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太偏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陛下太偏心-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

    她抬起眼睛:“一直瞒着公主,算什么本事?”

    知道宣荷执拗,莲平早摸透她的脾气,听见宣荷这样辩驳,莲平便将她的话细细拆分开来。

    “你说要让娘娘选择,既然是选择,那娘娘必定是已忆起往事,众事皆知。但这样一来,真的就是对公主好么?知道自己父兄亡故,世上再无亲人,孤苦伶仃。有了选择,却忽然间置身这样的境况,这就是你想的对公主好么?”

    “谁说公主一定再无亲人的?”

    “难道你还想着让公主、让故去的丽嫔陷入丑闻么?”

    宣荷咬着唇:“我不同你争这个。”

    “没有谁同你争。”莲平看着她,“娘娘记起往事也好,一直记不起也罢,她的路,你我谁都不能替。”

    静了几息,宣荷忽然落下泪来。

    “哎哟,说不过我,就耍赖哭了?”莲平换上笑脸,抬手拿帕子去擦宣荷的脸。

    宣荷避了一避,又将她手里的帕子抽出来,自己胡乱擦了几下,愤愤道:“从前我就说不过你,这回算赵陆找对人,我就勉强信你一次。”

    又道:“你也是,他千里迢迢把身子笨重的你拉到宫里,你竟还替他说好话。”

    莲平反驳:“我哪里替人说好话了?不过将我见到的东西讲出来罢了。”

    又气:“你倒嫌我身子笨重了?以前哪一回我不比你做事干净利落的?只不过你一张嘴能说会道,总骗得娘娘的欢心。”

    说着,捏了捏宣荷弯起的嘴角。

    宣荷也摸了摸她的肚子:“几时能生?我听见说你成亲还吓了一跳,这会儿倒是连孩子都快有了。”

    “大约夏天就能落地了,到时候你这姨姨的贺礼可不能少。”

    “不少不少。”

    又小心抚了几遍,小顺心正好端了托盘,敲门进来,是先前说的热茶和点心。

    宣荷便笑:“你倒走运,用些点心再走罢。”

    “这就赶我走了?”

    “快吃了快走,我还得收拾完东西,早些回娘娘身边呢。”

    莲平望着她笑了一会儿,最后也没有用点心,趁着寒夜,又被金公公安排送出了宫。

    过了这日,宣荷忽然改了性子,再不拦着赵宜安去见赵陆,但她的脾气却没变多少。赵宜安身边伺候的延月与应秋,二人都是好说话的主儿,可宣荷不是,若有人服侍不尽心了,或是惹赵宜安不高兴,宣荷便撸起袖子,能将人啐到抬不起头。

    她也拾起往常做点心的手艺,常去尚膳监替赵宜安做些可口小点。到最后,赵陆还辟了个小厨房,又叫她去尚膳监挑了几个帮手的公公,不用再麻烦奔来走去。

    高兴的自然是赵宜安,又兼冬日逐渐过去,春意萌发,原本身上厚重的冬袄也要换成轻薄春衫,针工局的宫女来了好几趟,都是为了替她裁制新衣。

    每回赵宜安都雀跃得不得了,只盼着春日早早来临,好叫她换上新裙。

    作者有话要说:  1号开始补更奥,我先稍微存一点点稿

    第71章 鱼戏莲叶

    冬日已过去,针工局做的新衫新裙有了穿的机会,宣荷特地挑了一个日子,让赵宜安试穿。

    坐榻上散落着许多绣裙,赵宜安捧着一件鱼戏莲叶的春衫出神。

    “娘娘。”

    宣荷走近,蹲下。身问她:“是累了么?”

    原先赵宜安还兴奋,但穿穿脱脱实在麻烦,这会儿她耷拉着睫毛,靠在枕头上,有些提不起劲。

    赵宜安嗯嗯啊啊:“饿了。”

    宣荷便道:“快午时了,是该用膳了。”

    她起身,回头问道:“尚膳监可送午膳过来了?”

    应秋从门外探出头:“来了,摆在暖阁里了,陛下也在。”

    一听见是赵陆,赵宜安眼睛一亮:“去前头。”

    “好好好。”宣荷一面收拾衣服,一面故意恼道,“有了陛下就不要我们了。”

    听见她的话,赵宜安弯着眼睛笑:“没有不要,一块儿去。”

    随手理了几件,宣荷扶着赵宜安起身:“先更衣罢。虽然暖了一些,但到底还有些春寒,可别冻着了。”

    她说着,便要替赵宜安脱去身上的新衫。

    可是赵宜安不肯,捂着衣领:“我还要穿斗篷呢,那个就够了。”

    又飞快拎起裙摆,避开宣荷,奔向了外间。

    宣荷哪能不明白,这是要穿给赵陆看的意思。

    她暗暗叹了口气,心里头有些酸酸的。

    赵宜安不知道这些,应秋替她穿上斗篷,戴好帽子,她便朝前面的暖阁走去。

    金公公正好领着人走过穿堂,见赵宜安来了,笑着迎上去:“奴婢才得了陛下的吩咐,要来请娘娘用膳呢。”

    赵宜安也笑:“好。”

    宫人已将膳食摆在槅扇里,赵宜安进去时,赵陆正在看书。

    见状,赵宜安放轻了脚步,悄悄往里走。

    谁知赵陆很快就开口问道:“宜安?”

    他一面问,一面抬头。

    被听见了。

    赵宜安有些不满,嘟囔道:“你怎么知道是我?”

    除了她,还有谁敢这样跟天子玩?

    赵陆失笑:“过来。”

    他放下书,叫宫人端了热水进来:“洗手,进来用膳。”

    进了暖阁,自然要脱下斗篷,赵宜安立在赵陆身边,应秋垂着眼睛,替她解开系带。

    她穿了先前试的一套藕荷色衫裙,裙上压了珍珠与红宝石穿成的腰链,行动间环佩琳琅,更显美人细腰,盈盈可握。

    只是赵陆似乎并未注意到这里,赵宜安又转去他身前:“瞧。”

    赵陆一顿,见赵宜安目露期盼,便夸道:“好看。”

    仔细打量了一阵,赵陆又道:“最好看。”



    陛下太偏心 第87节

    

赵宜安低头,自己也跟着看了一会儿,然后点头:“嗯。”

    用膳时,赵宜安的目光在桌上逡巡一圈,赵陆便问:“不喜欢么?”

    赵宜安道:“想吃鱼。”

    “那就做一份来。”

    闻言,候在边上的宣荷行了礼,领着几个小宫女,去了尚膳监。

    尚膳监的人已对宣荷熟识,见她来了,忙问:“宣荷姑娘,可是娘娘要吃什么?”

    宣荷点头:“蒸一份鱼便可。”

    听了她的话,立马就有几个小公公,撸起袖子到后头捉鱼去了。

    叫小宫女前去看顾,宣荷独自到外头的小屋略坐。

    有公公端了热茶上来,宣荷谢过,又道:“周公公,如何了?”

    来人果然是周福通。

    他欠了欠身,轻声回道:“怕姑娘不信,四皇子。。。。。。特意送了这个进来。”

    小心翼翼从怀里摸出一样帕子包着的东西,周福通双手捧着,递给了宣荷。

    宣荷接过,打开一瞧,原来是一串绣线缠成的小鱼。这几条小鱼做工粗糙,只能勉强瞧出是鱼的样子。又兼年岁久远,已旧得不行。只是却并未有破损,可见它的主人将它保管得何其用心了。

    看见是这个,宣荷忽然捂住嘴,眼眶泛酸。

    这是赵宜安送赵郗的第一份生辰礼。她那时年纪小,做不来精细的东西,同元嬷嬷学了如何用绣线绕出圆圆的小鱼后,便欢天喜地缠了一串,又珍而重之交给了赵郗。

    也是宣荷与莲平,陪着赵宜安挑绣线,挑颜色,又在一旁看她专心致志替四皇子准备贺礼。

    这世上,除了四皇子,再没人能拿出这样东西。

    宣荷忙将东西包好,又交还给周公公,道:“我明白了。还请四皇子放心,娘娘。。。。。。公主过得很好,让他且心安些。”

    周公公点点头:“哎。”

    只是周公公不能久留,将东西重又放回怀里后,他便端着托盘又出去了。

    剩下宣荷,在小屋里枯坐一阵,等到蒸鱼出锅,才领着人提了食盒回了养心殿。

    用毕午膳,赵宜安靠在通炕的小桌上昏昏欲睡,赵陆漱了口,慢慢走近。

    见她这模样,便道:“出去走走,别这么快睡过去。”

    赵宜安半眯着眼:“困了。”

    “不是穿了新裙子?出去逛逛罢。”

    哪知赵宜安却说:“新裙子还有许多呢,明日穿别的,再出去。”

    赵陆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赵宜安并不理他,换了个方向,靠在他的枕头上睡了。

    叫人拿了小毯子替她盖好,赵陆在暖阁中走了几圈,最后也在通炕上躺了下来。

    他要操心筹算的事太多,只有陪着赵宜安时,才能勉强歇上一会儿。

    鼻尖萦绕着香气,还有赵宜安静静呼吸的声音。赵陆闭上眼睛,慢慢睡了过去。

    *

    寒冬过去,天气逐渐回暖,赴京车队的脚程也快了许多。

    这日中午,众人停下休息时,姚沐照例骑着马,去了郑家母子坐着的马车旁,俯下。身,轻轻敲了敲车壁。

    帘子被掀起,露出了曹氏因连日赶路而略有些疲惫的脸。

    见是姚沐,她忙拽着儿子下来,又拿手心压着他的后脑,要他行礼:“快给姚叔叔磕头。”

    “哎呀哎呀,不用这些。”姚沐跨过马背下来,笑声爽朗,揉了一把小孩的头,问:“可吃过午饭了?”

    曹氏便回:“同姚叔叔说,咱们已用过饭了,多谢姚叔叔收留。”

    但小孩性子怯懦,听见母亲的话,只抿唇低着头,并不开口。

    曹氏只好道:“多谢伯爷关照我们母子。”

    姚沐笑:“哪有哪有。既然用过了午饭,就歇上一会儿,再等半个时辰,咱们就继续走了。”

    闻言,曹氏犹豫问道:“伯爷,还要多久,才能抵达京城呢?”

    姚沐便算了算日子,向她道:“大约再有七八天就可到了。你别担心,到时候,本伯爷一定亲自送你去刑部大门申冤。”

    他说得胸有成竹,似乎笃定了曹氏必能沉冤得雪,替她的亡夫讨回公道。

    见姚沐信心十足,曹氏也受了些感染,原本疲乏的眼中忽然多了几缕光。

    自去岁,因为不肯出让新宅的一块地,她的丈夫郑侑,被孙旭尘孙三爷派人活活打死。族中人惧怕孙家的权势,不但不为她的丈夫妥善处理后事,反而胁迫她与年迈的婆婆与幼子一起,连夜逃回了南方的本家。

    回了南方以后,见她们孤儿寡母,还带着一位多病的老妇,郑氏族人便打起了夺家产的念头。先是诬赖她的儿子不是郑侑亲生,又说替她挑选一个族中的男儿继承家产,还偷偷商议将曹氏卖与人做填房,好再得一笔嫁妆钱。

    郑侑母亲原本就体弱,族人凶相毕露,她又悲又气,不过几日,便撒手人寰。曹氏忍痛操办了她的后事,又取了些衣裳银钱,最后带着幼子潜逃出来。

    她原本想上京告御状,只是一听是孙家的事,众人皆不敢理,后又引得孙家仆人知晓,将她母子二人赶出了京城。

    在遇到姚沐一行人之前,她已带着幼子徘徊数月,却不知找何人为丈夫做主。

    十天前,曹氏正着急,不知儿子去了哪里,茶摊的小二正好领着她的儿子回来。向对方道过谢后,曹氏还以为这事已经过去,哪知第二日,就有人找上了门。

    听说是即将袭爵的新的忠勤伯,碰巧撞见她的儿子,打听明白之后,愤懑不已,说要是她愿意,就带着她们母子返京,一齐去刑部告状。

    曹氏确认再三,最后领着儿子,与姚沐等人同行。

    所以这会儿才出现在姚沐的车队里。

    说了几句话,姚沐又跨上马背,朝前去了。

    管家在前头等他,见姚沐来了,便道:“过了这几日,想来陛下应该已收到消息了。”

    “嗯。”姚沐点着头,又翻身下了马,“也不白累我找了这么些天。”

    世上哪有这么多碰巧的事?曹氏以为自己得遇贵人,其实姚沐早打听多日,确认了她在附近,才领着人绕路过来接她。

    姚沐一面卷着衣袖,一面又问:“人都到哪里了?”

    管家回他:“虽然人多,但因为走在前头,所以与咱们差不多。再有两三日,就能在原定的地方扎营了。”

    “这就好。”

    想到赵陆知道这消息之后惊愕的表情,姚沐忍不住笑:“陛下一定猜不到,先帝与沈将军的留下的遗物是什么。我真是等不及见他的反应了,哈哈。”

    他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管家也不能扫他的兴,只好应和道:“是。”

    又问了几句,确定了行军的情况,姚沐道:“派人再送些吃的去后头,歇一会儿脚,我们就走罢。”

    “是。”

    那里姚沐带着要给赵陆的惊喜,大摇大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