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北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寻找北大-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总之,我就这样回到了燕园,成为了一个实验品。   

  2   

  我们都是实验品,这个说法流传开来,最初是因为谦虚。当时北京大学的文科试验班已经很有名气了,很多人都说,这是文史哲最优秀的学生,有着三合一的大脑,才能学三合一的课程。我们大家还很单纯,不懂得顺竿爬地装孙子,就说,不不不,我们不是大师预备役,我们只是一些实验品。   

  按照这个说法,学校的决策,就像好莱坞电影里的秃顶科学家,抓来一些可爱的小白鼠,给它们注射莫名其妙的兴奋剂。一些小白鼠不幸成了残次品,某一只小白鼠却有幸变异成了可怕的怪物。科学怪人兴奋地叫喊:〃oh fuck,great!〃         

←虹←桥书←吧←WWW。HQDOOR  

第27节:昌平园,实验品,两个人 文/石一枫(3)         

  我们的理解当然是错误的。也只有小白鼠的大脑才有这种小白鼠的猜想。我相信我的母校还是高屋建瓴的。   

  不过,所谓试验班,大抵也有做实验的意思。我们是文科生,没有做实验的份儿,只有被人做实验的份儿。这个实验,就是能不能把一群小青年培养成国学大师。至少有几家媒体是这样猜测的。   

  而有意思的是,不仅我们是实验品,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应该也是一个实验品。我的老师牛k,当时刚刚博士毕业,被学校派来领导试验班。他以前并没当过老师,即被委以重任,应该也是一个实验吧:看看一个没当过老师的人,可不可能成为大师的老师。   


()免费电子书下载
  牛k老师是一个严谨而负责的人。他当时带着黑边眼镜,留板寸头,有些发胖,抽五块钱一包的香烟。他把我们叫到教室里,严肃地向我们讲了应该如何学习。最好背一些古文,比如《孟子》,最好看英文原版报纸,比如《China Daily》,最好和同学多交流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各种经验……这叫open。   

  Open就是开放的意思。开放就是放荡的意思。我这样理解,很兴奋地对我的同学b哥说:〃他让我们open!〃   

  b哥说:〃你倒是想open,谁他妈跟你open啊。〃   

  牛k老师是一位因材施教的老师。我有一位浙江同学汪兄非常聪明,也有成为学者的素养,牛k老师和他谈话,总是非常深入,非常学术,在我听起来也非常不知所云。我总是想,妈妈的,他们哪儿来的那么多新名词,这个主义,那个主义,这个化,那个化,元这个,亚那个。后来他们谈得更深入了,连英文都用上了,我也学精了,假装懂,投入地点头,面带微笑。俩人说学术英文,你能在旁边点头,这也是很光彩的事情。好在他们没有对老Q说:你也配。   

  而和我谈话的时候,牛k老师则会从桌子底下揪出两瓶啤酒来,或者从冰箱后面揪出一瓶白兰地来。他说:听说你很能喝。原来牛k老师早已看出我是一个连绣花都没有的烂枕头。牛k老师何等慧眼。我们一边喝,一边聊天。我失去控制,三句话就往Se情方面扯,他严肃地拽回来。我再扯,他再拽。反复几次,他也懒得跟我谈严肃的问题了,有时候我发神经,严肃一下,都会让他感到错位。   

  跟女生谈话的时候,牛k老师自然要和蔼得多了。其实我也和蔼,只不过她们不想接受我的和蔼。到后来,我们认为牛k老师是一个严肃的人,不少女生都认为牛k老师是一个会关心人的绅士。我也想被当成绅士,这是因为绅士更容易达到猥琐的目的,牛k老师则是纯粹的绅士。         

WWW。HQDOOR←虹←桥书←吧←  

第28节:昌平园,实验品,两个人 文/石一枫(4)         

  牛k老师还是一个书生气的人。他看不惯的事情,一定要大声说出来,他看不惯的人,一定要对他哼哼哼。刚刚留校工作时,他蜗居在一个筒子楼里,撒尿都要出门跑二十米,洗澡更要出门跑二百米,可他仍然兴致勃勃地做研究、带学生。   

  他和学生们谈理想,总是先天地认为人家也像他一样有颜回之乐,有严谨的学术态度,有崇高的知识分子气节。可惜学生们不争气,有些就是喜欢当白领,有些就是喜欢当混子,但牛k老师并不能教导学生如何去当一个好白领,怎样去做一个好混子。   

  我知道自己没法像牛k老师那样,做人做得那么好,但我也明白了,千万别做人做得太烂,烂成牛k老师的反面,那就不好办了,那样会自己都想干掉自己。这点自我要求,大概也是从牛k老师身上得到的教益。   

  牛k老师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有意思的地方在于,那样严谨、书生气的人,总会露出一点生活情趣、人间烟火来。这种反差让人觉得他是故意搞笑。他后来居然迷上了洗桑拿,还邀请我和汪兄一起去。三个白胖子,好像三段准备榨油的猪肉,两个谈学术,一个假装懂。进到洗浴中心的时候,牛k老师强调:我们去洗一个净桑吧。我装蒜说:还有不净的桑吗?汪兄偷偷对我道:不净的桑就是带Se情服务的桑吧。他一上套,我就哈哈哈,一口咬定:你洗过!你洗过!   

  后来,牛k老师搬家,搬到了一套像模像样的房子里。他可真爱这套房子,每天都要擦一遍地。他们家的地板,我舔都舔不了那么光亮。   

  再后来,牛k老师迷上了健身。他每天都要到健身房跑几千米。有一次,他得意洋洋地说,他打车的时候,出租车司机突然问:你是搞体育的吧?为什么?这身板!   

  他不停地重复〃这身板〃三个字。健身房那么枯燥的地方,他都能咋吧出乐趣来,真能自己给自己解闷。   

  相对于牛k老师是一个好老师,我也是一个好学生。这倒不是说,我学到了老师的学问和为人,我狗屁都没学到。但我在上学、上班的各个阶段,都会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彻头彻尾地崇拜着自己的老师,梦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牛k老师就是我〃梦想成为〃的那种老师。   

  3   

  当实验品的过程,刚开始还是比较辛苦的。课程很多,一天上下来还挺累。大伙儿都被牛k老师感召着,坚持上课,坚持读书。不过后来,不少人都也想开了。牛k老师不还说过率性为真么,先从这点做起吧,于是爱玩儿的都开始疯狂地玩儿。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29节:昌平园,实验品,两个人 文/石一枫(5)         

  谁也没有b哥能玩儿。b哥玩儿到后来,玩儿出了一个称号,叫做〃娱乐之鬼〃。   

  b哥有一米八出头,非常瘦,河南人,但他们的另一个老乡管他叫索马里人,因为他太瘦了。为什么叫b哥呢?可能是蛊惑仔电影里的人名吧,这个外号一直延续到现在。   

  好像是大二开始,我就没见着b哥上过什么课。刚开始,他总是和另一个湖南的同学去录像厅看录像,香港的,一晚上好几部。说来那些片子他都看过,可是还要看。看到湖南同学看不下去了,决定回去学习了,b哥继续去。直到录像厅拆了,这个爱好才被终止。   

  然后b哥开始打篮球。必须得承认,他打篮球的姿势是最丑的,但是打得却是最好的。我也喜欢打篮球,不过北京的小孩打篮球有个毛病,就是花架子,没实战效果。不像b哥,打球跟耕地似的,但是非常实用,每次总是他得分最多。有一度我还每天跑步、练习,就是为了和b哥争夺球星的地位,当然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与篮球同时,b哥还好上了玩儿电脑游戏。那时候网吧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呢,b哥就泡在里面,从星际争霸玩儿到Cs。他一坐上去,就能玩儿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最多的一次,玩儿了23个小时。玩儿到后来,直接吐在电脑前面了,赶紧用塑料袋接着,接茬玩儿。   

  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是这样的。早上十点起床,拍b哥宿舍的门:b哥上课了!没人答话,但我知道他还活着,于是先去上课,十二点回来,又拍门:b哥吃饭了!b哥就跟我到食堂,永远的烧茄子鱼香肉丝两个馒头。吃完饭,我们抽一颗烟,胡扯,然后去打篮球,一直打到下午五点,两腿都要抽筋了。再吃完饭,我去上自习,他去玩儿游戏,晚上十点我回来,他还没回来。一点钟,终于回来了,我们一起出去喝啤酒,然后我睡觉,他继续在楼道打牌。第二天上午十点,我再去拍门:b哥上课了!   

  不知道b哥是怎么毕业的,有一次考中国哲学,临考的时候他也拿着一本书,疯狂地看,我说:你也有学习的时候。他说:好看。我一看,原来是一本天文学科普著作。等到第二天就要考了,他决定熬夜,喝咖啡,用大搪瓷杯子咕咚咕咚。夜倒是熬了,就是彻底睡不着了,一直挺到次日中午,再也坚持不住了,昏厥,错过考试。他对老师说:睡过了,真遗憾。老师说:再给你一次机会。这次倒是没睡过,但是考试的时候,他又把地点忘了。等赶到考场,已经快考完了。         

▲虹桥▲书吧▲WWW。HQDOOR  

第30节:昌平园,实验品,两个人 文/石一枫(6)         


()好看的txt电子书
  但是b哥仍然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北大人。我认为,他比很多穿着板儿板儿的西服,特向往〃高尚〃生活方式的校友更加当之无愧。他可以不为物质、金钱、主流价值观所动,专心致志地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大家都在看书的时候,是因为看书和考试成绩挂钩,那时b哥读书肯定是最少的,但工作之后,很多人都蜕化成了坐在电脑前的白领,没有谁愿意看人文社科方面的书籍了,可b哥仍然在充满兴趣地阅读。现在的b哥,仍然想打篮球就打篮球,想打麻将就打麻将,想搞创作就搞创作,他天生不为什么事情羁绊,尤其不为世俗的〃成功〃标准所羁绊。这放在过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放在今天看来,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格了。   

  我1998年进入北京大学,那时候还是一个愣头青,没有车,没有瑞士表,爱好打篮球、喝可口可乐。时至今日,我仍然会回忆起刚刚入学的那几天的情景,也常常和牛k老师聊天,常常和b哥一起鬼混。想想那些时光,和已经熟识的朋友们在一起,我总是感到,当一个愣头青是很美好的事情。愣头青永远是年轻,虽然我还没老,可我已经开始害怕老了。   

  石一枫,1979年生于北京,199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2005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当代》杂志编辑。著有长篇小说《b小调旧时光》。         

→虹→桥→书→吧→WWW。HQDOOR  

第31节:先生 文/陈恒舒(1)         

  先生(陈恒舒)   

  刘浦江   

  写中文系的事情,先要从一个非中文系的老师写起……刘浦江先生。   

  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刘先生给中文系的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中国古代史的课程。他有两点特别出名,一是要求严格,相传中文系有〃四大名捕〃,就是抓不及格的学生抓得特别狠的那种,说法有很多个版本,但不管哪个版本,刘先生的大名都赫然在列……据说有人重修了四次还没有及格呢。二是他每年开学的第一节课都会说一这么一句:〃我一直觉得你们中文系的学生是比较没有文化的……〃当时听到这句话,整个教室一片哗然,尽管此前已经有师兄师姐给我们打了预防针。然后他就开始解释为什么说中文系的学生没文化,大约是讲了一些个人经历,发现中文系的学生对于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知识是颇为匮乏的。于是在这个学期的课程中,他很注意对我们古代文化基本素养的训练,比如干支纪年甚至于纪月、纪日,比如读写繁体字,现在想想,对于日后的学习确实获益匪浅,而当时那一句当头棒喝对于刚刚进入中文系的洋洋自得的我来说也有相当的必要。第二年C君拉着我跑去听他的第一节课,他看见我们俩坐在下面,开始先敷衍了一些别的话,显得有些拘谨,但后来还是没忍住,很突兀地崩出一句:〃我觉得你们中文系的学生比较没有文化……〃整个教室又是一片哗然,只有我和C君相视一笑……这大约也是新生与老生的区别之一吧。记得刘先生说完〃中文系学生没文化〃之后还有一个补充,大意是说他的夫人也是中文系的,但是是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的,所以还算有点文化……后来我选择了古典文献专业,不能说没有这句话的影响。   

  随着这门课的深入,我才越来越觉得他说的话并非无稽之谈。历史课大家从小都学过,但中学的历史教育为了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