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莱坞之路- 第4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都是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听来的,詹姆斯·卡梅隆是什么人,他还是有所了解的。
  听到这个污蔑和坑了天主教的混蛋,竟然还在往更高的地方爬,他心中很不是滋味。
  尽管从梵蒂冈到北美再到加州中南教区,都将墨菲·斯坦顿列为了对天主教极度不友好人士,却找不到合适的反击点。
  如今只能暂时忍耐,不过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也知道,想要找到反击的机会,必须要及时关注对方的动态,他的电影作品当然也不会是例外。
  助理很快拿来一份《洛杉矶时报》,放在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面前的办公桌上时,报纸已经翻到了娱乐版面,版面的头版头条就是《黑暗之城》的相关消息!
  很明显,这位助理也是有心人。
  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暂时放下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快速浏览了头版头条的报道,很有种想开口大骂的冲动,这个叫做墨菲·斯坦顿的混蛋,运气简直好到爆,竟然又创造了北美电影历史的一项新纪录。
  那个混蛋应该能赚不少钱吧?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在气愤之余,多少还是有点羡慕。
  一切都是因为那个数字太惊人了。
  《洛杉矶时报》的报道,《黑暗之城》在周六,也就是昨天一天,从北美狂收7550万美元,将过往北美所有的周六票房产出数字都踩在了脚下面,创造了崭新的北美周六单日票房纪录!
  即便对电影行业只是有简单的了解,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却也很清楚,这样的单日票房数据用‘恐怖’都无法来形容。
  看完报道,安静的坐着思考了一会,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叫来了助理。
  “让人盯着墨菲·斯坦顿。”他很直接的说道,“关于他的消息,每三天整理一次,送到我这里来。”
  助理点了点头,“是!”
  随着周日的到来,《黑暗之城》热度继续下降,任何一部电影,都不可能维持在单日产出一亿美元以上太久,平缓下降本身就是市场的正常反应。
  《黑暗之城》成为了整个北美被人提及最多的娱乐话题,这部影片所吸引的不光是墨菲的影迷以及之前《混乱之城》的那批影迷,更多的路人观众因为爆棚的口碑和持续不断的话题,也纷纷购票走进影院。
  影片上映后两天,不甘寂寞的媒体为了博取眼球和关注度,甚至开始炒作以詹姆斯·弗兰科的这次表演,完全有资格获得奥斯卡提名,并且拿走一座奥斯卡表演奖小金人。
  当然,这些炒作的背后也少不了斯坦顿工作室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影子。
  不过,一系列的好消息之外,也不是没有坏消息,比如太平洋对岸那片广阔的市场,因为影片主题以及部分情节涉及到香港的关系,到现在还没有通过审批,二十世纪福克斯还在努力做着公关工作,《黑暗之城》能否在那边市场的影院里面上映,现在依然是未知数。
  还有,影片的主题过于沉重,魔术师在影片中也太过疯狂,导致《黑暗之城》尽管是pg…13的分级,却引发了部分媒体认为更应该划分为r级的讨论,甚至全美教师与家长联合会,也公开提议十六岁以下的青少年要在家长直到下观看这部影片。
  这些麻烦不算大,却也要及时处理,好在二十世纪福克斯作为发行商,有着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毕竟好莱坞每一部大卖电影产生的同时,伴随出现的总有相当多的麻烦事。
  现在影片上映时间还短,墨菲和卡拉·费斯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两个非常确定,以后肯定会有某某编剧或者不知名作家跳出来,叫嚣《黑暗之城》盗用了他们的创意,侵犯了版权等等……
  这些甚至已经成为每一部好莱坞大卖电影必须面对的状况了。
  周日当天,墨菲把剧组一分为二,由盖尔·加朵带领以玛格特·罗比和亨利·卡维尔为首的演员奔赴海外地区,他则联合詹姆斯·弗兰科和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在北美各地跑通告。


第六百九十三章 感觉特别爽
  同样是在北美上映的这个周末,《黑暗之城》还同时在欧洲、拉美和远东的六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影院当中公映,这也是墨菲影片少有的全球同步上映,尽管因为影片类型的关系,北美才是这部电影的主要市场区,不过二十世纪福克斯和墨菲也不会忽视海外市场,北美首周末还没有结束,就让盖尔·加朵带领一部分人,专门跑到了海外市场上面。
  北美方面的映后宣传,主要是以墨菲和詹姆斯·弗兰科为主。
  由于《黑暗之城》口碑大爆,无数影迷在不知不觉间充当了自来水的角色,墨菲和二十世纪福克斯并没有在映后宣传方面搞什么出奇的动作,用的基本都是些常规手段。
  唯一不同的是,宣传更加照顾青少年这个群体。
  其实墨菲很清楚,时代在不停的变换,电影市场的主流群体却不会改变,青少年永远是构成市场的支柱,也乐意为心仪的影片以及周边产品掏腰包。
  电影终究是受社会环境影响极大的文化产品。
  周日下午,墨菲和詹姆斯·弗兰科刚刚飞到芝加哥,当晚就参与了一个影迷见面会,并且在见面会后接受了当地媒体的采访。
  过来采访墨菲和詹姆斯·弗兰科的人来自芝加哥当地著名的《芝加哥论坛报》,可以说这是整个大芝加哥地区,乃至伊利诺伊州最有影响力的纸质媒体。
  采访放在了酒店的大堂里面,希尔顿酒店为此专门清理出了一块区域,以供他们使用。
  “《黑暗之城》接连创造了北美最高的周五和周六票房纪录……”
  一个留着比较少见的红色长发的女记者,将录音机放在了与墨菲之间的玻璃圆桌上面,“恭喜你,斯坦顿导演。”
  “谢谢!”墨菲笑着说道。
  随后,采访进入了正题,女记者问道,“上映之前,你想到过《黑暗之城》会取得这么好的票房成绩吗?”
  虽然这个周末还没有过去,但现在已经是周日晚上了,只要稍加注意,其实不难发现这部影片可能会创造一个非常恐怖的周末票房数字。
  “想到过一些吧。”墨菲一点都不谦虚,“斯坦顿工作室与二十世纪福克斯对影片北美首周末票房的预期是1亿7000万美元左右。”
  女记者故意做出一副略微吃惊的表情,“你们这么有信心。”
  墨菲点了点头,“当然,否则我们也不会投入如此的巨额资金。”
  “现在来看,你们是成功了。”女记者笑了笑,说道,“你知道《黑暗之城》的观众口碑非常好,甚至很多人称影片是神作吗?”
  “嗯……”墨菲当然知道,“听说过一些。”
  听到墨菲如此说,女记者马上问道,“你平时看你拍的电影的一些评论吗?看的话,有什么想法?”
  “我不怎么看影片的相关评论。”
  有些时候,睁着眼睛说假话完全是为了宣传的需要,墨菲连想都没有想,就说道,“我很早以前就学到,不要读夸奖你的评论文章,也不要读批评你的文章。基本上,我不太读我的影片的评论文章,因为人总是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对于导演来说,一些评论其实是很可怕的,一旦你受到了影响,拍摄下一部影片时可能就会做出改变,但这种改变的后果往往是很可怕的。”
  女记者追问道,“包括职业影评人的文章吗?”
  “是的。”墨菲依然点头,“你不得不承认,评论和电影有时候是完全脱离的。”
  这些当然不是真话,他有时候也会陪盖尔·加朵看好评,还有一些例如罗杰·艾伯特或者肯尼斯·图兰这类著名影评人的文章,不过这些文章都是看看而已,根本不会往心里去,这一点可以说非常重要。
  影评人们欣赏他的风格是一回事,把他们的所谓的指点和分析当成电影圣经那完全是另一回事。
  有一件事,即便是罗杰·艾伯特都无法否认,哪怕是好莱坞第四流乃至是第五流的导演,在电影制作方面,也要比任何影评人更加专业。
  某一些事情,墨菲从来不会明说,心中却非常清楚,仅仅北美一个地区,好莱坞电影就有超过一亿五千万的观众和六百个电影评论员,对于他这样一个商业片导演来说,其中那一部分人会真正为影片买单,可谓一目了然。
  坦白地讲,受到影评人的欢迎和吹捧,一方面有公关因素在内,墨菲从来不否认这一点,斯坦顿工作室每年在这方面的开支有数百万美元;另一方面,就是墨菲选择的这种风格,正好对了相当多影评人的胃口。
  当然,这种事情他自己清楚就足够了,肯定不会对媒体记者讲。
  “那你很喜欢现在这份工作?”女记者又问道。
  这个问题虽然有些傻,但墨菲还是很认真的回答道,“是的,我很喜欢,拍电影让我感觉兴奋,就像是跟好朋友久别重逢一样。我之前跟小罗伯特·唐尼说过,‘我在纽约街头拍电影感觉特别爽’,这就是我的看法,很爽。我一直想在一部有趣的大片里,去尝试很多别的电影里无法尝试的东西,所以就有了《黑暗之城》,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部用imax画面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影片,这一点非常难得,也特别让人兴奋!”
  女记者低头看了眼自己的记事本,问道,“詹姆斯·弗兰科在这部影片中奉献了一次伟大的演出,你们不仅仅是工作伙伴,还是至交好友,你怎么看他的工作?”
  “非常棒!”墨菲肯定不会吝啬自己的赞誉之词,“詹姆斯进入状态飞快,我很喜欢。他工作的时候精神充沛,我喜欢这种工作态度。出演角色要做足准备,熟悉人物每个细节,我喜欢这样拍电影。詹姆斯很了不起,他能在拍摄时即兴发挥,总是带给人惊喜!”
  相比于墨菲遇到过的很多娱乐名记,这位女记者的能力明显要差一些,不过这样也好,他应付起来相对也要容易很多。
  “据说你每部影片的剧本背后……”女主角终于问出了一个比较专业化的问题,“都有一个分工明确的编剧小组?”
  “没错。”
  这点在好莱坞也不是秘密,墨菲大大方方的说道,“一般情况下,我只会写出剧本的大纲、人设和故事走向,具体的内容则交给编剧组去完成。”
  女记者紧接着这个话题问道,“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吗?”
  “当有一群聪明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构思剧本,这非常棒。”
  墨菲稍稍想了一下,不紧不慢的说道,“这些编剧在一起思考克里斯·丹恩与魔术师的对决如何连接在一起,这个过程非常烧脑。对于一个编剧来说太困难了,他们要考虑前一部已经拍摄的电影,然后把这一部的剧情与前一部紧密连接在一起,确保我们没有破坏故事的连贯性,这很复杂。”
  相比于之前的假话,墨菲现在说的基本都是事实,“他们有一整个房间的图表和各种东西,多得难以置信,我把它们和电影里的艺术作品放到一个房间里。那就像一个智囊团一样,这个房间里做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作品,每部电影我们都设想可能存在的困难,然后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黑暗之城》现在热映,也证明我们的工作都是值得的。”
  又回答了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墨菲这边的采访也就宣告结束。
  墨菲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去了相对的不算太远的另一张休息桌附近,詹姆斯·弗兰科也在接受《芝加哥论坛报》另一位记者的采访。
  由于詹姆斯·弗兰科的采访还没有结束,墨菲也就站在了旁边不碍事的地方听了一会。
  “詹姆斯,你之前说过在未来你自己也想做导演。”
  采访詹姆斯·弗兰科的记者同样是个年轻的女性,“你从墨菲身上学到了什么?”
  “墨菲对于电影拍摄整个流程的各个方面,都比与我共事过的任何人更熟悉,每天有机会看着他工作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同样的,詹姆斯·弗兰科也会为自己的好友大唱赞歌,“我们很久之前就熟悉了彼此,我在了解他的想法、问他问题的时候,可以问的更细致。比如我问过他,为什么要用特定镜头拍特定场景,这个过程很有趣。”
  那个记者随即问道,“你会拍像《黑暗之城》这种大制作的电影吗?”
  “我不知道。”詹姆斯·弗兰科先是摇了摇头,紧接着又说道,“可能会拍一部小制作的更加个人化的电影,也可能是一部大片,我可能出演,也可能不出演。当我找到自己想要的故事的时候,按照剧情需要决定电影类型,到那时候就很清楚了。”
  采访结束的时候,已经接近了晚上十一点,墨菲和詹姆斯·弗兰科打过招呼,直接回了房间休息,以充足的精力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