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醒自己未来的孙女婿?
除非,在林瑜决定来兴化的时候,常柯敏心里就已经放弃了这个原本前途无量的孙女婿。
想到这里,又想起林瑜莫测的手段,田师爷脑子里开始活络起来。老爷虽然只有一个亲生儿子,但是别的郑氏有女儿啊,如果能招募眼前这个年轻人为郑氏所用,没准东番会有一条生路。
他再看起眼前风姿无双的少年,顿时又觉得哪哪都顺眼起来。
林瑜哪里知道这个田师爷突然就觉得常柯敏有可能准备悔婚了,打起了招他做郑氏的女婿的主意来,也不再刺激人家,淡淡道:“田先生只管安心,整个兴化府都知道林知府这时候好端端地待在府衙呢!”而码头上的这些人都是丑牛实现安排好的,看似熙熙攘攘,实则这一块被他安插地密不透风,保管他走过来的这一路上,没一个不该知道的人会发觉他的行踪。
“既然林知府心中有数,那在下就安心了。”田师爷点了点头,目光观察着底下自他们登船之后渐渐开始散去的人群,这才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痕迹。
林瑜不知道刚才还跟吃了炮仗似的人怎么突然缓和下声气来,目光在他的脸上转了一圈,再看看边上一个一脸沉默、一个满身的不在乎地两个小王爷,心里叹了一声。
可叹,虎父犬子,国姓爷的基业终究难保。
这就是一滩浑水,就算常柯敏没有和他说,林瑜也渐渐地看出来,只要现在坐镇东番的这一位延平郡王一去,朝廷要收回东番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到时候,一这个大少爷的性子只怕还有一仗要打,但是,结果却是注定的。
福宁州的消息还没有传来,但是既然子鼠都已经成功的把人给弄了出来,按照他的性子,不顺手抹几个倭人的脖子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所谓的平乱应该已经结束了。这一位大少爷的所有行动变成了一个笑话,自然他是成功地利用那些没什么组织纪律的浪人攻下了一个县。但是,整个中原又有多少县呢?
才具不足,空有心又如何?不过是一个悲剧式的英雄。
另外那个二少爷更不用说了,好歹大的还有些心气,就算法子叫林瑜觉得很讨厌,但是却不能否认人家的尝试。而这个二少爷大约又是一个乐不思蜀的人物。
他不否认对着东番他有着自己的心思,但是到底如何还是要见过这一代的延平郡王再说。
第74章
如今的东番之主,继承了他父亲延平王的爵位以及遗志的郑绍是一个颇具威严的人。他接过小厮递上来的小筒; 捏开; 倒出里面卷得小小的一张纤薄的纸。上面简明地写了近些日子在兴化府发生的事。
“后生可畏啊!”不同于田师爷想象中的震怒,郑绍的心情还可以说得上是不错; 他三根手指一合; 将手里的纸给揉碎; 往候在一边的小童手里一扔。小童就揭开了香炉盖子; 当着郑绍的面将纸条扔进去; 眼看着都烧成灰烬了这才躬身退了出去。
没什么好生气的; 之前阿仁擅自动手的时候他已经气过一次了,如今能留着一条命,还有什么好说的。他是延平郡王、是这个东番的天; 但是并不代表着他就看不清自己了。
可以说,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自己日渐虚弱的身体; 以及东番随着他的后继无人而摇摇欲坠的情况。
东番的气数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随着他父亲的死亡而一道消亡了。他继承父亲的意志; 又撑了数十年,却只是勉强。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他根本没办法和宏才伟略的父亲相比,而他下头的那两个更是连他都不如。
也不知,到时候能不能够‘毋伤百姓一人’; 郑绍眼角溢出一点水光; 很快又隐去了。
“老爷,对面来人了。”一个步伐匆匆的汉子走过来; 秉道。
“码头上都准备好了没有?”见汉子点头,郑绍将一点点的伤怀丢开,笑道,“走,去看看六元及第的风采去!”
当载着林瑜和郑家的两个少爷的船只出现在东番附近的海域的时候,东番的人就通过旗语,将消息传递了回去。
等船在码头上的时候,层层的围帐已经围出了一条密实的通道,边上的苦力都给赶得远远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来人之中有女眷,这也正是郑绍希望给人的错觉。
林瑜左右看了看,没什么异议,虽然比不上他在兴化府码头的手段。但是,这样的法子也算得上是有效。横竖,不会有人联想到,朝廷的林知府跑去东番就行了。
围帐的尽头已经有着好些马车等着,林瑜单独一辆,子鼠坐在外头驾车人的身边。各自坐定,扬鞭就向着着东番腹地走去。
林瑜小心地掀开轿帘,看着窗户外的不同于中原腹地的别样风光。这里的百姓不说全部富足,但是脸上看得出平和,充满着生活的希望。而街道上偶尔走过几个结伴而行的洋人,也不会收到侧目而视。他们对着街面上穿着短打的百姓也没有任何鄙夷之色,面对向他们这样的车队也会小心翼翼地退避。丝毫没有林瑜印象中的骄矜之色,相比起数百年之后会有的景象,可以说相当的谦和有礼了。
他身边就有一个法兰西来的小贵族,自然知道这时候的中华还是他们眼中的圣人王治下的世界上最开化的国度。可见,只要国力足够强大,那么就算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距大到难以兼容,他们也会打心底里地承认这是最文明的地方。
而林瑜想要做的,就是将这样的印象延续下去,深深刻进世界的脑海之中。屈辱的历史,只要留在他的心中时时鞭策着自己就好了。
他放下轿帘,坐直了身子,半靠着闭目养神,也不知道张忠那边都进行的怎么样了。
张忠那边自然是一切顺利,还派了自己看好的小子黄仲回兴化府去送捷报。
却说黄仲带着几个送他们过来的水手,架着原本那海寇偷偷准备好了来逃跑的渔船,往着兴化府的方向行去。
因着过来的时候是顺风,是以一行人只花了两天的时间就抵达了钓鱼台。现在回程的话就赶上了逆风,仅仅靠着几人划船,速度有限。抵达东番的港口的时候,林瑜刚巧离开,而码头正在拆除临时搭起来的围帐。
黄仲想起了之前张老大和他聊过的,关于自家大爷已经对怎么应付东番郑氏已经有了定策,就留了个心眼。
他看了看自己穿着的和边上水手一般的短褐,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就上前问一个远远蹲在一边看着那边正在拆围帐的人,也学着他的样子往地上一蹲。幸好当初他为了养活那么些小崽子没少在市井里头混,几年的高强度的训练虽然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是他眼珠子一转,身子可以歪了歪,又是一个混饭吃的小子了。
“老哥,那边是有什么景况,从来没见过的。”他笑嘻嘻地问道,一口流利的当地方言。
被他找上了的人不疑有他,只当是那个家里刚出来干活的小子,就道:“西边来的贵人哩,好大的排场,不好上前的。”他在这码头上做了好些年了,也就去年见过一回,听说那是郑王爷家的女眷出行。
黄仲就唔了一声,道:“西边呀?”他心里有了猜测,不管边上这个还在啧啧艳羡的家伙,拍拍裤子就折回身去。对着另外的几个水手道,“我留着,你们这就回去找牛老大,就说一切顺利,他自然就知道了。”
那几个水手相互对视一眼,点点头,补充好了淡水和干粮之后毫不多嘴的转身就走了。
黄仲看着这些人走远了,也不担心他们会不会泄露秘密。这些人本就是牛老大看重了以后预备着提拔的,这一回见识过了那一场战斗之后,更是眼热,百般地磨了队里熟悉的人,想要加入新天干。
最重要的,是那些食物和淡水也就够他们回去兴化府。等到了那里,有什么不好的心思的,还用担心地支的丑牛会连区区几个人都收拾不了?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怎么和已经进了东番的大爷搭上话。黄仲想要在自家大爷面前露脸,就不能一板一眼地做事。既然有九成的可能,大爷就在这边,他为什么不赌一把呢?
再说了,他接到的任务是送捷报到大爷手上,送到地支的手上再转交可不是他接到的任务内容,对不对?
林瑜是在延平王府大门之前见到的郑绍。
这一座老旧的府邸,从外表上看并不辉煌。毕竟,这座从老国姓爷的手上传下来的宅子,从一开始就没有建成王府的规制。这些年因着人口的增加才稍稍进行了些扩建,总算看起来跟寻常的宅子有了些不一般的庄重。
而林瑜和郑绍在后世被津津乐道的历史性的一幕,只有寥寥几人在侧,多少与此相关的优秀绘画作品也只是画家们根据着正史上记载着的寥寥几笔,依靠想象得来。
他们大约是想象不到,郑氏的王府其实从外表上看,和寻常人家的院子除了更大规制更高之外,其实没有多大的区别。
在看到郑绍的时候,林瑜真心实意地叹了一句:“恨不得亲见老国姓爷的风采。”
“虎父犬子,一代不如一代。”郑绍叫林瑜的话勾起了本就惆怅的心思,他轻描淡写地瞪了一眼从后面马车上下来的两个儿子。虽然只是轻飘飘的一眼,却叫大小两个少爷齐齐抖了抖。
闯了大祸,还丢人丢到外人面前的郑仁更是羞愧地低下了头。
“自己去祠堂里跪着反省去。”郑绍瞥见郑翼低着头,却不大在乎甚至有些幸灾乐祸的神色,冷笑一声道,“站着做什么,谁说只罚一个了?”
见他满面惊怕地走了,这才转头,对着林瑜道:“叫林知府见笑了。”有力的胳膊一挥,“里面请。”
“不敢。”林瑜顿一下道:“郡王爷只唤在下怀瑾便好。”
一行人在王府的花厅坐定,上过一遍茶,郑绍也不问林瑜为何而来,反而笑道:“不知救了我那个不成器的大儿的,是哪一位英雄?”
“英雄不敢当,不过是些许使唤的人手。也罢,既然王爷都这么说了。”林瑜转头轻声道,“子鼠来,拜见郡王爷。”
就见花厅里头一个脸色苍白的娃娃脸青年自阴影处走出,上前对着郑绍行了一礼,就转到林瑜的身后低眉敛目地站着。田师爷总觉得这个年轻人身上有哪里不太对,却一时说不出来。
郑绍也面色古怪地上下打量了子鼠一眼,总觉得眼前人哪里很眼熟,一下子却想不起来。不过,见人家根本没有搭话的意思,也就略略赞扬了两句。正巧天色已晚,他顺手推舟请林瑜他们先去安置,晚上更有宴请。
等人都走了,他这才站起身来,对着田师爷道:“把这几天发生的事情都事无巨细的说来。”
田师爷正有此意,跟着老爷一边走一边说。从一开始的制糖生意、林瑜为了一个小生意出头、到今天他们突然接到大少爷安然归来的消息、包括他自己的所有猜测一一说来,总算在祠堂的门口给交代完了。
郑绍沉默不语,一把推开眼前黑漆的大门,黄昏的光洒进还没点起蜡烛来的祠堂,叫跪着转身来的两人眯起了眼睛。
郑绍迈步走进去,一言不发地拈起一炷香,对着列祖列宗以及他的父亲郑成功拜了三拜。敬香过后,他才转身对着郑仁问道:“那个人是怎么救你出来的?”
见父亲没有第一时间追究自己干的荒唐事,郑仁定了定神,一五一十的将子鼠怎么找到他,怎么杀的人,怎么将他带出了城门,一路送来兴化府都说了,然后低声道:“接下来的事情,田先生和二弟都知道了。”
郑绍点点头,神色甚至可以说是温和的,他让开身子,对低着头跪着的郑仁道:“阿仁,过来,给你爷爷上柱香。”
郑仁不知为何心里颤了颤,哆嗦着腿上前,拈香而拜。
看着这个他亲手带大的孩子,郑绍道:“你名字里面的这个仁字,是你爷爷亲自取的。”他还记得身体突然败坏下来的父亲握着他的手念‘仁深疾苦除’的样子,现在他的眼前也就剩下这个牌位,或许连父亲留下来的这个东番他都要守不住了。
“是。”郑仁是知道的,也一直因此而压了身为父亲亲生子的二弟一头。
“可是,你觉得你在福宁州的所作所为担得起这一个仁字吗!”在知道发生了什么之后,郑绍就一直想问这一句。没想到,真的到眼前了,他完全没有了想象之中的声色俱厉,更多的是疲惫和无力。
他一直担心的事情,借由这一次的事彻彻底底地摊开在了眼前,叫他连一点逃避、视而不见的可能都没有。
看着这个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