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孙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孙策- 第4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身后的赵云等将都身着甲胄,跪拜不便,自然也就能省则省了。要不是大家想要看看高高在上的皇帝、皇后长什么样,只怕来这里的人至少要少去大半。
  等老臣子们都完成了礼节,却不知道有什么可说之事,都是退到了一旁暂时发楞起来。心中暗笑的孙策示意李儒上前,谁让这么多人里,除了张纮也只有李儒有才有上朝的经验。
  被赶着上架的李儒苦笑一下,有些无奈的出列向着献帝奏道:“臣李儒有事禀报皇上!”
  原本就显得拥挤的大殿里,瞬间变得有些混乱,几个熟知李儒名字的老臣都挤在了一堆。
  “啊!李儒!李儒不是在当年的长安乱中死了吗?闹鬼了吗!”
  “还真是他,不过是比以往胖了些,能长胖的应当不会是鬼吧!”
  看着殿中有些混乱的大臣们,献帝却是强自压下了心中的恐惧。紧握着伏皇后紧张的小手安慰道:“不用怕,不用怕!这青天白日的,日光如此猛烈,他一定不会是鬼的!”
  此时的献帝第一次在心中感谢起孙策,将这朝会放在了白天来开。不然半夜三更的来这么一出,这些年老力衰的老臣子们,指不定要吓死几个呢!
  这几年来献帝终究是见过大场面,很快就从这小意外中清醒过来。
  “李儒,你居然还活着!哼,想不到这凉州军,嗯你有何事,且奏来听听!”
  看着立在一旁气定神闲的孙策,再看看突然还魂般的李儒。献帝哪里还不明白这个李儒的来历。
  不用说,这李儒一定是趁乱潜逃,投了江南军。才会在此时被孙策带上殿来。有江南军撑腰,献帝就算是想要向李儒问罪,也是无用。
  当年凉州军掌权时就拿李儒毫无办法,如今事过境迁,又何必惹得大家都不愉快。只能当做是没有看清这人,就如对一般臣子般的问话而已。
  尽管被众人围观感觉十分的难熬,李儒只能是硬着头皮,将主从几人昨日在太尉府中商议的几件要事。写成了奏章禀报了上去。(未完待续。。)


 第八十七章制定标准

  已经见怪不怪的献帝迅速平静下来,也是依旧如以往一般,一条一条的看着李儒呈上的奏章。对奏章上的请求并没有多加考虑,准备按照以往的习惯一一准奏。
  他就算不准,又有什么意义呢。从他当上这个皇帝起,就一直是这样做的。
  洛阳城里破败的皇宫也不是自己当家了,哪里还有心情理那西域的蛮族由让谁来当长史呢。此刻的献帝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早已学会了面对现实。
  对这些不将自己当回事的诸候们,献帝没有抱着半点希望。至少这江南军比起凉州军来说,还多了些约束,没有人敢对自己美丽的皇后打什么歪主意。
  除了不能随意出宫,不论是许褚还是江南军新来的卫士们,对皇家成员与各位大臣们都还算尊重。这样比较有尊严的境地,献帝当然要投桃报李。
  殿中响起了献帝那正处于变声末期,略微显得粗哑的声音:“要务之一,调扶风马超入京听封。特封其为西域长史,除安定西域三十六国之外。专责重建,卫护洛阳至大秦国罗马的商道!
  嗯!这是好事,能增加大汉国库的税收与收入!准奏!”
  献帝已经准许,自然会有负责书写圣旨的黄门,将这道旨意颁布下去。至于那正忙与韩遂一方交战的马超接旨之后,来不来洛阳那都与献帝无关。
  “要务之二。江南军要求所有无关人等撤出洛阳。并且在重修洛阳城的同时,征召民夫重建当年秦国所筑的驰道!居然还要统一文字,统一律法,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念到这里,献帝不由自主的停下了对奏章的朗读。看向了缩在一旁的孙策,他当然明白李儒这篇奏章里所说的事,根本就是孙策的意思。
  但献帝却想不明白,这个江南总督却是根本没有想要为自己升官晋爵,而让手下人给皇上提意见。这第一次的朝会。他提的居然全部都是对大汉有利的东西。
  献帝眼光闪动一番,想想却没有说什么。摇摇头正想要接着念时,孙策看到皇帝的疑惑,已经主动接了上来。
  “皇上。当年秦国之所以强大,就在于行有轨,做有制。一切匠作、生产皆有标准。想想秦军每年能生产出1600个箭头,数十万架弓弩,车驾,所有易损部件皆能任意调换。
  皇上可明白?对这就是标准化的威力,我大汉士卒身体强健,本不比秦军差。不然当年也不会打得匈奴远逃,四夷皆伏,在胡人中闯出男子汉大丈夫的威名。
  若是我军也能照秦国一般设定出大汉的标准。不但能让士卒们战力更强。就是大汉的工商农业必然也会有极大的好处!
  再者如今百姓手中的五铢钱不少,却从来不用,却皆选择以物易物这样的古老交易手段。
  不但是物价不明,物资流通不易,更不利于郡县的税务的征收。臣已下令在江南重制八钱重之五铢钱,只要皇上准许,立即就能大汉天下重新开始流通。”
  要想富先修路,这不论是后世的高速公路,还是如今江南的两丈宽的大道早已证明了的。一条宽阔平坦的大路,不但对于提升物资的流通。就算治理地方的叛乱也是极有好处。
  孙策对于秦始皇的高瞻远瞩那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当年秦军六十万大军四处征战,通过平坦宽阔的驰道,大军运转迅速。却从来没有因为粮草的阻碍而战败。
  献帝心中一怔:“这你都已经准备好了,还来问什么。真是假惺惺到了极处!”
  嘴里却快乐的笑道:“好,孙爱卿真是心系我大汉!这都是惠及天下百姓的大好事。不过这钱币发行与各项标准制定。都是大工程,还要爱卿们多多费心啊!
  这秦国驰道在中原之地。因要恢复耕种,当年就损毁极大。倒是河北与九原的荒芜之地还留有些遗存,应当可以为爱卿修建汉直道省下些人力财力!
  好,都是好事,朕当然准奏!往后就由孙爱卿总督这些事物吧!”
  对于献帝来说,不论是孙策做什么,用的都是孙策自己的钱。反正国库里没有一文钱支持,孙策拿自己的钱他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献帝不过是张张嘴表示一下,又能说什么呢。
  “要务三,重建太学与各地学宫,学院。要让天下每一个百姓,都能免费入各级学院中读书学习,将来学习成材后考,考科举?为国家栋梁?”
  这个新事物,却是让献帝有些张口结舌:“孙爱卿,这科举又是什么,是进行新式的孝廉考试吗?不过这没有身份限制,岂不是让天下人都能入了朝堂?这怕是有些不妥吧!”
  只要有本事的汉人都能入朝做官,对于献帝,对官员们是一个大的挑战,但对孙策来说却没有什么不妥。这也是寒门阶层挑战门阀大族的最好、最有力的途径。
  没有了迂腐的八股文的限制,能入朝做官的必定都是些有着真才实学的才子。科举一旦实行,其变革的的力量就不可阻挡。最多只要二十年,那些门阀就会尝到寒门强大的毁灭力量。
  却没有想到,年少的献帝也能一眼就看到其中的不妥,不愧是当了五年的小皇帝。但他绝对也不会想到,科举会在将来给大汉带来如此巨大的变革之力。
  等他真正察觉时,已经没有人能改变什么了。孙策只是微笑的看着献帝:“皇上,这不过只是一次新的尝试而已。如果实用,这科举就将是我大汉新的选举官员的标准。
  当然如若确实不行,以后咱们再改就是。如今不论是朝中各部职司,还是各地郡县衙门中,都是急缺合格的官吏坐镇其中!
  故而皇上应当立即下旨,在三个月之后的正月十五,开始这大汉的第一次科举。以让大汉的统治重新正常运转起来,方是当务之急!”
  孙策的心中早有着自己的盘算:“江南一地,特别是庐江郡。是全大汉最早实行免费教育的郡县。
  等献帝这道旨意一下,一场大考过后,他就会发现中举的庐江人至少也要占到这次科举的六成名额。”(未完待续。。)


 第八十八章人口粮食是根本

  在整个朝廷的官员中,有六成人员都是出于一个地方,是同乡,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
  而庐江则是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江南军新政的好处,而且可以说是江南新政实行最全面的地方。如今的庐江人对江南军是真正的万众归心般的拥戴。
  等这批人一入仕,不论是朝廷中,还是地方的势力必然会在这些新任主政官员的影响下,大幅向着江南军倾斜。那时只要江南军不犯下大的政策性错误,在大汉的势力必定是固若金汤。
  何况对整个江南来说,还要占上至少二成的名额。如果八成的官员都出于江南,这个朝廷就只能是江南人控制的。就算是皇帝想要对付江南人,怕也是有心无力。
  何况在这些江南官员的身后,必然还站着武装到牙齿,战力强大的江南军。
  听孙策说起来似乎只是件小事,不明所以的献帝也只能迷糊的点头答应。必竟这官场、地方也的确是需要大量的官员来运转。就算是临时选拔,也得有人去做才好。
  “要务四,向天下颁布鼓励生育的诏令!鼓励大汉所有适龄的婚育夫妇努力生产,多生孩子之家庭有重赏?每个孩子每年给予相应的粮食补贴,直到十六岁成年!
  且此律令必须做为基本律法,坚持三十年不得更改?三十年后,再视形势,酌情修正!”
  昨日的商议中,孙策听到李儒所汇报的,去年江南总共才增加了不到三十万新生幼儿,心中不由得大急。
  在孙策的思想里,江南的四百多万人,多是经过战乱与各种灾难的流民。能活着逃入江南的也大多数都是强壮的青壮年,正是生育的适龄人口。
  在江南鼓励生育的政策下,每年至少应该为江南地方增加百万新生儿才是。要知道,就算从现在起每年能出生一百万新生儿。要将大汉的人口恢复到两千万,都要将近二十年。
  而如此低的人口基数,想要让大汉人****发式的增长,也要等这批孩子长大了才能做到了。
  可是才一年才二十多万的新生人口。恢复到二千万要等到什么时候去。这让孙策几乎不敢相信,铁青着脸连连追问。就算这些人中只有一半能生的,还有七十万对夫妻都做什么去了?
  经李儒,周瑜解释过后孙策才明白,这生孩子对一家一户都是大事,必竟不是张张口就能生的。一对夫妻一年能生一胎就是极限了,十月怀胎的过程谁也不能跳过去。
  再则新到江南的流民本就是男多女少。有许多男人根本就找不到相应的女人成婚。要想生孩子还要有足够的女人才行啊。总不可能让光棍的男人们,对着墙壁就能撸出个孩子来。
  偏偏这刚刚安定下来的生活,让绝大多数男人都忙着专心重建家园。为了赚钱养家,又有许多男人都丢下妻子,从事出门开荒,修路,造渠、经商之类的长期在外的工作。
  在李儒想来,去年能有二十多万的新生儿都已经算多了。如果没有鼓励生育的政策。只怕这个数字至少还要缩水上一半。必竟怀了身子的女人,那劳力可是至少要减少一半。
  对一个家庭生活水平的恢复,那也是有极大影响的。虽然说江南军的补贴。能让一家人都衣食无忧,可是生了孩子总要有人去喂养,教导。这就极大的牵制了一户人家的精力了。
  反正江南军这鼓励生育的政策也不会变,许多人都想着要让自己的生活更好,更舒适些再去享受这个官府免费养儿计划了。
  这根本就与孙策大力增加人口的本意不符,必竟大汉如今最缺的资源还是人口。可是有各种条件的限制,孙策一个人急也没用。
  只是他当即就向周瑜下了新的命令。大汉女子,十六岁就要成婚,若是过了十八岁还不出嫁一律由官府安排男人成婚。不过优生优育还是要讲一些的。
  官府安排的男人,必定是强壮的。至于俊不俊就只有天知道了。反正如今天下男人众多,只缺女人而已。
  这道命令下达,孙权从南越带回来的九千美女中,只要是还没有成亲的女人第一时间就被安排了嫁人的任务。没办法,一切都要以大汉的人口发展为前提。没有人许多事也做不了。
  所以这一条就必然被提到了献帝要批准的要务上来。必竟,江南一地的努力。还是不如整个大汉的人口一起努力,来得更有效。
  献帝每念一条,殿中的大臣们的嘴就张大一次。这些政策可都是谁也没有想到过的,谁都知道如今大汉人口在这三十年中,在天灾人祸之下是急剧减少。
  怨天尤人的有许多,却从来没有人想过还有鼓励生育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