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剑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洗剑集- 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白发苍苍皱纹布面的老妪突然越众而出,双手高举大声疾呼道:“老身请问大祭司!蟠龙出世,月神示警,潜龙磨盘一百二十年来第一次转动,惊世杀局拉开,我族却该如何?”
  所有声音立即消失,所有人都在等待她的回答。
  她心底暗叹一声,面上却柳眉一竖,喝道:“我等千年来逆天偷命,避过轮回,如今只是还债的时候,此事自脱离黄泉之前诸位便清楚明白,还需如何?”
  此话一出,那老妪立即瘫倒在地,面如土色,嘴角流涎喃喃不知所语。其他人却看也不看她一眼,因为她们自己也几乎瘫倒在地,不知所谓。
  突然有人低声道:“但是,我们还有小公主……”
  她心头一震,暗想果然有人觊觎小公主,这些年来她早已将小公主当做是她的孩子,是活着唯一的一点希望和安慰,她绝不会让任何人伤害到自己的孩子,哪怕是她自己。
  她扬声喝道:“大胆!谁敢觊觎小公主,莫怪我不念千年交情。哼!”
  她丢下一句话便转身进房,“砰”的一声留下门外面面相觑的众人。
  “啊!?”
  “这?……这怎么办?”
  “难道真的天亡我族?”
  “命运的转盘开始重新洗牌,轮回之后难道依然是轮回。也许我们真的错了。”
  “蟠龙出世,我们便去斩龙逆天,或许可以避过这一劫……”
  “没办法的,这世上除了大祭司谁也杀不死出世的蟠龙……何况逆天屠龙必将震怒上苍,到时候更大祸事降临……”
  “还有什么事!还有什么事比潜龙磨盘转动还要可怕!!”
  “不,还有一个人……她能斩龙!”
  “你是说小公主?”
  “对,就是小公主。”
  “她能吗?她会为了我们杀了那个男人吗?”
  “她不得不去,只因这是她的宿命,早已安排好的宿命!”
  ……
  袅袅升起的檀香带着奇异的音韵,如潮水一样慢慢漫进人的口鼻,从口至脑、至心……让她渐渐有昏昏沉沉的感觉,一时间,似乎时间都已经静止——只看见唯一一点清晰的火光:那檀香的光,在慢慢移动、黯淡下去!
  她已经睡过去很久了,很久很久,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梦,梦见了大祭司,还梦见了两个奇怪的女人,其中一个似乎叫做孟婆。
  孟婆?那个掌管人间不了事奈何桥头的女子。
  “小公主……小公主……你怎么了?!你怎么又晕过去了!”一声尖利带着明显哭音的声音划破夜空,“来人呀!小公主又晕倒了!”
  她被贴身侍女拼命的哭喊声从那奇怪的梦中惊醒,她睁开眼睛,是熟悉的闺房里的摆设,然后,向那吓惨了的小姑娘勉力笑笑:“我没事,青鸟,现在什么时候了。”
  青鸟?这个小侍女的名字唤作青鸟,若是白雪现在在这里他一定会惊讶的认出,这个哭的惨兮兮的小女孩的确就是差点取了他性命的那个小青鸟。
  青鸟见她已经醒了,破涕而笑,取出手绢儿抹着泪花答道:“小公主你醒来就好了,现在差不多戌时末,亥时初了。”
  “这么迟了?”她望了望窗外高悬的明月,忽然道:“青鸟,我没事了,你去请大祭司过来……”
  青鸟巴眨巴眨的扇动着她长长的眼睫毛,问道:“小公主,大祭司现在只怕已经很烦了……我们……”
  她笑笑道:“你只管去告诉她,我愿意。”
  “愿意?”花手绢无力的从青鸟手指间滑落,“小公主,你……你……那条路不是人走的……不行!”
  “去,告诉大祭司我愿意做下一任的拜月医姬,蟠龙出世,我族大难将至,我是……”她的心中忽然闪过那奈何桥头哭泣的身影,“她和我……不可能!”她用力的揉了揉眉间印堂,似乎在对着自己说道:“我身为公主,岂能置身事外……”她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不容商榷的口吻。
  袅袅的熏香,她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个奇怪的梦,那个在奈何桥头的梦,一锅汤和一个女人。


第112章   奈何桥头
  血海翻腾,风起千里巨浪,浪花互相拍打在空气中碎开无数水珠,水面之上隐约可见浮沉随浪的骷髅,讲这一片水域显现的更加阴森可怕。
  彼岸花开,花开满山片野,一朵朵碗口大的白花放肆的在这片天地间撒野,天越昏暗低沉,花也便就开的越发灿烂夺目,仿佛它吸食的是世间的死气,死亡的美丽在这种花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无际的血海上有一座见不着对头的古桥,桥身以万斤巨石垒成,气势磅礴,已经在无尽的岁月里显得暮气沉沉残败不堪,当人置于其上之时依然有种悲哀沉重的感觉,那是时间的叠加后一层层铺盖下来的厚重,它的重量完全可以将任何人轻易的击倒在地。
  没有人知道桥的对面是什么,因为知道的人再也没有回来。
  桥头有一个年轻的女子在煮汤,她是一个长的很平凡很普通的女孩子,看样子绝不会超过二十岁。当她小心翼翼的用扇子扇风燃火的时候却比世上所有老成之人都要认真谨慎,唯恐差了一丝火候便坏了一锅汤。
  那锅汤清澈见底犹如明镜照人,每一个过桥的人都会去到汤前整理冠容然后舀一勺汤喝,这锅汤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轮回,缘起缘灭,都重重地刻在了其上。千百年来,它见证了芸芸众生的苦与乐、悲与欢、笑与泪。该了的债,该还的情,一口汤前,一笔勾销。浮浮沉沉千年,喝汤之人无数,汤却从未浅下一分。
  “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哎,原来已经一千年了。”
  那女子突然对着那锅汤低声道:“不知不觉你在这奈何桥上化身做汤已经一千年了,千年的等候又换来了什么?”
  “明镜照人,三生可见。人照明镜,三生皆忘。”锅里传来的声音干净清澈,带有一种宁心静气的魔力。
  她静静地念经道:“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那女子道:“只是过去了五个轮回,等下一个轮回之时他便化身飞灰,从此黄泉碧落再也没有他的身影了。”
  那声音没有回答,沉默一如往常,不知从何处吹来一阵疾风,卷起千层巨浪拍打在岸边,引得白花花香流溢满整片世界。香气浓郁的让人发疯,勾起人们心底里最思念最渴望的那段情。
  那声音拼命念经:“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声音越念越急促,忽然“崩”的一声中断,犹如一根绷直的最细最硬最直的钢丝猛的崩断一般,突然、尖锐、刺耳,直刺人心。
  那女子道:“金刚经乃是佛门神物,若心不静则经不静,经不静则口不静,如此岂非走火入魔,效果只会相反。”
  “孟婆!”那声音顿了一顿,颤动道:“我想去尘世,我想陪他走完这最后一生……”
  原来这煮汤的女子便是掌管三界生灵记忆的孟婆,只见她轻轻舀了一口汤,轻轻吹着,幽幽道:“一千年前三生石已经丢了,如今你再走了,这奈何桥上的鬼魂只怕要大乱了。”
  “我可以留下一魂一魄镇留在孟婆汤里,只求你给我百年时间,百年后我自当回来,求求你了,孟婆。”那锅汤忽然翻腾滚动起来,直比桥下的血海的浪还喘急上几分,一道淡淡的人影在汤中猛烈的挣扎,但是无论她怎么挣扎也不能脱离那口锅半步,她只能大声哭泣,哭声撕心裂肺,仿佛想要把这个世界一起哭崩塌下来为止。
  孟婆又叹了口气道:“留下一魂一魄后,如此你即便到了尘世亦是又聋又哑,这却又是何苦呢?难道这一千年的修行你还是一点没有放下吗?”
  “不,我还有一双眼睛可以看着他,还有一颗心可以永远记住他,求求你了!孟婆,求求你……求求你……”那声音仿佛溺水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拼命的想要往上爬。
  孟婆面色平静看着那碗汤看了很久,终于淡淡道:“世人都说喝下孟婆汤,三生皆忘光,我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都忘光喽,忘光了最好呦……”说完仰头一饮而尽。
  “啊?!孟婆。”那锅汤失去孟婆的禁锢猛的炸开来,溅满空中五彩斑斓,其中一道残破的倩影袅袅飘了出来在空中朝桥上孟婆拜了三拜,低声道:“孟婆,大恩不言谢,百年之后我必定守诺回来。”然后破开天际而去。
  ……
  清晨,黎明拂晓时分。
  夜还未完全消退,酒醉的人们依然在梦中。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惊醒了懒洋洋的大街,十人一队黑铠黑马铁血无情,仿若来自九幽地狱的死神浑身散发出磅礴的杀气,一路快马而去,留下一地清脆的马蹄敲击青石板的声音。
  路人躲避不及纷纷被撞翻在地,却人人敢怒不敢言,直到马蹄声远去才敢小声抱怨。
  “是黑骑军?!他们越来越嚣张跋扈了……哎……”
  “他们不是在驻守黯淡城,监视苗疆动静吗?怎么无故返回都城?”
  “是黑骑令,不是黑骑大军回来,看来是苗疆出了重大变故……”
  “哎,朝廷连年战争,何时是个头啊?”
  “打战,打来打去,倒霉的还不是我们老百姓,老王,今天还是不出摊了,没准会出大事……”
  那队铁血的黑骑令一直纵马越过都城,在城东最角落的一座普通的老宅门口收缰停下,大宅门匾上五个龙飞凤舞的大字——镇国元帅府。
  府前一道一人半高镇地石碑,也有四个大字:下马落轿。
  这里便是南国三十年来镇国元帅张起波的府邸,原来嚣张跋扈如饿狼般的黑骑令到了这里忽然变作了乖宝宝的小兔子,他们本是战场上火与血磨炼出来精英中的精英,可面对这镇国元帅四个字心中竟不免的有些忐忑。


第113章   庙宇之上
  三十年的镇国元帅,天下兵马旗牌官以上的武官几乎都受过张起波的训斥,所以便有那句话:五爪金龙神王鼎,四大铁军托龙游;三十载来风云变,天下起波出张府。这句话讲的意思是大周王朝有四大军团护驾,其中三十年来天下大势风云变化,可大部分的决策其实都是出自这个镇国元帅府,其中起波两字又暗合了张大元帅的名讳,不得不说在南国百姓的心中,张大元帅便是那擎天一柱,护国之象征。
  “镇国铁军——黑骑军大元帅麾下第十三卫队华鼎生奉黑骑令前来拜见老元帅!”这十人小队全部恭恭敬敬的跪叩在大元帅府的门前石阶上,为首一人昂首高呼道。
  “吱”一声沉重的开门声,那所有武官心目中最神圣的宅邸大门应声而开,出来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挥挥手勉力高声道:“老元帅如今已经上朝去了,他说如果黑骑令来便回话:已经知道了,回去好好守着。”
  华鼎生铁打般的身躯微微一震,大声回道:“末将听令!”他们起身弓腰后退三步,翻身上马,头也不回的离去。
  老人望着他们远离的背影,微微叹了口气低声道:“只怕现在的朝堂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了。”他迷离的目光已经放在远处那座金光四射的宫殿上。
  大周国宫殿之内。
  此时正是百官早朝,一身龙袍的皇帝正襟危坐与金背龙椅之上接受百官朝拜。
  远远望去,那一座座深红的宫殿梦幻灿烂。
  坐落在树丛中的宫殿,露出一个个琉璃瓦顶,恰似一座金色的岛屿。
  那飞檐上的两条龙,金鳞金甲,活灵活现,似欲腾空飞去。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司礼太监高声唱喏:“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尖细的声音远远的穿越过重重大殿。
  一人快步奔出,此人身披黑甲,短寸发扎冠,满面沟壑,眉目间凝有愁云,一望便知是位朝中重将,他面色铁青,跪禀道:“启禀圣上,微臣有本奏……”
  南国已传承三百余年,当年皇帝正是隆帝——赵诘,他虽已六十多高寿,可依然面如冠玉,看上去保养极好,他定睛一看,见出列的正是镇国大元帅张起波,他心中一凛,急道:“准奏。”
  张起波叩谢道:“据报:苗疆拜月教的燃月祭奠昨夜开启……”
  此言一出,阶下文武众臣尽皆惊呼。
  “难道是那传说中的拜月祭司传承大典……可是这……拜月这任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