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归大宋-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臣们动容,李符的讲述,让他们如临其境,他们仿佛看见了辽兵的大刀,仿佛看见了那个小山村村民滚落的头颅。

    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

    “李符大人,小山谷的事你说了,我也就信了,可竹山上的呢?你们也跟过去了?”

    说话这人,也是一名文官,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是一名言官。

    这名言官并没有什么显赫的政绩,相反的,他的官声十分糟糕。

    平日里,这人就以揭短为乐,大到每个官员的政绩官评,小到他们娶几个媳妇儿,平日里有些什么朋友,他都会拿来当做抨击这些官员的武器。

    每一年都会有那么十几个官员,因为他的这些攻击而被贬,或是直接被罢官,所以平日里他在官场里少有人敢得罪。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和李符都是言官,可在当初开封府府尹一职的争夺中,却输给了李符,所以他一直对李符怨恨在心。

    听到这人说话,在场的官员皆是露出了思索之意。

    是啊,李符他们和韩德让遭遇后,就朝着相反的方向而去,怎么可能知道竹山上的事情呢?

    会不会是李符他们为了邀功,故意这么说的?

    但大多数人还是相信李符的,且不说他本身名声在外,是难得一见的清官,就算他真的说谎了,难道和他一起的小一等人都说谎了?

    李符正欲解释,赵光义突然挥手打断了他。

    “不用解释了爱卿,朕相信你。”

    说着,赵光义突然盯向了那名言官:“章宫,平日里你胡言乱语也就算了,看在你是言官的份上,朕不跟你计较,可今日你的言行,却根本就不是一个言官该有的。怎么?李符他没在现场看见,难道你就在现场看见了?”

    章宫从容不迫的摇了摇头,并未被赵光义吓着,道:“臣没有看见,但臣是言官,有风闻而奏的权利,更何况……。”

    赵光义直接打断了他,冷声道:“不错,言官若是听说了什么事,是有上奏的权利,可你现在听说了吗?难道仅凭猜测就诽谤朝廷官员,也是言官该做的吗?”

    “这……。”

    赵光义摆了摆手:“不用多说了,章宫身为言官,嫉贤妒能,遇事不明却风言风语,现贬你去乐州做知县,你就在那里呆一辈子吧。”

    “不要啊!”章宫一听这话,当场吓得几乎瘫痪,哀嚎道。

    赵光义却不管这些,充分显示了一代君王的威视,挥了挥手,命人像拖死狗一样,将章宫脱了出去。

    接着,赵光义柔和的目光又转向了李符,问道:“那之后呢?你们又是如何摆脱韩德让的追杀的?”

    李符笑了笑:“其实章宫说的也不错,臣确实没有亲眼看见那一幕,但皇上派给我和赵大人的护卫小一,却曾经抓到过一个辽兵,那名辽兵参与过那次竹山屠杀,臣是听他说的。”

    赵光义浑不在意的摇了摇头,李符只得继续回答道:“在那之后,韩德让彻底失去了我们的踪影,直到我们快要离开辽国时,他才又发现了我们,但不知为何,后来他却没有继续追击我们,而是慌忙急火的带着士兵离开了。”

    赵光义闻言哈哈一笑,看了赵谷一眼,对李符道:“这个你还要多谢赵谷啊,他一回国就给朕来了封信,让朝廷陈兵宋辽边境,那萧太后得知消息后惊慌不已,连忙下令让韩德让退了兵。”

    李符恍然大悟,对着赵谷抱拳道:“老夫多谢侯爷救命之恩。”

    其他大臣也都看向了赵谷,不少人眼中皆是精光闪闪。

    赵谷从容不迫的还了一礼:“李大人客气了,你我同为大宋效力,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好,说的好。”赵光义坐在龙椅上,哈哈一笑。

    “来人,宣旨吧。”赵光义又道。

    听到有旨意,大臣们连忙站起,躬身听旨,不少人耳朵竖的高高的,生怕错过了半个字。

    朝堂之上往往就是这样,皇帝的旨意决定着朝堂上的风向,大臣们自然要心领神会。

    一名面生的大太监上前一步,取出圣旨读了起来。

    “兹利国利民,安贫乐道,圣君之为也。”

    “辽国与宋敌对多年,屡犯边境,诚为大宋之患也,今李符、赵谷出使辽国,跋涉数月,以身犯险,最终取来宋辽国书,大展大宋国威,重挫辽国锐气。”

    “现对二人封赏如下:右谏议大夫、知开封府府尹李符,劳心劳力,出使辽国,以身犯险,保护国书,功不可没,现加封李符为观文阁大学士、太子少师,并赐铜钱千贯,绸缎千匹。”

    “开国涿州郡侯赵谷,勇气可嘉,智谋百变,力稳辽国局势,保大宋边境安定,签订国书,与国容焉,面对追杀,从容不迫,以身作饵,壮哉壮哉,现加封赵谷为观文阁大学士、龙图阁大学士,并赐铜钱千贯,绸缎千匹。”

    太监念完后,赵谷和李符领旨谢恩,赵光义随后笑道:“你二人刚刚回来,便在家中好生休养一番,待得精神饱满再来办公,你们的一应公务朕会找人替你们做的。”

    “多谢皇上。”赵谷和李符再次道谢。

 第二百一十五章 归来(3)

    封赏过后,赵光义举杯敬了赵谷和李符一杯,道:“两位爱卿,一路辛苦,请满饮此杯。”

    赵谷和李符举起杯一饮而尽,随后其他大臣也纷纷朝二人敬酒,宴会一时之间,气氛热烈无比。

    赵谷却是心中苦笑。

    得,又得到封赏了,不知道待会儿出了宫门,这些两眼放光的大臣们,会不会又要说自己家中的美貌侍女跑到他们家里去了。

    事实上,赵谷本没想到此次赵光义还会封赏自己的。

    毕竟赵谷如今才刚过二十,却已经贵为开国郡候,在爵位上已经算是登顶了,只有公爵之位比他大而已。

    若是赵谷立了功,再往上加的话,那就是郡公、国公之位了,以他的年纪若是到了这个位置,怕是以后赵光义就赏无可赏了。

    那句话怎么说的,当臣子不能太聪明,当你的功劳大到皇帝没有什么东西能赐给你的时候,那他就只有赐你死了。

    不要觉得这是个笑话,历朝历代因为功高震主而死的人可不在少数。

    好在赵光义也知道这一点,所以给他加了两个荣誉头衔,也就是龙图阁和观文阁的双学士头衔,这两个头衔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只是听起来高大上而已。

    但朝堂之上,依旧有不少人挤破了脑袋想要得到两个头衔,只是得不到而已。

    因为虽然这一类的头衔都只是虚职,和什么三省六部一样,属于荣誉证书一样的东西,但却不是什么人都能得到的,你如果不是资历非常高,或者立了大功,就算你是当朝一品,也不一定能得到这两个头衔。

    君不见后世宋仁宗时期,著名官员包拯就是龙图阁大学士吗,俗称包龙图。

    李符却是十分坦荡,这或许跟他资历很深有关,又或者他根本不在意这些虚名。

    酒宴进行到一半时,李符已经喝的有些醉了,脸色酡红。

    他突然站了起来,对赵光义抱拳道:“皇上,今日臣文思泉涌,想要作画一首,请皇上观摩可好?”

    赵光义来了兴趣:“好呀,爱卿乃是著名的国画圣手,今日能亲眼看到你作画,朕也很高兴呀。”

    赵光义随后让太监取来了笔墨纸砚,在桌子上摊开,李符便拿起笔‘刷刷’画了起来。

    赵光义从龙椅上走下,来到了李符旁边观摩,其他官员也围了过来,期待一副佳作的诞生。

    赵谷这才知道,原来李符还有这一手,竟然被称作国画圣手,看来他也算是深藏不露呀。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李符的画便算是做好了,这竟是一副宽一米、长五米的大型书画。

    两个太监小心的将书画撑开,让众人观赏,赵广义和大臣们一看,皆是震撼不已。

    只见这幅画上,以一座竹山为背景,画的是普通百姓和辽兵对峙的一幕。

    对峙双方,辽兵兵强马壮,普通百姓则都拿着竹制的武器,而且个个弱不禁风,其中甚至有不少老幼妇孺。

    但就凭这些老幼妇孺,竟让辽兵一方损失惨重,这个从画上辽兵们狰狞忌惮的表情就可以看出。

    普通百姓一方却也不是没有伤亡,在一些砍断的竹子下,倒下了许多男女老幼,有一个人更是因为一时不慎踩上了竹尖,鲜血流了一地。

    但普通百姓这一边却没有一个人面露惧色,反而斗志高昂,就连几岁的小姑娘也握紧了拳头,尽着自己的一份心力。

    这幅画上,共有数十名普通百姓,能够看清楚脸的辽兵同样有数十人,其他辽兵则因为纸张大小的束缚而没有露脸。

    但画上近百人的面容,却没有一丝相同,有人浓眉大眼,有人高鼻梁大嘴巴,有人面露疾苦之色,有人眼含安慰,各式各样的人和表情,无一不足,充分体现了画家的高深功力。

    眼见此情此景,众人哪里还不知道,李符所画的根本就是辽国境内竹山上的那一幕。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被书画上那群渴望自由,哪怕付出生命也要掩护李符撤退的百姓所震撼、感动。

    有一些真性情的官员,更是流下了眼泪,呜咽着哭了起来。

    赵光义端详了许久这幅画,叹息了一声:“是朕对不起这些百姓啊!”

    趁此机会,酒醉心明的李符说出了压抑许久的心里话。

    “皇上,臣恳请皇上,无论如何也要救出这些被掳走的同胞啊!”

    赵光义一怔:“爱卿,非是朕不想救他们,只是谁知道辽国境内究竟有多少汉族子民?咱们又该从何处救起?辽国人不事生产,打铁、种地、制造陶器等,都是依靠着这些汉族百姓才行,你觉得他们会把汉族子民还回来吗?”

    “可是……咱们总得试试呀!”李符依旧坚持道。

    摆了摆手,赵光义面露为难道:“而且此时大宋和辽国刚刚缔结国书,还指望着他们帮忙出兵攻打西夏,若咱们非要逼他们交出这些百姓,难免因小失大。”

    这次换到李符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在赵光义这个皇帝眼中,天下事情还有大小轻重一说,作为皇帝而言,难道不该一视同仁吗?

    面对进攻西夏和保全子民,赵光义竟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难道在他看来,开疆拓土的功绩比起子民的性命还要重要?

    李符沉默了,不少听懂了赵光义意思的大臣也沉默了,宴席一下子冷场了。

    赵谷自然也听懂了赵光义的话,但他却没有觉得太惊讶,赵光义虽然所有事看似都做的十分圆满,对待大臣也是礼遇有加,但他的本性终究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他能做出这样的决定,赵谷并不觉得意外。

    君不见前两次北伐,每次都以大宋的失败而告终吗?

    这是因为大宋的军队打不过辽国?不,绝对不是,这只是因为赵光义军事能力不足,还好大喜功而已。

    之前太祖赵匡胤在世时,南征北战,战功无数,威风一时无两,赵光义继承大统以来,总想着赶超哥哥,于是在大宋尚还未准备的情况下,就冒然发动北伐。

    在北伐进行中时,更是一个劲儿的催促前方将士,打乱了率臣们的部署,最后的结果自然是铩羽而归,大大打击了大宋的士气。

    之所以大宋的文臣们不喜欢打仗,尤其是吕蒙正这样的高官更是拼了命的阻止发动战争,和两次北伐军方屡屡失利也是没有关系。

 第二百一十六章 归来(4)

    气氛冷场的宴会之上,没有一个人再说话了,李符叹息了一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赵光义有心安慰他一句,但想到心中的那个计划,他还是强忍住了。

    回到龙椅上坐下,赵光义道:“如此好画,岂能无诗句相配,赵谷,你便去题诗一首吧。”

    赵谷从座位上站起,道:“是。”

    接着,赵谷便走到了案桌前,拿起毛笔‘刷刷’写下了十四个瘦金体大字。

    “好字!”一旁围观的官员惊呼道。

    随即,有人将赵谷的诗句念了出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全场俱惊,这首来自晚清著名大臣林则徐的诗句,再一次刷新了大宋全体高官们的世界观。

    谁敢说盛唐以后无佳句的,这首诗句的寓意格调毫不差于李白杜甫!

    “好,好字,好诗,好画,真是好啊!我大宋才子辈出,此来盛世之兆啊!”赵光义抚掌大笑。

    赵谷心中直翻白眼,中国历史上是有那么几个盛世,但眼下的大宋还当不得这个名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