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批地学生举起手来,又一批批地回到座位上返工、而后修改,再举手。
  等到六点半的时候,教室里的最后一个学生也完成了昨天的作业。秦言长舒一口气,这漫长的一天,总算是结束了。
  第二天,秦言如法炮制,结果早晨收作业时,仍有一半的同学声称自己作业“忘带了”。
  于是,放学后这些同学又被留在了教室,一待待到了六点半。
  等到第三天,早晨不交作业的同学只剩下了那么一两个,可收上来的作业,质量却参差不齐,有些是认认真真写了,有的却明显是在糊弄。
  秦言批改完作业,下午放学前又出现在了教室门口,说,“大家的作业完成情况不好,我给大家讲讲,咱们在教室里修改完再走。”
  学生们的小心思再次落空,教室里充斥着叫苦连天的声音。
  于是,第四天,秦言不光收上来了几乎所有的作业,这些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秦言的日子繁忙却充实,他住在学校,吃在学校,一颗心都扑在教学上,渐渐地,他习惯了学校里的清汤寡水,习惯了早晨油腻腻的肉包子,习惯了学生们的天真与小小的恶劣,也习惯了每天晚上嗡嗡作响的蚊子。
  这个期末,秦言所教的五年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不仅是语文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就连数学和英语,也进步飞快。
  作者有话说:
  ps我自己没有支教过,山区村小支教见闻来自于本科同学的讲述。'1'山里的学生需要建立严格的规则意识是张桂梅老师在接受采访时主张的教学理念之一。我在一个视频中看到后,很受触动。
第110章 
  期末考试结束后,与往年一样,学校组织了免费的课后培训,每个学生都可以参加。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个年级报名的人不多,但加起来,总共也有差不多二十来个。而秦言所教的五年级,就占了其中的一多半。
  每天早晨,秦言会一早来到教室,等到学生们到了,就让他们早读,背诵书本上的必背内容,他还会定期抽查,每个写生都能顾及到。
  等早读结束后,他就看着学生们做作业。这二十多个学生的作业,他都会一一批改,学生们无论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问他,而他也会针对难点、重点,向学生们讲解。
  他还会每天记录学生的表现,根据记录给学生送上小礼物。有时候,仅仅是几只笔,几个本子,就可以点燃学生们学习的热情。
  下午,他会打印好阅读材料,发给学生们阅读。
  起先,来学校上课的学生不多,可渐渐的,家长们听说了他的用心负责,纷纷将孩子送过来。
  于是,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多,而秦言每天都会认真将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记录。
  就在教室快要塞不下的时候,班里却突然少了一个叫王慧的女孩儿。
  秦言对王慧印象很深。在他成为村小教师的第二天,他从教室里的第一个位置走到最后一个位置,却只收上来了五本作业,而王慧,就是那为数不多认真完成任务的那个。
  从此之后,秦言对王慧就格外关注。这个女孩瘦瘦矮矮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她有着小小的眼睛,小小的鼻子和小小的嘴巴,走路时,上课时,总爱低着头,安安静静的。
  王慧胆子很小,虽然秦言已经做了他们大半个月的老师,可每每叫王慧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她却总是怯生生的。
  不过,这不是王慧一个人的特色。
  在村小里,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从小就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这些操劳了一辈子的爷爷奶奶向来闲不住,又要照顾家里,还要忙农活,对孩子自然疏于照料。
  在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既无法在亲人那里寻求到足够的温暖,也很难得到老师的重视,所以当他们面对秦言的关怀与教导时,总表现的格外腼腆。
  一连两天,王慧都没有出现在教室里。秦言先是担心王慧是不是生病了,便连忙翻出家校联系卡来,希望问问情况。
  村小的管理非常落后,家校联系卡几年都不更新一次,有限的信息模糊不清,秦言试着给王慧的家里打了几个电话,却都没被接起。
  没办法,秦言只能问问几个与王慧关系比较好的女生。女孩们都说,王慧没生病,她就在家里待着呢。
  秦言皱皱眉头,既然在家里好好待着呢,为什么不来上课了呢?明明王慧不是不爱学习的孩子啊。
  于是,秦言循循善诱,女孩儿们便说出了更多情况,原来,王慧不止一次跟自己的玩伴表示过自己很喜欢学习,也很喜欢跟着秦老师上课。女孩们也曾问过她为什么不一起参加暑期培训了,王慧没说话,只是沉沉地低下了头。
  女孩们七嘴八舌地讲着,还有人说,曾在晚上听到王慧爸爸打骂王慧的声音。
  秦言的心猛地一揪,他不由得想,女孩的话是真的么?王慧的爸爸究竟是什么做的心肠?这么乖巧懂事的孩子,疼爱都来不及,为什么要打呢?。
  听到这些后,秦言坐立不安。他想着既然电话打不通,就只有亲自去王慧家看看了,权作家访,也好了解了解情况。
  住秦言隔壁那间平房的男老师任平知道了他的想法后,嘴一撇,说,“你在这儿待不了多久,快别惹事儿了。”
  秦言皱皱眉,心里寻思着,这哪里叫惹事呢?
  在他心中,王慧是个聪明用功的好学生,屡屡在学校里拿第一。然而,村小的教学质量偏低,生源又差,王慧虽是这里的佼佼者,但秦言知道,比起城市,接受着精英教育和严格管教的孩子们,王慧尚有进步的空间。
  她必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还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在以后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秦言觉得,自己有责任引导王慧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学生。
  话不投机半句多,平日秦言就觉得任平缺乏教学激情,工作质量也肉眼可见的不高。但他觉得,自己毕竟只是个来支教的学生,而任平才是这个学校正儿八经的老师,所以他一直把对任平的不满藏在心里。
  这次,任平的话总算把他激怒,他脸色一沉,当即就要离开。
  可任平偏偏看不懂秦言的脸色,他不由分说地把秦言拉到自己满是腥臭味儿的屋里,推心置腹地说,“你这么拼干什么?你以后到点儿就下课。像你现在这样,一天天耗在教室里,一点儿用都没有,纯粹是白费功夫。”
  接着,任平“啧啧”两声,“你以为那些学生真会记着你的好?你想得美,你就在这儿待两三个月,等你一走,他们立马就把你忘了,该逃学的逃学,该不写作业的不写作业。”
  “跟他们讲道理管什么用?大城市好他们难道不知道么?说了都是白说,没用的我告诉你。”
  秦言皱皱眉头,不知怎的,他突然想起了远在N市的赵中亚。
  其实赵中亚与任平并没有太多的相似,他们一个毕业于全省闻名的师范院校,一个只是师专生,一个在省会城市最好的高中任职,一个住着平房在村小教书。
  然而,他们有一点却是相近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既不相信勤奋的力量,也不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在这样的前提下,无论他们学历高低,无论他们教学水平如何,他们都是缺乏信念感的老师。
  因为就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教育的力量。
  “任老师,不试试怎么知道没有用?”
  秦言不信出身决定三六九等,不信小地方的孩子就一定眼界低、没出路,他对这个社会给孩子设下的种种限制与约束都不屑一顾,他只相信教育改变命运。
  任平哧笑道,“试了也没用,那小孩家里不可能听你一个年轻外地老师的,也根本不会念你的好。”
  秦言的耐心已然耗尽,他随便笑笑,懒得与任平计较,推门走了。
  秦言根据联系地址,找到了王慧的家。
  院门没锁,一靠近就看到王慧正蹲在院子里的水池边,刷着脚边高高一摞的碗。
  等他走近,则听到满院的“鸡飞狗跳”,小孩不住的哭闹声、男人的吼骂声、还有水池边,“哗哗”的流水声,统统掺杂在一起,竟比市场还要嘈杂。
  秦言深吸了一口气,走过去,柔声问,“王慧,这几天怎么没来上课啊?”
  王慧像是受到了惊吓,她浑身一个激灵,失手将碗摔在地上,等到看清秦言的脸后,方才缓缓舒了口气。
  她连忙拾起碗来,所幸没摔碎,可不等她暗自庆幸,院子里就传来男人的痛骂声,“你是猪么,刷个碗都不会。”
  王慧弓着身子往后一缩,紧接着,中年男人气冲冲地跑过来,一脚踹在了王慧的腿上。
  秦言睁大了眼睛,看着怒火冲天的男人,半天才回过神来,他定定地说,“你好,我是王慧的老师。”
  作者有话说:
  家访的故事来自一个在18县县城做老师的同学。
第111章 
  王父转过头来,这才看到站在院门口的秦言。他上下打量着秦言,眼睛“提溜”一转,像是不相信秦言的话一样,说,“我怎不记得小慧有个这么年轻的老师?”
  秦言说,“我刚来咱们学校没多久,还没跟家长见过面。”
  王父又看了眼蹲在水池边的王慧,怒道,“你又在学校里惹什么麻烦了?你就不能让父母省点心?我把你养这么大了,难道还欠了你的吗!”
  说着,王父不顾有秦言这个老师在,竟挥手就要往王慧身上招呼。
  秦言连忙走上前拦着,说,“王慧在学校里的表现非常好,这次期末考试还拿了第一名。我这次来,就是例行家访,您千万别误会。”
  王父的脸色这才微微缓和下来,还没过多久,马上又瞪起了眼睛,他看着王慧,大声骂道,“小慧啊,我平时怎么教你的?老师来了也不说一声,还不快让老师进屋喝茶。”
  说着,王父又骂骂咧咧地教育起自己的女儿来。
  院子里,小孩的哭声与女人的抱怨声更盛,秦言脑壳疼,他长吸一口气,跟着王慧走进屋里。
  小小的屋里散发着浓郁的霉味儿与尿骚儿,直让人反胃。王慧给秦言倒了杯水,而后便乖巧地坐在马扎上。
  王父仍在喋喋不休,好不容易落座了,还是对自己的女儿吹毛求疵,一会儿怪罪王慧怎么没提前说老师要来,一会儿又骂她倒的水太凉。
  秦言一直劝说,“不用倒水,我这次来就是想跟你们说几句话”,可王父依旧不肯作罢,连声骂王慧“笨手笨脚”。
  嘈杂中,秦言的手机突然响了,他匆匆瞥了一眼,看到是贺嘉时打来的,赶紧挂断。
  一旁的王父还在高声谩骂着自己的女儿,而秦言总算明白过来,王父不是嫌王慧“笨手笨脚”,而是嫌自己不请自来。
  王父训完了王慧,转过头来,对秦言说,“老师,这孩子到底惹什么麻烦了?”
  秦言敛了脸上堆起的笑容,说,“小慧呢,她很爱学习,在学校里的表现一直很好,成绩也非常优异。”
  王父“嘿嘿”笑着,倒是露出几分欣喜与难为情,他连声说,“过奖了过奖了,这丫头从小就笨得很,笨得很。”
  秦言皱皱眉头,“我看得出来,小慧很聪明,也很勤奋。”
  “咱们学校里呢,组织了一个暑期培训班,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免费参加。在培训班上,我会提前帮学生预习下学期的功课,带着他们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
  王父脸上的喜悦明显滞住了,他看看秦言,又看看王慧,眼神变得凝重起来。
  “小慧呢,开学后就要上六年级了,明年就要念初中了。她现在虽然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但咱们学校教的东西没有城里的多,等到了初中,他们可能就会吃亏了……”
  秦言苦口婆心,可王父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
  最后,王父抽了根烟,缓缓开口,“老师,我们家条件差,小慧呢,又从小就不听话、不省心,我们对她啊,没什么要求,就想着这孩子能平平安安的,拿个初中毕业证啊,再上海找个工作,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秦言的心里一凉,他说,“初中毕业小慧才十六岁,就算她去上海打工,也不会有什么好机会的。如果她好好学习,以后念个大学,然后再到大城市找份工作,收入要比打工多得多。”
  王父的脸色越来越不耐烦,他皱着眉头,“电视上都说了,现在大学生那么多,考上大学了又能怎样,还不是要打工么?那大学生也有送外卖送快递的啊,白浪费功夫。”
  秦言不肯放弃,“怎么会白费功夫呢?学知识,掌握更多技能,以后步入社会肯定会有更多的选择啊。再说了,就算是送快递,也有人能够通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