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巨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电影巨匠- 第6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型电影的节奏控制值得称道,高/潮迭起的奇思妙想留下了不少印象,尤其是营造出绿巨人一个人对抗全世界的氛围,可以说是类型电影里的必备要素。

    如果可以将上一世这两部作品的优点杂糅在一起,那势必将会打造出一部优秀作品,甚至可能超越“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成为历史上最出色的超级英雄电影。但,如果改编真的那么容易的话,绿巨人项目也不会沉寂那么久了。

    现在,兰斯就有机会按照他的想法来打造“无敌浩克”这部作品。

    上一世,“无敌浩克”的剧本是由扎克…佩恩撰写的。如果单纯浏览扎克的履历表,不少人都会惊讶,“X战警2”、“X战警3”、“复仇者联盟”都是他的作品,那么为什么他会写出“无敌浩克”这样一个犹如浆糊般的剧本呢?发挥失常?还是什么原因?

    但仔细翻阅一下扎克的作品集,不难发现,“X战警2”和“复仇者联盟”这两部口碑优秀、票房出众的作品,他负责撰写的是故事梗概;而“X战警3”这部系列最低谷、遭遇无数恶评的作品,他负责撰写的是剧本对话——“无敌浩克”属于后者。

    换而言之,扎克在构思故事、思考主线方面,能力值得肯定;但是在具体落实的方面,却有严重短板。“无敌浩克”就是典型代表。

    “无敌浩克”讲述了布鲁斯…班纳已经变身之后的故事,为了避免伤害自己的爱人贝蒂,也为了避免被军方捕捉,他逃避到了巴西藏身,一方面寻找着控制情绪的方法,一方面寻找着科学地将浩克从他身体里消灭的方法。但事与愿违,他还是被发现了。美国军方希望复制浩克的基因,批量制造战争机器,布鲁斯不愿意看到战争,更不愿意看到科学成就某些人的野心,于是他只能不断逃窜。

    故事的主线十分模糊,前半段是布鲁斯试图杀死体内的绿巨人,让自己的生活重回正轨;后半段则是布鲁斯决定利用绿巨人对抗反派战争狂人。两个主线之间缺少衔接和转变,剧情变得薄弱而空洞,不仅缺少说服力,而且让观众看得不明白。

    比如说,一开始布鲁斯和贝蒂的父亲将军对抗得如火如荼,后来两个人就突然合作了,联手试图消灭反派人物,就连打得要死要活的军方都站到了绿巨人的身后。

    再比如说,战争狂人的反派几乎没有任何描写,只是勾勒出他的执着和疯狂,在缺少铺垫的情况下,突然就想要获得更大力量去毁灭世界,以至于后半段主线显得莫名其妙。

    又比如说,布鲁斯一直在试图消灭浩克,但最后又决定接受了,没有情节的依托,看的观众云里雾里。

    更不要说女主角贝蒂了,按道理来说,在故事里,她应该是绿巨人能够冷静下来的唯一原因,但第一,两个人的爱情缺少铺垫,突然就成为彼此的唯一依靠,要死要活;第二,贝蒂对剧情的推动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只不过是在不断呐喊“布鲁斯”,完全沦为花瓶,对情节的转变没有任何帮助。

    简单总结,扎克在构思故事时,想法无疑是好的,但在执行阶段却陷入了大麻烦,根本无法理清思路,导致故事变成了一团混沌,观众看完电影之后,根本不知道电影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就连绿巨人这个英雄人物也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子,最后只剩下高/潮部分的狂轰乱炸——老实说,这样的狂轰乱炸又比不上迈克尔…贝来得精彩,而且导演路易斯在对战场面的构思上还是太过小家子气了,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使得高/潮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也差强人意。电影的失败,这也就是可以预见的了。

    兰斯决定,将“无敌浩克”的整个剧本彻底推翻重建,但故事框架可以借鉴。

    核心思想应该是布鲁斯…班纳的觉醒,从一开始,布鲁斯决定要杀死浩克,彻底治愈自己,重新找回自己的正常生活;但贝蒂却认为,布鲁斯可以控制浩克,而不是杀死,因为当布鲁斯变身成为浩克时,“我可以感受到你的存在”;在大结局对战时,化身成为憎恨的战争狂人开始毁灭纽约城,在贝蒂的鼓励下,布鲁斯主动化身成为浩克,试图找回理智,与憎恨对抗,拯救世界。

    这就是整部电影的主线,与“钢铁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围绕着这条主线,所有情节都将重新设置。

    开篇就设置一个高/潮,布鲁斯…班纳在实验过程之中出错,第一次变身成为绿巨人,毁灭实验室,结果差点杀死女友贝蒂。一方面,“无敌浩克”不能严格算是“绿巨人浩克”的续集,兰斯希望用短短的篇幅来交代来龙去脉,可以算是李/安那部作品的浓缩;一方面,开场就切入主题,以高/潮来吸引观众,尽快让所有人进入状态,同时将爆米花的特色发挥到极致;当然,最重要的部分则是埋下伏笔,突出布鲁斯和贝蒂之间的羁绊,一开始就让这对爱侣经历生死危机,尽快地催发化学反应。

    随后进入巴西部分,可以将节奏放缓下来,以极度的平静去反衬开篇那种极度的混乱。紧接着就是战争狂人的登场。

    在这个部分里,贝蒂的父亲将军罗斯和后来化身为憎恨的布罗斯基将会是重中之重。第一,贝蒂、罗斯和布鲁斯的三角关系,兰斯认为简单处理,将上一世“无敌浩克”里罗斯突兀的转变去掉,真正将罗斯打造成为一个冷血无情的战争机器,甚至就连亲情都可以牺牲,这种命运的悲怆甚至可以延续到续集作品里,让罗斯成为幕后的终极反派,比如说他试图制造出更多绿巨人,进行了许多实验,即使人体爆炸了,他也不愿意放弃,后来甚至在布罗斯基的主动情愿下,以布罗斯基为试验品,再次尝试。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剧情的戏剧性,贝蒂的角色也将会更加立体,最重要的是,在这部作品里,主线会变得清晰起来。

    第二,布罗斯基必须增加戏份,可以在布罗斯基不断捕猎布鲁斯的过程中,增加他的记忆闪回,不需要着墨太多,只需要强调他对杀戮的狂热,过去三十年里的每一场战争他都主动参与了,不断寻求刺激、寻求对手、渴望杀戮;可以将他设定为刚刚离开伊拉克战场,变身成为佣兵,执行所有杀手任务。所以,看到绿巨人的强大力量,布罗斯基产生了渴望,疯狂地希望拥有这种力量,不管不顾地抓住一切可能,最后成为了罗斯将军的试验品,化身成为憎恨。

    战争的狂热与人性的反省,将会成为这个部分的核心内容,这也是布鲁斯最后愿意尝试控制体内的浩克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拯救纽约城,还是为了重新找回和平。

 857 未知谜题

    作为一名科学家,布鲁斯的科研成果成为了军方的武器,这是布鲁斯一直不希望看到的。

    所以,布鲁斯得知浩克的存在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消灭浩克,他不顾一切地寻找所有办法,就是为了扼杀浩克,不要造成战争浩劫;在故事的最后,化身成为憎恨的布罗斯基却试图毁灭一切,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战争机器,还有站在他身后的将军罗斯,这让布鲁斯饱受煎熬,为了重新找回和平,他不得不接纳浩克,学习控制浩克,希望可以消灭憎恨。

    “无敌浩克”的故事主线——布鲁斯…班纳的觉醒——在战争内核的推动之下,将会增加整个故事的深度和厚度,同时还会让布鲁斯这个角色变得更加立体饱满起来。

    最后进入大决战的阶段,剧情可以设置得更加戏剧化一些。

    最开始布鲁斯不愿意变身成为浩克,因为他担心变身之后,失去理智的他,会和憎恨一起联手毁灭纽约城;又或者是无法制服憎恨,而沦为罗斯的另一个研究对象。这样的犹豫,使得憎恨威风八面,摧枯拉朽地毁灭了半个纽约,甚至还抓住了贝蒂。

    罗斯为了抓住憎恨,不顾贝蒂还在憎恨手中,丧心病狂地下令开火,牺牲所有力量就为了将憎恨监禁起来,研发更多的战争机器。在这样的情况下,布鲁斯选择变身成为浩克,试图拯救贝蒂,更试图灭杀憎恨。

    在这里,可以营造出一种布鲁斯一个人对抗全世界的孤寂和恢弘,全世界向他集体开炮,但他却挡在了贝蒂面前。整个世界都背叛了他,只有贝蒂一个人站在他这边,这种史诗般悲剧的命运感,无疑会将高/潮推向极致。

    事实上,兰斯还在考虑将这种孤独感融入到电影之中,在中间第二部分的小高/潮时,也就是布罗斯基还没有变身憎恨之前,布罗斯基和罗斯联手试图制服浩克。贝蒂注意到罗斯想要朝浩克发射火箭炮,她屡次制止父亲无果,于是自己挣脱了束缚,狂奔向浩克,挡在了他面前,但军队还是开火了。于是,四面八方全面开炮,浩克将贝蒂抱在了怀里,一个人挡住了所有攻击,整个世界变成火海。

    这种来自于浩克和贝蒂之间的羁绊,将会成为布鲁斯控制住浩克的重要推进动力。

    重新回到大结局部分,浩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战胜了憎恨,但在他灭杀憎恨之前,罗斯却开始试图攻击浩克——他需要憎恨留下来,他也想要把浩克留下来。看着贝蒂,浩克没有办法对罗斯下手,于是抱着贝蒂离开,罗斯为了控制憎恨,这才放弃了继续追击的打算。不过,布鲁斯随即就感受到他对浩克的控制再次开始消失,贝蒂在他的额头留下一个吻之后,浩克再次消失遁走。

    电影结束。

    整个剧本清晰地分为三个部分,开篇,过程,结局。每个部分都制造属于自己的小高/潮,比如说开篇,除了实验室的毁灭之外,布鲁斯在巴西被发现时,兰斯认为可以采用跑酷手段来进行拍摄,在大街小巷进行追击。这种拍摄手段在十年后依旧十分新鲜,更何况是2006年的当下,这不仅可以增加新鲜感,同时利用快速剪辑还可以制造出比“谍影重重”更加凌厉的视觉效果。

    在“布鲁斯…班纳的觉醒”这一主线下,缠绕两到三条支线,丰富饱满剧情之余,还可以增加作品深度,同时再埋下伏笔,为续集打算——续集完全可以围绕罗斯和贝蒂的命运纠缠展开,继而唤醒布鲁斯和父亲之间的悲剧命运,将绿巨人不被世人所接受的孤独感推向极致。

    事实上,即使在“复仇者联盟”里,绿巨人也是一个不定时炸弹,大家或多或少都需要防备他。这种孤独感将会伴随着绿巨人一直走下去,他没有办法像钢铁侠或者美国队长一样,成为民众的宠儿,注定了将要一直离群索居下去。同时,绿巨人的情感生活也将注定坎坷。

    不过,这些都是续集内容,重新回到“无敌浩克”身上。

    除了整个框架之外,兰斯认为还可以增加许多细节来完成剧本,比如说开篇之后,布鲁斯在巴西那段独居生活,上一世,扎克加入了一个当地巴西女孩的角色,但这个角色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仅仅只是为了引出一群小混混,加快了布鲁斯变身成为绿巨人的时间。与其使用这样毫无意义的废情节,不如增加布鲁斯和贝蒂的闪回记忆,这将会成为布鲁斯学习控制情绪的动力,同时也可以让观众相信这段羁绊、这段爱情是具有说服力的。

    另外,在拍摄方面,兰斯也认为需要改变态度。“绿巨人浩克”也好,“无敌浩克”也罢,为了突出绿巨人的悲剧色彩,整个光线都偏暗,就连电影里人物的服装也都是暗色调,这种心理压抑感对于文艺电影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对于商业爆米花来说,却让观众难以进入撞他。即使是“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里,小丑那妖冶的荧光绿头发、紫色西装也都成为了一抹亮色。

    比起光线本身来说,导演的态度需要从本质上做出调整。绿巨人的确是一个悲剧,但这个悲剧之中是带着希望的,甚至布鲁斯自己也始终带着一种调侃的自黑态度,就好像针对半杯水的态度一般,到底是“只有半杯水了”,还是“还有半杯水”,这种态度的差距将决定电影的基调。

    如果“无敌浩克”这个剧本可以按照兰斯的构想拍摄完成,那么这部作品甚至可以超越“黑暗骑士”,成为一部真正地将哲学思考与超级英雄结合起来的巅峰之作,创造一个难以超越的里程碑。但,这只是如果而已,纸上谈兵着实是再容易不过了。

    “无敌浩克”到底将会成为一部怎么样的作品,这依旧是一个未知谜题。

    撰写“无敌浩克”剧本的过程无疑是十分艰难的,难度超过了兰斯目前任何一部作品,但兰斯却渐渐发现自己乐在其中,甚至不断地将各式各样的想法记录下来,然后对已经完成的部分推翻重写,再进行删减、填补,个中乐趣着实难以描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