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焉-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他就试探性地对江晓力说了这件事。
  多年来,江晓力家不知帮助过多少人求医问药安排手术。听梁晋生一说,很痛快就答应了。尽管江晓力倾心尽力促成着梁晋生与茹嫣的好事,但是她心里的痴情是一点没有消退的,她是那种哪怕自己得不到,也要千方百计让心上人过上好日子的烈性女子,很悲壮的那种脾性。
  没想到她刚跟自己的父亲一说,父亲就狠狠地问道,你跟这姓卫的瞎张罗些什么?谁让你干这事的?
  江晓力懵然问道,怎么啦?这个卫老怎么你啦?
  父亲只是冷冷说,别理这事。
  江晓力问,为什么呀?
  父亲说,这是个坏人。
  江晓力说,不说也是一个老干部吗?
  父亲说,是一个败类。
  在江晓力一再追问下,父亲就说了卫老师的经历,当然,是以他的观念所叙说的经历。

()免费电子书下载
  江晓力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统的人,甚至可以说正统到偏执。
  当初接管这座城市,有三支力量,一支是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打进来的正规军,也就是当初的×野,数十年来从长征到延安,从抗战的华北战场打到解放战争的东北战场,是属于中国革命的中坚。一支是从南方及周边各根据地来的敌后战斗部队,原属新四军第×师,这些人在他们这些浴血奋战的老军人看来,当属杂牌。还有一支,是这个城市的地下党。每有重大政治运动,总能看到这几种势力在背后的较量,相互间伤害都很深。直到近十多年,几方老人纷纷离休离世,换上来的已经全是解放后才戴红领巾的一代,台面上的争端才平息下去。
  “野、新、地”三者中,最先倒霉的是“地”。这些人在政权初建时,因为人地熟稔,大多在金融工商第一线,三反五反中成为当然标靶。那些从三大战役和敌后老区来的,便同仇敌忾地参与其中了。卫老师知识分子出身,对那些沾了铜臭的人事,本能就有一种清高的道德感,所以在“打老虎”时,是没有多去考虑是否轻重得当,是否其中另有筹谋。虽然没有置身具体案由,但写过几篇很凌厉的文章。
  卫老师属于“新”,年轻时,位高权重,恃才傲物,上下通达,前程无量,两三年后,很快就作为下一个标志物被打了下去。在其后几年中,“新”的一方就折损严重,元气大伤。到得文革,主政多年的“野”就首当其冲,受的罪绝对不比当初“新”、“地”两支少。
  回顾建国半个世纪的历史,卫老师有一篇很著名的短文《日取其半到何时》。文中说到,古人庄子有《天下篇》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此话曾为伟大领袖作为一分为二的重要哲学思想引用过。想起建国以来的党内斗争,觉得此话还有另一种含义。建国初始,豪情万丈,上面发号令批《武训传》,不知其深意,便洋洋洒洒写了许多文字,作投枪,作匕首,杀伤了许多无辜。如同一尺之棰,自己在这一半,大义凛然便砍去了另一半。多年之后,才明白,对区区一部电影大做文章,在全国思想理论界掀起第一波大批判浪潮,其实是对着与中共共同建政有着许多贡献的民主党派知识界来的,包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不久之后,反胡风狂飚突起,这一次自己就划到了另一半去了。许多故旧同道,上级下级,如同当年的我一样,也是毫不手软挥刀便砍。接着又是反右,当初大刀阔斧砍去我这一半的人,又被人家砍去。然后是拔白旗,反右倾,四清,文化大革命……到得文革,这种砍伐更是频密,今天你砍我这一半,明日他砍你这一半,真是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不竭倒是不竭,只是好端端的一尺之棰,砍来砍去,终就只剩下了一堆碎屑,并且还得继续艰苦地日取其半下去。此种自伤其类的惨剧,不知何时有一个真正的了结?
  几年来,卫老师写了许多回忆反思文章,一层一层揭示着半个多世纪以来各种政治疑云,渐渐就涉及到许多人事,让许多人日益不安起来。本来,对于历史事实的陈述与解读,可以各说各的事,各讲各的理,但是这些人不知是不会说还是不好说,都只是背地里骂着,也不正经出来批评与反批评,似乎心里虚着一点什么。其实整个大局依然于他们有利,重要媒体也在他们手里掌握着。江晓力的父亲与卫老师曾短暂共事,做过他的下级,在那场让卫老师遭受灭顶之灾的运动中,是一个很活跃的力量。因此,对他及那一伙人复出之后的言行,一直心有耿耿。到了近年,卫老师的姿态,更让他愤懑不已,多次对人说过,看来,当初将他打下去,是一点都没有错的,他和党从来就不一条心,现在活过来了,比当年更猖狂。
  对于另一些与历史无涉,但是近年来做过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事的人来说,是他直接触动了几桩贪腐、渎职大案,向中央写了材料,这些材料又在网上传开来,伤害了一批人,这些人有的受到惩处,有的最终也过了关,但是仇怨结得更深了,用某些人的话来说,这老东西疯了。
  对于卫老师的反对贪渎,江晓力父亲等一干人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们对这类枉法无道也是深恶痛绝的,另一方面,对由卫老师这样的党内异端来说这些问题,总觉得是别有用心。就像江晓力的父亲说的,我们是补台,他是想拆台。所以,往往卫老师说了的事,他们反倒不愿再说。
  江晓力没有老一辈的恩怨,但是有下一代的忧虑。近年来,许多这一类的清算文章,包括网络上的那些历史披露,已经让许多像江晓力这样的下辈人感到恼怒与恐慌。她知道,这些东西一旦进入互联网数据库,将会千秋万代地保存下去,又可以随时随地调将出来。古人说罄竹难书的东西,到得如今,只需要一只手指头大小的U盘便全装下了,还可以无限复制,极速传递。所以,许多人,还没有学会上网,就学会了将自己或家人的名字输入到搜索引擎,查看有什么不良记录。数十年来,那种运动过去,一切痕迹便烟消云散一风吹尽的安逸已经没有了。在这一点上,她痛恨这种类似于掘坟鞭尸的疯狂做法,痛恨互联网。她不希望这些劳什子打破父亲晚年的安宁,更不希望给他们的后人留下尴尬与不堪。
  现在,她将这种痛恨迁移到了茹嫣身上。
  从小在市委家属大院里长大,耳濡目染,江晓力有了很高的政治感悟力,甚至可以说有一种天赋。由于置身事外,常常比局中人清醒,只是无缘一试身手罢了,就像茹嫣之于写作。
  听了父亲愤愤的叙说,江晓力便不再对父亲提起卫老转院的事。但此事是梁晋生嘱托,不好无故推脱。更重要的是,江晓力知道在这样的情势下,卫老的医治生死,会有许多额外的说法,况且在前一阵子的治疗处理上,不是没有失当之处的,这不光对梁晋生不利,甚至对大局也不利。不久之前,北京一位与卫老相似的人物去世,曾引起各种猜测与反响,弄得有关方面多少有些被动,如今的人,总是宁可信其有。
  江晓力决定自己独自来处理这件事。
  在附属医院,江晓力向来就有“五院长”之称。医院编制中有一名正院长,三名副院长,有人便笑说她是五院长。多年来,因为父亲的关系,她不知热心快肠地安排过多少人来此住院治疗拿药开刀,也请出过许多专家权威为许多老干部名人大款咨询会诊上门服务。她也帮医院解决过许多问题。医院的几任院长和党委书记,以及一些有名的教授都和她相熟。所以,到了这个医院,就像到了自己的单位一样。
  经过紧张周旋,她独自解决了卫老师转院的问题。此事她谁也没有说。
  60
  一个晚上,江晓力径自来到梁晋生的宾馆。
  她对门卫说,自己是植物所的,有防治“非典”的重要情况向梁市长汇报。门卫打电话找到梁晋生,梁晋生便匆匆赶了出来,一见是江晓力,便有些意外,第一感觉就是茹嫣出了什么问题,忙问,茹嫣怎么啦?
  江晓力笑笑说,茹嫣怎么啦你还问我啊?现在她是你的人哪!
  梁晋生也就觉得自己的话唐突了一点,辩解说,我想你这监护人总比我知道得多呢。
  江晓力说,算啦,你们现在没一个还能记得我。
  江晓力说完,便拉着梁晋生往里走,说,今晚的时间都得给我。
  梁晋生听了一惊,转而又笑笑,好啊,要干嘛?
  江晓力说,到房间再说。
  梁晋生更是吃惊了,他知道江晓力的脾气,软硬不吃,便只好依了她来到自己的房间,进门之前,江晓力顺手就将“请勿打扰”的牌子挂在了门外。
  梁晋生的房是一个豪华大套,江晓力进门之后就往长沙发上一躺,长嘘一口气说,把我累死了。
  梁晋生不知道江晓力卖的什么药,看她神色正常,衣着也很普通,比平日要憔悴,不像来使什么性子的样子。便泡茶,洗水果。
  梁晋生端来茶水削好水果,江晓力才坐起来。
  江晓力前所未有地正儿八经起来,喝一口茶说,向你汇报工作来了。
  梁晋生一笑,你别吓唬我。

()免费电子书下载
  江晓力自顾自说,我们所的药物组,近几年来一直在研究几种抗病毒药物,“非典”以来,就加紧研制进度,最近有些重大发现,现在已经查明的几种带病毒动物,特别是果子狸,它们的食物中,有一些类型,与我们药物组研究的植物对象相同,专家们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这些果子狸自身带病毒而不染病,是否与它们食物中的药性有关?如果真能够提炼出抑制或治疗“非典”病毒的有效药物,那就是一件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事了。
  梁晋生一听到这里,眼睛就放出光亮来,身子也板正了,说,你接着说。
  江晓力说,我们马上和病毒所取得联系,共同商议了这个问题,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们正好也得到了一些一手资料,包括病毒样本,结合现在国内外已有的对“非典”病毒的资料,准备进行下一步试验研究。
  梁晋生说,嗯,再往下呢。
  江晓力说,再往下,应该是你的事情了。我觉得你应该尽快进入这个研究项目,这一仗有了眉目,你就是全国抗非的功臣。
  梁晋生毕竟是学工科出身,知道一种药物的研制实验到临床应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发馒头,一夜之间就可以出笼的。便说,思路倒是好,只是这一次怕派不上用场了。
  江晓力说,你呀,白当了这么些年的官,还这样不懂国情!
  梁晋生说,此话怎讲?
  江晓力说,你当现在最需要的真是药物?你想想,“非典”以来,死了多少人?一百个?一千个?再往狠里说,一万个?中国十几亿人,哪一桩事上死的人不比非典多?肝炎,肿瘤,心脏病,中毒的,自杀的,车祸,工伤,火灾,矿难……报纸上多得都看不过来,就是普通的感冒,死人也比“非典”多呢。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药,是安定老百姓的情绪,是消除恐慌,这是比药更重要的——要说药,它也算是一剂药,是一剂社会安神药。你需要,上面更需要!
  江晓力一番话,让梁晋生感到醍醐灌顶。
  梁晋生问,你们现在进行到什么程度?
  江晓力说,实验室阶段已接近尾声。我现在要对你说的是,眼下我们不能按常规出牌了,我们必须尽快将我们手里最大的王牌甩出去。
  梁晋生问,如何甩?
  江晓力说,尽快进京,召开发布会。
  梁晋生说,这风险太大。万一以后弄不成,或现在还有漏洞,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江晓力终于被梁晋生一次次畏畏缩缩的提问惹恼了。厉声说,你怎么这样稀泥不上墙啊?我会让你赔了夫人又折兵吗?我是那样的蠢货吗?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坐在那个地方,高深莫测地听,然后说几句放之四海皆准的话,我会给你把讲稿都准备好。可以说,成功了,是你的功劳,失败了,是我们下面具体单位的责任。
  江晓力这个晚上说的一切,其实都是她十多天前的一次灵机一动。
  江晓力常有这样的本事,将一次灵机一动,一步一步变成一个巨大的事实。
  眼见得梁晋生被“非典”,更被茹嫣一日日逼上绝路,本来已经渐渐淡下去的江晓力,恋人的痴情更加上母性的疼爱,一下又将她燃着了。她决定不顾一切要让梁晋生起死回生,她一直在苦苦思索苦苦找寻着种种灵丹妙药。
  那天她在药物组闲聊,打听有没有抗非的中草药方。药物组的刘研笑着说,有啊,你把果子狸爱吃的那些小浆果拿来煎水喝,保准有效。都说果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