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官途- 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分为西线和北线,只要陛下坚决向北平进军,燕王一定会从撤军返回,那时两军对峙,陛下便可腾出手来对付四川蓝玉,以速战速决的方式,一举解决蓝玉这条祸根。”

说完,齐泰满含希望地看着朱允炆,他认为自己的方案已是最佳方案,可同时解决两边的问题,不料朱允炆却摇了摇头,长叹一声道:

“爱卿的想法是好的,可是我们国库空虚,怎么可能支持两线的大规模作战呢?”

齐泰愣住了,他不相信地问道:“陛下,不至于这么窘迫吧?”

“爱卿是不知道,朕犯下了太多的错误,挥霍太大,眼看就要把先帝留下来的一点老本啃光了,朕有罪啊!”

“这、这……”或许是齐泰急中生智,他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连忙道:“臣听说李维正得日本和高丽两国的财富,钱粮颇多,陛下为何不向他要一点呢?”

第二百四十四章 又到新年

从山东诸城县撤军后,李维正便直接返回了辽东,他心里很清楚,有秦晋二王虎视在旁,朱棣绝不敢舍弃北平南下,所以朱棣在击败朝廷的第一波进攻后,肯定会集中精力对付秦晋,另外,朱棣手中的军队已经到了五十万,他所在的北平已经养不起这么庞大的军队了,他也只有去富庶的山西和关中去寻找新的钱粮基地了,李维正知道,至少在半年之内山东将平安无事,他也忙里偷闲,回家和亲人团聚过年,不再过问朝廷和燕国之争。

李维正的亲人目前都在辽东,他的父亲和继母是在洪武二十七年被接到了辽东,全家都住在金山卫的一处大宅里,这里是李维正老巢,戒备异常森严,城中都是辽东军高官的府宅。

大年三十,金山城内到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打扫房屋、置办年货。一派喜悦祥和的气氛,李维正的府第前几天刚刚粉刷过一次,大门上贴着新符,四个大红灯笼一字排开,大院里搭的喜红色的天花幔子,数十张大方桌一字排开,届时全府上下几百口人将齐聚在此大吃一顿。大厅上四处悬挂了绿穗红罩的宫灯,大门前挂了粉红绣花的八仙彩。进门的正对面是一扇挂着朱红缎子的绣花屏,到处是新年的气象。

李维正是三天前回来,此时他正坐在大厅里和父亲闲聊,李维正的父亲李员外虽然来辽东两年了,但他还是无法适应儿子的高位,尤其是他喜欢去府宅附近的八仙楼看杂剧,几乎每天都要在那里泡上大半天,和一群戏友们喝茶聊天看杂剧,但他却非常不喜欢有士兵跟着他,他觉得自己失去了自由,在抗议几次后,护卫李维正府的千户便改变了策略,改派几名暗哨保护他,李员外这次稍微舒服一点。

不过他也有一件很开心的事情。那就是他的孙子、孙女一大堆,这几天他刚刚听到一个消息,高丽女王生了一个儿子,据说也是他的孙子。这不,他正在和儿子商量着给这个没有名份的孙子起名。

“大郎,我是过来人了,或许你有各种考虑,不给王顺姬名份,但她的儿子你必须得正式承认,否则孩子长大以后将会成为你家庭不和的根源,这孩子无论如何不能姓王,必须姓李,而且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叫做李楦,弱冠后取字为‘明高’,表示他具有大明和高丽的血统。”

李维正连忙陪笑道:“父亲,我并没有说要给他姓王,事实上我把这件事告诉你,就等于是承认他是我们李家的孩子,叫李楦我完全赞同。不过叫明高就没有必要了,二十年后,高丽就不复存在了,那时我也会给顺姬一个名份。”

“这件事你就看着办吧!不过今年过年你要多多陪陪你的妻儿,不要像去年那样,大年初三就走了,知道吗?”

这时,李维正的两个宝贝女儿一起跑过来,一边一个拉着父亲的胳膊道:“爹爹,陪我们去放炮仗吧!”

李员外也笑道:“大郎,去陪陪孩子们,一转眼她们都这么大了。再不和她们多呆一会儿,你以后想陪也没有机会了。”

李维正被她们俩拉得没办法,只得起身道:“那好吧!就陪你们放炮仗去。”

她的一对孪生女儿就是正月初一所生,今年已经六岁了,性格还是和从前一样,姐姐喜欢看书看报纸,妹妹喜欢舞刀弄剑。基本已经很难改变了,不过在母亲的压迫下,妹妹基本上也能读点书,李维正特地从山东给她们请了一名大儒,教她们读书认字,这几天新年,先生便放了她们半个月的假,先生自己也回山东探亲去了。

李维正一手牵一个走到了院子里,他看了看便对她们笑道:“既然叫爹爹陪你们放炮仗,那炮仗在哪里?”

妹妹李叶子捂着嘴笑道:“还没买呢!”

李维正恍然大悟,蹲下来一人刮了她们一下鼻子,“两个小坏蛋,原来是想骗爹爹去陪你们买东西,爹爹不是给你们新年礼物了吗?”

姐姐李知秋拉着父亲的手央求道:“爹爹给我们的是新年礼物,可我们的生日礼物却没有给,爹爹,你忘了吗?”

李维正这才想起来,今天就是两个女儿的生日,他不由一阵惭愧,连忙笑道:“那好,爹爹现在就带你们买东西去。”

“买东西,总得带钱不是。”

紫童从旁边走了过来,她似笑非笑地对丈夫道:“就知道你会忘记今天是什么日子,所以我才不提醒你,让你惭愧惭愧,看你以后不把我们放在心上。”

李维正连忙举起手笑道:“我知错了,明天就准备一个本子,把所有人的生日都记下来,保证以后一个不漏。”

“这种事是要记在心上的,不是记在本子上。”紫童叹了一口气。将一个装满了碎银的钱袋塞给丈夫。“快点去吧!今天是除夕,下午店铺都要关门了。”

…… …… ……

金山城的店铺都集中在城北。所以又叫北市,由一百多家大大小小的店铺组成,此时正值新年,各家店铺里都备足了货源,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有日常生活必须的盐米油茶、有布匹衣料、有锅碗瓢盆,也有笔墨纸砚以及各种高档商品,诸如绸缎丝品,珠宝首饰、名贵香料药材等等,甚至还有两家店专营各种日本高丽的新奇玩意。因为新年的缘故,每家店铺都张灯挂彩,笑脸迎客。

李维正牵着两个女儿一家店一家店地逛着,前后各有数十名亲卫保护,他们警惕地注意着周围的动静。

“爹爹,我要那个,那把亮晶晶的小剑。”妹妹李叶子一眼便看见了她想要的礼物之一,一把一寸长的水晶小剑。

这是一家专卖水晶制品的店铺,店铺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晶制品。李维正上前拾起水晶小剑笑道:“这是耽罗岛造的吧,多少钱?”

店家不认识李维正,但见他衣着不俗,尤其一对孪生女儿更是气质高贵,便连忙陪笑道:“客官好眼力,这确实是耽罗岛的特产,要两分银子,不过这不是最好的,客官想要的话,我这里还有更上等的水晶品。”

“有千里眼吗?”李维正随口问道。

“那个没有,我也只是听说过,听说那是军品,谁敢卖是要杀头的。”

“好吧!这柄小剑我买了。”李维正从口袋里取出一块碎银,扔给了店家,李叶子早急不可耐地一把将水晶小剑抢到手中,爱不释手地玩弄着。

李维正又低头笑着问大女儿道:“姐姐想买什么?”

“爹爹,我想买书和纸笔。”李知秋早就看到了对面有一家书店。

李维正却摇摇头道:“书和纸笔平时就应该买,爹爹是要给你买生日礼物,再想想,你还想要什么?”

“我知道,姐姐想买炮仗!”李叶子插嘴道。

“那是你想买,不是姐姐想买。”李维正笑着拍了拍她的头。

李知秋忽然想到了,她连忙道:“爹爹,我想要一个宝船模型,放在我的房间里。”

“爹爹,我也要!”

李维正有些为难,他好像还没见过哪里有卖宝船模型,这去哪里买?这时,旁边的店主人笑了,“客官,真是巧了,我昨天刚刚进了一批上等水晶货,其中就有两艘水晶宝船,要不,我拿给你们看看。”

李维正听他居然有水晶宝船,心中十分有兴趣,便点点头道:“好吧!拿出来看看。”

店主人进店里面取出一个大竹箱子,又从里面取出两个木盒,把盖子打开了,盒子里垫着锦缎,果然就是两艘一尺长的水晶宝船,水晶品质晶莹剔透,做工精巧绝伦,宝船形状、结构和真船无异,更令人叫绝的是,宝船上还有大明军士,雕刻得栩栩如生。

“爹爹,这是你吗?”李叶子眼尖。他一眼看见宝船前面雕有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连忙好奇地问道。

店主人肃然起敬,向李维正拱手道:“原来阁下也是辽东军将领,失敬了。”

李维正呵呵一笑道:“客气了,这两艘宝船多少钱?”

店主人想了想道:“这两艘宝船我进价二十两银子,但看在阁下是辽东军将领的份上,我每艘只加五两银子的茶钱,两艘宝船五十两银子。”

“那好,我买了。”李维正摸了摸身上的钱不够,便留下一个地址道:“替我包好,送到府上去。”

李维正带着女儿刚刚走到北市大门口,却只见两匹快马飞驰而来,马上是两名骑兵,他们朝这边冲来,李维正的护卫立刻上前拦住了他们。“总兵大人在此,不得撒野!”

两名骑兵翻身下马道:“我们是从山海关来,有重要情报禀呈大人。”

“什么事?”李维正上前问道。

两名骑兵立刻半跪行一礼,将一封信呈给李维道:“北平有紧急情报送来。”

李维正随手接过信,打开了,不由一愣,信竟然是吕思远的笔迹,他写得很简单,只有一句话:“速命人到锦衣卫旧衙文档封存处,寻找洪武二十五年四月的甲级文档,十万火急!”

第二百四十五章 机密文件

京城锦衣卫署衙已经被封了整整一年,这座在洪武年间曾经叱咤风云的权力衙门已是昨日黄花,连地上也没有人清扫了,各个房间里的灰尘积了两寸厚,到处布满了蜘蛛网。

尽管锦衣卫衙门里已是满目凋零,但文书库的大门口依然戒备森严。一支百人组成的士兵分三班昼夜看守,看守文书库是他们的主要任务,这里面有十几年积累下来的上万箱各种资料,朱允炆即位后还来不及销毁。

这天下午,一名兵部的官员匆匆走进锦衣卫衙门,他的目的很明确,直接走向文书库,刚到台阶前,两名士兵立刻拦住了他,“站住!”

官员笑了笑,取出一纸调函递给士兵道:“这里有我们杨侍郎的文函,要调用文书库的一件资料。”

士兵连看都没有看,便直接拒绝道:“对不起,你们侍郎也没有这个权力调看。”

官员一愣,问道:“那谁有这个权力可以调看?”

这时,从旁边的小屋里走出一名军官,他还算比较客气地道:“这位大人,因为锦衣卫的文书库里有很多不对外公布的机密,所以我们早得到过指令,不仅要有各部尚书签批,更要有皇上的批红,否则任何人都不准进入,大人实在要看,请按规矩办理。”

官员面露难色问道:“难道没有通融的办法吗?”

百户军官摇了摇头,“没有任何可以通融的办法,如果我们放你进去了,我们也吃罪不起,请大人见谅!”

“我知道了,不为难你们就是了。”官员深深看了一眼这名百户军官,拱拱手便走了。

官员一走,一名士兵便对百户军官发牢骚道:“陈大人,我们已经轮流看守了近一年了,整天就这么无聊,既然不给人看,索性一把火烧掉算了。”

“你这个混蛋,胡说什么!”陈百户给了士兵屁股上一脚,骂道:“看守这些文书不好吗?你再敢啰嗦,我送你到前线打仗去。”

听说要到前线打仗,士兵吓地吐了一下舌头,不敢再多言了,陈百户又看了看天色命道:“马上去叫李二他们过来换岗,老子今晚要去喝花酒,不要误了我。”

士兵不敢怠慢,连忙跑去喊人了。陈百户又回屋拿了点碎银子,锁上门便扬长而去。

天色渐渐黑了,由于北方发生战事的缘故,大街上已经明显不如去年那般热闹了,天一擦黑,人们便匆匆忙忙地往家里赶,大街上显得冷冷清清,这时一辆马车驶入敦化坊。缓缓地在一座大宅前停了下来,从马车上下来一人,正是白天去锦衣卫调用文书的那个官员,他姓吴,是兵部的一名主事,是一名极不起眼的小官员,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李维正安插在朝廷里的一名重要眼线,负责收集兵部的各种情报。这次他接到一个任务,要他摸清楚锦衣卫文书库目前的状况。

今天下午他仅仅是他亲自上门去亲自察看防卫情况,实际上在此之前,他已经从各种渠道得到了所需要的情报,吴主事快步上了台阶,敲了敲门,片刻,门开了一条缝。见是他,立刻将门打开了,吴主事闪身进了屋问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