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时代1958- 第4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败类一个一个找出来,把他们本身违反教义的地方记录在案。

  一旦表面上道貌岸然的神职人员,也被现警察违反教义,把他们在私底下的缺德事都抖落出来,比谢洛夫说的几个办法都好用,神职人员违反教义,本身就说明他们自己都不信宗教,既然他们自己都不信,那凭什么希望普通人遵守教义呢?任何宗教都说自己是和平、平等的,和平教至少还说自己教内平等。神职人员不尊重宗教,你让普通的教众怎么看?宗教领袖都不尊重宗教,那普通人为何要信教。

  这件事不能急,阿尔巴尼亚干部刚去伊拉克也不能马上就动手,而是要等待伊拉克**执政稳固,把各地的党组织都建立完毕之后才能动手,现在阿尔巴尼亚干部去伊拉克,只是先做国际主义战士,先把伊拉克的环境了解一下,调查完毕等待伊拉克**稳固了之后,才会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在伊拉克全国掀起运动。

  把这件事安排完毕之后,正好也是勃列日涅夫归国的日子,在布拉格的会谈中,勃列日涅夫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虽然在同一时间谢洛夫和安德罗波夫正在调集力量在伊拉克打仗。但这并不矛盾,勃列日涅夫的缓和政策是面对西欧的,他也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可以欺骗美国,其他方向的事情和缓和没关系。

  联邦德国对苏联的态度从早期的敌视,已经变成了现在的友好。这很正常,因为苏联的实力已经出现了变化,不再是战后那几年和美国不成正比的实力了。那个时候联邦德国自然抱着美国人的大腿,希望一口气干掉苏联,把民主德国重新统一回来。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两个阵营的实力越来越接近,统一德国已经成了理论上的可能。

  还有就是去年的五月风暴,法国的左翼力量在大选中大获全胜,法国的瞬间变化,让联邦德国头一次觉得自己不安全,只不过现在戴高乐仍然能控制住局面。但从那之后,法国在面对苏联的问题上,明显和以前不一样了,言辞都缓和了很多。

  联邦德国面前是一望无尽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而背后则是开始明显亲近社会主义的法国,这种情况让联邦德国头一次觉得,似乎美国人有些靠不住,自己应该尝试独自和苏联展友好关系,作为西欧第一经济强国,联邦德国决定利用这种力量,和苏联谈谈。

  这种自身安全的需求已经不是巴黎统筹委员会能管的了,连法国自己左翼力量都占据优势,更不要提搭了十年苏联顺风车的意大利,早就把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规定当成废纸。

  在勃列日涅夫刚刚下车的时候,苏联国防部已经派人等在火车站,把刚刚下车的第一书记接到国防部,国防部所有元帅和国防委员云集,格列奇科元帅亲自主持了一个授衔仪式。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同志,在卫国战争时期表现了一个**员的素质,在艰苦的环境表现出了往我的战斗精神,而在和平时期,作为一个优秀的干部,领导了地方州委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在各种岗位上表现出来了优越的品质。”谢洛夫宣读着这份马屁文,“经过苏联国防部的决定,现授予勃列日涅夫同志上将军衔。一九六九年一月二十九日……”

  在谢洛夫宣读完毕之后,军乐声响起,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为勃列日涅夫佩戴上将军衔,其他国防委员包括谢洛夫则同时鼓掌,谁能给苏联中央第一书记授衔?谢洛夫可以说自己做到了,至少委任状是他宣读的。

  很快谢列平代表团苏联最高苏维埃授予勃列日涅夫列宁勋章,而在第二天,在勃列日涅夫的提议之下,最高苏维埃授予谢洛夫、切布里科夫、博布科夫、齐涅夫和茨维贡五人以列宁勋章,算是投桃报李。

  随后则为了表明对克格勃的信任,对切布里科夫、博布科夫、齐涅夫和茨维贡进行了授衔仪式,把四个人的军衔提升为上将级别。对谢洛夫则给与了公开表扬,盛赞国家安全总政委谢洛夫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果决表现,在真理报上公开声明苏联中央是紧紧团结在一起的,绝不是有些国家恶意揣测的那样。8



第六百二十章 苏伊条约


  在西方看来,这只是勃列日涅夫的一种妥协,向强硬派达成谅解的讲话。其实他们并没有猜错,刚刚上台还不到一年的勃列日涅夫,确实是个弱势的第一书记。中央主席团委员当中最大的团体是柯西金的政府部门委员,有老资格的苏斯洛夫,有波德戈尔内的门徒谢列斯特,剩下则是掌握党务的勃列日涅夫二人组,还有监察权利的双谢组合。

  但这个过程,西方猜错了,勃列日涅夫在处在劣势的时候是十分谨慎的,面对着在各种部门占据领导地位的共青团干部,以及强势的柯西金团体,他更多的起到一个粘合剂的作用,现在的勃列日涅夫说的最多的就是团结,团结一致,直至胜利。

  在授勋完成之后,勃列日涅夫还专门和谢洛夫进行了沟通,表示愿意提升克格勃的待遇,不过被谢洛夫拒绝了,“作为一个执法机关,我到不认为非要像舒里克说的那样,一个个都无欲无求,对于提升一下克格勃的总局级别干部的权威,我并不反对,但是如果提升整体的权威性,对我们部门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内务人民委员会的成员,加起来已经接近两百万人,一旦克格勃的权威性得到提升,有可能对地方干部造成影响。”

  “尤拉,你说的对,确实我有些欠考虑了,当前我们是要深化改革,把我们国内本应该取得的潜力完全挖掘出来,这样各部门紧密配合就很好。”勃列日涅夫没有坚持己见,在一些政策上他是非常谨慎的。他不会像是赫鲁晓夫那样,觉得不错就做了再说。

  其实勃列日涅夫算是一个谨慎的改革派,前提是改革没有出现问题。历史上在他上台的头几年时间,一直对柯西金的改革都给予支持。但在捷克斯洛伐克出现自由主义倾向之后,勃列日涅夫看到了后果,谨慎的风格重新占据了主导地位,便让柯西金的改革越来越难以继续下去,最终无声无息的停止了改革。

  柯西金的改革之所以失败,和捷克斯洛伐克出事是有很大关系的。而现在,谢洛夫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伊拉克、印尼和苏丹的潜力,都足够让苏联挖上几年时间,根本不需要担心出现剧烈的社会变革,把这几个国家的潜力完全挖掘出来,苏联的经济肯定比历史上展的还要快,因为苏联的经济体系的规模总量已经在增加了,所做出的选择余地自然更多。

  苏联唯一的短板,谢洛夫认为就是怎么玩,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是有限的,但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是无限的——这恰恰是苏联的软肋。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对人民的文化生活领域进行强力的干预。强调正能量,导致了文化产品的匮乏。当苏联人民开始接触到西方的五光十色、活力十足的文化产品之后,对西方的自由生活产生了向往。对社会主义本身产生了怀疑。

  苏联的文化劣势,在谢洛夫看来简直比因为身处寒带受到自然制约的农业还要弱。平心而论苏联在这方面下达了大力气,文化宫、电影院、广场、休闲设施这种东西几乎是标配,但就是无法和美国相提并论,学好很难但是学坏很容易,那种好的坏的都有的文化,比苏联文化部提倡的社会主义教育有吸引力多了。

  要想扭转这方面的局面,最终谢洛夫把希望寄托在了西欧的白左身上,只有让这群道德感爆炸的家伙,在西欧推行比苏联都要不切实际的政策,苏联才有机会扭转现在的局面。比如苏联提倡男女平等,克格勃就想办法找女权主义者出来在西欧恶心苏联人。西欧提倡多元化,克格勃就帮西欧搭建移民的桥梁。西欧第二国际的社会党说自己更加社会主义,克格勃就制定出来高昂的福利政策,通过渠道去造势实施。

  “伊拉克**代表团马上就要来了,这次把伊拉克纳入我们的贸易体系,就可以在中东定下一个钉子,我们没有完全截断欧亚大6,但也差不多了,只需要等待一个机会,就可以完成这一点。”谢洛夫毫不掩饰的说道,“我觉得我们能赢,最终的胜利者必然是我们。”

  “这是当然的,我们一定能战胜美国。”勃列日涅夫非常认真的同意道,从伊拉克进入苏联的体系开始,从地理上来讲,苏联和美国进入了真正五五开的局面。哪怕现在苏联把印尼丢了,也仍然是如此。如果整个欧亚大6的6上通道全部在苏联的影响之下,造成的影响完全不能用三言两语形容,“我们团结在一起,战胜美国。”

  苏联是一个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横跨整个欧亚大6,在地理上如果苏联很强,那这种地理环境就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因为苏联可以把自己的影响力辐射出去,如果苏联很弱,这就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因为敌人可以随时从四面八方打进来。索性的是苏联真的很强,利用到了这种地理优势,美国和苏联的情况恰恰相反,美国衰弱了最不济也可以退守美洲,但想要强行封锁住苏联,从地理上就非常困难。

  二战结束之后,苏联从来就没有和美国正面抗的打算,因为苏联也知道自己不是美国的对手,哪怕斯大林也不能改变这一点,于是就出现了二战后苏联从伊朗撤军,放弃希腊革命。当时的苏联战略是一边经济上赶,一边在部分领域维持与美国的平衡,而在欧洲则维持优势,总体而言采取的是一种大6上对美国的拒止战略:所以才有军事上苏联坦克炮兵的强势,航天和核武器上的均势,以及海军的守势,苏联红海军其实主要采取壁垒海域策略,谋求保护自己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他们长期没有航母,根本就未曾想过要在大洋上和美国舰队决战什么的,这都苏联自身的实际实力决定的状况。

  这不代表苏联什么都不会做,一直承认美国是世界霸主,当苏联认为自己实力已经可以的时候,主动进攻就是必然的选择,尤其是美国国内一片哀鸿遍野的时候。

  勃列日涅夫现在就恰好遇到了美国一身问题的时候,作为一个很实际的人,勃列日涅夫不想谈什么国际主义,这个时候趁机给美国人几刀是最好的选择。按照谢洛夫的话就是顺风笑嘻嘻,逆风你麻痹。

  在勃列日涅夫回到莫斯科之后一个月,伊拉克**第一书记侯赛因?阿尔拉迪访问莫斯科,对于这个新生的盟国,勃列日涅夫、谢列平和柯西金都非常的重视,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都看到了战略方面的极大改观,而柯西金更注重于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千万规模的人口,类似于叙利亚和伊拉克虽然自然条件并不算最好,但也比埃及强得多,两国都存在着工业化的必要条件,耕地和水源都不算太差,比扶持只有石油的沙特要容易得多。

  侯赛因?阿尔拉迪刚刚到达莫斯科,就受到了莫斯科几十万民众的欢迎,随后苏联的中央主席团委员全体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表达对这位伊拉克新统治者的支持。

  “我和谢列平主席,柯西金部长会议主席相信,伊拉克一定会在侯赛因?阿尔拉迪同志的领导下,成为一个民主、富裕的伊拉克。苏联**以及苏联人民会成为伊拉克人民最好的朋友,以及坚实的后盾。”勃列日涅夫在欢迎侯赛因?阿尔拉迪的讲话中这么说道。

  侯赛因?阿尔拉迪对勃列日涅夫的讲话十分感激,表示伊拉克将是苏联最为可靠的盟友,两国的关系是任何外力都不可能打散的,整个克里姆林宫掌声如潮,让侯赛因?阿尔拉迪十分激动,伊拉克**终于成为了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这让他这个经过艰苦岁月的第一书记十分感怀。

  随后勃列日涅夫和侯赛因?阿尔拉迪代表苏联和伊拉克,两国两党签署了苏伊友好同盟条约,谢列平表示将帮助伊拉克进行法制建设,柯西金则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身份,签署了对伊拉克的援助计划,援建伊拉克的石油工业、以及水电、轻工业和畜牧业,涉及金额达十亿卢布,第二天真理报正式刊登文章,高度评价苏伊友好同盟条约,称这是苏联一个伟大的胜利,一个崭新的伊拉克从此出现在了中东。

  “这明明是我的胜利!梅夏采夫怎么不提我?”谢洛夫自我感觉良好的嘟哝着,一只手伸向旁边体会着柔软低声道,“老婆,起床了,起来尿尿。”

  “尿什么尿,我尿你嘴里,我要睡觉……”瓦莉娅一个翻身把丈夫手压在下面,闭着眼睛呐呐道,“这么喜欢摸,就别抽回去了。”

  “老婆,一会不过血了。”谢洛夫无奈的嘟哝,没有得到女人的回应。8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