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记之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印记之塔-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新神本不存在于现象世界,们的初生不染点的芜杂,但信仰来自于凡物,来自于点,信仰本身便脱不开点的性质,它们虽然因为存在的特殊,沟通了点与轴,给了新神诞生的土壤,但也同样造成了新神不得超脱于凡物的信仰。

    提供信仰的凡物越多,信仰便越污浊,点的性质便越凸显,新神同样不免沉沦于点轴之间,不得纯净。

    于是古神本身拥有了一轴或数轴的权柄,但们陨落于点的躯壳。

    新神获得了一轴或数轴的控制权,但们陨落于信仰的变迁。

    或许,与凡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们具备了观察轴所组成的融涉世界的能力。

    凡物呢?

    戚远想到了自己,想要更进一步认识世界,自己也需要能够观察融涉世界!

    无法观察,也就谈不上认识!

    那么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是轴的世界吗?

    不是的,分子是现象、原子是现象、粒子是现象。

    力是现象、热是现象、运动是现象。

    氧化是现象、还原是现象、置换是现象。

    轴到底是什么?

    戚远想到了一个算式,一加一等于二,一、加、二,都是现象,等于呢?

正文 第三百二十二节 抽象与具象

    等于,是一个词汇,也是一个符号,还是一条逻辑,非常重要的逻辑,无论数学逻辑还是哲学逻辑,古今中外、各个流派,没了这个等于,便难以叙述了。

    研究理论数学的人,绝对不会忽视逻辑,当他们前进至他人无法理解的地步时,数学的逻辑与哲学的逻辑便合在一起了,因为旁人只能通过哲学去理解,而难以再由数学去认识。

    所以戚远跟随蒯教授学习,逻辑问题、哲学理念,都是绕不过的,对于他而言,当前的思考很熟悉。

    要知道,对于任何具体的自然学科而言,数学都是工具,工具用来解决已知的问题,如果问题与工具不相符,人们可以选择改进工具,以解决问题。

    可是专注于制造工具的人,除了从工具本身寻找问题,是很难有精力通过其它领域发现新的问题需求,进而依据问题改进工具的。

    因为人的时间有限,再加上天分制约,做不到跨学科深入尖端的他们必须要等,等待其它学科的同仁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工具需求。

    但他们也不可能一直无所事事,在新的需求被提出之前,他们就只能从工具本身入手,而这个工具本身是什么呢?

    理论数学,就是如此,要么在没有目标的自身着手,要么等待新的目标。

    所以,那些智力超群的天才们,跨了学科,学习了更多的东西,却看似比起仅仅专研一门的人还轻松。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天才们有条件从更多角度发现问题,寻找思路,这本身就是极大优势。

    戚远在极端抽象的“教材”中迅速找到了可以类比的对象,这就使他有了更多的,可以用来切入的突破口。

    有关等号的思索,给他带来了更加直观的印证。

    在一加一等于二的算式中,每个字符都可以找到实物的类比。

    比如“一”就是一个苹果,相加就是把“一个苹果”和“一个苹果”放在一起,“二”就是两个放在一起的苹果。

    但等号呢,或许可以把上述的所有东西,以一定顺序排列,就能算是将等号以实物形式描述了出来。

    可那并不是实物,很明显它与其它几个字符都不同,戚远更愿意将之单独分类。

    如果要更详细地说明“等号”到底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它作为“定义”、“概念”,更纯粹,只能依托于极抽象的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而存在。

    相对来说,无论是“一”、“二”、“加”,虽然同样具备“概念”的特征,但它们的存在形式更加多样,脱离了本来面目,依旧可以被轻松表述。

    或许“加”这个字符,同样可以这样看待,但事实仍有不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可是一个苹果加一个梨,等号后面还能简单写个二吗?

    显然等号不能写了,要写等号会陷入更为复杂的逻辑证明。

    而加号可以写,随便写,不需要证明什么,只需要思考要不要“加”而已。

    这与点和轴之间的关系多么相似,点与点之间可以看作是“加”的关系,而点与轴之间,便是“等于”的关系。

    它们有着共同点,有着相交的部分,同时又各有特质,互不相容。

    戚远稍稍松了一口气,无从下手的“教材”似乎被他找到了切入点,这就足够感到欣慰了,毕竟以凡物的存在,获得了窥探神祗的知识的出入证,已然极为难得了。

    但是还有一个“原点”,那被称为原世界的点,到底怎样认识?按照博卡布给出的“模型”,它是创造一切的起始,似乎就是地球现代神学流行已久的“神创论”、“一元论”的翻版。

    博卡布作为神祗,如此认识世界,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在遇到戚远,通过戚远的一部分记忆,知道地球之前,就与地球的神学有过接触吗?

    戚远知道地精**师一直持有着博卡布的神徽,而且在尝试呼唤,但从未成功过,按理说,博卡布距离地球那么远,是不当接触到那些甚至没能诞生“神祗”的神学的。

    可是戚远又不太自信,博卡布跨越数十光年,顷刻间出现在地月系,在黄馨消失后,扶正地月系绕日轨道的威能,让他意识到,距离似乎并没有地球学界此前所估计的那么大影响。

    然而埃盖马尼追赶戚远的时候,又明确体现了在速度上的能力,虽然远比地球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最快前进方式,还要快得多,但也根本不曾超越光速,更加不能无视距离的阻碍。

    那么博卡布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位魔法之主不仅仅一次晚到一步,战争之神贾苟斯殒落的时候,也是神徽出现,却没能及时阻止埃盖马尼和印记城。

    仅仅在事后消灭掉埃盖马尼,顺手救了戚远?

    这么一想,戚远忽然发觉,自己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还是存疑!

    自己跟着印记城出现在融涉世界,又跟着印记城离开融涉世界,这是毋庸置疑的,进入的时候按照博卡布的说法,是因为埃盖马尼的召唤,那么离开呢?

    会是博卡布的驱逐?

    可是博卡布分明在寻找印记城,若有本领驱逐印记城,寻找它则不应当那么为难。

    想不明白,如果不是博卡布的驱逐,那么埃盖马尼没有理由放弃印记城这个巨大助力,结果直到死在博卡布的手里,都没有再次召唤印记城……

    戚远发觉若是没有博卡布从头到尾的讲解,单凭自己,是绝不可能理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他只能暂时放弃思考这件事情,因为比起认识世界、学习眼前的“教材”,区区一点过去发生的事情,实在不值得浪费时间。

    不过“前因后果”这个词的出现,令戚远再次找到了一个小口子,哲学上的“因果论”,许多人都很熟悉,所谓有因必有果,同时还必须警惕“倒果为因”的逻辑陷阱。

    如今看来,因与果之间,同样存在“等号”,若是具体到某些事物,等号不必有,但大而化之,因果之间则必有一个“等号”!

正文 第三百二十三节 欣赏

    “不必纠结于你所看到的。”博卡布的声音响起,戚远瞬间便从“教材”面前脱离出来。

    突破号看起来毫无变化,周围的宇宙里也没有运动着的某个星系,想要估算时间过去了多久,就需要施展奥术或者长时间地寻找天体进而计算了。

    “你看到,只是你所能够懂得的,我找不到适合于向你传授那些知识的语言,同样也找不到让你看到实质发生的事情的办法。”博卡布的语气里没有嘲讽,这一点戚远很肯定,这位中立阵营的神祗就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身为凡物,没有观测那个“融涉世界”的能力和手段,自己所能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全部都处于现象世界。

    想要通过既有的,已经习惯的方式,去认识融涉世界,确实需要寻找“方法”!

    但那方法可一点都不好找,经过了艾梵瑞尔众多生灵,在无数岁月中的尝试,以凡物的起点,最终成功具备了观测融涉世界能力的,也唯有博卡布一位而已!

    也就是说,凡物封神,便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条观测融涉世界的道路。

    黄馨应当就是地球宇宙最为接近成功的凡物了。

    像什么轴啊、点啊,加啊、等啊,因啊、果啊,什么时候听到黄馨说起过呢?

    真的见到了本质,还要那么多似是而非的比喻干什么!

    也就只有戚远这种,看到门户,却连门槛有多高都不晓得的,才会采取这种盲人摸象的方法,去为自己描述所见、所得。

    “若要真的了解这些,你还是先寻求封神为好。”博卡布见戚远点头,似是有些意外,自己那名地精信徒的朋友们,好像对于神祗都抱持着不卑不亢的心态,这是很少见的。

    无论艾梵瑞尔,还是颛墟,都见过不少生灵,弱小的凡物极尽谄媚之能,而强大的凡物则又盲目自信,两者在神祗面前都会走向极端,并不为博卡布所喜。

    不过魔法之主并不止于因为这么一点点类似于“欣赏”的感情,而对戚远另眼相待,给他一个学习的机会,当然有着自己的目的:“印记城是轮序之域的原世界的一部分,秩序之主是接触到了原世界,甚至于将自己的一部分融入了原世界的伟大存在。”

    “当携带印记城到达艾梵瑞尔之时,艾梵瑞尔的原世界、融涉世界和现象世界之间,就出现了第二个交点。”

    “虽然我很好奇,拥有两个原世界的情况下,艾梵瑞尔会变成什么样子,但印记城还没有资格成为一个原点。”

    “它与三个世界都相交,但三个世界不能通过它互相接触。”

    如果戚远没有刚刚那段学习过程,博卡布这几句已经穷尽思路,寻找到的较为容易令人理解的话,也绝对会使戚远感到晕头转向。

    戚远像是回到了世界融合前的实验室,师长、兄姐们一起讨论、分析实验方案和数据结果时,就是现在的气氛。

    他习惯性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加快讨论进程:“艾梵瑞尔与我们融合,当前就有三个类似原世界的点吗?”

    “依旧只有一个。”博卡布的眉毛明显抖动了两下,开始正视戚远。

    “哦!”戚远点头,他并没有注意到博卡布的动作:“艾梵瑞尔的原世界和我们的原世界合而为一,但印记城并没有那个资格,是因为秩序之主的神国并非彻底的原世界,仅仅有一部分融入了原世界,从而使它获得了部分原世界的性质?”

    戚远的推导形成语言,一点都不严密,那是因为他习惯性省略一些自己已知的,以及他认为的旁人也应当已知的条件。

    “甚至于,在轮序之域死亡的时候,印记城融入了轮序之域原世界的部分也已经毁灭了,到达艾梵瑞尔的印记城本身就不完整。”

    博卡布点头认可,却否定了戚远的推论:“原世界到底如何了,我不知道,包括轮序之域、艾梵瑞尔以及颛墟。”

    “印记城是否完整,我同样不清楚。我要寻找印记城,既是为了阻止其上古憎恶召唤它,也是为了通过它,尝试接触原世界。”

    博卡布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不过面对戚远这样的凡物,也确实不需要忌讳什么,无论戚远怎么做,都不可能对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尝试接触原世界?”戚远瞬间明白了“教材”中,为什么对原点的描述那么简单,甚至可称之为模糊了。

    不是因为原世界简单到了一目了然,不需多讲,而是因为就连身为神祗的博卡布,都知之不详,甚至于都很可能是在猜测。

    那有关于三个世界的整部“教材”,都是建立在某种“猜想”上的!

    戚远对于这种行为明确表示反对,将某个“猜想”作为基石,从而扩散思维,无论打造了多么宏伟庞大的理论体系,都不过是镜花水月而已!

    “对原世界缺少认识的情况下,并不适合将它作为确实存在的,加入到理论体系中。”戚远直言不讳,完全忘记了凡物和神祗的身份问题。

    博卡布离开椅背,腰脊直挺挺地向前,俯视戚远道:“为什么?”

    戚远被博卡布的影子罩住了,这才发觉有些不对劲,不过看看博卡布面上没有不悦,只是显露出些许质疑之色,便不再顾忌,道:“对于世界的认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