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巨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电影巨匠- 第4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甚至有人期待着“撒哈拉骑兵”映周末可以爆出六千万的能量,这足足比“罪恶之城”刚刚创造的四月映票房记录提升了两个档次。由此可见人们对这部作品报以的高期待。

    但万物理论就是如此,期待越高,失望越高;站得越高,摔得越重。

    原本人们期待着“撒哈拉骑兵”碾压整个市场,但最后却被“罪恶之城”完成了碾压。一千零三十三万美元的周五票房,这也意味着“罪恶之城”的次周票房很有希望再次迈过三千万级别,毋庸置疑地创造四月映作品的次周票房新记录——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转移目标了,如果“罪恶之城”真的能够再次创造记录,那么所有观众都将成为创造历史的一员,着实令人亢奋。

    从单日票房的一千万到五百万,从映之前的一路领先到后来居上,从映之后的一飞冲天到一蹶不振,从争议之中的前行到期待之中的崩溃,“撒哈拉骑兵”和“罪恶之城”走出了两条不同的展轨迹,并且朝着不同的方向快疾驰,差距正在越来越大,将彼此代入了截然不同又天差地别的两个位置,真正地诠释了好莱坞那看不见的血腥。

    一夜成名,伴随而来的是一夜崩溃。好莱坞的成功和失败都是如此,犹如龙卷风一般,快袭来,让人措手不及。

    虽然仅仅只是一个周五票房数据,不要说未来的票房走势了,就连周六和周日的票房都没有出炉,现在就判断胜负似乎有些操之过急了;但媒体们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就要下结论了,因为批评论闪亮登场,而他们对于市场票房的糟糕表现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意外,而且还积极地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撒哈拉骑兵”在万众瞩目之下,批评论吸引了三十三家媒体,这一数据居然比“罪恶之城”还低,着实是一个意外,不过比起媒体的评分来说,这个小小的意外也就不值一提了。在三十三家媒体之中,仅仅只有一家媒体给予了好评——“旧金山纪事报”,其余三十二家媒体的评分全部都在及格线以下,看着评分榜单一片红彤彤的批判负分,场面之血腥甚至比“罪恶之城”的电影画面还要暴力。

    这让人们不由自主就将“十二罗汉”上映时的情形拿来作比较。“十二罗汉”的成品质量不尽如人意,但至少还保持了爆米花的娱乐性,所以影评人们在批判之中找到了赞扬的立足点,这使得电影的媒体综评没有那么难堪。

    但“撒哈拉骑兵”的成品质量却完全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即使是昧着良心也难以说出更多好话来。这与东西两岸的对立无关,这与圈内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无关,这甚至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共同体也无关,烂片就是烂片,闭着眼睛也说不出太多好话来。

    就连亲近如“洛杉矶时报”,在上映之前力挺“撒哈拉骑兵”,但此时也说不出任何好话来了,仅仅只是给出了一个中规中矩的五十分,没有忍心加入大面积的批判行列,这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但不仅仅是“洛杉矶时报”,即使是东海岸的一众新闻媒体,看到那被血腥的媒体综评榜单,也于心不忍了,因为这就好像在欺负一个手无寸铁的残疾人般,落井下石的行为不仅不会让自己有任何快/感,甚至还会产生一种可怕的负罪感。这就是“撒哈拉骑兵”的现状,残忍而可怕,无奈却又可笑。8

 562 碾压之势

    首批评论,三十三家媒体,其中三十二家给予差评,媒体综评是一个糟糕透顶的三十一分。

    “撒哈拉骑兵”的首批评论遭遇了血洗,粗鲁残暴的场面即使放在“罪恶之城”的电影画面里也令人无法直视。

    作为“撒哈拉骑兵”最有力的盟友,“洛杉矶时报”的评论显得十分无奈,在不功不过的五十分掩护之下,他们表示,“布瑞克…埃斯纳,迪斯尼现任首席执行官迈克尔的儿子,曾经跟随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学习了一段时间,在史蒂文监制之下执导过一集迷你电视剧‘劫持’,执导了‘撒哈拉骑兵’这部场面壮观的恢弘作品,但显然剧本应该更加紧凑一些。”

    这篇短评里一共就只有四句话,其中三句话都是在介绍布瑞克的身家背景,甚至把迈克尔…埃斯纳、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这样的靠山都搬了出来,但对于电影却没有给予太多的评价。如此一篇短评,足以让人尴尬症犯了。

    由此可见“洛杉矶时报”的尴尬位置了,彷佛每一个字里都透露出“我编不下去了”的无奈和绝望。

    对比之下,“旧金山纪事报”的七十五分高分就像是光滑额头上那一颗油光发亮的青春痘,闪亮的红色,发脓的囊肿,突兀的形状,轻而易举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我喜欢这部电影坚持在了自己愚蠢的水平上。”“旧金山纪事报”在评论之中简单粗暴地说到,简单言之,就是认可了这部作品的爆米花性质。

    这一番评论也让人无法反驳,它承认了电影的愚蠢,并且认为商业爆米花电影就应该如此愚蠢——轻松无脑、视觉刺激,所以达到了如此愚蠢的水平,自然值得赞赏。这是正确的说法,以一种让人不愉快的方式。

    可即使如此,“旧金山纪事报”也是孤掌难鸣,除了他们之外,最高评分是来自于“西雅图邮报”的五十八分,除此之外所有评分都低于五十分,刺眼程度犹如海豚湾大屠杀,鲜血淋淋的场面不仅刺激,而且残忍,以至于许多媒体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过苛刻了?

    “纽约时报”给出了二十分,“华尔街日报”则是十八分,“华盛顿邮报”二十五分,“纽约客”仅仅只有五分,“综艺”十三分,“今日美国”四十分。

    罗杰…埃伯特任职的“芝加哥太阳报”给出了三十分,他的评价也十分有趣,“任何一部有佩内洛普…克鲁兹或者威廉姆…h…梅西的作品都不会是一塌糊涂,而由克鲁兹和梅西共同出演的电影也证明了这一点:不全部都是灾难。”

    如此评价,搭配三十分,还有两颗星的推荐,罗杰的评价着实有趣,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在一片轰轰烈烈的差评声之中,“撒哈拉骑兵”仅仅收获了三十一分。必须承认的是,这部作品应该还没有糟糕到如此地步,但想要收获就必须有所付出。上一周,“罪恶之城”面临了冰火双重天的洗礼,九个零分至今都是一个重磅轰炸;所以这一周,轮到“撒哈拉骑兵”迎接属于自己的评判了,只是可惜的是,它没有像前者那般杀出一条血路,而是被彻底淹没在了差评的海洋之中。

    媒体综评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烂番茄网、影院分数、imdb也没有宽容的迹象。

    烂番茄网的新鲜度仅仅之后百分之三十八,而媒体评分也只有四点一分,整体情况与权威媒体保持了一致;影院分数则是一个“c”,勉强及格了,却让人开心不起来,因为爆米花指数只有百分之五十一,如此评价对于观众来说已经可以说是到达谷底了。

    imdb的分数目前只有不到两千人打分,这着实太过凄凉了,网友们就连吐槽的兴趣都没有,打分人数远远低于预期,这也意味着“撒哈拉骑兵”此前的宣传都没有能够成功转换,就连佩内洛普和马修的爱情故事也没有能够撬动市场,全面惨败。虽然只有不到两千人打分,但“撒哈拉骑兵”的分数依旧不容乐观,仅仅只有刚刚及格的六分,这分数……着实太过尴尬了。

    北美市场一直遵循着一件事:爆点才是票房,简单来说,极端比平庸更加容易出彩。

    要么赞誉如潮,要么批判震天,这才是吸引眼球的手段。“罪恶之城”在十五个满分和九个零分的加火攻击之下,赢得了难以置信的票房数据;但“撒哈拉骑兵”却在及格边缘徘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完全被卡在半空中,几乎就注定了不久之后将被遗忘。

    这对于西洋镜影业、对于瑞恩来说,完全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即使瑞恩对电影的评分毫不在意,但看到如此评价,从媒体综评的三十一分,到烂番茄的百分之三十八新鲜度,再到影院分数和imdb分数将将及格,正当他以为事情已经不可能更加糟糕了,先是就又一次突破了他的底线。

    瑞恩不由自主再次想起了杰森当初的建议,如果他们早一点预料到这一点,胜负最终会倾轧在“撒哈拉骑兵”这一部作品之上,他们是否会更加认真地把所有兵力都集中在作品本身上,那么现在的格局是否会有改变?

    但这个世界没有后悔药。

    四月第二周的票房争夺战缓缓落下帷幕,结局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却又预想之外。周五票房出炉之后,人们就预料到了“撒哈拉骑兵”的失败,但却没有想到“罪恶之城”以绝对优势实现了全面碾压,轻松完成了对四月第二周周末票房的统治,如此巨大的差距再次激发了一片惊呼之声。

    “撒哈拉骑兵”经历了周五的糟糕票房表现之后,周六票房仅仅上涨百分之十五,微弱的涨幅彻底扼杀了所有希望,宣判了这部电影的死刑;随后周日票房骤然下滑百分之三十,可怕的表现再一次刷新了人们的下限,最终电影首映周末仅仅只收获了一千五百万美元的票房数据。

    一千五百万,这一数据甚至比“罪恶之城”上周五首日当天的票房还低,更不要说相对于“撒哈拉骑兵”的巨额投资了,即使撇开烧钱的宣传阶段不说,一亿六千万的成本也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狠狠压在了西洋镜影业和鲍德温影业的胸口,让人喘不过气来。

    当然,这是好莱坞,故事永远不会结束。次周和第三周的票房跌幅如果可以走出神曲线,力挽狂澜的案例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即使无法盈利,也可以减少损失;更何况,海外市场还没有开画,即使是“特洛伊”,海外票房的不俗表现也让华纳兄弟避免了雪崩式惨败,和电影口碑无关、和媒体综评无关,海外市场的表现更多时候与明星号召力有关,与好莱坞领先世界水平的电脑特效有关,在这方面,“撒哈拉骑兵”有着绝对的自信。

    马修和佩内洛普都不算顶尖巨星,但过去半年的密集宣传却成功让他们成为了目前最受瞩目的情侣之一,影响力直逼当初的“本妮弗”,更何况佩内洛普作为西班牙美女,欧洲号召力独步天下。

    所以,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但,一千五百万?一千五百万!如此首映票房数据,彻底击溃了“撒哈拉骑兵”的信心,即使是双眼失明的瞎子也可以感受到这部电影糟糕透顶的开局。所有语言都显得多余,仅仅只需要看到这组数字,“一千五百万”,就可以深刻感受到那在血液里流窜的耻辱和绝望。

    唯一可以让“撒哈拉骑兵”感到安慰的就是,本周同步首映的“极度狂热”也表现不佳,一千两百万的首映周末票房数据甚至比“撒哈拉骑兵”还要差劲,而且这部电影还在三千三百多间院线上映——上映院线甚至比“罪恶之城”还多。

    但“撒哈拉骑兵”却没有办法感到太多的慰问,因为“极度狂热”的制作成本仅仅只有三千万美元。

    本周全新上映的两部作品双双表现不利,这给予了“罪恶之城”足够的发挥空间,电影也没有人失望。在院线场馆增加的情况之下,在争议话题越演越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对电影没有任何兴趣的人纷纷走进了电影院,期待着观看完电影之后能够加入这场全民大讨论之中,这不仅使得电影在周末三天席卷了三千四百万美元票房,同时还在周一到周四期间收获了两千三百万美元票房!

    无论是周末票房,还是周中票房,“罪恶之城”的出色表现都将争议的热潮推向了极致,上映仅仅两周,累积票房就强势迈过了一亿门槛,达到了一亿零六百万美元,轻松超过了“杀死比尔”的成绩,并且即将超过“低俗小说”的票房数据,朝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

    两周票房过亿,“罪恶之城”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无法挑出任何毛病,完美无缺;与此同时,这也宣告了“罪恶之城”以不容反驳的巨大优势将两位对手打击得溃不成军,轻松完成了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的冠军蝉联。

    四月第二周,“罪恶之城”两连冠!

 563 分崩离析

    百分之三十跌幅,周末三天席卷三千四百万美元票房,不仅交出了惊艳四座的跌幅,同时还强势跻身影史次周票房排行榜的前二十五名,高居第二十三名,并且毋庸置疑地创造了四月首映作品的次周票房新纪录。即使在整个春季档之中,次周成绩也仅仅落后于“耶稣受难记”,位居影史次席。

    更重要的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