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跟大多孤家寡人的宫中皇族不同,它们连吃饭也有长辈陪伴。
哪怕哥哥晓年不在家中,还有皇叔刘煜“奉命”看着它们,守着它们把奶糊和其它食物吃干净(其实这一步根本不用大人担心),然后还要陪着它们午憩。
皇叔显然不能像哥哥晓年那样给它们哼点入眠的小调,只能用低沉的声音诵读三百千,送它们去见周公。
偶有一家人一起睡午觉,身边有晓年的味道,还听得到他呼吸的声音,无论大喵还是小喵,连做梦都是美梦。
刘煜离开立阳之前,小崽子得到了一个新技能,他们学会了包饺子……当然,是以人形学会的。
因为孩子的这个新技能,晓年一高兴,煜亲王府的主院硬是吃了四、五天的饺子,而且几乎是一日三餐都这么吃。
因为包了就不能浪费,但包得太难看又不好拿去给别人吃,所以只能叔叔和哥哥受累了。
什么三鲜的,海鱼的,白菜的……虽然内馅是在换,但煜亲王还是吃够了,暗暗决定以后小厨房就不让他们进去了。
不过,宫中珍馐和沾醋的饺子,刘煜现在想得紧的,是后者。
当然,双星的童年与大多皇族的童年,最大的不同之处,除了日常的点滴,还有别的地方。
当大部分皇族被困在一个地方的时候,它们却在短短两年间,被晓年抱着走过了冀州的大好河山,从皇城、京郊到北境,再到立阳……若有朝一日再去去西边,那就真是行了万里路了。
即便是刘煜,幼年时期也是在皇城度过,可以想见它们现在有多自由。
光看这一点,不要说被困在小书房的皇长子,就是放眼整个冀州,又有多少宗室贵族、富贵人家的孩子有这境遇。
以后不出意外,他们还会继续这般幸福下去……继续像这样被哥哥和叔叔捧在手心里长大。
虽然生无父母,但他们也许能耳濡目染地学会晓年的善良和真诚,继承刘煜的果敢和能力,还有他的王位和封地。
刘煜没有当过父母,不知道别人家如何。
他只能确定,除了皇位,它们得到了其他皇族有的东西,也得到了其他皇族没有的东西。
至少,它们的成长永远会伴随着晓年和刘煜的期待,未来亦是如此。
……
相反,生而不足的皇长子,曾经备受瞩目的天之骄子,到如今除了他的父皇还不愿放手、也不能放手,怕是不再受别人的任何期待。
连他的亲外祖徐家都已经想方设法找起后路,只等皇帝和刘荃都不在了,他们好扶持新的傀儡坐上那个至尊的宝座,更何况是曾经把他当作帝王唯一的继承人而阿谀奉承的其他人?
刘煜不知道自己这个侄子看到这些人,看到这些事,心中会作何感想。
但他的小大夫曾经说过,心病是这个世上最可怕的疾病,能不能治得好,那还真得看命。
命中好,则好;命中不好,那是决计好不起来的。
这次进京,虽然表面上宫城里的一切都跟八、九个月前没什么区别,但刘煜却能凭本能感受到其中的变化。
太后对皇长子更加温和,简直比晓年宠爱小崽子还要宠溺几分。
但她对玦亲王的几个孙子,以及被烠郡王送进宫中的幼子也同样亲善,明明没有亲子亲孙,却俨然是一个儿孙满堂的老太太,享着天伦之乐。
当初被太后这样“特别关照”的煜亲王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在徐太后召他去慈安宫的时候,见到了满屋子的皇族少年,也没有半分惊讶。
待煜亲王跟太后请安之后,几个少年也依长幼秩序,由皇长子领着跟皇叔行礼。
皇长子刘荃还不是太子,在先帝亲封的摄政王面前只是一个晚辈,所以即便他是皇帝亲子,也与其他人一般。
“正说着他们在宫中淘气的事,正好阿煜你过来了,看他们老实不老实。”
徐太后虽已是花甲之年,但保养极其得益,加之年轻的时候也曾芳华绝代,如今还留几分风韵。
不过,在煜亲王看来,眼前的女人远没有晓年和他的叔母简吴氏美丽。
那种美丽无关年龄、无关身份背景,是一种因为性格温婉善良又家庭幸福而由内自外散发的美好。
有时候刘煜回想,就算是自己的母亲,也只有在面对他这个儿子的时候,才能露出那般轻松自在、眉目舒展的笑容。
徐太后在几个少年面前关心煜亲王在立阳的生活,但刘煜的脑子里想的却是临行时在简家,叔母简吴氏借着跟晓年说话的时候叮嘱了他几句的场景。
简吴氏说,天气冷,不可因为年轻、屋子里有暖炉就贪凉。
刘煜现在就带着简吴氏亲手缝的护膝,晓年也有一对一模一样的,哪怕这个东西对于煜亲王来说确实没有多大作用,他也一直带着。
他离开立阳才几天光景,思念之情已然翻涌。如果此刻在家中,哪怕是跟他的小大夫一起看小白胖和小崽子互摸,或者听简老爷子讲些医理、听叔父简行远谈起他新找到的海藻,亦或者听简吴氏说些闲话家常,恐怕也让人高兴吧。
这时候,烠郡王的次子刘芝说到了什么,引得徐太后笑了起来,然后整个殿里都响起了少年人爽朗的笑声,让刘煜从自己的思绪中抽离出来。
“要哀家看呐,你们这都是纸上谈兵,论骑射功夫,整个宗室找不到比得过你们皇叔的人。”
徐太后看了一眼刘煜,忽然说了一句:“不过,哀家听说,芝儿素来勤奋,小小年纪就已经在军中历练过,倒有几分你皇叔当年的样子。”
徐太后的一席话,立刻让众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刘芝身上,这个活泼的少年皇族也变得有几分羞涩起来,低下头看上去颇为不知所措。
刘煜的目光扫过众人的表情,就知道徐太后的话,又搅动了多少人的心湖。
第132章 胶着
煜亲王年少时曾被公认是皇子中最像其父的一位; 这确实一度让刘煜比别人更得父皇的关注,敬皇帝喜爱其程度,仅次于宠爱刘焜。
但随着年岁增长,如今的刘煜已经与文质彬彬的敬皇帝有着截然相反的气质; 一文一武的父子若再站在一处; 恐怕就不会让人再有子类其父的感觉了。
皇长子逝去不久; 敬皇帝也病入膏肓,临终前下遗诏,令当时的太子; 也就是先淑妃之子刘焜继位。
刘焜是他此生挚爱生的孩子; 哪怕明知道这个儿子有多可怕; 甚至察觉到他对兄弟的所为,但敬皇帝还是为了实现对爱人的承诺; 将皇位送到了他的手上。
经过了这么多年,煜亲王不再是当年的少年皇子; 现在的徐太后也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对夫君心怀期待的女子。
她甚至有些记不起敬皇帝的模样,但有时还会不经意地想起当年在宫中发生的种种。
哪怕她不愿去想; 也不屑去想; 但有些事; 到底意难平。
绝代芳华的高淑妃进宫之前; 多情又温柔的皇帝对待后宫的态度一直是雨露均沾,哪怕对一个出身卑贱的小小宫女,先帝也能温柔以待,这才有了像刘炘这样的皇子。
事实上; 这些温柔和耐心一直到死都在,只不过在淑妃入宫之后,就只有她能够霸占帝王所有的爱意,至于其他人,只能得到皇帝的愧疚,和所谓的弥补。
他所做的那些弥补,也许并没有让这些女人心中好过多少,却委实养出了不少野心家。
徐家出了一位皇后,后来又变成了太后,哪怕徐氏不得宠、又无子,但敬皇帝对待自己的妃嫔向来温和,对他们的家族也一向宽厚。
在他遇到毕生所爱之后,因心中对其他妃嫔有所亏欠,对她们就更加宽容了,所以徐家抓住机会,趁势而起。
此后,皇宫中真的再无新生的皇子或公主,儿女双全的敬皇帝在深宫之中,竟然做起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美梦。
曾经徐太后会想:敬皇帝若是不要遇见高氏,或者干脆早些遇见高氏,那她们这些人是否就不用经历这种由期待变为失望的痛苦了?
淑妃走在敬皇帝前面,连厉皇帝都殁了十年,皇帝和高淑妃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包括他们爱情的结晶,其实早就消散于天地间,再不见踪影。
人们谈起厉皇帝还心有余悸,谈起敬皇帝却多少在心底默默埋怨:既然有那么优秀的儿子可以选择,为什么偏偏选一个最可怕的……那高淑妃又看不到自己的儿子继位!
不过,也正因为厉皇帝性格乖张,喜怒无常,行事毫无章法可言,原本以为会被清算的徐家,竟然完全没有被打压,反而在刘焜的默许下发展出更大的势力。
他们很快在皇帝的支持下,设计将前贵妃的家族彻底铲除,甚至慢慢压过了蒋家,俨然成为势力最大的外戚。
最重要的是,这让徐家有了支持炘郡王的资本。
没有亲生儿子,让徐太后一度十分艳羡贵妃、淑妃和贤妃。
但对于现在的她来说,这个埋葬了她青春年华的深宫内苑,除了无上的权力地位,已经没有任何东西是值得她魂牵梦萦的了……
厉皇帝有很严重的痫症,而且和煜亲王一样,多年受魇症困扰,所以脾气极其暴躁。
他和自律的刘煜就是两个极端,因为常年得不到安眠,让他向着晓年认为“合情合理”的那个方向恣意发展,变得愈加残忍。
不要说他的妃嫔了,就是徐太后这个嫡母,面对随时可能发疯的刘焜都胆颤不已。
没有女人能够在他的皇宫活得长久,而厉皇帝似乎也从不为子嗣的事情着急,他带着伺候过生母的一个老宫侍,寝殿常常突然就得换一批宫人。
皇帝的太极殿原本应该是所有人最想去的宫殿,后来却变成让人谈之色变的人间炼狱。
直到后来,徐太后才想明白刘煜一开始就想明白了的事情。
厉皇帝并不是怕他们徐家势大会把持朝政,才在选择继位者之后又封了一位摄政王,甚至给了立阳不受朝廷控制的军权。
他眼睁睁看着徐家壮大,看着徐家支持刘炘,又一手创造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煜亲王,就是想看看他们如何争来斗去……哪怕活着的时候看不到,似乎也无所谓。
徐太后和她背后的徐家一开始没能看明白这个人,是因为他们是在厉皇帝继位之后才慢慢目睹他的可怕之处。
但刘炘和刘煜却在少年时就差点因为这个皇兄的特殊“爱好”而命丧妖魔之口,自然知道刘焜对任何人都没有善意。
可是,就算明知道厉皇帝是个多么残忍无道的人,徐家也是骑在虎背之上,不得不为。
已经拥有过权利的人,就会迷恋权利带来的快乐和兴奋,只有扶持一个能够听他们话的傀儡,才能保证徐家的家业千秋万代,比皇帝活得长久、活得畅快。
上一次,他们心中最合适的人选是刘炘。
……
但事实证明,他们还是看走了眼……当年那个孤立无援的宫女之子,一朝坐拥天下就变得不再老实听话。
这些年刘炘藏得倒是极好,但这时候,也终于到了穷途匕见的地步。
吸取了教训,徐氏这一次可不会轻易押下宝。
庆国公府送了两个女儿入宫,又嫁了一个女儿到西境,这还不够保险,所以与烽郡王府暗中往来,也在计划之中。
谁更可能听话就选择谁,这是他们选择支持者的唯一标准。
然而,这进可攻退可守的大好局势,却被皇帝硬生生地打破了。
刘炘的帝位是从兄长厉皇帝刘焜手中继承的,如果没有皇长子和其他继承人,他自然得从宗室中选一个弟弟立为皇太弟,或者选一个侄子过继,好继承皇位。
玦亲王有四个孙子拥有神武之力,玦亲王府成为了最有力的竞争者。
只是选择多了,也是把双刃剑,有时未必是件好事,尤其是当最后的选择权还是握在皇帝手上的时候。
刘炘不过是封了一个郡王,就已经让玦亲王府人心涣散,哪怕玦亲王再努力,世子和烽郡王也不复从前那般亲密无间。
毕竟,谁都想自己的儿子能够得到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谁都想做太上皇。
就算是刘灿和刘烽各自的两个儿子,又何尝不会因为此而生出间隙?
他们的祖父都是玦亲王,而且自己都拥有魂魄,刘蔚和刘蕴的父亲是玦亲王世子、未来会继承王府的郡王,刘茁和刘荀的父亲则是已经封王的刘烽。
既然都有资格被纳入考量,又凭什么把机会拱手让人?
在这一点上,烠郡王明显比玦亲王这个堂叔更加果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