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钢铁基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辛亥之钢铁基地-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副汉人打扮的察度,出口成章的汉语,再加上东方人的面孔,如果不是早已知道,李经羲还也为这是一个纯种的中原人士。

恭敬的行礼后,察度坐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笑着说道:“尊敬的****上国大人,本人是琉球王国的一名商人,名叫察度,经商多年,在琉球、台湾、南洋都有不小的产业。小人一项仰慕****文明,今日得见上国大人,果然气势恢宏、名不虚传!”

李经羲可不会被几句奉承话就不知东西南北。按照官场上的打哑谜、饶太极,他更精通!没想到这个富商察度不但学得中原文化,还把官场上那一套学得有模有样。看此人恭敬的样子、真诚的眼神。不知道的还也为真是来仰慕上国风采的呢!

棋逢对手,李经羲当然乐得奉陪。当即大笑着回应道:“察度先生客气了,琉球王国作为华夏属国多年,从大隋朝开始就被赐予国名,明朝时期两国也多有往来,现在琉球已经正式划归华国,两地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人民融为一体,不再有上国下国之分。哈哈哈哈!”

看着对方得意的样子。察度恨不得上去撕开他的嘴,和日本人一样可恶、一样贪婪!

“察度先生是来与我商议经商之事吗?本人是华国信任琉球市市长李经羲,有什么事尽管可以说出来,华国鼓励经商,能帮上忙的在所不辞!”李经羲继续绕圈子。

“李市长心胸开阔、学识渊博,察度深表感激,不过,此次察度来却不是为了经商之事。察度历经琉球王国统治时期、日治时期,现在又进入华治时期,随积累万贯家财。心中却一直有一根刺无法拔出。希望李市长能为在下解惑。”

李经羲拨开茶叶沫,心道正题来了,斜着眼看向察度。一句回答从喉咙里发出:“说吧!”

“呵呵,大人可知,拥有再多的财富,如果没有力量守护,最终也会被他人夺走?历朝历代,商人都是社会地位最低的阶层,即使做到吕不韦的程度,也难逃全族覆灭的下场。察度最希望看到的,却是作商人的能有强硬的国家守护。不再低人一等!”

“这一点察度先生大可放心,华国与以往的封建朝廷不同。以你经商的经验相比可以看到,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城里那些老爷们看不到,你我却都明白的很,要想站得稳,就得抛起以往的那一套。在这一点上,华国做的还是不错的,商人甚至拥有参政议政的权利,更深一步说,华国执政党振国党就是一个商人政党!”

“是华国的政党,却不是琉球的政党!”察度再也耐不住性子和李经羲绕圈子,用略高的声音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哦,察度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市长不必掩饰,我琉球本是一个主权国家,你也说了,在历史上琉球王国就得到了中原王朝的册封和承认,作为一个属国,琉球多次向中原朝贡,这可是明确记载于史册之中的!后来凶残的倭寇侵略琉球,大肆屠杀琉球人民,那个时候中原王朝不但没有出兵征讨日本、尽到一个主国的责任,反而不闻不问。请问李市长能否就此给出一个说法?现如今华国根本不过问琉球人民的意愿,一厢情愿的将琉球王国划归到华国领土之内,派出大军压境,以武力压迫无辜的琉球人民,请问这与日本何异?我听闻华夏以德报怨、仁义治国,为何出此下作之举?”察度近乎怒骂的态度并没有激怒李经羲,两人都是聪明人,不会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对方的想法。察度这些话也不过是试探李经羲的态度,看华国能容忍的范围底线在哪里,当然,风险是存在的,很难说对方听了这番话后会不会恼羞成怒,将自己就地正法。

“察度先生又何必自欺欺人,你能够将生意做到台湾、南洋,难不成单靠一腔热血?生意人应该是最讲究实际的吧,为了利润,商人可以将武器卖给敌国。如果察度先生看不透现在这个世界的面目,又怎么能将生意做大?”

既然撕破脸,李经羲也不介意向察度灌输自己从广州政治学院学到的那一套:“大鱼吃小鱼,这个法则不但在生意场上适用,在国家之间同样适用。在远东这个狭小的地域,无法存在两个大国,这也是华国与日本之间发生战争的根本原因。而在大国夹缝之间生存的小国,就必须承受大国对抗带来的危机,这是小国的命运,无法改变。察度先生愿意看到琉球因为大国之间的战争而民不聊生,还是愿意看到琉球成为华国国土的一部分,享受大国带来的安全和利益?要知道琉球群岛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华国和任何一个在远东拥有利益的国家都不会放任琉球**并成为大国对抗的障碍。”

此时察度咬紧牙关,一字一顿的问道:“无耻!汉人可以为了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抗争,琉球人也可以拥有这个权利,日本人无权剥夺,汉人无权剥夺,洋人也无权剥夺!”

“呵呵,冷静一下,察度先生。这本就是人吃人的世界,丛林法则适用于任何地点,本人代表华国总统可以保证,琉球在华国的治理下将成没有战争、没有屠杀、没有硝烟、生活富裕的世外桃源,察度先生的生意在华国的支持下可以越做越大,甚至大到察度先生无法想象的地步,这样的未来难道不比所谓的琉球**、在大国之间艰难求生更好?”李经羲觉得自己越来越无耻了,从威胁到利诱,一套套歪理说的无比顺畅,但无论怎么狡辩,吞并一个国家毕竟是事实,这与自己从小接受的文化教育价值观相违背,内心还是有些不舒服。

“多说无益,李市长,琉球人民将自己选择国家的未来,告辞!”尽管知道察度离开后会给自己带来些麻烦,但李经羲还是没有阻止。一是因为已经提前做好准备,二是因为李经羲内心还是被触动,看着一脸正义的察度,仿佛看到了在华国为国家奋斗的同僚,都是为了自己的祖国啊!

粗暴的处理方式固然痛快了,但后续的麻烦同样让人头疼,在琉球,副作用出现的尤其快。回去后的察度立刻组织武装暴动,并分发武器,按照计划,他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分布在冲绳琉球市外面的山林中,还有群岛其他比较重要的岛屿。察度准备在这里复制缅甸自由军的战术,将华军拖入游击战的泥潭。近一千名经验丰富的丛林战士和两千名临时招募的民兵将组成琉球自由军的主力,察度的商船队将为这些士兵提供补给,而他,将和战士们一起呆在丛林之中,一直等到**的那天到来。

只是,在察度安排的同时,琉球市军方也在布置作战任务,他们拥有详细的琉球**军的情报,包括装备、人数、编制、驻扎地点、战术运用等等。察度想不到的是,他的丛林战士在缅甸就被雍籍米的人渗透,作为老师,获取情报不要太简单。

“危险最大的是那一千名丛林战士,琉球群岛拥有不少面积广阔的岛屿,比如冲绳岛、硫磺岛等,岛屿上自然条件恶劣,地形复杂,不利于我军作战,一旦让其逃入丛林,对于后续的作战是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在他们进入山林之前将其剿灭!”第三师师长吕叶说道。

一名作战参谋嘀咕道:“大炮打蚊子,琉球**军的游击战根本打不起来,从战术上看,琉球群岛岛屿众多,岛屿上无法做到自给自足,战斗需要的武器装备和弹药都需要从外界运输,只要切断岛屿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困死那些游击队。我军拥有强大的海军优势,甚至只需要小型巡逻艇就可以完成作战任务!”

第二百四十四章河南旱灾

琉球的事很快被解决,但之后吕梁责成调查局组织成立了“琉球暴动事件研究小组”,这并不是一场闹剧,而是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研究价值的严肃事件。

站在穿越者的角度,吕梁知道历史上的亚洲**运动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并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达到顶峰。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殖民者力量大损,再也无力支撑遍布全球的殖民体系,随着殖民地民族意识的觉醒,**运动风起云涌,列强无力通过战争手段压制**运动,只能承认殖民地的**。

只是在这个年代,由于吕梁的搅局,亚洲、特别是远东地区的**风潮已起。华国的建立和多次挫败列强的干涉,使得反对帝国主义、要求**的呼声开始出现。客观上华国充当了民族主义觉醒者的角色,被殖民地区的有志之士开始学习华国的经验,并将华国当成对抗侵略者的指路明灯、革命向导。

尤其是在缅甸爆发的**运动,英国经过一年半时间的清剿,竟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果。从1905年中期至今,缅甸自由军仍然盘踞在缅甸北部,并不断深入中部和南部袭击英国人的运输线、据点等,让英国人非常头疼。据说缅甸英军将领基钦纳由于压力,头发都掉光了,这里不比空旷无垠的南非高原,热带丛林作战最考验一支军队的素质,即使二十世纪后半叶,打遍地球无敌手的美国大兵都在热带丛林折戟沉沙。从现在看,缅甸自由军的战斗力未必比后世的越猴差多少,只是华国撤出援助后,缅甸自由军开始过苦日子,战斗规模不断缩小,这也让英国人可以长出一口气。

华国的成功和缅甸的坚持,让东南亚被殖民地区的有志之士看到了希望,在马来半岛、印尼群岛、法属印度支那地区,各种**组织相继成立。但像琉球人察度那样公然组织军队对抗的还没有出现。只能说越小的国家、胆子越大,从朝鲜、越南,到可笑的格鲁吉亚。虽然华国崛起、缅甸**运动声势浩大,但这两个地区不具备普遍性。

华国是因为吕梁的无敌外挂。缅甸是因为吕梁从中作梗,但此时的欧洲列强正处于顶峰时期,要不是欧洲内部问题的牵制和现在顾虑超级战列舰,东方的异动早就被日不落帝国扑灭,怎么会眼睁睁的看着大把大把的失去远东利益。

所以。“琉球暴动事件研究小组”探讨的,不仅是琉球事件,还有后续的国际影响,亚洲地区的**运动,英国等列强针对殖民地危机将会采取的应对举措,对华国的影响以及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应对等等。

虽然表现得无比霸道直接,但吕梁心中一直在忐忑不安的等待着英国出手,他知道日俄战争是英国的第一步应对举措,被华国瓦解后肯定还会有其他的方式阻碍华国崛起,所以。现在的华国必须集中精力,尽快完成统一大业,这样才有余力应对英国流氓的侵犯。

旧金山条约签署后,华国的工作重心立刻转向北方,琉球、台湾、济州岛等地的驻军、维稳、经济建设不过是琐事。当布置完新一轮的军备建设后,一件大事让吕梁有了出兵的借口。

一直以来,推翻满清都是振国党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但吕梁未尝没有和平解决的想法,尤其是接触战争越多,就越不想发动内战。不过从北洋军的不断扩充和驻军地点越来越接近长江北岸看来。袁世凯是不舍得自己的权利,即使在股票风波中损失惨重,也没有放弃扩军备战的打算。

1906年1月,北方持续时间长达八个月的干旱仍没有减缓的迹象。从1905年开始,地处中原的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就开始出现旱情,农业收成大减,有些地方甚至出现粮食作物绝收,农民开始依靠吃草根、树皮维持活命,其中以河南省最为严重。

到1906年。持续八个多月的旱情更加严重了,许多地方的草根都被吃完,树皮几乎剥光,灾民开始大量死亡。满清朝廷不仅没有赈济救灾,反而因为对外赔款和股票风波,加大了对农民的剥削力度,灾民的赋税不减反增。驻扎在河南的北洋军视灾情于无物,向当地施加压力要求提供军粮!

北方高层歌舞升平,对于灾情严格控制消息,在这八个多月里,灾民无处求生的情况下只能逃难。其中首选地方就是相对富庶的山西一带,但是满清和北洋派兵封锁了通往山西的主要路段,严禁灾民四处流窜,再加上长江天险,冒险逃亡南方的灾民更少。

华国很快得知了北方的旱情,但是一开始华国的应对措施失误,民政部门提供了大量粮食,用于向北方的粮商出售,本寄希望于用大量粮食冲抵北方高涨的粮价,以此来缓解旱情,没想到几个月后回馈的信息是那些粮食购买南方粮食后囤积居奇,根本没有出现粮价降低的情况,饿死人的情况有增无减!

1906年1月12日,周树人乘坐马车抵达河南境内,随同他一起的还有五名武装守卫,和一名通信联络员。他从报社上级那里得到的任务是考察河南灾区情况,并随时发回考察报告,供报社实时报道灾区受灾情况。

作为报社的副总编辑,很少有亲自采访的机会,周树人对此只是略有不解,将其理解为这是报社对国民受灾的重视,公开灾区的情况。因此周树人非常上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