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工藤新一很清楚,“见面识人”这招不仅需要强大的脑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而且并不是每一次都能灵验的。
要想管用,那得被观察者身上正好有那么多可供观察的线索。
可现在这里有足足一百多个人。
想在短短10分钟内,观察完100多名乘客,还要从里面找出刻意隐藏自己的凶手。。。这根本是天方夜谭。
“难道他真能做到?”
“还是说。。。他观察的并不是乘客本身,而是另有他物?”
工藤新一隐隐猜到了什么。
而就在这时,林新一终于开始说话了:
“你们应该都很奇怪,我为什么要把大家带到这电车站外面吧?”
他停下脚步,站在这些乘客面前,目光和那一双双饱含疑惑的眼睛一一对视:
“原因其实很简单:”
“因为电车站外面有一样东西可以帮我找到凶手。”
“而那样东西在地下站台里几乎没有。”
“什么东西?”
众人面面相觑,不解发问。
“不急,说起这个。。。”
“不妨让我先跟大家讲个小故事。”
出乎意料地,林新一没有直接揭晓答案,反而开始讲起故事:
“在公元1247年,也就是华夏的南宋理宗淳祐七年,时任湖南提点刑狱官的法医学家宋慈,将自己毕生总结收集的法医学资料整理成书,写下了世界上第一本系统性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集》。”
“《洗冤录集》面世,意味着系统意义上的法医学就此诞生。”
“。。。。。。”在场众人听得不明所以:
查案子怎么还讲起历史了?
而且一开口就直接从法医学的开端讲起。。。
你怎么不从天之御中主神诞生开始讲呢?
林新一无视了大家质疑的目光,只是继续讲述自己的故事。
而且,他讲述的语气里带着崇敬。
就像工藤新一崇拜“世界推理小说之父”亚瑟·柯南·道尔一样,作为法医,林新一对世界公认的“法医学之父”宋慈也始终抱有最崇高的敬意。
而现在,他就要用自己祖师爷传授的方法来破案了:
“在宋慈所著的《洗冤录集》中,记述着这样一个案例:”
“一日,某村路边发现了一具尸体,尸体衣、物犹在,且遍身镰刀斫伤十余处。”
“负责查案的当地检官初步确认死者是死于仇杀,便让同村村民将家中镰刀拿出,集中放到太阳之下暴晒。”
“就像现在一样,当时的天气是盛夏,现场有许多苍蝇飞舞。”
“但没过多久,这些萦绕在现场的苍蝇就莫名汇聚起来,从现场七、八十把镰刀中‘选’中了一把,集聚在此镰刀上飞舞不休。”
“于是,检官找到这把镰刀的主人,对他说:”
林新一微微一顿,平静地背诵起了《洗冤录集》的原文:
“‘众人镰刀无蝇子,今汝杀人,血腥气犹在,蝇子集聚,岂可隐耶?’”
“右环视者失声叹服,而杀人者叩首服罪。”
他很快就讲完了这个古老的故事。
而众人表情微变,似乎都隐隐地想到了什么。
“这是运用法医昆虫学破案的最早案例。”
“而苍蝇之所以能帮助检官找到凶手,是因为苍蝇的传感系统极其敏感——即使是经过清洗的、肉眼不可见的微量血迹,它们也能轻易嗅出。”
“而营养丰富的血液正好是苍蝇最爱的食物,只要闻到血液的味道,这些小家伙就会按捺不住地在血液存在的地方集聚起来。“
林新一缓缓地讲述着飞蝇寻凶的原理,目光逐渐变得锐利:
“所以,知道我为什么要带大家出电车站吗?”
“因为电车站里温度低,苍蝇少。”
“而电车站外面温度高,苍蝇多。”
说着,他顿下声音,目光牢牢地锁定住人群中的某个男人:
“这起案件就像《洗冤录集》里提到的这个故事一样,凶手杀了人,杀了人手上就会沾血。”
“而手上染血的恶徒,蝇虫最爱与之为伍。”
话音刚落,顺着林新一的眼神,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那个男人的身上。
那个男人面相温和,身上干干净净,看不到什么血迹,也没有所谓的杀气。
他怎么看都只是一个和和气气的普通人。
但是,此时此刻,在这个“普通人”身周。。。
萦绕的却全是闻臭而来的苍蝇。
“出来吧,凶手先生。”
林新一目光坚定地看着那个男人:
“你已经被一个八百年前的招数击败了。”
第46章 吃了没文化的亏
凶手终于浮出水面。
这个男人穿着再寻常不过的短袖衬衫,牛仔长裤,腰间挎着一只略显陈旧但清洗干净的单肩包,看着不像是杀人犯,反而像是个路过的年轻上班族。
根本不会有人在人群中注意到如此普通的他。
但此时此刻,这个男人就像是融化在水里的盐,被那正义的太阳晒得析出来了。
在场一百多双眼睛齐刷刷地锁定在他的身上,让他再也无处遁形。
“我。。。。”
被林新一视为凶手的那个年轻人脸色有些僵硬。
但最终,他回应的是:
“开什么玩笑啊?!”
“因为几只苍蝇就说我是凶手?我前不久刚吃过冰淇淋,手上沾到了冰淇淋上掉下来的奶油糖霜,这也很正常吧?”
那年轻人这样激动不已地为自己辩解着。
“呵呵。”林新一还了他一个不屑的笑。
的确,飞蝇寻血这招其实局限性很大,非常容易受到干扰。
像生活中常见的糖霜、奶油、蜂蜜之类的东西,也完全能把苍蝇吸引过来。有苍蝇聚集也并不能说明这个人身上一定有血。
现在和古代不一样。
古代可以靠飞蝇寻血让凶手低头认罪,应该是因为。。。
要是不认罪,凶手估计是会被带回衙门拷问的。
什么指夹板、老虎凳之类的刑具往上一伺候,哪个人能撑住不招供?
这还不能说那位检官不地道。
毕竟,那位检官能想着用飞蝇寻血的科学手段来查案,而不是直接把跟死者有仇的几个怀疑对象带回去严刑逼供。。。
在封建社会,就已经算是法治精神在熠熠生辉了。
古代有“方便”的办法,但现代就更“麻烦”一些。
现代查案一切得讲证据,而苍蝇可还远远称不上是可靠的证据。
但是。。。
林新一也从来没想过要用苍蝇充当指向凶手的决定性证据。
飞蝇寻血只是他在迫不得已、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拿出来的从100多个人里尽快锁定嫌疑人的筛选办法而已。
按照他的想法,人群里或许会有好几个能吸引苍蝇的乘客。
但这一点没有影响,他只要这少数几个有苍蝇围着的乘客留下来,带到警视厅一个一个做鲁米诺潜血检查,就能进一步确认谁是凶手。
而现在,一百多个人里正好就只有这么一个被苍蝇喜欢上的。
都不用再等下一步的检查结果,凶手基本就是他了。
“不要再负隅顽抗了。”
“你沾到的是血还是糖霜,科学自会告诉我们答案。”
林新一一眼就看出这个嫌疑人恐怕根本不知道鲁米诺的存在,所以还存着那么一丝侥幸心理。
于是,他就干脆再在大家面前科普了一下什么是鲁米诺反应。
“这。。。能、能找到稀释血迹的试剂?”
听到这些,那个年轻人的声音微微颤抖起来。
但他在一番眼神波动之后,却还是沉稳清晰地回答道:
“那也说明不了什么啊!”
“我早上才流过鼻血,当时是用手擦的。”
“所以就算从我身上验出血了,也根本不能证明我杀人吧?”
这家伙越说语气越坚定,到最后竟是还摆出一副愤慨不已的表情,仿佛真是受了什么过分的冤屈似的。
“这很简单。”
说话的不是林新一,而是被大家几乎遗忘了的大侦探工藤:
“既然锁定了凶手,证据就不难找了。”
“凶手当时的目的是抢劫,而死者钱包里的现金也全都不翼而飞。”
“死者的现金现在多半就在凶手身上,所以只要把你身上的钞票全都送去检验,看看上面有没有死者触碰时留下指纹、皮屑,就能确认凶手是不是你了!”
工藤新一一脸自信地站了出来。
100选1他没玩过,现在的1V1总该是他擅长的地方了。
但那个被视作凶手的年轻人却反而露出了一抹“我就知道”的微笑:
“说的有道理!”
“那就来查啊——我身上的钱就这么多,你们全都拿去查好了!”
“要是找不到什么指纹皮屑的话,你们可得用土下座向我谢罪!”
说着,他直接从单肩包里拿出了几枚面额少得可怜的硬币,在众人面前大大方方地展示出来。
“这。。。”工藤新一笑容一僵:
这凶手明摆着是早有准备。
他多半是在被强行封锁在现场之后,就意识到了自己可能会受到调查。
所以,这家伙偷偷把抢来的钱藏在了站台上的某个不起眼的地方,准备在调查结束后再想办法回去拿。
可能是藏在垃圾桶,也可能是售货机,总之,现在他身上一定没有留下任何从死者那里抢来的钞票。
而且,看这家伙早有准备、有恃无恐的样子,他恐怕在接触钞票的时候都是用衣服裹着拿的,说不定连自己的指纹都没在上面留下。
这混蛋。。。。
不好好动脑子想个复杂点的杀人诡计,心思全都花在清理痕迹上了。
你怎么能这么不柯学?
平成的福尔摩斯先生有些郁闷。
这的确是他从未对付过的那一类犯人,意外地让人头疼。
“不。。。这家伙不可能把方方面面都注意到!”
“仔细观察。。。说不定还会有突破点。”
工藤新一铆足了劲,准备跟犯人斗智斗勇。
但是。。。林新一又出声了:
“那个。。。”
“这还用得着从其他地方找证据吗?”
“你是不是以为,清洗稀释过的血迹没办法鉴定DNA,只有肉眼能看到的血迹才能鉴定出DNA?”
“是不是觉得血迹少得肉眼都看不见,法医就没办法提取检验了?”
林新一这样表情古怪地说道。
“额?”那个年轻人脸色一变:“你、你说什么呢。。。”
“那么微量的血迹,也、也能验出DNA吗?”
“当然可以。”
林新一看着凶手的目光就像是在看一个表演拙劣的小丑:
“对微量检材的DNA提取、纯化本来就是法医物证学的研究重点。”
“而鲁米诺反应也并不会干扰到DNA的提取。”
“所以,只要对你做鲁米诺潜血测试,再从显示蓝色荧光的部位取下一定量的染血皮屑,就能很轻松地鉴定出那些血液到底是属于谁的。”
潜血检材的血痕含量极少,常规的DNA提取法受载体体积限制,无法获得PCR扩增所需的模板DNA量,的确很难得到较好的DNA分型。
但这其实一点不是问题,对微量检材的DNA纯化提取技术可以帮到大忙。
比如说磁珠法核酸纯化技术,该技术采用了纳米级磁珠微珠,这种磁珠微珠表面标记了一种官能团,能同核酸发生吸附反应。
此外还有柱纯化法,这种技术使用的核酸纯化柱采用硅胶膜作为核酸的特异性吸附材料,而对其他生物材料基本不吸附,可以保障最大程度地回收样品中的DNARNA,同时去除其他杂质。
这些技术在未来成熟到可以被制成现成的纯化提取试剂盒,只要买回来,按照说明书一步步操作就行了。
当然,林新一倒是不太清楚在如今的96年,这些技术有没有投入运用。
说起来,DNA检测是在84年才开始用于刑侦,那DNA纯化技术在现在或许还是什么没有投入实战的前沿科技。
“应该找机会向宫野志保学习学习。。。”
“她是生物学家,应该比我更懂。”
林新一只是使用技术的,不是研究技术的。
就像挖掘机驾驶员估计也不太了解挖掘机设备的发展历史,他在这方面的确不太了解。
但就算还没投入运用也没关系,大不了先把这凶手身上沾血的检材收集下来,存到10年之后再检查。
这段时间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到21世纪初,那些针对肉眼不可见的微量血迹的检测技术一定都成熟了。
而曰本的刑事追诉期是15年,这混蛋绝对逃不过法律的惩罚。
只不过。。。这样会让凶手再逍遥法外很久。
迟到的正义恐怕很难算是正义。
所以,林新一干脆不管这些技术目前有没有成熟,只是摆出一副“你死定了”的面孔,语气冰冷地对那个年轻人说道:
“蠢货,这样的见