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街道上行走都变得十分困难,好在来自欧洲大陆的这德国舰队在出航时已经给全部人员配备好了御寒衣物,各舰艇主要设备也做好了相应的防护,这才不致于在暴风雪中丧失最宝贵的战斗力。

  壁炉中的柴火仍在熊熊燃烧着,但在接到迪特尔指挥部发来的电报之后,张海诺的脸上却显得十分的阴寒。  暴风雪同样袭击了位于巴伦支海南岸的俄国西北部地区,但俄国人似乎天生就对这种恶劣天气免疫,大约4个师的苏联地面部队再次向德军固守的扎波利亚尔内发动进攻。  这次进攻可以说完全出乎了迪特尔的意料,结果当苏军步兵逼近德军防线时,大多数山地步兵还在附近的建筑物以及掩体里避寒。  在这种情况下,苏军连续攻占了该地最外围的两道防线并直逼城区,若不是城外两处制高点仍掌握在德军手中,苏军的这次突袭便极有可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顽强的德国山地步兵们再次将苏联步兵阻挡在城下,但迪特尔再次损失了超过2000名官兵——且不要说进攻摩尔曼斯克,照这种趋势下去,能够守住扎波利亚尔内就非常不错了!

  苏军明明集中大量兵力与莫斯科一线,现在竟然还有能力在摩尔曼斯克一线发动进攻。  这同样让张海诺感到意外。  他旋即向海军司令部询问了一番,得知运送后续山地步兵以及海军战斗部队的几支船队,都因为暴风雪地来临而被迫进入沿岸的挪威港口避风,在暴风雪天气结束之前恐怕是难以继续前行了。

  张海诺不可能无视士兵的安危而驱使运输船只在如此恶劣的海况下向极北地区行驶,但他对扎波利亚尔内的形势感到十分的忧虑。  苏军逆势而上发动进攻,加上英国海军先前针对特隆赫姆的攻击,这一系列地行动让他愈发感到其中必有关联——若是英苏两国真的打算在北方来一次联合行动。  “北方女王”行动地胜算可就大大降低了!

  “与其在这里坐待天气转好,不如充分利用这次暴风雪来袭的机会。  也给我们的对手一个意外惊喜!”

  就在张海诺继续陷于矛盾的思绪中时,随舰队作战的山地兵中将冯。格兰伯霍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以目前运抵瓦尔德的万余名士兵加上北方舰队主力,对摩尔曼斯克来一场突袭式地登陆作战!

  乍一听,这样的行动似乎是缺乏胜算的,但格兰伯霍芬的理由却让张海诺非常心动:既然进攻扎波利亚尔内的苏军基本上都是自东而来,那意味着他们极有可能都是原来配备在摩尔曼斯克周边的部队。  如果这一猜测属实的话,便意味着苏军在进攻扎波利亚尔内的同时。  防御摩尔曼斯克地力量也大大减弱了。

  在张海诺眼中,这位奥地利贵族出身的山地兵中将保留着旧贵族身上积极的品质:优雅、高傲、淡定,同时也是富有冒险精神的。  他人为宁可放手一搏,也不能让北方的局势在漫长的等待中陷入1915年西线对峙地那种糟糕境地。

  1915年的历史一幕,同样是张海诺一直以来竭力避免的。  时间不等人,他立即向向海军司令部发去请示。  由于出航之前雷德尔就曾当着希特勒的面允诺,在“北方女王”作战行动中海军司令部将只扮演支持者而非决策者的角色,前线作战指挥将全权交由以张海诺为首的舰队指挥部门。  因此。  雷德尔很快以海军总司令的名义发来电报,准许张海诺临时改变“北方女王”计划。

  距离1941年的11月仅有不到10个小时,肆虐北方的狂风依然强劲,整个特洛姆瑟港已经悄然披上了冬装,城市和港口白茫茫的一片,停泊在港内地舰船上也覆盖上了一层冰雪。  随着新命令地下达。  几艘体型较大的德国战舰上有了活动:舰员们奋力铲雪除冰,并顶着风雪收起了主要地鱼雷防护网,紧接着便是解开系留船只的缆绳、为主要火炮卸去厚重的炮衣。  不多时,战舰烟囱里升起了白色的烟柱,一根根又粗又黑的锚链也在机器的轰鸣声中缓缓上升,等到满是淤泥的船锚重新出现在海面上,几艘艨艟巨舰开始缓缓移动。

  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那些体型较小的舰艇,它们依旧非常安静的停留在原地,任凭狂风吹虐起的海水洗刷它们的舰舷与甲板。

  只半个小时功夫。  以“提尔皮茨”号为首的四舰编队便消失在茫茫大海上。  这时候。  笼罩在黑暗中的特洛姆瑟又重新回归了平静。

  正如张海诺先前在军官餐厅所说的那样,即便“提尔皮茨”号这样的庞然大物。  在风暴中行驶也会异常颠簸,精通山地作战的冯。格兰伯霍芬将军终于有机会领会这一点了。  舰队以接近20节的航速行驶在浪涛汹涌的海面上,保持平衡成了奢望,任何在外部甲板的活动也都是舰员们竭力避免的,至于缺乏海上航行经历的人,大都和这位山地兵中将一样,在不断呕吐中渐渐习惯了呕吐。

  “在敌军完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只要舰队能够保证持续的炮火支援,以六个步兵团在摩尔曼斯克港站稳脚跟是完全可行的!”

  长时间的晕船,使得冯。格兰伯霍芬在气力上显得很是虚弱,说起话来也不那样的铿锵有力了。  好在这并不至于影响他地思维,海军将领们所擅长的终究是他们的海战。  相较而言,在德军各兵种之中,对两栖登陆作战最为精通的还要数经验丰富的山地步兵指挥官们。

  至于格兰伯霍芬所说的这六个步兵团,正是最近几周分批运抵瓦尔德的德军部队,其中有三个团是从波罗地海区域抽调第5山地步兵师下属部队,另三个团隶属于参加了马耳他之战的海军第1战斗师,这些部队地总兵力达到12000人。  而且都算得上是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装备水平则与一般的国防军部队相当。  只是由于作战方式的原因,他们所装备的火炮以中小口径为主,配备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也相对较少。

  由于暴风雪的缘故,运送这些步兵地船只以及护航舰艇许多还停留在瓦尔德,在苏军空袭中受损的轻巡洋舰“科隆”号本该直接返航,也因为恶劣的天气而滞留。

  “可是,我们并没有足够的登陆舰艇一次将这么多部队送上岸!以目前停泊在瓦尔德的舰船。  顶多可以搭载5000人前往摩尔曼斯克!”

  不断摇晃的船舱中,舰队参谋长、帝国海军少将鲁道夫。舍尔谨慎的提出了质疑。  以参谋官的身份先后参加了挪威、希腊和马耳他之战,这位旧帝国时代海军司令莱因哈特。舍尔地外甥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将星,但这距离前人的成就还很远,而且在张海诺的印象中,这位舍尔将军并没有展现出当年的德国公海舰队司令身上各种值得称道的气质——勇敢、果断、敏锐以及冒险精神。

  “摩尔曼斯克是苏联北方最大地海港,根据我们先前侦察获知的情报,战争爆发后进出该港的船只数量仍然很多。  因而苏军并未使用水雷封锁近岸,用于港口防御的仅有一部分设置在野战工事内的海岸炮兵以及岸基航空兵。  当然,苏联的北方舰队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防御力量,但那些舰艇过于老旧,完全不具备和我们主力舰正面对抗的实力!”

  冯。格兰伯霍芬一口气说了这么些,忍不住又对着桶子呕吐起来。  但由于两餐未进食,他现在已经处于干呕的状态,不一会儿,山地兵中将顽强的回到位置上,并继续解答舍尔将军地疑惑:

  “那么,只要我们地主力舰能够从火力上压制苏军岸炮,而驱逐舰通过抵近射击清除近岸的障碍,我们地先头步兵就能利用登陆舰艇、小型民船甚至是机动舢板在未设防的港口实施登陆。  摩尔曼斯克码头众多,只要我们迅速控制其中若干码头,并利用舰炮持续压制苏军炮火。  运载士兵和火炮的中型运输船就能直接在港口停靠!当然。  这样的作战方式是有风险的,万一我们的运输船被苏军炮火击沉。  就有可能堵塞重要航道,进而影响后面的作战行动!”

  任何作战行动都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如今张海诺仅以“提尔皮茨”号、“彼得。施特拉塞”号、“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和“舍尔海军上将”号的阵容启航,本身就提高了作战行动的风险系数——自然,对手预防系数也大大降低了。

  “假若第一批5000名士兵都顺利登陆,我们还得对付随时投入反击的大批苏军步兵,他们的数量很可能数倍于我们的登陆部队!”张海诺所问的,也是他作出突袭决定以来最担心的问题。

  “这样的天气下,双方的航空部队都难以出动,而我们的舰队将毫无疑问的占据绝对优势。  给步兵部队配发专门的无线电联络员,让他们可以直接联络到舰炮支援,这样以港口建筑为依托打一场成功的防御战是很有希望的。  只要支撑6个小时,我们的运输船就能从瓦尔德运来第二批后续部队,而迪特尔将军的两个山地步兵师这时也应该在从扎波利亚尔内向摩尔曼斯克推进的路上了!”冯。格兰伯霍芬显示除了十足的冒险精神,而他脸上的神情,和海峡冲刺行动前的张海诺竟是那样的相似。

  崛起之路 绝处逢生 第15章 不可能之可能

  绝处逢生 第15章 不可能之可能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伟大的军事统帅拿破仑曾经说过,‘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样的字眼’!现在,我们不正在进行一场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作战行动么?”

  站在“提尔皮茨”号的指挥室里眺望着俄国白色的海岸线,张海诺心情澎湃,前路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却无法抹去他的意气风发。在一场猛烈的暴风雪尚未结束之前,在远离本土的极北之地,以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的兵力对敌人的重要港口发动一场登陆作战,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身边的军官们没有作答,因为这时候舰内的警铃声响了,那意味着重达4。5万吨的战列舰将用它强大的15英寸舰炮朝目标发动齐射了。

  海面上,“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领头,“提尔皮茨”号居中,“舍尔海军上将”号殿后,三艘大型战舰均侧身朝向海岸,好让舰上的全部主炮发挥最大威力。  从瓦尔德护航而来的三艘驱逐舰、六艘大型鱼雷艇,这时也分别列于主力舰纵队左右,随时提防来自海面的攻击。

  狂啸的北风依然呼啸,漫天雪花让整个视线都笼罩在一片白色当中,这些可以阻止飞机起飞,却无法让强大的战舰停下进攻的脚步。  在一阵惊天动地的轰响声中,阵阵黑色的浓烟在海面上腾起,成批重磅炮弹以极高的初速朝海岸方向呼啸而去,这片海域长久以来地平静被打破了——自从1916年建港以来。  摩尔曼斯克还从未遭受过来自海面的攻击,直到德国全面发动对苏战争之后,才有第一批来自空中的入侵者在这座港口投下了炸弹。

  德国空军有限的轰炸对摩尔曼斯克港口设施以及铁路线的破坏不大,按照炸药当量换算,施佩勒的轰炸机前面4个月在这座港口投下的炸弹,还不及德国北方舰队地两次齐射!

  在距离港口仅有7。5海里,也即是13875米的位置上。  德国战舰上地主炮处于低角度的射击状态,而能够在没有遭到任何反击的情况下迫近到俄国人在沙皇时期就十分重视的海军港口。  这听起来显得不可思议——若不是战术上的安排,就连护航而来的德国大型鱼雷艇也能用它们的105毫米舰炮轰击岸上地目标。  难道苏俄军队在摩尔曼斯克就完全没有防御能力?

  早在德军进攻东线之前,德国情报部门就对苏俄境内的战略目标进行了大量的侦察,而根据谍报人员以及空军航拍照片,德军参谋部门还曾对进攻摩尔曼斯克的几种反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推演,得出的结论是陆上进攻的损失要比海上进攻来得小,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便是经过沙皇时期地苦心经营和苏俄政权成立后的长期建设,摩尔曼斯克这个德国“北方第一军港”,防御体系已经较为完备。  配置有大量要塞炮的炮台群完全能够和来自海上的强大舰队抗衡,相当数量的航空兵和高炮部队亦具备十分可观的防空能力,相比之下,唯有背对大海一侧地防御相对薄弱——然而,在芬兰军队不愿踏足俄国土地的情况下,山地兵上将迪特尔所指挥的德军山地步兵却连摩尔曼斯克的边都没摸到。  更不用说从陆上攻破它的防御体系了!

  很快,“提尔皮茨”号15英寸主炮发射的高爆弹在岸上爆炸了,银装素裹的大地顿时如地震一般摇晃起来,重达800公斤的弹头,一发就足以摧毁坚固的岸防堡垒,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