,最引人注目的结果就是导致t24通用机枪在全自动射击的情况下比北美野马还疯狂的原型设计缺陷。结果美军将这个计划束之高阁并且当作从来没有发生过。
    由此可见,改动枪械口径也是要考虑一下枪支结构的~
    嘛,上面的这些字数由于没到7000的上限,所以是免费的,因此不用担心^o^!

第三百七十五章 逃向远东
    ( 请牢记 ( 请牢记 第三百七十五章 逃向远东
    虽然在托博尔斯克,蒋百里曾经就近进行过一定的支援,但是因为这些支援实在是太过有限,所以最终高尔察克在伏龙芝的攻势下还是失败了。(,《《》)
    失败的高尔察克不得不退出托博尔斯克,向着鄂木斯克的方向退去。
    然而等到高尔察克退到鄂木斯克的时候,他却不得不面临另外一个抉择,那就是究竟是在鄂木斯克继续坚守,还是向着贝加尔湖的方向继续后撤?
    在罗曼诺夫王朝垮塌,沙皇俄国已经不复存在的今天,依然在俄国境内抵抗布尔什维克分子的白军,就只剩下高尔察克一个人了。
    至于曾经承认过高尔察克领导地位的其他白军?在过去一年多的战争里,几乎都已经被击败。这其中甚至包括了邓尼金和尤登里奇。
    邓尼金是在欧战爆发时,就已经担任基辅地区驻军司令的高级将领,后来还曾经前往加里西亚指挥作战。1916年,邓尼金指挥第八集团军发动了对罗马尼亚的进攻。
    二月革命后,邓尼金出任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高统帅参谋长、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司令,辅佐三任总司令。在科尔尼洛夫叛乱后,邓也受到牵连,于1917年9月同科尔尼诺夫一同被捕。
    十月革命后,邓越狱逃往俄国南部,与科尔尼洛夫等在北高加索组织了一支由一部分黑海舰
    顿河哥萨
    高加索各地
    乌克兰军区白军组成的志愿军进行反对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军事行动。1918年4月,邓成为这支军队的指挥官。同年秋,在协约国扶持下担任“南俄武装力量”总司令,他率领白卫军从顿河出发由南方北上,大举进犯莫斯科,并几乎攻占莫斯科,但在11月被红军击溃。
    当时指挥红军击溃邓尼金的就是斯大林和已经解除高尔察克带来危机的图哈切夫斯基。
    现在,在进攻莫斯科失败后,邓尼金已经携带家人流亡到了英国。
    顺带一提,历史上在高尔察克死后,曾经在法国定居并且从事写作工作,而且创办了一家名为
    报纸的邓尼金,被视为当时世界各地200万白俄流亡者的精神领袖。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偷袭苏联,卫国战争爆发。邓尼金以个人名义呼吁全球的俄罗斯人团结起来为民族而战。为此,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中开始改变对邓尼金的看法,出现了“爱国将领”的字眼。
    但这并不意味着邓尼金改变了敌视苏维埃政权的态度。1945年二战结束后,他多次致信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呼吁他停止向苏联移交前俄**官,停止与苏联政府的合作。此后,他移居美国,于1947年 8月 8日病逝于美国,卒年75岁。
    至于尤登里奇?这个曾经在高加索同蒋百里并肩作战的人物?
    在高尔察克向伏尔加河流域发起攻势后,任白卫军西北集团军司令的他也曾经响应高尔察克的号召,两次率部进犯彼得格勒(也就是现在的圣彼得堡),只可惜就和邓尼金一样,在11月的时候被苏俄红军击溃,最后不得不率领残部退到爱沙尼亚。
    在爱沙尼亚被解除了武装后,尤登里奇于20年移居英国,后来由移居法国。不过和到47年才去世的邓尼金不同,尤登里奇是在33年去世的,所以并没有亲眼见到德国入侵苏联的那一幕。
    ——————————
    在邓尼金和尤登里奇等将领统帅的白军在苏俄红军的攻势下纷纷遭到惨败并且流亡国外后,现如今依然在俄国境内坚持的白军统帅已经只剩下高尔察克一人。
    而且就是在这仅剩的一人身后,也有着伏龙芝指挥的苏俄红军在步步紧逼着。因此虽然按照高尔察克的计划,是先要退到鄂木斯克去,但事实上究竟能不能在鄂木斯克守住伏龙芝的进攻,高尔察克的心里一点把握也没有。
    “将军,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就听中国人的建议行事吧…”
    看到高尔察克依然在那里苦思着,他的副官站出来苦劝道。
    然而听到副官的话,高尔察克却摇头道。
    “中国人的建议………那些中国人未必就真的按了好心…”
    虽然高尔察克现在的样子怎么看都像是陷入了绝境,为此无论是高尔察克,还是英美等国也都要求中国在伏尔加河南部的远征军北上对高尔察克救援。
    但是在高尔察克的白军遭到苏俄红军反攻的时候,蒋百里的远征军还是在伏尔加河南部坐视着高尔察克的失败。
    当然,在将高尔察克的白军击溃后,伏龙芝也很理智的没有去招惹蒋百里。
    至于国社政府?
    虽然在高尔察克遭遇危机的时候,英美和高尔察克都曾经要求过国社政府对高尔察克进行支援,比如说在武器弹药上,或者干脆让伏尔加河南岸的远征军北上。
    可是最终国社政府还是拒绝了,而后坐视高尔察克的失败。
    可是等到高尔察克失败后,国社政府却提出了一个意见,那就是高尔察克带着他残存的力量进入中国控制的区域范围,逃脱苏俄红军的追杀。
    虽说俄国的那帮布尔什维克分子,恨高尔察克这个白匪军的头子恨的牙都痒痒,不过中国远征军在中亚和西亚还有很有威慑力的,因此只要高尔察克逃入远征军的控制范围,就算俄国的那帮布尔什维克再恨高尔察克也没用。
    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意见。
    因为在国社政府已经明确表达了不准备出兵的情况下,这已经是高尔察克唯一的解决办法了。
    而且国社政府还提出了,在高尔察克进入到远征军控制范围内后,可以让高尔察克和他的残余部队乘坐中亚铁路直达西伯利亚。
    虽说最近苏俄红军的势头很猛,但是在协约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