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5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此同时,宫内宫外,一个消息火速蔓延而去。

    “太后娘娘抱着皇帝陛下自焚了!”

    ……

    与此同时,明军各部的先锋部队已经抵达了赫图阿拉。

    眼见火光升腾进空中,意识到了不对的将官迅速下令,上万兵马即刻攻城。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明军便攻入了这座满清最后的据点。

    城内,大部满清贵胄被捕,皇宫内孝庄太后抱着福临自焚的消息也迅速传到了明军军中。

    朱慈烺迅速指示救火捞人。

    只可惜,清人上下早就自顾自去了,没有一人顾得上这位太后娘娘以及皇帝陛下。

    当明军赶到的时候,火势已经蔓延开了,甚至波及了周遭的宫殿,救火的人望着简陋的市政设施,只能先隔离火势阻止蔓延,一直奋战了一个多时辰这才将已经烧的有些精光的火势扑灭。

    赫图阿拉此刻已经全城宣告陷落,笼罩在大清头顶上超过二十九年的梦靥就此终结。

    朱慈烺遥望着烧的只剩下一团黑炭的尸首,默然沉默了一下,看着尸首上紧紧握着的一根金钗,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气:“让抓捕的那些八旗贵胄一个个过来认。对得上最好,对不上,也得给我告诉全城,清国已灭!”

    太后与皇帝都自焚而死,这大清自然是灭的不能再灭了。

    “清国已灭!”

    “清国已灭!”

    “清国已灭!”

    ……

    无数欢呼声响彻云霄,赫图阿拉城内的数万大明将士们纵情享受着胜利带给他们的荣耀。

    骑在一匹母马上的吴巧儿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忽而拿出了一只鹅毛笔随手在记事本上写了起来。

    “一个时代被终结了。值得大明上下全体国民欢呼的是,被终结的是一个屈辱的时代。辽东建奴,这个曾经只是悬挂在帝国身上的疥癣之疾在过去的二十九年里被屡次证明是足以让大明亡国的心腹大患。而现在,这个心腹大患被皇帝陛下亲手终结。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里。再也没有来自辽东的危险……”

    “边患就此平定。审判亦是即将开始,从后方匆匆赶到的大理寺、都察院以及刑部官员即将抵达沈阳。在那里,一场盛大的审判已经准备就绪。在历次战斗之中抓捕的所有满清将官都将接受来自帝国的审判。在过去二十九年的战争里,一切伤害帝国的罪行终将雪耻。”

    “那些罪犯们会注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屠杀平民的罪行不会被遗忘,一切罪行都将得到大明律法的庄严审判。以此,告慰那些惨死在辽东建奴铁蹄之下的亡魂!”

    ……

    曾经盛京的皇宫宫门打开,里面,一块新的牌匾悬挂了起来。

    “大明三法司辽东特别军事法庭”一个崭新的牌匾矗立其中,两旁威武的卫士们禁戒着门口,却并未拒绝普通人的入内。唯一比较麻烦的是,他们需要经过严厉的安全检查,携带好完整的证件并且有良民作保以后才能得以进入。

    这一天,是大明三法司辽东特别军事法庭开庭的日子。

    遏必隆、苏克萨哈、硕托、斋桑古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这里。唯一比较特别的是,他们不再是以曾经满清高官的身份出现在曾经的大清皇宫之中。

    现在,他们的身份是戴罪之囚。

    朱慈烺坐在殿内特别安置的旁听席里,杨文岳与倪元璐匆匆赶来,都是饶有兴趣。

    军事审判对于过去的官员而言可谓是一个十分新鲜的东西。按说,打赢就打赢了。大清也已经灭国了,一切似乎也就此结束了。

    但朱慈烺偏不,他坚持搞出了一个三法司辽东特别军事法庭的名目,将全部抓捕的满清将官一一审判。

    曾经的八角殿此刻成了法庭,一张又一张的旁听席一路蔓延到外间的空地之上,上面坐满了旁观的观众,大家神情各异,有兴奋的,有激动的,更有感动得嚎啕大哭的。

    看着这些人,几人微微明白了朱慈烺为何要审判的缘由。

    陆军将士们很快就将这些满清将官们移交给了刑部,而都察院则作为这一回的检察官一方发起了公诉。

    唯一让朱慈烺感觉有些美中不足的是,显然,没有任何人会愿意给这些祸国殃民,造了无数罪孽的鞑子辩护。

    而大理寺,则充当了这一回法院的职责。

    此刻,大理寺卿原潜深呼吸一口气,躬身朝着朱慈烺一礼,进入了节奏。

    担任公诉人的都察院一方则是由黄道周,这一回,黄道周没有选择用诘屈聱牙的古文,朗声道:“被告人遏必隆、硕托、斋桑古、苏克萨哈……原为建州女真人,为我大明羁縻子民,亦为帝国臣民。万历四十六年起,被告人随同奴酋努尔哈赤叛乱为逆。经陛下御驾亲征,于此攻破赫图阿拉,全部战犯嫌疑人尽数逮捕归案。经都察院审明……”

    “天启三年六月,努尔哈赤派遣代善、斋桑古、阿济格、杜度、硕讬等人,率兵两万,前往复州,将男人全部杀光,抢掠妇孺为奴,劫掠牲畜……”

    “明天启五年十月初三日,努尔哈赤下达长谕,指责汉民“窝藏奸细,接受札付,叛逃不绝”,历数镇江、长山岛、川城,耀州、彰义站、鞍山、海州、金州之事,命令被告人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马斩杀……”

    “崇祯十二年,被告人杜度入寇关内,进攻济南后,报复屠城杀民十二万,屠杀投降官兵乃至德王亲眷……”

    ……

    当黄道周宣读完了公诉书以后,原潜看向遏必隆等人道:“尔等对此罪行,有何异议?”

    “具为我等所谓……”遏必隆面色苍白,额上大汗淋漓。

    其余几人自然也是纷纷战战兢兢,看着一双吃人的目光望来,皆是供认不讳。

    原潜起身,朱慈烺闻言起立,全场起立等候判决:“由此,大理寺认为,遏必隆、硕托、苏克萨哈……犯谋大逆、杀人、强盗、强奸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都察院指控罪名城里。依大明律,数罪并罚,上述所列一共三百七十九人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上皆斩!”

    场内一阵沉默。

    苏克萨哈当即倒在地上,抽搐不止,遏必隆闭着眼睛,反而一脸轻松。其余数百人闻言,想要发作,却在一双双警卫严厉的眼中绝望地抽泣着。

    台下,无数百姓们听着这样的判决,却微微有些沉默。

    朱慈烺好像猜到了什么,笑道:“所有大明帝国的子民们,记住吧。建奴所立伪清亡了,你们……尽情欢呼吧!”

    朱慈烺话音刚落,无数人不由热泪盈眶,欢呼之前直冲云霄。

    台下,马武闭上眼,任由热泪落下,不由想起了惨死在逃亡路上的亲人们:“爹、娘!我们复仇了!这些鞑子,都被审判了,你们在天上,也可以瞑目了啊!”

    悄然间,所有欢呼的各色语调被统一了起来,齐齐响起,在这原本清国最神圣隆重的大殿里,嘹亮的响起:“吾皇万岁,大明万胜!

    “吾皇万岁,大明万胜!

    “吾皇万岁,大明万胜!

    ……

    朱慈烺望着眼前的一切,眼珠子亮晶晶的,身后,无数人跟着忘情地欢呼。

    另一处旁听席里李香君手中朱笔勾勒,无数画面在这一刻定格。画上,原潜庄严地宣读了判决,听闻凌迟处死,株连九族的结果,遏必隆等清军战犯纷纷绝望地痛苦。

    而台下,那些旁听席上,一个个衣衫朴素的百姓们纵情欢呼。

    大明的儿郎们,这些饱受了将近三十年苦难,生受妻离子别,阴阳两隔的帝国臣民们这一刻纵情宣泄着心中的情绪。

    他们等这一天,实在是太久了,久到他们甚至以为永远也无法实现了。以至于当真正的胜利到来时,他们甚至感觉自己仿佛在梦中。

    唯有真切的现实让欢喜刻入骨髓。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中华儿们,也许有在少数的时间里短暂沉沦,但……中华民族的兴盛,是必然的结局。”朱慈烺提笔在判决书里增加了一句。


第一章:帝国的方向

    “战争结束了……”通往海州的专列上,朱慈烺喃喃地说着。

    他的身边,陪伴的不是大臣们,而是另一个女子。显然,这就是李香君了。

    不过两人并非是独处,与李香君在一起的,照例还有吴巧儿。见到了朱慈烺,这位传奇色彩的皇帝陛下,吴巧儿没了往日的聪慧,眼睛眨巴眨巴着,盯着朱慈烺,一副狂热粉丝的模样。这个时候,任由李香君使出什么眼色,吴巧儿都瞧不出一点别的信息。

    不仅如此,伴随着吴巧儿进来的,甚至还有几位女学生。

    朱慈烺对于京师大学堂的高材生的到来很欢迎,巨大的专列之上,果品高点一一陈列,众人兴致很高,朱慈烺也是很感叹。

    “陛下也终于能睡几天好觉了吧。学生看陛下的气色,可是是在不太好。”吴巧儿闪着大眼睛,叽叽喳喳地说着。

    朱慈烺笑着道:“若能劳累一些便可以让社稷安稳几分,朕可不介意少睡一刻钟。就是啊,朕这些天在外,虽然能处理一些急务。可回了京,还是要无数事务缠身的。那时候,堆积起来的东西可更加多了。”

    “陛下,眼下辽东收复,战事结束。西南张献忠亦是收兵,漠南蒙古已然平定,这天下承平之日便要来了。圣上也可宽心一些嘛。”小姑娘们看着朱慈烺年轻俊秀的面容露出几分疲惫之色,也顾不得朱慈烺九五之尊,竟是有些心疼地劝慰了起来。

    朱慈烺笑着颔首,也没什么架子威严端出来,让人处着很是轻松。

    这时,李香君却是忽而道:“往前,咱大明的第一要务是理清财税,后来是收复辽东。眼下天下既安,圣上……去欲如何呢?”

    “不如……几位同学们,就一起猜一猜。我大明往后的第一要务,理政的方向是什么?”朱慈烺起了兴致,看向几人道。

    吴巧儿抢答一般地说:“收复了辽东,那便得安稳辽东。陛下之前颁布还辽令,可不知多少土地眼下亟需等关内的百姓过来接收。接收了得开坑,开垦了得要耕牛种子,种种因果,都得地方重建县乡省府,让朝廷能够管理辽东。可是如此?”

    李香君跟着颔首,其余人也是连连点头。

    他们这些女学生能够跟着御驾亲征的队伍来到辽东,别的不说,胆气是十足的。故而,相比不少每日跟着军队写边塞诗的士子,这些女儿家们反而视野开阔,许多都深入到了一线,自然很清楚一些实务。

    比如还辽令就是一条不引人注目,却格外关键的主线。

    当然,吴巧儿注意这一点,主要也是因为她可是亲眼见李香君一掷千金,买了不知道多少的土地呢。

    原本吴巧儿还替李香君担心,买了这么多田地虽然十分便宜,是个赚翻了的投资项目。但土地可不是用来炒作的,那是生产资料。在上面种了粮食才是正途,不会背一个奸商投机客的帽子。

    只不过,买地容易,要种地那就难了。总不能两个弱女子去种几十万亩的土地罢?

    当然,李香君也不会真的都屯着这么多,八成还会陆陆续续都卖掉一些,只余下自己有余力可以经营的。

    但具体经营起来那就是千头万绪,繁杂得多了。买耕牛种子还是其次,招收佃户,运营庄园,那都是要花大力气的事情。

    而这些,又要建立在一个背景之上。那就是,地方治安良好,有帝国秩序维持。

    眼下大军在辽东征伐,原本秩序崩溃,地方已经有些丛林法则的迹象。若是不及时设官治理,这辽东就是收复了也没有意义。他们更无法安心生产。

    朱慈烺微微颔首,颇为有些赞许:“这是一处,也有些贴近主干了。但要说是往后大明的第一要务,或者说一切要务的核心脉络,那还算不得。”

    “哦?”姑娘们有些惊讶了。

    他们其实也有些自视甚高,如果是个什么普通士子反驳,他们少不得要丢一个卫生球以后,伶牙俐齿地反驳下去。

    但朱慈烺再是不摆架子,亦是自带皇帝的气质,姑娘们议论了一些,便推举出了另一个钟灵毓秀,目光妩媚的女子。

    只听这名作徐茵茵的姑娘盯着朱慈烺的眼珠子,霞飞双颊以后,轻声道:“可是……交结诸国?万邦来华?”

    万邦来华。

    这可是历来盛世的标配。

    汉唐之时,明初洪武永乐年间一样有过。

    帝国国力强大,百姓安居乐业,似乎还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