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城美食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安城美食录-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稚冲他打招呼:“孟少卿今日想吃兔肉了?”
  依旧是一个字的回答:“嗯。”
  林稚忍住笑意,孟琼舟人不错,就是话太少了,未来的少卿夫人和他在一起,只怕是要憋闷坏了。
  心中打趣,正事却不能忘,他把少一只兔腿之事同样了告诉孟琼舟——消费者有知情权嘛。
  不买,或者继续买,无非是这两种情况,谁知,孟琼舟走了第三条路,他追问道:“兔腿呢?”
  “……”林稚噎了噎,“我吃了。”
  孟琼舟依然摆着那张冷淡俊美的脸,轻轻点了点头。
  就在林稚以为对方会转身走人的时候,却听他道:“我买了。”说着就把银子推了过来——这次是两块。
  林稚眨了眨眼,回过神来,把烤兔包好递给他。
  看着孟琼舟的背影,他心中嘀咕:“要不是知道他有厌食症,我做饭还挺好吃,而且又是个男的——我都快要以为他对我有意思了。”
  回到府宅,孟琼舟换上一身常服,看着盘中少了一只腿的烤兔,不知想到了什么,眼底泛起淡淡的笑意。
  作者有话要说:
  ①《吃一场有趣的宋朝宴席》


第15章 玫瑰花饼
  挑菜节后,没过几日,槐花上场了。
  不光是古代,现代人也有不少吃槐花的。
  槐花的吃法比较多,最简单的是用开水焯一下,撒上盐和香油,直接拌着吃;也可以撒些面粉,拍成小薄饼,用油煎得两面焦黄,味道极鲜极嫩。
  比较传统的吃法是用槐花蒸麦饭。淘净的槐花撒上薄盐,拌些玉米面,上笼屉蒸熟。
  蒸好的槐花麦饭,玉米面里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槐花嫩蕊,鸭绿鹅黄,热气衬着清香,好看又好吃。
  可惜本朝还没引入玉米,无法体会到最正宗的槐花麦饭的风味,林稚决定折中一下,用同样颜色澄黄的小米面代替。
  小米面不好找,他把整条十里天街翻了个底朝天,终于在一个犄角旮旯的米粮铺子里买下二两,又沿路摘了不少槐花,遇见好几个那日在南湖挑菜的熟人,也在摘槐花。
  视线对上,纷纷相视一笑——不愧是同样爱吃野菜的人!
  把槐花带回家中,撒盐,放油,分次逐步添加小米面,让每一粒洋槐花均匀裹上面粉,再撒些碧绿的槐树嫩叶作为点缀。
  林稚不喜欢吃面太少的,面少压不住生花味,因此加了不少小米面,金黄灿烂,十分喜人。
  筷子轻轻拨散,拌好面的槐花可以上锅蒸了。还没蒸熟,槐花的清香气息就已经飘了出来。
  蒸熟之后,浇上提前备好的料汁,饭中透露着丝丝缕缕的甜香,酥香爽口,每一口都是春天的味道。
  就连从小到大吃惯了槐花饭的沈小七都忍不住夸赞:“阿郎好手艺,比我阿娘做的都好吃!”
  林稚笑着拍了拍他的头:“这话可不能被你阿娘听见。”
  过完挑菜节,很快就迎来花朝节。
  二月十五花朝节,是民间祭拜花神,祈求世间花木茂盛、人们生活吉祥如意的节日。
  这一天百花盛开,适宜观赏,人们除了祭拜花神,还要外出踏青赏花。临安市民每年都要去钱塘门外的玉壶园观赏奇花异木。
  玉壶园乃皇家园林,占地三亩,亭台水榭俱全,奇花异木争艳,布置得相当精致。
  从花朝节一直到寒食节,园林持续开放,男女老少都能去玩。
  为了让人们玩得更尽兴,园子里除了亭台和花木,还陈设着书画、古玩、首饰、玩具,小孩子们还可以在这里打秋千、扔飞镖、踢球、斗鸡,不亦乐乎。①
  林稚自然不能放过这个热闹。
  不过,他并不是单纯为了凑热闹而去——园林里有许多摊位可供商贩摆摊做生意,很适合去分一杯羹。
  离完成租店的目标越来越近,他不想放弃。
  花朝节活动多姿多彩,节日饮食也独具特色。要说花朝节吃什么,最先想到的便是百花糕和百花酒。
  百花酒,顾名思义,是用百种野花酿的酒,林稚没喝过,但通过名字就能联想出来,此酒一定清香芬芳,甜而有劲。
  今年的百花酒来不及酿制,做些百花糕却是不在话下。
  和百花酒不同,百花糕的馅料并不是百种花卉,而是只有一种,且多为牡丹花,因此百花糕又叫做牡丹饼。
  牡丹饼以豆类为主要原料制作,辅以精心糖渍的牡丹花瓣,看着雍容富贵,吃着芳香浓郁。
  牡丹虽好,却不合林稚的口味,况且大街小巷都在卖牡丹饼,大同小异,就算他顺应潮流,也未必能博得一条好销路。
  不如做些改进,将内里的馅料换成玫瑰,做成玫瑰花饼。
  玫瑰花饼做法和后世的鲜花饼差不多。选新鲜玫瑰,用糖渍成玫瑰酱,加炒熟的糯米粉调和掉过于甜腻的味道,再添些炒熟的核桃碎,包进油酥皮,上炉烘烤。
  烤好的玫瑰花饼盈盈一个托在手心上,精致小巧,花香浓郁,沁人心脾。
  掰开一个,花瓣多而糖酱少,碾碎后的核桃与玫瑰花酱完美混合,很好地中和玫瑰花酱的甜度,更为馅料增香,外酥内软,香甜不腻。
  林稚终于理解,尝遍万千美食的乾隆皇帝,为何要七下江南去品尝这道玫瑰饼了。
  游园当天,人满为患。付过两个人的茶汤钱,林稚带着沈小七挤进了玉壶园。
  沈小七本就年轻,得了林稚的工钱,吃穿比起从前都提了一个档次。而且因为这几日一直在室内忙活,人似乎白了点,个子也蹿了些,看上去挺俊不少。
  林稚莫名有一种吾家大儿初长成的感觉。
  好大儿甫一入园就带着林稚一路狂奔,成功挤跑几个竞争对手,找到了一处适合摆摊的上好地带。
  中心地段,地面开阔,身后还有一大片有鱼有荷的池塘,简直是会员级别。
  林稚心情大好,打算好好奖励一下有功之臣,大方地从食盒里拿出两块玫瑰花饼,“先垫垫肚子。”
  沈小七当然不会单纯地垫肚子,边掰开花饼展示边吆喝:“各位客官,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大家看看我家阿郎新做的百花糕,瞧瞧这馅料,瞧瞧这酥皮——”
  他声音洪亮,再加上玫瑰花饼色泽诱人、香气四溢,不多时便吸引来不少客人,有个妇人问:“这是牡丹花馅儿吗?”
  林稚解释:“里面是玫瑰馅料。”
  “玫瑰馅料,倒是见得不多。”妇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便给我装六个吧。”
  沈小七眉开眼笑:“好嘞!”
  有了开门红,接下来的生意就容易做了,二人迎来了第二、第三、第四个客人,玫瑰花饼也越买越多,很快篮子里只剩下浅浅一层。
  休息的间隙,沈小七和林稚闲聊:“阿郎,我发现周围也有不少卖百花糕的,好像就我们卖得最好?”
  林稚提醒他:“声音小一点,当心被人听到。”
  闻言,沈小七小声回道:“好吧好吧,那为什么我们的花糕卖得最好,就因为我们的馅料和他们不一样吗?”
  林稚点头。
  正是这个道理。就算是每年必吃的节日食品,若不适当进行创新,也会逐渐变得无人问津。
  孟琼舟来时,就看见林稚和沈小七凑在一起窃窃私语,不知在聊什么,说得挺开心,睫毛都笑得扑簌扑簌的。
  旁边的陈平观他神色,问道:“阿郎,还要买林小郎君的花糕吗?”
  沉思片刻,孟琼舟启唇:“买。”
  作者有话要说:
  小孟:虽然很醋但还是要让老婆赚到钱
  ①《过一场风雅的宋朝生活》
  ②槐花麦饭和牡丹饼的做法参考百度


第16章 自制辣条
  东街的豆腐坊近日招了个新厨子,据说有祖传的秘方,做出的豆腐清香爽滑,豆香浓郁,堪称一绝。林稚连着吃了好几顿,竟还没腻。
  今日依旧是吃豆腐。
  先炒肉末,加酱油等调味料慢火炒碎,炒到油脂四溢、肉末焦香,再把切好的豆腐倒进去,微微收汁即可出锅。
  这样一盘汤汁浓厚的肉末豆腐不该叫肉末豆腐,应该叫米饭杀手。
  接着做豆腐丸子。胡萝卜、葱、姜切碎放进豆腐碎,磕一颗鸡蛋,加面粉、五香粉、胡椒粉和盐搅拌均匀。
  然后便是挤丸子,下锅炸,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挺好玩,林稚做得很开心。
  一个个色泽金黄的豆腐丸子出了锅,外酥里嫩,味道鲜美,还有点肉味,比纯肉丸子还好吃。
  林稚觉得满意,开始做下一道菜。
  清水煮开煸香的肉末,放豆腐碎和生粉,直至水开浓稠,倒入提前打散的蛋液,慢慢搅开,用盐和胡椒粉提一下味道,最后撒一小把芫荽,一锅热腾腾的西湖豆腐羹就做好了。
  刚出锅的菜还热着,林稚握着汤匙,小口小口地舀豆腐羹喝,时不时地吹一吹热气。
  吹着吹着,忽然想起来,那日在少卿府和秦夫人闲谈,对方似乎说自己很爱吃豆腐。
  平心而论,孟府待自己不薄,不仅孟琼舟平日来买东西多付银钱,就连那日他不过送了一趟干果蜜煎,秦夫人竟了给他十倍的价钱。于情于理,他都该做些回报。
  本朝的豆腐做法丰富,煎炒焖炖,精致一点的做成羹,奇葩一点的用蜜糖渍着吃……想来想去,也只有那道炸豆腐丸子比较送得出手。
  因为是送给贵人,不能像自己吃那样随心所欲,林稚特意把馅料改进一番,又往豆腐碎里添了些马蹄和海菜,这样炸出来的豆腐丸子口感更丰富,也更富有营养,适合老年人吃。
  按照记忆中的路线一路行至孟府,守门奴仆似乎已经识得他的脸,直接领着他进去了。
  林稚颔首:“有劳了。”
  穿过层层曲院回廊,看见圈在锦鲤池旁的碧青绿竹,他心道:“跟上次来时相比,好像长高了些。”
  孟淮安似乎不在家,要是在的话,早就叽叽喳喳跑出来了。这个时间点,该是在国子监听学。
  正想着,突然在庭院中瞥见一抹修长人影。
  孟琼舟今日换了一身常服,宽袍长袖,一头墨发柔顺地贴在后背,正拿着一本古籍阅读。白皙的手指在泛黄的纸页上信信翻阅,整个人多了几分闲适的慵懒之意。
  看惯了孟少卿乌纱绯袍一丝不苟的模样,这副微解长襟的样子倒是第一次见,林稚不由得多看对方几眼。
  直到奴仆打破平静:“阿郎,林郎君来了。”
  孟琼舟倏然抬头,对上了林稚带着笑意的双眼。
  “不告而来,叨扰孟少卿了。”
  “无妨。”孟琼舟把古书搁置一旁,微不可察地拢了拢头发,走到林稚面前,“你怎么来了?”
  “最近买了些豆腐,想着秦夫人爱吃,便做了些豆腐丸子来。”他补充道,“这是从东街的豆腐坊买的,很好吃的,豆腐味很浓。”
  孟琼舟重复他的话:“是送给母亲。”
  林稚点点头,然后听对方问道:“我没有吗?”
  他没有吗?
  这是个什么问题,林稚眨了眨眼,“孟少卿想吃的话,也可以啊,我做了很多。”别说是够他们母子三人吃,再加一个陈平都没问题。
  闻言,孟琼舟勾了勾嘴角,“好。”
  “上次我来时,把少卿府上庖厨的菜谱稍稍做了改动,不知少卿最近吃得是否可口?”
  “尚可。”
  看来是吃得一般。林稚笑了笑,“熟能生巧,贵府的厨郎一定比我经验丰富,等他们熟悉修改后的菜谱就好了。”
  孟琼舟不置可否。
  凑得近了,林稚才发现孟琼舟刚才微解的长襟挺不认生,随着动作敞开不少。
  他偷偷瞥一眼,嘶,还真有腹肌啊。
  看这阵势,恐怕还得往六块那个方向走。
  前世的林稚也有几块薄薄的腹肌,然而这辈子任凭他怎么锻炼,小腹始终瘦削平坦,让人十分懊恼。
  林稚羡慕地又多看了几眼。
  片刻,他收回目光,“我去秦夫人那里。”
  孟琼舟道:“一起去。”他穿戴完毕,和林稚一路慢行至秦夫人的院子。
  今日秦柔没看堪舆图,而是在做女红,团扇之上,一双绿荷栩栩如生。
  林稚打招呼道:“秦夫人。”
  “呀,是林小郎君。”秦柔放下手中绣活,冲周围的婢女吩咐,“给林小郎君看座。”
  林稚笑道:“夫人不必麻烦,我不过是来送一趟豆腐丸子,坐不了太久的。”
  “豆腐丸子?”
  林稚打开食盒,露出里面圆滚滚、金灿灿的豆腐丸子,一股豆香混着油香飘了出来。
  食盒最底层置放用以保温的炭团,是以丸子还热乎乎的,飘着热气,和刚炸出来的一样。
  被绝佳的卖相吸引,秦柔迫不及待拿筷子夹起一颗,放进嘴里。细细咀嚼过后,她惊喜道:“比我在宫中吃到的豆腐还好吃!”
  “夫人喜欢就好。”
  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