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巨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电影巨匠- 第7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金球奖却选择了“通塔”和“追梦女郎”,这下所有人问号都已经要满溢了出来。如果不选择“狂暴之路”,那也就算了,撇开其他不,兰斯和金球奖的私人恩怨也不是秘密;但居然没有选择“无间行者”?这绝对堪称是金球奖当晚的最大冷门,同时也让颁奖季这谭浑水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即使是“追梦女郎”的胜出也是引了一片错愕,彷佛这部作品从石头缝里突然蹦了出来,然后就一骑绝尘地在金球奖登顶,那么“阳光美女”和“穿普拉达的女王”努力了整个颁奖季,又该怎么算?

    本来就已经乱作一团乱麻的颁奖季,现在更是让人惊呼看不懂,陷入了一个更加可怕的局面。

 1016 老谋深算

    为什么金球奖选择了“通天塔”,而不是“无间行者”?为什么金球奖的得奖名单如此诡异?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有传闻可以准确预测到金球奖的结果?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内幕和阴谋?

    为什么“狂暴之路”横扫了颁奖季目前为止所有重镇的提名,但却仅仅只收获了纽约影评人协会的认可?难道是因为这部作品的成品质量还不够优秀?显然不是,九十五分的媒体综评在整个颁奖季之中仅次于“潘神的迷宫”,b的观众评分高居影史第一,五大影评人协会重镇全部给予提名更不要说那些专业影评的追捧和赞誉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样的情况以前出现过吗?答案是肯定的,2002年,“魔戒2”呼声强劲,但在颁奖季之中始终被“钢琴家”死死压制,最后在奥斯卡上又输给了“芝加哥”2001年,“魔戒1”好评如潮,“美丽心灵”和“红磨坊”则全程碾压1998年“拯救大兵瑞恩”和“莎翁情史”的冤案就无须赘述了

    归根结底,这就是学院公关的来源。不仅仅是在1998年,可以追溯到更加遥远的1940年,“公民凯恩”的口碑和赞誉声几乎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业内专业人士们都认为这部作品的胜出是板上钉钉的结果,但最后登顶的却是约翰福特的“青山翠谷”,这一结果的震撼力度一直到半个世纪之后都没有完全消散。提名靠实力,得奖靠运气,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不见得就是最好的作品,毕竟,这不是奥林匹克。

    不过,今年又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狂暴之路”真的会成为“公民凯恩”这样的遗憾吗?这样的局面在每个人、每个群体、每个团体都滋生出了不同的想法。

    对于男人们来说,他们可以肯定的是,女人们的票数似乎都朝着“阳光小美女”和“追梦女郎”倾斜,“无间行者”的落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他们感觉到了危机感,预期之中成为女性投票焦点的“狂暴之路”结果彻底落空,而男人自己的票数却分散在了“通天塔”、“无间行者”和“硫磺岛来信”之中。所以,他们到底是保护了自身的利益,还是伤害了自身的利益?柯尔格瑞德的话语在不少人心中开始生根发芽。

    对于女人们来说,她们对于“狂暴之路”的空手而归无疑是最惊愕的,原本因为这部作品将会吸引大量女权主义的支持,在颁奖季赢得更好的位置,但现在看来,这部作品却沦为了保守势力的牺牲品,不要说最佳影片了,就连其他部门也全面沦陷,彷佛网络的呼声和媒体的喧闹仅仅只是假象而已。那么,她们的票数又到底走向了哪里呢?桃乐丝莱特的观点似乎已经得到了证实。

    对于独立电影公司来说,局面就再清楚不过了,金球奖所有得奖作品里,只有“女王”是独立作品,其他全部出自大型电影公司之手如果不是为了平衡,恐怕“女王”也不会收获最佳编剧奖。在这场利益争夺战之中,独立电影陷入了空前绝后的危机。也许,去年独立电影的辉煌就要成为真正的历史了。伊恩施特雷洛的预测似乎正在逐渐演变成为现实,并且还将继续恶化下去。

    对于大型电影公司来说,竞争对手逐渐开始变得清晰起来:华纳兄弟和派拉蒙无疑是最大的竞争对手,除此之外,拥有“当幸福来敲门”和“回归”的索尼影业,拥有“丑闻纪事”、“末代独裁、“波拉特”和“穿普拉达的女王”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同样不可小觑,相对而言,今年迪斯尼和环球就沉寂了许多。至于混沌影业?“狂暴之路”依旧是他们联手打击的对象,不过,此时应该开始思考他们彼此之间的对决了。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受到混沌影业的影响,每个人的想法、每个利益的纠葛都具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状态,但可以肯定的是,投票的走向的确和人们的预期发生了偏差。尤其是金球奖得奖结果与此前传闻居然保持了一致,这着实让人不得不深想这是一个利益至上、娱乐至死的名利场,这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折手段的修罗场,这是一个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残酷社会。

    金球奖落幕的第二天,各大报刊媒体都纷纷以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但内容却千奇百怪,各显神通。

    “通天塔掀翻无间行者,追梦女郎击败阳光小美女,冷门迭爆的金球奖之夜,到底发生了什么?”

    “狂暴之路空手而归,延续了赞誉如潮却难以得奖的怪圈,到底是谁在抗议?”

    “争议之中,追梦女郎成为金球奖最大赢家,今年颁奖季开始变天!”

    “再次落败,兰斯洛特施特雷洛延续金球奖零奖杯的尴尬局面。”

    “无间行者仅仅收获最佳导演一座奖杯,奥斯卡前景堪忧。”

    这些媒体瞩目的焦点无疑是冷门,对于金球奖得奖名单提出了诸多质疑,并且深入探讨这对颁奖季战略意义的影响。原本就已经混乱不堪的颁奖季,现在更是陷入了泥泞之中,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

    “金球奖深陷暗箱操作疑云,得奖结果早已内定:站在背后的巨人是谁?”

    “颁奖季混乱局面之中,金球奖再爆冷门,未来走势扑朔迷离,胜利者又是谁?”

    “混沌影业动了谁的奶酪:从头号种子到空手而归。”

    “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深陷行贿受贿丑闻,协会账目饱受质疑。”

    “金球奖选择了通天塔和追梦女郎,华纳兄弟迎来全线溃败。”

    这些媒体则把话题都聚集在了背后利益纠葛身上,甚至还有一些超市八卦报纸开始讨论颁奖季之中拉票和买票的现象,虽然目前还只是捕风捉影,超市八卦小报的信息来源根本没有可信度,但却是营造出了一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恐慌。

    “连续四年缺席!这是施特雷洛的抗议连续四年空手!这是金球奖的反击。”

    “又见伍迪艾伦式的骄傲,兰斯洛特施特雷洛拒绝好莱坞式大联欢。”

    “布拉德皮特与安吉丽娜朱莉高调登场,詹妮弗安妮斯顿形单影只。”

    “吉赛尔邦辰:我正在学习享受一个人出现在红地毯上的时刻。”

    “伯班克加班,施特雷洛不同寻常的一天。”

    这些媒体更多把目光放在了花边新闻之上,任何劲爆的噱头都成为他们瞩目的对象。有趣的是,“美国周刊”甚至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展望明年了,他们认为兰斯还将会继续缺席明年的金球奖,这对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

    继“人物”和“福布斯”之后,“时代”周刊也公布了年度风云人物评选,“你”成功当选,具体指的是每一个互联网时代使用资源共享网站的网民,在这一年油管、维基百科、聚友网、脸书的快速发展成为了时代烙印,但是封面人物却采用了兰斯。这是兰斯的第一次“时代”封面,在文章之中介绍,不仅仅是“狂暴之路”创造历史的壮举,改变了好莱坞电影产业对r级电影和邪典电影的态度,更因为兰斯对互联网的灵活运用,开辟了分享时代的浪潮,走在了时代尖端。

    毋庸置疑,兰斯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想象。在兰斯和金球奖的这场“战争”之中,兰斯对金球奖毫无所求,但致力于打造全民狂欢派对的金球奖却损失惨重。

    “颁奖季迷雾重重,通天塔、无间行者、追梦女郎、狂暴之路形成第一集团!”

    “一片混战,金球奖落幕,颁奖季过半,依旧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展现绝对强势。”

    “五大工会奖公布在即,颁奖季混乱能否拨开云雾见明月?”

    这些媒体则制作了专题,开始瞩目今年颁奖季的特殊情况,原本可以一骑绝尘的“狂暴之路”却意外深陷苦战,但反过来说,“狂暴之路”自身的邪魅属性本来就注定了与学院格格不入,更不要说站在背后的兰斯了,他甚至比当年的奥森威尔斯还要令人厌恶,他和学院高层的关系绝对说不上融洽。这一切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包括“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好莱坞报道者”、“综艺”等权威杂志在内的主流媒体,一直认为,这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局势最为混乱的一年。放眼望去,似乎佳作一大片,但似乎每部作品都有致命缺点学院公关,似乎一派和乐融融,但似乎利益纠葛远远超出了想象,无法预测,完全无法预测。

    这一次的奥斯卡似乎站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上,可能创造历史,载入史册也可能一地鸡毛,打破去年的窘境陷入新低。这一步天堂一步地狱的紧张感,着实太过刺激了,让人有些吃不消。

    距离奥斯卡提名名单公布还有十天时间,紧绷的气氛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超过三分之二的投票赶在截止日期之前纷纷寄了出去。趁着这个空档,五大工会的提名名单相继公布,让人们可以提前窥见一下金球奖纷纷扰扰之后的最新走势。七七家猫猫说今天第一更,求推荐,求月票!

 1017 大势所趋

    一直到多年之后,2006年的颁奖季依旧被称为是“史上最混乱的一年”。

    从票房到口碑全面领先的“狂暴之路”却没有能够展现出“泰坦尼克号”、“魔戒3”的强大统治力,在颁奖季之中陷入苦战,不仅仅因为这部电影剑走偏锋的邪典属性,可以说是将主流风格彻底击碎,与学院一贯四平八稳的矜持和保守格格不入,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在挑战着学院的敏感神经还因为好莱坞正在经历了鲜明的阵痛期

    这种阶段与电影产业无关,而与社会意识形态的觉醒有关,就好像二战之后诞生了垮掉的一代文化,从此衍生出大量相关艺术作品一般,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互联网所产生的强大影响力让社会进入了变革的阶段,从2005年“断背山”打破禁忌束缚的横空出世,到2006年“狂暴之路”唤醒文化的多元化、少数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崛起,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投射在了电影产业之上。可以说,小小的颁奖季折射的却是社会的变迁。

    但是,这种变化对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来说却是天崩地裂的蜕变,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也不仅仅是魄力,更是一种锐利恰恰是学院所缺乏的特质。1940年的“公民凯恩”是电影拍摄技巧的全面革新,1967年的“雌雄大盗”则是反英雄文化和剧本架构的颠覆,1975年的“大白鲨”和1977年的“星球大战”标志着商业电影新纪元,1994年的“低俗”带来了叙事手法的创新和独立电影的崛起这些电影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在当年备受瞩目和肯定,奥斯卡纷纷给予提名肯定,但结局却全部落败特指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

    如此看来,2006年的动荡不安也就不足为奇了。即使没有“狂暴之路”的存在,2006年的“阳光小美女”和“通天塔”,2007年的“老无所依”、“朱诺”和“血色将至”,一直到2010年的“社交网络”,都在延续着这种阵痛期的混乱局面。

    归根结底,颁奖季只是一面镜子,折射社会变迁、文化变革、历史变动的镜子包括奥斯卡在内的颁奖典礼,反应的是电影产业不同侧面对阵痛期的态度和立场,奥斯卡之所以特殊,不在于它的历史悠久,而在于它的庞大会员基数,超过六千名会员的投票,体现的是电影产业的勇气、魄力和锐利。

    它错过了“公民凯恩”,错过了“雌雄大盗”,也错过了“低俗”,还错过了“断背山”,那么,这一次,它会错过“狂暴之路”吗?

    从上一世的发展结果来看,它终究还是错过了,一直到2014年的“鸟人”,学院才展现出了足够的勇气那么这一世呢?历史的车轮轨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偏差,时代进程呈现出了一派全新的面貌,去年“断背山”和“水果硬糖”差一点就在最后时刻取得突破了,可惜却在临门一脚时被“撞车”完成了翻盘,那么今年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