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夫拽紧恋人冲出大楼,拟态街道果然也空无一人。
两人脊背汗湿,却不敢多想,闷头赶路,远远瞧见华夏局域网的封锁墙才松了口气,放慢脚步。
一伙邻国的黑人网警穿越网界,瞧见两人跑来追问情况,两人语无伦次半天,翻译出的话断断续续词不达意,网警挠了挠头,与旁边网警同事交流的内容却清晰传达给两人。
却说邻国网民敏锐发现非洲南部的网络人流异常,向当地网警反应发现网民ip是按照区域成片掉线,有规律的从临海向内陆蔓延,引起当局重视。恰逢邻国气象局正好监测到海温异常下降,联线非洲南部当局失败,倒截获一条未成功发送的信号,只一个词:酷寒。
察觉事情非比寻常,邻国立刻派人来网上查探,有没有网民留下什么蛛丝马迹?
这时远处响起一个声音,让警员撤退。俩黑人扬声追问,有人高声回道,“上面怀疑造成通讯瘫痪的异常同样会影响网络,命令立刻收队撤退!”
两口子面面相窥,生出点不好的预兆。
似为了不辜负他们所想,虚拟的高楼大厦像信号不清冒雪花一样,砖墙开始时闪时现;周遭景物忽而扭曲,像置身异度空间;不容几人愣神,脚下突然猛然一震,天旋地动,高处建筑装饰骤然崩落,道路却像面条一样软化渐消……
一处处下陷的深坑里是深不见底的黑暗,仿佛可以吞噬一切,让人寒毛倒竖,脖颈发凉。
不知谁高喊一声,“快跑!”两人拉着手夺路狂奔,在地面完全崩毁前攀上了华夏的封锁墙。
两口子擦掉又冒出的虚汗,一脸心有余悸,“差点回不来当了网络幽灵。”
“非洲南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友人没有困惑多久,“异常寒流登陆非洲南部,大量原住居民向内陆逃离,滞留邻国边境,请求庇护”的新闻就彻夜传遍全网,令人不得不讶异,“有没有这么夸张?寒流年年有,怎会今年这么恐怖?”
更夸张的是——局域网长城一样绵长的封锁墙上突然站满华夏网警,不再允许华夏网民出境,并紧急召回在南半球诸国网络上徘徊的网民,更甚者派人去抓捕一些顽固不从的网民。
虽然当局尽量避免造成群众恐慌,但大数据时代一点风吹草动都能闹遍全网,更何况这大张旗鼓的架势根本瞒不住,强制和谐,只会让不知内情华夏居民更加紧张。
“除了雪融花,难道还有别的植物入侵?”经过这么多次灾变,网民已经对这节奏习以为常。
“真有的话,理事会该早做通知防范预警了。”
网民们满心不解时,各政府当局同样只当异常寒流是气候恶化,理事会官网登出的预警,也不过是温馨提示:严寒将至,请储备过冬物资。直到和平小镇货车进进出出拥堵道路,临时被召集的会员国代表团只能乘飞车进入理事会大楼,而摆上议会桌的,是一份与公告上粉饰太平绝然不同的:
冰!河!示!警!图!
这份涅槃小组连夜赶工的成果,标明,“冰河危机”自南极会由西向东顺洋流而行,分出第一股登陆非洲南部,大部队继续西行,分出第二股顺西澳寒流步入澳洲。
议事厅鸦雀无声,代表们盯着触目惊心的日程推算,凭“冰河”一日万里,不到一周,第三股触角便会抵达南美,三股寒潮齐头并进,肆虐南半球。
“‘冰河’究竟如何形成的?”雄主国的新任代表掩下惊惧,一针见血道。
萧衍沉默一瞬,正修饰语言以图降低负面影响,正中央的陆寒霜一抬眼,毫不犹豫开口点明雪融花与寒流的关系,道,“涅槃小组对入侵植物了解有限,未能预料到植物液化入海会带来的影响。”
底下一片哗然!
萧衍几可想见,原本因治疗脑癌而摇摆的成员国,加上这次失察而动摇的其他成员国,将给陆寒霜带来的压力,不由为青年这种不屑纠结鬼魅魍魉的浩然坦荡叹了口气。
众人有心指责误报信息将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但事情的严重性却不容许他们再做争吵,只能先压下不满,寻求解决办法。
相关情报传达回各会员国。
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前车之鉴太多,这次并未遭遇怠慢,上层极为重视,立刻开会商讨策略,盘点国内仓库物资储备,叫停部分航运,向国民预警寒冬,限制购买过冬物品,收容街头流浪者发放棉被,等等,不一而足。
但不约而同,理事会收到不下百份请求护卫军协助的请求,全部遭到拒绝。
陆寒霜在会议室挂断电话,向萧衍询问,道观在全球的推广进度。
萧衍有些明了他的用意,道:“道观在亚洲密集度最高,欧美稍逊,但也覆盖了各会员国首都,北半球尚无危机。而理事会在南半球的会员国不足北半球三分之一,非洲澳洲道观建设较为缓慢,唯有南美少量道观已经成功接入道像。”
陆寒霜屈指点着桌面,灵力自指尖流泻震荡空气,虚空中浮现出各会员国分布图,呈深黑浅灰,是尘埃汇聚拼凑所得。
端详片刻,道:
“分别派巫师押送救援物资进入非洲与澳洲,帮助居民尽量北撤靠近热带。修士们则押运道像进入冰河危机的第一线,寻找幸存者,集合来不及撤离的居民。护卫军入南美援助附近居民向道观入住的城市聚集,具体情况各救援队联系各政府当局,进一步商议。”
陆寒霜行事雷厉风行,掷下一句,“立刻行动——”便要起身。
无法安心的代表人们纷纷发问:
“那北半球呢?”
“为什么靠近热带?”
“只往道像周围聚集,其他防范呢?”
“那些雪融花怎么办,搁置不管吗?会不会液化更多加剧冰河危机?”
陆寒霜微微皱眉,还是停下解释道,“入侵植物逐热,会快速横渡南温带,进入热带暂歇,花费时间养精蓄锐、大量交配,在它们交配期结束前,北半球暂时无忧。我会率仙隐宗弟子亲赴南极布防,斩断植物入水的源头。”答完,脚步不停匆匆离去。
这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夜,南半球的风波如涟漪扩散,国际记者团乘坐灵舟从华夏出发,跟随修士们进入冰河危机最前线。
一行人飞跃热带,进入南温带,越往南行,温度越降越低,速度之快绝不单单是纬度不同造成的温度差异。
由正常的三五度低温步入零下八九度都在理解范围,可温度计量设备指针一路下跳。
…18。3℃
…29。9℃
…43。1℃
…65。6℃
还没着陆,温度变化已然触目惊心。
记者们在修士发放的防寒软甲上套了一层又一层棉衣羽绒服,把自己裹成了北极熊都抵挡不住渗透衣服往皮肉骨头里钻的寒意,冻得脸色微微发紫,嘴唇开裂,一开口能吃进一嘴鼻涕,连抱怨声都没有了,一个个扒拉着围巾口罩团成球。
反倒是迎风立于舟头的诸位华夏修士们,衣着单薄,身若玉树,潇洒的风姿让记者们无比羡慕。
灵舟开始下降。
温度显示同样飞速变化,一秒一个度。
…89。1℃
…90。5℃
…91。9℃
……
灵舟距离路面不足百米时,记者们猛然听到物品爆炸声,吓得浑身一抖,“怎么了怎么了?”循声望去,计量温度的设备全部炸裂。一人张了张嘴,许久才抖着声音问道,“我没记错的话,最低计量温度是零下一百度?”
记者们打着寒颤起身,挤到护栏边,探头往下张望。
最早遭遇冰河袭击的非洲南部已是一片无垠冰原,茫茫白色在强光照射下耀得人险些失明。
黄褐色的土地被厚厚积雪掩埋,建筑物全被漾着微蓝的坚冰封存,入目是纯粹的白、白、白,再无一丝杂色,纯粹得不近人情。
吸一口气,感觉进入肺部的都是雪渣,冻得五脏都收缩绞痛。
有人问道,“人呢?这里的居民都跑去哪儿了?”
第105章 国破人亡
灵舟在万里冰封中下降,不高不低悬空; 彳亍前行。
烈烈寒风袭耳; 却不闻风声呼啸。
一名记者张嘴向下呼喊; 别说得到回应,连一丝回声都无; 喊声碰撞到耸立的高楼间,像被坚冰冻住; 既而吞噬,无踪。每一次呼喊没传出很远,便戛然而止; 十分短促。
呼喊了许久; 不知是听不见,亦或根本无人幸存; 没有一点回应。
满目苍茫中只有他们一行人; 让内心丰富的记者们顿感自身渺小,孑然孤独; 想到无人回应背后的意义; 心中千回百转。
灵舟停在市政府楼前; 修士领队是一个清丽少女——元真派元麓真人的女徒弟,她嘱咐记者一声; “你们不要离太远。”
便脚踩飞剑捧着热源探测器带队离开。
“——那我们呢?”少女头也不回消失; 记者们赶忙追问留守船上的小修士。
小修士去仓库搬出一尊罩着布的道像; 边卸下船边说,“从这方圆百里; 你们随便采风找新闻,只要不自己作死从楼上往下跳,都出不了事。”
“你能保证?要是还有没有北上的雪融花呢?这可能把人活活冻死!”已知寒流内情的记者们吞吐着寒气,缩了缩被冻僵的脖子,隔着层层保暖和道士软甲都挡不住冷寒入骨,惴惴不安。
外貌十七八,内里三四十的“小修士”没掩盖一声轻嗤,都不屑回答,把道像往政府大楼前一立,抬手掀开黑布罩——
纯白人像立于冰雪,视之美可入画,感之,“诶?”
记者们抬头望天。
原本阴蒙蒙的积云压城,把天日牢牢盖住,逼仄感自天笼罩全城,可眼下,密不透风的层云竟像是被强光洞穿,稀出云缝,天光如束斜射,尽皆笼罩在人像周围。
空气竟然开始回温。
若能计量,记者们一定会为温度快速攀升惊叹。可即使肉眼不可辨,皮肤却可感。
渐渐的,连肉眼都能清晰识别光束壮大如柱,积云如摩西分海飘开,在显露身型的日头照射下渐远、渐淡、渐消,烈日高悬,像剿灭乱臣贼子等位的皇帝,自高空上释放他的余威他的热量。
冰层雪被开始融化。
都说化雪比下雪冷,可天上日的余威似是无比深重,滔滔热意让冰层无法消遣,连记者们都热出一身汗,剥洋葱一样把自己扒光,只剩一件盖住软甲的衬衫或毛衣,却一点都不冷了。
记者们跟着救援队伍横穿非洲南部二十余城,被太阳晒热的心又渐渐凉了。
他们来时都做了功课,据统计有五百余万民众囤积在邻国边境,而距一年前人口普查,网络百科上还载着人数:五千六百万,照理滞留国内的至少五千一百万人,可获救幸存者竟不足六万人,可以说千不存一。
能造成生物大灭绝的“冰河”不容小觑。
尽管结果悲痛至此,真正的死亡人数还是被掩盖,等消息传回各国,登上媒体报刊的死伤数据锐减到百分之一再打三折。
华夏版本是:《十五余万人丧生寒流,华夏籍伤270人,亡1673人!》
网上“传谣”非洲南部集体网民掉线,质疑伤亡数据真实性,但官方解释称,全体下限是国家预警迁移。而华夏实行网络封锁,禁止翻墙,致使民众不知实情,翻了翻新闻,没毛病!
当时国内喜迎春节,华夏游客不多实属正常,丧生人数疑点不大。
欧美可却炸开了锅。
要知道圣诞节至一月中旬是欧美高峰出游期。非洲南部与夏季的闷热潮湿不同,冬季气候清爽,正是丛林探秘、观察野生动物的良机,前仆后继的游客似潮水汹涌,不论景点旅社都人满为患,可想而知……
当新闻传回国。
欧洲a国版本:《寒流埋葬十五余万人,a国籍冻伤者千余,死亡者高达三万!》
欧洲b国版本:《非洲南部十五万人份哀歌,b国籍游客占两千!》
北美c国版本:《十五余万人埋骨非洲南部,c国籍游客损伤惨重,超逾一万!》
北美d国版本:《十五余万人死于寒冷,其中d国籍游客数万!》
各国新闻单独来看,即使稍作掩饰,本国死亡人数与出境名单相差并不算大。
搞笑是,某网友从欧洲各国网络溜达一圈,再去北美区逛一逛,集齐所有伤亡统计,单单半数国家的死亡游客总计已超十五万人,剩下一半国家的死亡人数是可以赊欠?还是记负?
总不巧非洲南部原住民一人未伤,全被游客填了命?!
网民不傻,不会瞧不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