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要做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我要做首辅-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此这一回,整个行省的大小秀才们纷纷收拾了行礼,赶往提督学政所在的建平府。一时间,整个建平府府城文气浓厚,四处看得见身着文士衫的学子们。福建巡抚瞧着热闹,大发雅兴,广散泥金帖,邀请众多学子们参加文会。

    本就是林瑜发现的牛痘才有了这一届的恩科,巡抚自问是个雅人,真是漏了谁都不能漏了这个少年知府。再者,巡抚前年上任,是以只听说个这个常大学士口中‘天下风流十分,他独占八分的林怀瑾’,却从来都没有亲眼见过。如今正好有机会,何不请了他来同乐?

    说来也叫人感慨,就在三年前,林瑜自己刚刚过了院试。如今他却已经是一届知府、正四品的官员,算是半只脚挤入高官的行列了。

    林瑜并不喜欢这样的交际,只是以前读书的时候倒可以借着林如海的光不去什么文会、踏青、赏花之类的。现今虽未成家,但也可算立业,林瑜倒不好推脱这样的场合了。

    不过,比起以前带着一大群的士子之中来说,需要林瑜应付的也就是比他高一些的官员,还算是清净一些。

    至少,像以前那样看不懂眼色跑来挑衅的蠢货应该是没有了。

    林瑜问过白师父,知道他没什么心思去这样的场合,就下令带上了本府寥寥几个的秀才,叫他们跟着他一道,在官道上走,也安全一些。

    这其中,就包括了孙进才。

    比起其他秀才一水的歌功颂德,孙进才只觉得自己是捏着鼻子才不得不跟着林瑜。

    要不是现在家里为了土地还有甘蔗,已经没有多少余财可供他另雇镖师护卫,他也不至于沦落到和那些穷秀才一起跟着林瑜下场。

    他盯着中间的一顶华盖朱轮马车,眼神阴冷。现在他在家里头的威信失去了一大半,父亲也不大愿意和他说生意上的事情,他只有在这一场的考试中过了岁试,并一道过了乡试,得了举人之名,这才算是重新站稳了跟脚。

    这时候,他倒是想不起这一场恩科,还是为着林瑜才有。

    而林瑜的马车里头,也在说着孙进才。

    “小生还道这人再不敢出现了,没想到此人皮厚心黑至此。”聂桓将自己的文章送到林瑜的面前,感叹道。他就是配合着柳秋池演了一场戏,将孙家骗过去的那一个书生。

    后来见他心性着实不错,林瑜就唤了他过来,亲自粗略地说了说孙家的打算。至于现在孙家的境况,聂桓不是什么傻子,接触的又是府衙里头的人,稍微一打听就知道了,林瑜也没有刻意的隐瞒。

    林瑜一目十行地看着他的文章,冷不丁地问道:“你倒是不怨我?”

    聂桓一僵,道:“知府大人何出此言?”

    林瑜执着朱笔,将他文章上不合适的地方勾了出来,又在写得好的地方圈上一个圈。比起一开始满面的红勾勾以及少有的几个圈圈,现在各占一半的情况也看得出聂桓是真的花费了很大的心思,没有浪费林瑜给他的机会。

    “你知道我在说什么。”林瑜搁下笔,接过白苓递过来的清茶喝了一口,道,“不必在我面前装傻,那可真的不怎么聪明。”

    聂桓这才知道林瑜是真的心中都有数,不免叹道:“小生没有打什么坏心事,只是在大郎——就是骂了您的那个粗汉——被明正典刑之前,小生想办法见了他一面,他说,知府大人是个难得的好官。”后来,林瑜张榜招人,聂桓就上前揭榜,也不计较自己做得大多都是原本吏目的活计,顺利地被留了下来。他想起自己那个粗莽的邻居,眼眶有些微湿,“只是小生无能,没能给他送上一顿断头酒。”

    林瑜点点头,道:“我知道你没打什么坏心思,要不然你以为你能安稳到现在。”将手里批改完的文章还给聂桓,他淡淡地道,“我听他说,你自小没有娘,是大郎的母亲将你一视同仁的照顾。后来,大疫兴起,也是你们三人相依为命,直到他为了活路,陷阱白莲教那个大坑为止。”

    想起了旧日的时光,聂桓惨笑一声,道:“他还与您说了这个。他说得没错,大郎的娘就是小生的娘。同样生了天花,大娘却没有熬过来,小生恨不能代大娘去了。”他自小接受大郎母子的照顾,后来他想念书,是大郎想方设法赚来了银钱供他读书。两人其实比亲兄弟还要亲一些,也是为了照顾生病无力的他,大郎才会在暴民四起的时候,卷进了白莲教这一摊浑水之中。

    听了聂桓的话,林瑜摇头道:“就算没有你,白莲教也不会放过这样身条壮硕的汉子,并非全是你的过错。不过,你能承他的请,就不算辜负了他一番心意。”他当然看得出眼前人的真心实意,“也不枉他给你说情。”

    聂桓眼睛一亮,正要说什么却想起自己在马车之中,边上都是人,忙压低了声音道:“这么说,大郎是不是还活着!”他能见上人,用得自然不是什么正道。若说之前,还是买通了兵士的话,晚上再去的时候,他是做好了劫狱的准备的。横竖,就他们兄弟两个了,到时候去哪里过活不是活呢?

    只是,那时候的典大郎已经被林瑜提出去了,他只当是已经被拉出去杀了,心生悲痛之下,这才没有闹出大事来。只是回去之后大病了一场,病好之后念着他说过的林瑜是个好知府,浑浑噩噩地就去揭了榜。

    “你以为你准备劫狱,真的没人看见?”林瑜轻声道,“是他给你求了情,念在你们两个都有情有义的份上,这才把你给安全地送了出去。”整个府衙都在他的眼皮弟子之下,居然有个书生想要劫狱,要不是典大郎正好听见子鼠的禀报,猜到是自己兄弟,恐怕聂桓可没有现在的好日子过。

    “难怪那一天居然这么顺利。”聂桓这才有些反应过来,也不管林瑜为什么要拆穿他,急切地问道:“小生能问问,他现在还好吗,过得如何,人在哪里?”

    “人在姑苏,好不好,以后你有机会见到他了自己问他去。”林瑜想了想,正在被张忠操练的典大郎生活肯定是无忧的,但是日子绝对算不上好过。然后道,“还有,记住了,典大郎已经死了。他叫典山,以后别叫错了名字。”

    “多谢大人仁心。”聂桓跪在林瑜的对面,端端正正地行了个大礼。他也不问林瑜为什么独独救下典大郎,也不问他为什么对自己另眼相待。他在心中立誓,此生必以林瑜为马首是瞻。

    兴化府并不大,却一面靠海,又与建平府、福州府、还有泉州府都接壤。小小一个兴化府被三个府城包围其中,颇有点众星拱月之势。

    地理位置靠的这么近,兴化府大疫横行的时候,自然闹得另外三个府也非常紧张。当今着急地派了林瑜前去控制疫情,就是担心会扩散到其他三个要紧的府城。

    林瑜临危受命,自然没有拜见过算是他顶头上司的福建巡抚,也没经过福建承宣布政使司。靖承明制,在府之上,便是行省级别。当然,行省只是民间叫起来简便的说法。在官场上,正确的名头是承宣布政使司。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即福建省最高长官便是福建巡抚。巡抚之下尚有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合称三司。

    其中布政司主管一省之政务、官吏的考核等等,算是直接把着林瑜这样知府未来的人。按察司主管刑名,都司主管军事。这两司名义上在巡抚之下,但实际上直接对比巡抚略高一级的总督负责。

    比如,这一回文会上也会到的闽浙总督,他治下就有福建、浙江两个省。这两个省的按察司和都司直接对他负责,并不经过巡抚。而总督一般也不会直接插手巡抚治下的布政司,在林瑜理解中,算得上是古代版本的军政分离。

    在林瑜正是踏进官场之后,他还专门拿这些研究过,省得到时候,连自己的上司是谁都摸不清楚。

    如今林瑜出现在了建平府,算是正式解除了其他几个府城对兴化府的戒备,表明这一场的大疫已经过去。民众可以继续安心地生活了。

    等他到的时候,福建巡抚简海钧已经派了人在建平府府城之外三十里处等着,以示重视。

    一般而言,若是巡抚身上没有加封的话,就是从二品,比如现今的浙江巡抚。总督也可能有加封或是兼任,若是有加封兵部尚书衔或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那么就是从一品,若是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那就是正二品。

    名义上看,总督略高于巡抚。但是,也有例外。

    这一任的闽浙总督身上并未有加封,只是个正二品,而简巡抚加了兵部侍郎衔,这个闽浙总督少不得对他客气一些,上下之分就不怎么明显。是以,看在这位的面子上,闽浙总督也要在他的文会上露个脸。

    原本,像林瑜这样的地方官是可以在驿站落脚的。当然,有钱的也可以自己租一个小院子下来,住得更舒适一些,特别是对那些大家公子出身的官员来说,不必在驿站与其他的官员挤在一块。万一遇上级别高一些的,还要面对驿站吏目的踩高捧低。

    林瑜之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派人租下了一个院落,没想到那个前来迎接他的文士打扮的却道:“简大人已经备下薄酒小菜,请您过府一叙。”又道,“简大人交代了,巡抚府衙大得很,院落虽然简素但也齐整。若小林大人住不惯的只管说,外头另找合适的。只万万莫要去驿站挤着,叫人冲撞了就不好了。”

    一番话说得又漂亮又好听,还全了双方面的脸面。林瑜心道这大约就是简巡抚的心腹幕僚,才会代东家说话。就笑道:“简大人一番好意,可解了怀瑾燃眉之急。”他就指了指身后一长串的马车道,“这后面的都是兴化府的秀才,我顺路带了来。还想着顺道与他们一起挤一个院子,如今正好了。”

    一句话解释了自己已经租了院子,又接受了简巡抚的好意。听得那个幕僚暗暗点头,心道能这么快时间按下兴化府之疫,并叫大疫又大乱后的兴化府能太太平平直到今朝,果非普通人。

    可见,名不如其实。那幕僚只觉得自己满腔的期待落到了实处,再看看林瑜,难免觉得那些个赞誉实在苍白,比不上其人多矣。

    等林瑜请的护卫驾着车送走了那些秀才,这位幕僚瞧着林瑜简简单单一辆马车,身边只跟着一个小厮一个面色苍白的年轻护卫,不免忧心道:“小林大人如何没有多带些人?”

    林瑜就笑道:“兴化府百废待兴,留着他们干活呢!”又问,“这位先生怎么称呼?”

    那幕僚忙摆手道:“不敢担先生之称,我姓姜字一尘,小林大人只管唤我一尘就好。”他也不与林瑜一道坐,而是坐在马车车辕上,替驾车的子鼠指路。

    三十里并不算远,不过这时候官道之上来往行人较多。多是来赶考的士子,穿着文士衫。除了个别贫穷得很的,一般身后还跟着一个书童。有些是家里买下来的仆役,有一些就是良民,可能就是族里头天资较好还是家境实在贫困的小子,跟着这些书生一边能念上一些书,一边也帮着照顾这些书生的起居以作报答。

    姜一尘瞧见了,心道,若是里头的那个小林知府带着书童这般出现的话,不穿公服保管别人只当他也是个来赶考的书生。

    真真是前途无量。

    简巡抚大约已经接到了姜一尘报的信,等林瑜他们的马车到的时候,府衙已经有人燕翅排列,在仪门外等着。

    见林瑜来了,就众星捧月一般,请上了预备好的轿子,拱卫着进了府。留下其他还在门房等着接见的官员以及书生们议论纷纷。

    “这又是哪一位?简大人的亲戚?”惊鸿一瞥之下,有人看见了林瑜的侧脸,不怎么确定地道。

    “谁知道。”一个白衣书生不屑的撇撇嘴,道,“瞧着不像是什么正经人。”

    “必不是亲戚,也肯定是正经人。”有眼尖的,瞧见了姜一尘,就道,“否则何必姜先生亲自去接,只不知道是哪一位。”

    “都快住嘴吧!”原本还静静听着的几个门房就出声阻止这些不知道猜到哪里去的书生,道,“今儿姜先生大清早就迎出三十里去了,老爷郑重着呢!”有心思灵敏一些的一个绿袍小官就道:“你们别猜了,我知道是谁。”他一指北边,道,“上头刚派下来的,年纪都对得上。”

    之前说什么不是正经人的书生白了脸,显然也猜到了是哪个。就算他平时心底里不是没嫉妒过林瑜命好而已,但是如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了这正经不正经的,可不是自打脸?

    他等了整整五天了,连巡抚的面都没见上。结果林瑜一来都不用通报直接迎了进去,心里难免有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