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母见甄夫人夸奖宝钗后顺势道:“那是我管教,是这孩子自幼聪明伶俐,凡事不需我太过操心,其实这次我入京一是为了探访老友没曾想居然碰见了甄姐姐,”薛母亲昵的唤了一声,“还有一事”薛母看着甄夫人道:“我也不在甄姐姐跟前绕弯儿了,还有一事便是为了宝钗待选一事。若是能成了公主郡主的学侍也是极好的。”
那甄夫人看着宝钗的容姿笑道:“宝钗若是做了学侍,岂不可惜了这花容月貌?”薛母一听,弯着一双眼;二人未再说下去而是又话了些旁的。
待离去时,薛母取出一匣盒对那甄夫人道:“姐姐回家路途幸苦,这小东西送与姐姐给姐姐路上解解乏。”那甄夫人并未拒绝薛母的好意,收了那匣盒道:“这怎么让妹妹费心?妹妹所想之事定会成真的,妹妹且安心等着。”薛母听了这话,面上的喜色更重了几分。
薛姨妈同甄夫人分别前忍不住打听元春一事,“还有一事想问问甄姐姐”,那甄夫人收了薛姨妈的好处自是好说话的,“薛夫人尽管问,但凡我知道的一定说与您。
薛姨妈想了想问道:“我想问的正是贾府的贾元春。元春入了宫后可有什么消息?”甄夫人听了后压低嗓子说道:“莫提贾元春。给老太妃请安前,王夫人也让我代为打听元春的事;谁知太妃听了元春的名字,好一顿数落我。”
薛姨妈听了这话心里顿时有了猜想,看来元春在宫中生活并不如意。
薛姨妈也不敢多问,送了人之后随宝钗乘了自己的车马回贾府。在马车上,薛母对宝钗高兴道:“宝钗你可听了甄夫人说得话?你一旦去参选,必是奔着妃嫔去的。”薛姨妈摸着宝钗的脸自豪道:“我的宝钗真是国色天香。”薛母已开始幻象宝钗封妃爬上枝头的景象。
宝钗将脸偏向一侧,按照她的印象,薛母所猜测的事怕是不会成真的。
宝钗趁着薛母正在高兴头上,又试着问了一次;只是这次宝钗温和了许多:“母亲,既然这般那在入宫才选之前母亲就让女儿试着管一间薛家的铺子好不好?”薛母一听这话便散了笑意,宝钗忙开口道:“母亲先听我说完,”宝钗抱住薛姨妈的手臂撒娇道:“母亲就当是女儿的一番心意。女儿若真如母亲所说的入了宫做妃子,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母亲一次呢,女儿还请母亲能让女儿以薛家女儿的身份为母亲,为薛家再尽一份孝心;在入宫前打点好一间铺子也好。”宝钗略带着些乞求的意味。
第67章 橄榄枝 我有好东西!你换不换!!……
薛母见宝钗松了口没再像昨日那般抗拒入宫; 叹声道:“你这孩子,明明先前催促着母亲上京早日为你入宫做安排的是你,之后又嚷着不要。母亲都被你搞糊涂了。”宝钗低头不语; 薛母见状妥协道:“也罢,女儿家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随你的意愿。”
宝钗听薛母似有些松口抬眸,“只是有一点; 那铺子不出府也是能管的; 你切不可在外露脸叫卖。若是那般,母亲便带你回金陵随便找个婆家嫁了去;日后你爱如何就如何去。”薛母半说半唬着。
宝钗听了并不恼; 她知薛母说这话不过是气话;宝钗抱着薛母的手臂撒娇道:“还是母亲疼我; 我答应母亲。”
薛母被女儿哄着; 没一会儿脸色柔和了几分;母女俩乐呵呵的回去了。
离宝钗同王熙凤的约定仅剩一日了,可薛蟠却迟迟不肯回来。自打宝钗和薛母住进了贾家,薛蟠隔三差五便寻了理由宿在外头;后来更是索性不回来了。
宝钗派去寻人的小厮已催了三趟了; 那薛蟠处还没什么动静;待第五趟宝钗坐不住要去寻的时候,才回了话说是薛蟠往这儿赶。
宝钗和薛母等了半日才见薛蟠慢悠悠晃了进来; 宝钗看到薛蟠这幅模样皱了眉头刺道:“大哥好生脸面; 我和娘亲在屋里等了你半日才舍得回来。”宝钗的唇角勾起一抹笑道:“看来小桃红身子不适; 绊住了大哥。”薛蟠听到小桃红的名字张口就问:“小桃红怎么了?”薛蟠问向身侧的小厮; “那处可是过来寻了?”
那小厮摇了摇头; 薛蟠看到宝钗那略有些讥讽的笑顿时反应过来面上有些难堪,凶了宝钗一眼对薛母道:“母亲也不管管妹妹,有这样诬赖自己哥哥的吗?什么小桃红,小粉红。我刚是去见了薛家几间铺子的掌柜。”
宝钗更瞧不上薛蟠; 那身上的脂粉味浓的打一进屋就熏得人鼻子疼;“哦?难道那些铺子的掌柜都爱擦脂抹粉?还是哥哥约几位掌柜见面的地儿爱熏这些个俗香的?”宝钗挥了挥手上的绢帕捂住鼻,“还是这般浓的花香味呢。”
薛母一闻脸沉了几分,薛蟠见宝钗三番两次的顶撞他; 想好好训训宝钗却被薛母斥道:“不知收敛!刚惹了事不知避避风头还这般恬不知耻的四处招摇。是深怕别人不知你那些个破事?”薛蟠见薛母要以冯渊一事说事只觉得头疼先声道:“那冯渊一事早已解决,且英莲不也是跟了母亲。”
“你还敢提!”薛母被薛蟠的这股蠢劲儿气得只觉得两眼发黑。宝钗起身扶住薛母,薛母吸了口气道:“今日叫你回来,是要你将手上的一间铺子交给钗儿代管。你将那铺子的掌印给我便离开吧。”
薛蟠见薛母叫他回来为的是此事,又听是要给宝钗不同意道:“凭她?一个足不出户的大小姐,不待在家里做女红还想着管理商铺?母亲你就惯着她吧,等她出了篓子,毁了那商铺看你怎么收场。”
宝钗扶薛母坐下后走到薛蟠面前说道:“你只管将掌印给我,哪有那么多话。”薛蟠被宝钗凌厉的眼神吓了一跳,这丫头什么时候眼神这么可怕了?
薛蟠硬着头皮说道:“这是你对兄长该有的态度么?我说不给你能怎样?”薛蟠气哼了一声,管她薛宝钗如何,他今儿个就是不将掌印交出来!
宝钗看着薛蟠这幅油盐不进耍横儿的模样恨不得寻一根掸子狠狠的抽他一顿。
可是薛母在这儿,即便宝钗有这个想法也不能这么做。宝钗以二人能听见的声音说道:“我劝你最好将掌印给我,不然你那私宅里藏了娇花的事我便说与母亲。”
薛蟠一听面上露出一丝惊恐,“你。。。你为何会…?”薛宝钗说完一脸常色的看着薛蟠,就好像是在说今天吃的菜有些咸那般轻松。
宝钗竟然知道!
其实薛蟠这些日子就住在离贾府稍远的一处私宅里,而那提过的小桃红也被他接去私宅两人终日厮混在一起。薛蟠原以为此事他做得隐蔽,薛母和宝钗定不会知道的。
不,一定是宝钗这臭丫头炸他!
薛蟠不理宝钗玩起了手上的扳指,宝钗也不急转身对薛母笑道:“母亲,明日我们去东罗巷好不好?”薛蟠听到东罗巷三个字手一抖,双眼紧盯着宝钗,宝钗对着薛蟠比了比唇语。
薛蟠咬着牙从袖笼里取出一枚方印扔到宝钗脚边恶狠狠道:“拿去!这铺子给了你便是,我倒要看看你要这铺子能做什么?只是日后出了差错别想我会去解决。”薛蟠放了狠话冷哼一声便离去了。
薛母见薛蟠对宝钗还是这般蛮横斥道:“我怎么生出这么一混账,对自己的妹妹都这般讨嫌!”宝钗倒是不理视薛蟠,弯腰捡起那枚掌印。
这薛蟠当真是好诈,她也只是见提到小桃红时薛蟠神色十分紧张,猜测薛蟠该不会是整日里和人处着;没想到薛蟠倒是自己慌了阵脚先认下了。
还有那东罗巷。
薛蟠常待的烟花地就在那东罗巷,这呆霸王。。。
不过这铺子要到了手,宝钗就更有底气去寻王熙凤商量开铺一事。
而北境如今却是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那荒芜的平原上落着一座座玻璃温室。
如今在北境是看不到清闲的百姓们,北境的百姓们所从事的行当不再像以前种地,商贩,苦力这几样那般单调了;北境现今多了两个热门的行当。
北境新开的矿洞,让北境年轻力壮不喜种地的青年们当起了矿工为自己的家乡开采矿石;而开采出来的矿石又能够生产玻璃,那些心思细一些,手上稳的便带着兴趣跟着麝月学起了制造玻璃。
而那些热爱种地的,便跟着宝玉学起了温室种植。
北境的百姓们从一开始对北静王一行人有些怀疑,不太信任;到现在完完全全崇拜这一行人。
跟着朝廷走,有活干有粮吃!
北境的百姓们尤其是对宝玉,麝月这二人,甚至有些将宝玉神话了。
也不知是从哪儿传起的谣言,说宝玉是农神托世。
北静王和周付初听到这一传言差点没笑掉大牙,而那被传的神乎其神的主人公听了这传言后委屈极了表示自己这小胳膊小腿的,哪里看着像是神人。
而麝月,麝月不单单是通过造出大片的玻璃使得整个国家的玻璃制造行业前进了一大步,更甚是做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事。
麝月开创了女子也可学习制造玻璃的先河。
如今的玻璃厂不再像以前那样清一色都是男子,内里也有些女子盘起了长发在厂房里忙碌着。麝月在教学种也发现有些女子天赋过人,她仅是简单的解释了几句,那些女子便能举一反三罗列出更多的可能性。
而玻璃厂房那些汉子们也渐渐被这些女子坚韧的性格折服。
如今玻璃的种类也不单单是先前的大片玻璃,经过更多的人一同努力钻研;玻璃的制造工艺越发纯熟,也多了好些特别的品种;而大片玻璃的制造也越发常态,造出来的品相上佳。
玻璃温室内宝玉和袭人在教授北境的农民们如何发挥玻璃温室的最大效用。
这温室当真稀奇!
只要将温度控制在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度,哪怕外面冷风呼呼的挂着,温室内温度处在适宜的温度,种子就能发芽抽枝儿长大。
北境的百姓们见了温室里那一排排的绿苗恨不得把家安在温室里天天守着。而那些还没分到温室的,揣着双手脸贴在那玻璃上一脸羡慕的看着温室里的景象。
北境目前的玻璃温室规模并不大;温度计,太少了。
不过想到昨夜收到皇兄的书信,也许再过不久北境能使用的温室会越来越多。
北静王将北境玻璃厂房这些月累积下来的经验整理成书寄回了京城,而今上在得到这本册子后立即印了数本送与京城的几家玻璃厂房,在收到成效后出京城外的其他城镇上的玻璃厂房也都收到了这份一样的册子。
整个玻璃厂行为之一振,按照这本册子制造玻璃;大大的提升了整个国家的玻璃工艺水准。更有些制造工艺高超的,所造出的玻璃深受外邦人的喜爱;使得贩售玻璃的商人们也跟着赚了一笔。
当今皇上坐在书房中,看着书房窗框内的纸窗早已被替换成剔透坚硬的玻璃;心情格外的好。
这大片玻璃终于不再是他国独有的了!
至于北静王在书信里提及的温度计,今上也有了些眉目寻到了缓解之策。
不过这法子并非长久,还是需要自己尽快研制出温度计才是好的。
今上将这短期内的暂缓之计瞄在了离北境不远的罗斯国。
这罗斯国的环境较之北境更为恶劣,主食单一平日里也多是以肉食为主。
那主食罗斯国也进献过,是一种叫做黑面包的;今上回想起就觉得嘴巴里泛着酸味,有些吃不惯。
今上便向罗斯国抛出了橄榄枝,土豆和番薯。
第68章 封赏 小宝玉当官啦!
今上将林如海送上京的土豆和番薯取了一部分连同种植的方法一并同那罗斯国的国主做了交易。
那罗斯国的国主起初有些半信半疑; 可在吃过土豆做成的食物后同意用部分温度计来换。
所供交换的温度计数量远远不够北境所需的,但总归在短期内解决了今上的燃眉之急。圣上将所得的温度计悉数送去了北境,此外还有一份密诏命北静王着手研制温度计。
北静王分出了一小部分交由麝月等人研制; 而剩余的则全部投入温室的建立。
众人都在忙碌着直到三四月份,北境终于迎来了第一批收成。
这批收成不多,但足以让整个北境沸腾。
三四月收成一波是何概念?这代表着若是摸出了规律; 一年可有两次收成!
北境的百姓们更加热情的投身种植一事中; 不仅是温室内,那温室外也依着原有适宜的节气种下了土豆和番薯。
宝玉见土豆和番薯有成效之后便研究起了新的想法。
宝玉在同北静王商量过后; 挑选了两座温室用以尝试其他的蔬菜瓜果。
这新一波的土豆和番薯收成上来自是要解决吃法和储存的问题。
北境的百姓在此之前是从未见过这二种食物; 更不谈吃了。
这时; 便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