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巨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电影巨匠-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应该给我打电话的,我可以邀请你进入首映式。”兰斯的话语让哈维尔尴尬地挠了挠头,“是,那是一个问题。重点就在于,我不知道记者进入首映式也需要邀请函。”这再一次泄露了哈维尔对电影产业的陌生,惹得兰斯呵呵地轻笑了起来。

    兰斯摊开双手,“幸运的是,接下来几天在其他场馆里都可以看到‘上帝之城’,你随时都可以走进电影院欣赏一下我们过去几个月努力的成果。”哈维尔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显然他不知道,一部电影在电影节上首映式之后,还会在其他电影院持续播放。兰斯拍了拍哈维尔的手臂,显然哈维尔前途漫漫。“所以,你有兴趣继续跟踪报道‘上帝之城’的相关事迹吗?”

    事情终于回到了哈维尔熟悉的轨道,“当然,这就是我来帕克城的原因。”哈维尔也没有和兰斯客气,爽快地就答应了下来,“我已经构思好了首映式的相关内容,不过,关于电影上映的情况……”哈维尔耸了耸肩,露出了无奈的表情,他没有进入首映式,自然一无所知;更何况,他对电影的鉴赏能力有限,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价。

    兰斯沉默地思考了一会,“我想,‘电影放映完毕之后赢得了七分钟的掌声’,这是一个不错的标题。”

    新闻报道的方式和角度五花八门、数不胜数,这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上帝之城”放映完毕之后,得到了现场观众的认可,不过,后续专业影评还需要继续等待。如果简单粗暴一点,哈维尔完全可以以“好评如潮”的标题来进行报道,但如此一来,悬念就被削弱了,而且一旦后续影评秉持不同的观点,这条新闻的影响力也将会被削弱。最好的办法就是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将“上帝之城”的口碑和声势推上巅峰,只有这样才能更多数量地、更高质量地、更长时间地制造话题。

    “七分钟?”哈维尔不由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即使我这个不懂电影的门外汉都知道,这是一个惊人的成绩。”

    兰斯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点了点头,他想要的就是这种效果,“那么你就以门外汉的视角来展开报道,一直以来都是如此,不是吗?”

    同样的七分钟起立鼓掌,在不同的电影节是有截然不同意义的。

    在热情好客的多伦多电影节,即使是一部大烂片,观众也会起立鼓掌,感谢剧组的辛苦劳动;而在不断靠近好莱坞的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上也是如此,只要电影有一线明星参与,作品质量不重要,观众亲眼看到了大明星才是掌声的来源。

    但是在严肃苛刻的柏林电影节、在电影至上的圣丹斯电影节,起立鼓掌这个动作本身就意味良多,更不要说长达七分钟的鼓掌了。

    对于门外汉看热闹的观众来说,“七分钟起立鼓掌”本身就十分具有视觉冲击力,这足以引起他们的第一波好奇心;而当电影的影评火热出炉之后,专业观众也会明白“七分钟起立鼓掌”的真正意义,继而引发第二波好奇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上帝之城”本身的质量必须过硬,可以承受考验,否则所有的谋划都只是空谈而已。

 083 官方场刊

    银装素裹的帕克城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凛冽的空气在金色的光芒之中缓缓消褪,叽叽喳喳的嬉闹声揭开了圣丹斯电影节又一个热闹的日子。

    兰斯还是按照惯例早晨八点起床,为了出席“鲸骑士”的首映式做准备。沐浴好之后,穿上一件浅蓝色的竖条纹衬衫,然后来到了酒店三楼的餐厅,准备享用自己的早餐。落座之后,侍应生就走了过来,“早上好,施特雷洛先生,请问你需要咖啡或者牛奶吗?”

    “是的,请给我一杯黑咖啡,谢谢。”兰斯微笑着说到,“然后给我两个可颂,再加上一个煎蛋,五成熟。”

    “今天的蓝莓奶酪蛋糕十分新鲜,请问你需要吗?”侍应生礼貌地给出了推荐,兰斯微笑着点点头,“那么就给我一角吧。”

    侍应生再次回来时,带着一壶黑咖啡,还有一叠带着油墨香气的崭新报纸。兰斯从中挑选了三份报纸——“盐湖城论坛报”、“丹佛邮报”和“洛杉矶时报”,指尖甚至还可以感受到报纸表面用熨斗熨烫过残留的温度,仔细地往黑咖啡里倒了牛奶和方糖之后,这才开始翻阅起报纸。

    早餐大厅很快就热闹了起来,在盐湖城参加圣丹斯电影节的人们陆陆续续都开始起床,为了今日的狂欢积蓄能量。

    珀西快步走进餐厅,然后就看到了几乎已经坐满的大厅,可仅仅只是扫描了一圈,他还是轻而易举地发现了兰斯的所在地,于是大步大步地走了过去。随后就听见乔纳森-卡什(jonathan-karsh)那轻快的声音,“我已经听到至少五个人向我推荐了,所以,相信我,我今天下午一定会去看的。”这位“我的血肉”的导演看起来心情很愉快,乔纳森也注意到了珀西的靠近,于是礼貌地打了一个招呼,对着兰斯说了一句“我看完之后再找你交流”,然后就径直离开了。

    珀西看到了兰斯桌面上摊开的报纸,还有旁边盘子里可颂的面包屑,不由有些无力,“你知道今天场刊就要出来了吧?我都已经紧张到反胃了,你居然还在这里吃早餐!”珀西在桌子旁边拉开椅子坐了下来,絮絮叨叨地说到,“上帝,今天所有人都把目光转移到‘鲸骑士’身上了,我们的电影似乎已经成为了明日黄花,这情况真是太糟糕了……”

    兰斯没有打断珀西,用叉子切了一块奶酪蛋糕,放进了嘴巴里,感受着那细腻绵软的触感,嘴角露出了满足的幸福感。最后发现珀西终于停了下来,他这才抬起视线看了过去,“这里是电影节,我们不是唯一的参赛影片。”

    在电影节之上,每一天都会有新电影上映,每一个剧组都是抱着野心勃勃前来出席的,媒体争夺战自然汹涌,所以每天的话题都有更新,这是必然。不过,媒体不是了解情况的唯一途径,兰斯刚才和乔纳森的交谈也了解到了不少信息——可以感觉得出来,在独立导演之间,不少人都对“上帝之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样的时刻,紧张帮不上任何忙,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混乱,兰斯对这一点着实再清楚不过了。不过,兰斯也紧张,这是人之常情,但他却没有表现出来。一杯咖啡加上一块奶酪蛋糕,着实帮上了不少忙。

    心满意足地将叉子放了下来,用方巾细细地擦拭了嘴角,那慢条斯理、从容不迫的动作让珀西满脸郁闷,一口气就堵在了胸口,没有办法宣泄出来。兰斯抬起头就看到了珀西那吐槽无力的表情,哑然失笑,“所以,场刊呢?”

    珀西本来是想要吊一吊兰斯的胃口,可是在兰斯的注视之下,他却才坚持了不到两秒就败下阵来,从自己的公事包里拿出了圣丹斯电影节的官方场刊,递给了兰斯。

    接过场刊,兰斯并没有立即开始阅读,而是细细地阅读起了目录。对于普通人来说,场刊是了解电影节的途径之一;但对于专业人士来说,通过场刊却可以看到更多信息,比如说值得关注的新兴导演,比如说具有商业价值的作品,比如说前来参加电影节的重要人物。

    兰斯注意到了一个名字,布拉德-格雷(brad-grey)。这是一篇采访,标题是“派拉蒙影业首次出席圣丹斯”。

    如果兰斯没有记错的话,目前派拉蒙影业的掌舵人是雪莉-兰辛(sherry-lansing),这位睿智果决的女强人带领着派拉蒙迎来了九十年代的十年复兴,不过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派拉蒙再次陷入了窘境,2005年时雪莉下课,取而代之的就是没有任何掌舵电影公司经验的布拉德。年轻气盛的布拉德带领着派拉蒙重拾辉煌。

    布拉德对派拉蒙最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是建立了独立电影的国际发行渠道,并且强调了对小说改编权的重视。

    也许,“上帝之城”的发行权可以在布拉德身上取得突破。

    看着兰斯陷入了思绪之中,迟迟没有翻阅场刊,珀西终于再也忍不住,直接就脱口而出,“我们的电影获得了三点五分的好评!目前仅仅落后于‘光耀美国’的三点六分!”眉宇之间的喜悦和雀跃毫无遮掩,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内心的狂热。

    圣丹斯电影节的评分系统是满分四分制,一般能够超过三分都可以称得上是受到了影评人一致肯定的作品。

    兰斯抬起头,然后就看到了珀西那无比兴奋的眉眼,他嘴角的笑容刹那间也绽放了开来,“我们成功了。”简单到了极致的话语,却隐藏了太多太多的错杂情绪,以至于兰斯的大脑陷入了一秒的空白。

    在这一秒的时间里,他不需要思考和西洋镜影业的对决,不需要思考瑞恩和乔治的背叛,不需要思考混沌影业目前的弱小和艰辛,不需要思考“上帝之城”未来的发行问题,不需要思考接下来的阻碍和发展。

    他只是单纯地开心,单纯地因为自己的导演处女作、编剧处女作获得了认可而开心——来自观众和来自影评人的认可,单纯地因为自己花费了无数心血之作出来的作品受到了赞誉而开心,单纯地因为自己作为一位艺术创作者赢得了掌声而开心。

    这一份开心,如此简单,如此纯粹,如此美好。

    翻开场刊,没有花费任何功夫就看到了“上帝之城”的评论,这显然是今天场刊的重头戏,占据了整整两个版面。左侧是“上帝之城”的黑色标题,就在标题的右边,那硕大的红色字体“5/4”一下就吸引了视线,这意味着在满分四分的评分系统里,十几家媒体进行评分之后,“上帝之城”拿到了三点五分的平均分——正如珀西所说。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兰斯几乎是以横空出世的姿态登上了圣丹斯的舞台!

    左侧是圣丹斯电影节的官方影评,“如诗如歌的现代史诗,悲伤绝望的唯美散文,壮烈恢弘的复古油画”的标题硕大而显眼,再加上副标题“一首来自兰斯洛特-施特雷洛的桑巴狂想曲”,右下角可以看到圣丹斯的官方评分,“4/4”。

    他们居然给出了不可思议的满分!

    “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改编成功的故事,但是初出茅庐的兰斯洛特-施特雷洛却完美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写实而凌厉的拍摄手法,镜头快速的切换犹如一把反复磨砺的匕首闪耀出夺目的寒光。利落、干脆、直接、果断地表现每一个细节和整体,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真实的场面让人身临其境,却又点到为止,留下无止境的思考空间,将这个真实到残酷、残酷到可怕、可怕到可笑、可笑到荒谬的上帝之城,带到了我们的面前。

    难以想象这仅仅是身为导演兼编剧的兰斯洛特的首部作品,干脆利落的纪实手法与戏剧嘲讽的演义方式结合在一起,将娱乐效果与艺术反思完美地融合,成熟老道的处理方式、恰到好处的探讨挖掘、风格鲜明的镜头画面……兰斯洛特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天才的全部。

    这是一部十分特别的电影,其中任何一个人物都可以单独拿出来拍成一部不错的电影,但兰斯洛特却跳出了好莱坞那种以小见大的套路,放弃了以个体的人性来感动观众的模式,他给观众展示的是一个垮掉的拉美贫民窟浮世绘,每个人都生活在无常和无序之中,每个人的故事都是整个故事的有机组成,巧妙而有趣地衔接在一起。

    但是,我们看到的成品却没有因为整体的展示而让个体的个性消失,天生浪漫的班尼,追求平凡的帅奈德,权利意志强烈的小霸王,天生胆小却意志坚定的阿炮……一个个角色鲜活而生动地出现在眼前,上演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上帝之城’,这是一片被上帝眷顾的城市,还是一片被上帝遗弃的城市,亦或者是一片被上帝遗忘的城市。这是兰斯洛特留给我们的思考。”

    可以想象得到,圣丹斯电影节的官方场刊几乎用尽了所有赞美之词,为“上帝之城”送上了赞誉,他们认为这部电影是今年圣丹斯开幕以来最出色的作品,比“光耀美国”更加出色,所以他们给出了目前官方唯一的满分评价,清晰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而秉持这一想法的,显然不仅仅是圣丹斯自己。

 084 好评如潮

    在圣丹斯电影节官方评论的右侧,一整个版面都是各大媒体的评论。

    “芝加哥太阳报”大名鼎鼎的影评人罗杰-埃伯特(roger-ebert)的评论首当其冲,“令人窒息的凌厉剪辑,令人震撼的剧情推进,令人难忘的鲜明角色,令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