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时代1958- 第6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许真的是这样!”切布里科夫同意道,他知道谢洛夫准备在一个方向和美国真刀真枪的来一次,用一场热战的方式来结束冷战。

  随后的时间中,关于卡廷惨案和莱茵大营的争论还在继续,不过这完全变成了舆论战。不论是克里姆林宫还是白宫,都没有人在出面对对方进行攻击。

  谢洛夫知道这件事的影响力只能局限在德国身上,所以不在关心,预期继续玩手段,还不如真正的进行一些军事准备,莱茵大营还在震荡德国政坛的时候,他已经前往黑海造船厂亲第十搜鲨鱼级核潜艇下水,还有第一艘北风之神的服役。

  鲨鱼级核潜艇,又称阿库拉级核潜艇,它是苏联海军继“o”级核潜艇之后建造的第四代攻击核潜艇,苏联海军继“o”级之后建造了“鲨鱼”级攻击核潜艇,它是苏联第四代核潜艇。

  鲨鱼级核潜艇饿视察完毕后,谢洛夫前往远东观察联合试验,观察作为代替花岗岩重型反舰导弹的陨星重型反舰导弹的第四十五次发射。

  “似乎我们的陨星没有达到服役的成功率,听说最近三次试验全部成功,成功率才刚刚达到百分之六十。如果真的和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对抗,可靠率是一个问题。”这一次的发生成功没有给谢洛夫多大的安慰,成功率还是太低了。

  “八百五十公里的射程,带来的难度比以往大得多,反舰导弹只有我们苏联自己在前行,没有参考当然是有些困难。”戈尔什科夫并不掩饰这方面的困难,为研究人员辩解道。

  “可时间已经过去十五年了,这个成绩不令人满意。”陨星反舰导弹是着名的切洛梅设计局受命,从七三年开始受命研发一种新型的三军通用陆攻巡航导弹,代号为“陨星”。



第九百九十七章 蛰伏

  想要树立一个和已经展成熟的体系对抗的同等级体系,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世纪初航空母舰就已经出现,反舰导弹才刚刚出现了三十年。就算苏联奋起直追,也不容易抹平几十年的时间差距,谢洛夫也知道自己施压其实没有道理。可谁想半途而废呢?

  已经投入了这么大的精力,绝对不能中间停止。前人的辛苦不能白费,谢洛夫并不相信导弹万能论,也知道航空母舰还有潜力。不代表就要学习美国的一切,对于代替花岗岩的陨星三军通用导弹,他有自己的想法。

  “下一次的射,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给我对准日本都东京。”谢洛夫从观测台下来对着身边的戈尔什科夫元帅道,“我不是在开玩笑,把我的意思告诉其他人。”

  “我们要进攻日本?”戈尔什科夫元帅大吃一惊,第一个反应就是反对。总书记的想法十分危险,难道是受到里根传染了,也想拿一个国家出来磨磨刀?

  这种想法不是一个政治家能做出来的,大嘴一张就要开战,只有第三帝国那种赌徒国家才能做出来,看里根这几年的对外干涉,美国的名声都已经成什么样了。

  实际七十年代苏联的名声也很臭,打破已有的格局总是遭人恨的。不然里根刚刚上台的几年,也不会受到很多国家的支持。指示很快其他国家就现,里根的政策和苏联战略进攻时期一点区别都没有,又开始都反对,记吃不记打,国家也是如此。

  谢洛夫停下脚步,歪着头看了一眼这位红海军的司令,拉长着声音道,“新式武器试验出现一点意外在正常不过了,我们可以解释是误炸,众所周知,我们的反舰导弹容易受到干扰,在复杂的电磁条件下,出点状况很正常。如果里根觉得出兵能解决问题,那让他来吧。不然从报纸上骂我们两句,这种日子我们都过了几十年,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样行么?”戈尔什科夫元帅觉得误炸这个借口,是不是有点太帝国主义了。

  “没什么不行的,提高可靠性才是正经,最近几次都成功了,这种趋势很好。一旦入役,至少我们三十年内不用担心如何对抗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了。”谢洛夫长出一口气道,“红海军是国家最后的短板,只要弥补完毕,世界范围内将再无对手。”

  谢洛夫认为自己已经很实际了,陨星反舰导弹刚开始的设计射程是五千公里,不要说在美国航空母舰的作战半径之外,当做洲际导弹使用都没有问题。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整个通用导弹的进程缓慢。雷达扫描周边地形等高线与内部存储的数字化地图来匹配,类似于美军的战斧式巡航导弹,与无线电高度计的原理相比更复杂。不过测试过程中,苏联现雷达图像校正系统生了很多技术性问题。

  最终才把苏联各军种提出的不同指标,变成了对抗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的重型反舰导弹项目,这样八百五十到九百公里的射程已经足够。面对美国重型舰载机也不会吃亏。而据他所知,就算是二十一世纪的美国重型舰载机,作战半径也就是一千公里左右。

  现在的美国早期F18舰载机,作战半径不过六百公里,仅仅比苏联的花岗岩反舰导弹的射程多了五十公里,并没有本质上的优势。美国的舰载机作战半径到达一千公里,都是二十一世纪的事情了。

  视察完红海军的进度,谢洛夫直接去了哈尔科夫坦克制造厂,红海军重要,但是对于苏联这种漫长的边界,世界第一的领土面积,6军才是一切的基础。红海军可以锦上添花,6军强大与否对苏联是致命的。地面装甲力量,是苏联6军的基石。

  苏联武装力量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完全取决于苏联坦克的强大与否。T8o坦克虽然十分强大,可对于军力的追求,苏联永远不嫌自己的武器不够精良。

  五年前,苏联就启动了第四代主战坦克T-95的研制工作,T-95新型坦克重约五十吨,长宽和T-72和T-8o坦克基本相同,吸收了现役T-8ou型坦克的各种优点,并赋予其更多特种性能,被要求在许多方面上过美国正在研制的新型主战坦克,

  到时将采用一种新型悬挂装置,不仅能确保其在高低起伏的6地上高平稳地行驶,还可任意调节车底距地高。还采用一种新的隔舱式设计布局,其火炮安装在尺寸较小的无人炮塔上。安装了新型火控系统,目标信息将通过光学、电视和红外通道获取,与其铰连的是一部激光测距仪。

  “还不错,相信到时候他出来的时候,全世界将会十分震惊。”谢洛夫赞赏道,T-95新型坦克其实就是T14阿玛塔坦克的直接鼻祖,之所以叫T-95坦克是因为,苏联军方预计将在九五年大规模列装进入苏军现役部队。不过众所周知苏联解体了,直到将近三十年后,才以T14阿玛塔坦克的名义,进入俄罗斯军队中服役。

  T-95坦克的命运还算是幸运的,最后在T14阿玛塔坦克身上复生。比起全苏联因为解体半途而废的武器项目,同样十分重视6地力量的俄罗斯,还能把它捡起来。

  从哈尔科夫坦克基地出来,谢洛夫想着是不是去看看地效飞行器,最后想想还是算了。直接去基辅,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谢尔比茨基的家里。

  有时候还真的需要这个勃列日涅夫的亲传弟子出出主意,从老谋深算这个角度上考虑,谢尔比茨基完全不输给任何人,不过这个人就是运气差了一点。

  “卡廷惨案真的是我们苏联做过的?”谢尔比茨基也知道最近的舆论战,不过他并不知道这件事,能接触到那批档案的只有总书记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目前整个苏联,只有谢列平和谢洛夫知道。

  “你猜呢?”谢洛夫不置可否,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这件事就由谢尔比茨基自己去猜测吧,他不能说。更何况证据早就被销毁了,没有任何人能查得出来。

  “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你会处理好的。”谢尔比茨基呵呵一笑道,“你这种说话说一半挑起别人好奇心的办法,还是用在别人身上吧。我早已经过了好奇的年龄。”

  “嗯!说实话!我感觉挑事的频率太密集了,一年中生太多的大事,如果每件事都和我们有关,傻子也能看出来问题。”谢洛夫沉吟道,“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有这种感觉。”

  “看来你现了!”谢尔比茨基点点头认可道,“没错,几个月时间,从中导条约、北方集群撤退、美国股灾到莱茵大营。事情有些太密集,每件事都和我们有关,哪怕你一直都是只做事不说话,也几乎隐藏不住真正的目的了。就算是你现在心中还有计划,也应该暂时停止,让时间流逝冲淡这段时间的记忆,到时候会更加容易。”

  不就是有舍才有得的道理么?谢洛夫点点头,不过道理谁都会讲,这种类似于心灵鸡汤的话,如果是别人说,他肯定是不在意的。可谢尔比茨基这么说就不同了,如果这个家伙不是远离莫斯科,而是在中央任职的话,远远比契尔年科要难对付的多。

  “你的意思我需要休息一段时间!”谢洛夫站起来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景色道,“好,暂时就先这样,等这段时间的风波完全过去再说。”

  “你竟然能听得进去我的话,真令我惊讶。”谢尔比茨基洒然一笑摸着自己的头,问出了心中的问题,“你认为,距离我们击败美国,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他想知道谢洛夫对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认识的,到底什么才能算是取得冷战的胜利。

  实际上谢洛夫对这个问题也很模糊,到底到了什么地步才算是胜利,让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认为苏联比美国强大?美国愿意和苏联一起结束冷战?还是承受不住军备竞赛认输,这些条件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让所有国家都认为我们是第一,美国是第二。那就还差最后一步,把美元和中东石油的捆绑结算解除。而这个关键点,就是沙特、科威特这些海湾国家。”谢洛夫想了一下爱缓缓开口道,“如果成功,在我的想象中,美国已经无法翻盘了。人力优势和地理优势都在我们这一边,美国只有资本优势,资本优势建立在石油之上。这已经是美国最后的优势,成功了,优势就全部在我们这边。”苏联坐镇欧亚大6,控制的人口比美国要多。

  “最后一击么?”谢尔比茨基沉默片刻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登上一段时间,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我们自己绝对不能倒下。”

  谢洛夫点头,也是时候蛰伏一段时间了,这场对抗即将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第九百九十八章 亚纳耶夫


  人生不是,做不到时刻都精彩。? ? 谢洛夫和里根如果是两个普通人,就可以做到随时去找对方的麻烦,可作为两个国家的领袖就不同了。国家有承受力,只不过因为国力的不同有所区别,国家做不打流氓打架那样天天掐。

  现在回想起来,今年一整年,苏联已经找了美国很多麻烦,平心而论,谢洛夫觉得距离胜利只差一步,越到重要的时候步伐越要稳健,切不可操之过急,现在收手正好。

  “正好这场风波还需要酵,我们等待一年的时间再做动作。国家要以最强姿态应对美国!”沉思良久的谢洛夫点头,随后问道,“吉洪诺夫同志的岁数很大了,你接替他作为部长会议主席怎么样?”

  “有时候,机会错过了就是永远都错过了。可能我没有进入中央的运气。”谢尔比茨基微微摇头,似乎看开了一切,“我都七十岁了,还去抢什么呢?我不一定比吉洪诺夫的身体好,你又想要每年都办一次国葬么?”

  对于部长会议主席的位置,谢尔比茨基明确的拒绝,当初他有机会成为最后的总书记人选,却无法对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安德罗波夫构成威胁。人的一生中,有的机会真的只有一次,错过就是永远的错过了,再多想也无法补救。

  “我确实应该提拔一些可靠的年轻干部来做事了,切布里科夫、博布科夫的岁数,同样不能保证健康状态,人老了,一切都有可能生。”谢洛夫对苏联的政治机构一直采取保守治疗的态度,先打破中央委员级别的坚冰,却没有对最高层的中央主席团大动干戈。

  谢尔比茨基没有回应,这是总书记的职责,他只能在旁边听听,怎么调整他也管不到。

  “鉴于工人阶级保障的重要性,以及新生代干部的更新换代问题,我认为亚纳耶夫同志有资格进入中央主席团任职,这也是表明国家对工人阶级待遇问题的重视。”

  回到莫斯科之后,谢洛夫立刻开始进行干部调整,出乎所有人预料提拔了苏联中央理事会主席亚纳耶夫。亚纳耶夫一九三七年出生,今年五十一岁。在现今的苏联中央主席团当中,年龄是最小的,比安德罗波夫提拔的雷日科夫年龄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